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11:09: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看,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一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的路线吗?

  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2、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1套(幼儿活动资源包),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类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图片,请幼儿分别找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椭圆形,并鼓励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拼图形。

  (1)幼儿自由用各种图形拼摆成不同图案,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空间摆放位置的影响,说出图形名称和数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同类图形之间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成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此类推)

  3、引导幼儿做幼儿学习资源P34—35相关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春天到了,田野的水沟、小河里也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孩子们把抓来的小蝌蚪放在自然角中,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小蝌蚪长大以后变成小青蛙,但是对于怎么变的过程都不知道,孩子们都围在小蝌蚪旁边议论着:有的说肯定先长出前腿,有的说肯定先长出后腿,有的还说肯定四条腿一起长出来的。孩子们讨论得不可开交。所以我设计了《小蝌蚪变青蛙》的科学活动,让孩子有个正确的认识。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小蝌蚪变青蛙ppt,人手一份的青蛙成长卡片,小蝌蚪与青蛙的图片,青蛙的叫声。音乐《小青蛙》

  三、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播放小青蛙的叫声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你们听听看,谁来了?

  (二)观察青蛙和蝌蚪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谁吗?(小蝌蚪)

  2、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蝌蚪长得怎么样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

  3、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青蛙又是长得怎么样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蝌蚪的特征。(两只大眼睛,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4、师:真奇怪呀,小蝌蚪和小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是怎么变的呢?

  (三)欣赏故事,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边讲故事,边用PPT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师:从蝌蚪长成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蝌蚪变成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

  它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它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2、重点讨论青蛙的前腿和后腿长出的先后顺序。

  3、教师小结: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随后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四)游戏:排队(人手一份青蛙生长过程)

  幼儿为青蛙成长过程排队。

  (五)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

  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那我们要怎么样保护它们呢?(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家的好朋友,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六)活动延伸

  跟着音乐《小青蛙》做律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一、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名称及材料。

  二、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二、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三、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

  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玩口袋,认识了解各种口袋的名称及材料。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2、幼儿认识各种口袋。

  3、幼儿根据材料的不同为口袋分类。

  二、操作活动:尝试了解口袋的用处,并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口袋的用处。

  2、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并记录自己的尝试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总体评价意见:优点:

  1、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展示了幼儿活动的多样性,在不同材质口袋的对比中,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幼儿感受并理解了不同材质的口袋的特性。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记录等活动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

  3、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4、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幼儿的活动情趣。

  5、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较高,幼儿始终在玩中学,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建议:如果能让幼儿分组记录,就不会太拥挤,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幼儿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池里面玩的时候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本活动设计注意充分挖掘“沙”这一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能引起幼儿兴趣,促进幼儿有效探索。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点:松散的,细小的,轻轻的,流动的等。

  2. 让幼儿知道沙子的用途与危害,并学习简单的记录。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探究,让幼儿知道沙子的特点。

  活动难点:

  学习简单的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玩沙玩具、吸管。

  2. 课件:沙画图片、视频;沙尘暴图片等。

  3. 水杯、搅拌棒、种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进入课题:请小朋友一起玩沙子,提出要求: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二) 基本部分:

  一. 初步认识沙子的特征:

  (1) 沙子的特征:松散的

  请小朋友用沙子团“汤圆”,发现沙子松散的特征。

  (2) 沙子的特征:细小的

  请小朋友把沙子装满筛子,发现沙子细小的特征。

  (3) 沙子的特征:轻轻的

  轻轻地吹手心的沙子,发现沙子是轻轻的。

  (4) 沙子的特征:流动性

  请小朋友用沙子把吸管装满,发现沙子流动的特征。

  (5)请小朋友用小手变成画笔在沙子上自由画画,说说有什么感觉?

  二. 进行试验,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请幼儿进行溶解试验:先猜想、记录,再试验、记录,了解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

  三. 了解沙子对人类的用途和危害。

  (1) 沙子的用途:

  造房子、做沙包、玩耍、沙画等,观看沙画视频。

  (2) 沙子的危害:

  沙尘暴来临会带给人们许多不便和危害。观看沙尘暴图片。

  (三) 结束部分:

  提出问题:沙子能用来种植吗?请幼儿去沙池进行种植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课前准备: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制作饮料的过程,引入活动主题。

  T:……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饮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却很慢才喝到呢?

  C:"因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块一块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儿猜想,并做记录。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师这里有白糖和冰糖,它们都一样是硬的,也一样多,你们猜谁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儿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结果。

  T: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看谁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后再放冰糖)老师,我不知道谁溶得快,谁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会儿后,再放白糖);老师,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时放)老师,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进去一会儿就不见了。

  T为什么有的说是白糖,有的说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较两个的快慢,要怎样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对。要象我们比身高一样两个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这样想""我也是"……

  幼儿一致确定后采用此方法再次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4-01

中班科学教案蜜蜂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