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斜面是变形的螺旋。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平板两块、重物、实验记录、
2、演示实验材料:平板、测量器、小车、50本书、多媒体。,
3、学生准备: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出示: 填 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有些机械较复杂,它是有()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3、杠杆是()的机械,自行车是()的机械。
二、情景导入:
1、观看录像。
2、谈话:工人师傅推着摩托车上这么高的台阶,遇到了困难,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帮他出个主意?
3、学生回答。
4、观看录像。
5、讲述:通过录像情景,我们发现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省力了许多。像这样斜搭的木板装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面。
7、板书:斜坡的启示。
三、实验探究斜面的秘密。
(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谈话:
工人师傅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呢?
2、介绍实验材料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规律
1、谈话:刚才有哪组测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
2、学生猜想。
3、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4、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举你的双手摆一摆”进场
师:今天来到了大活动室,看看后面是不是有很多的客人老师啊?现在我们就以特殊的方式向客人老师们打声招呼,好吗?(师幼一起边说边做:拍手、跺脚,一起点点头。拍手、跺脚,扭扭小屁股。拍手、跺脚,转个小圆圈。拍手、跺脚,问声老师好!)
二、游戏:听我说,跟我做“请你像我这样做”
师:嗯,我们小五班的宝贝们真有礼貌!首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
师幼一起做(教师边说边带幼儿做动作: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依次拍头、拍肩、掐腰、拍屁股、拍腿坐好)。
师:嗯,宝贝们做得真棒!刚刚你们都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拍的啊?
小结:嗯,我们的小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手朋友。
三、认识小手,说出其名称
师:宝贝们都有几只手呀?(两只手)
小结:两只手,我们也叫它一双手。一起说一下,一双手!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右手。(出示右手,幼儿依次认识手心、手背、手掌、手指头。)
师:它们都是好朋友,老大叫什么呀?(大拇指)
师:边做动作边唱大拇指歌(此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做)。
师:依次认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师:都认识了小手,现在我们来做一套手指操。请小朋友们跟着我把手指一个个伸出来。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拇指大家都睡了。(嗯,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拇指大家都醒了,伸伸腰都醒了。)
四、手指游戏:“剪刀、石头、布。”
师:啊,我们都认识了小手朋友,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做很多事情,而且还会变魔术。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伸出你们的`小手,一起来玩游戏。(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幼儿做游戏。)
儿歌: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两把剪刀,亲亲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布,抓住了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蜗牛,不是免。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块布,二块布,我是章鱼,不是免。
游戏反复玩两遍。
五、播放视频歌曲:走路
师:我们的小手可真神奇啊!它不仅可以变小白兔、小蜗牛、章鱼,还可以变出很多的小动物,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听看除了小白兔,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了。(播放歌曲,走路。)
师:谁来了?
幼: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
师:嗯,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巧,都听出来了,那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再表演一遍给客人老师看好吗?(师幼一起表演走路。)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那下面你们就拉着自己的好朋友,开着小火车一起出去做游戏好吗?(“开火车”游戏结束。)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
●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
●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l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联系实际参与关于植物繁殖的中长期研究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资料(最好利用照片等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常见的可供营养繁殖的植物;月季、葡萄的枝条;土豆、大蒜头;落地生根的叶;大丽菊、蒲公英的根;夹竹苹果或苹果树等其他适合压条法繁殖的植物(有条件的最好在学校的苗圃进行);枝剪、刀、草木灰等必要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花盆或合适的替代品、土、剪刀、塑料袋、水、杯子;自带的植物(可以不带,选用教师提供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提问: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吧
3、学生分组交流,并把交流结果记录在交流记录表上。(小组内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教师指导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交流记录表:
植物名称
繁殖后代的方法
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板书: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
7、师生共同探讨。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4、谈话: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5、播放电脑课件。
讲解:
有些植物,例如夹竹桃、葡萄等,把它们的枝条向下弯到地面,在挨着地面的部位用土压埋;过些天,这根枝条被土压埋的部位会长出根来;待根长比较多、扎得比较牢的时候,把已生了根的枝条剪下来,它就会长成一棵新的夹竹桃或葡萄。由于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必须用土把枝条压埋,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压条
有些植物,例如月季、天竺葵等,把它们的枝条剪下来,插进土里;过些天,这段枝条埋在土里的部位就会生出根来,逐渐长成一株新的朋季或天竺葵。这种繁殖植物的方法叫做扦插法(板书),“扦”也是插的意思。
有些植物的根比较粗壮,贮藏营养比较多,用它可以繁殖出新的植物,例如甘薯。春季,把冬季贮存的甘薯贮藏根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过几天,在贮藏根上就会长出许多幼芽;再过些天,幼芽逐渐长大,长出茎和叶,把它们剪下来,便成为甘薯幼苗;把甘薯幼苗扦插在潮湿的土地里,便长成新的甘薯。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回家种植一棵课堂上没来得及做而自己有特别喜欢的植物,成活后带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并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14、植物的“分身术”
花
繁殖器官果实
种子——种子繁殖-—常见的繁殖方法
根
营养器官茎营养繁殖——特殊的繁殖方法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泡奶粉,发现奶粉味道浓淡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2.对溶解现象产生新股。
3.乐意在小实验中与同伴交流,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包装好的奶粉足量,被子、调羹每组一份,搅拌棒若干。
2.每人三个一次性被子(里面放有相同数量的'饮用水),一根搅拌棒,一个透明杯。
3.各种果蔬汁、酱(苹果、香蕉、胡萝卜、番茄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策略1.教师出示整包奶粉
2.观察包装袋上的有关说明
指导语:1.这是什么?你喝过吗?谁泡给你喝的?
2.怎么泡呢?一起来看包装上的说明。
二、泡奶粉
策略1.教师出示三个杯子,杯中放一样多的谁。
2.三个被子中加入不容量的奶粉,引导幼儿观察奶粉浓度的不同。
3.幼儿尝试泡奶粉
指导语:1.三个一样多水的杯子,分别取名为1号杯、2号杯、3号杯。
2.现在老师往1号杯加一勺奶粉,2号杯加二勺奶粉,三号杯加三勺奶粉,然后都给它们搅拌一下。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下,哪杯奶粉味道最淡,哪杯最浓呢?
3.根据你的口味,去试试泡一杯你喜欢的奶粉吧。
4.交流讨论:你在泡奶粉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奶粉泡在水里不见了,这是溶解现象。如果杯中的水量不变,奶粉加多,味道就浓,奶粉加少,味道就淡。
三、调配果味牛奶
策略:1.教师出示苹果汁、番茄酱等。
2.将自己的果味牛奶与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指导语:有了这些水果蔬菜酱的加入,我们可以调配一杯果味牛奶。制作好以后请给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心脏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后分组活动:(要求: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书: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课件说明。(板书: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书: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怎么办?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准备——“瞿”,结束喊:“到”,同时结束。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8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科学教案 篇9
一、课题:艺术与科学
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十六册第一课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学生分析: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对艺术与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通过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科学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五、教材分析:
人们经常把科学与艺术比作一棵文化之树上结出的两只硕果、但它们却是同源、异质而又互动的。科学技术发达的时期也产生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两者共存共荣。
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少把美术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和科学技术进行联系。但在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空间。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七、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八、教学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和图片。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四12-16
科学教案:耳朵11-09
恐龙的科学教案10-05
《花朵》科学教案10-06
科学教案介绍10-07
恐龙科学教案10-05
《除垢》科学教案10-07
科学教案《折形状》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