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9 08:54:3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五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认知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万花筒

  实验步骤:

  1、如图将图片抠下

  2、如图将有线处折叠

  3、如图将镜片粘贴在纸片上

  4、如图将纸片折叠成盒状

  5、将红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图粘贴在三角口处

  7、如图放置小彩片

  8、如图粘贴另一边,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思考能力

  2、让幼儿明白如今的环境状况以及今后该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从小就该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过程:

  (一):观察

  1、将小朋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和总结,地点分别设在校内的花园和草坪内和校外的竹林里

  2、将两组的小朋友带出教室,带到位于教室外左边的以银杏树下,让小朋友们深呼吸下,感受下现场的`空气如何

  3、再将小朋友带到位于校外左侧的竹林里,再让小朋友深呼吸,感受下竹林里的空气

  4、然后将小朋友带到马路上,深呼吸,感受下那里的空气

  (二):交流

  1、问问小朋友,这三个地方最喜欢去哪一个地方,为什么?

  2、然后两组小朋友抢答植物对咱们的空气有什么好处,答案相近的小朋友有奖品

  (三):总结

  在这次的活动中总结下植物对身边的空气的重要作用,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护植物,更加要注重环境保护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发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6、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玩水的资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和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资料装好,作上标志,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平安、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三、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协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身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资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那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沛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资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资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和时了解小朋友"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小朋友的表达能力;了解小朋友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和认可程度;了解小朋友某方面的个体差别,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战略,从中发现小朋友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抽象和填鸭式教学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

  2、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

  3、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观看了课件,通过观察,使幼儿进一步利了解水遇冷时的循环变化过程(水——水蒸气-——水——冰——水)这样让幼儿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活动准备:

  1、拓印树叶用的油泥、泥工板,圆柱形积木。

  2、《梧桐树叶叶脉什么样》的记录单、笔、胶棒、纸片梧桐树叶若干。

  3、叶脉书签、叶脉图片、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4、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拓印的内容。

  教师:叶子落下来了以后,时间久了会怎样呢?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留个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树叶,引出叶脉。

  (1)教师介绍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树叶

  (2)幼儿操作,用油泥拓印树叶

  (3)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3、观察梧桐树叶叶脉,探索其结构。

  (1)幼儿猜测并绘画叶脉。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细致观察实物。

  (4)观察梧桐树叶脉的图片(ppt或实物)。

  (5)再次绘画叶脉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叶脉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梧桐树叶脉长的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像动物有血管一样,植物的身体里也长出了许多很细的管子,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另外叶脉还能支撑叶子。)

  5、拓展。

  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这里还一些其他的树叶,我们再看看,他们也有叶脉吗?观察一下他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刚才看到的梧桐树叶一样吗?

  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我们下次再来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树叶叶脉的秘密告诉你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

  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

  (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

  (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

  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我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汽车科学教案03-31

大班科学教案10-1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