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2 08:07:1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汇总六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面食的来源及制品。

  2、让幼儿知道面食的制作过程,并享受制作面食的乐趣。

  3、教育幼儿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泡过的小麦粒,大枣,面包,馒头,麻花及馒头片,胸卡,干净湿毛巾,面板,发面,百宝箱,《大馒头》的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百宝箱,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百宝箱,以神秘的口吻问:“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百宝箱,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好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数完一二三的时候再睁开眼睛看一看,”教师一一将麻花、面包、馒头呈现在幼儿面前,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面食。

  2、观看课件,了解面食的种类。

  教师:“面食大家庭里的成员可真不少,就像小朋友说的有糖包、花卷……老师这里有很多面食的照片,它们到底有谁呢?请小朋友看大屏幕。”播放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面食的种类。

  3、请全体幼儿品尝馒头片,启发幼儿探索馒头片的来源。

  4、结合课件,欣赏歌曲《大馒头》,了解面食的来源。

  5、出示小麦粒,请幼儿咬开小麦粒,黄黄的'麦粒里面有白白的面粉,探索麦粒与面粉的关系及面粉来源于麦粒。

  6、现场演示面食的制作过程,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重点突出团、搓、揉、压等动作技巧。

  7、幼儿自制面食,将幼儿带入已经布置好的场地,请幼儿自制面食,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将面食做出花样。

  8、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9、游戏:《面粉妈妈找宝宝》。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最后带幼儿出教室。

  玩法:

  分发胸卡,老师扮演面粉妈妈,幼儿分别扮演馒头宝宝、水饺宝宝、包子宝宝和面条宝宝。

  面粉妈妈边作敲门的动作边说:“叮铃铃,”

  所有的宝宝都问:“谁呀?”

  面粉妈妈回答:“我是面粉妈妈呀。”

  所有的宝宝都问:“你找谁呀?”

  面粉妈妈说:“我找馒头宝宝(……)呀。”

  “馒头宝宝”马上到面粉妈妈跟前来,排成一队,面粉妈妈开车带宝宝回家。到家后,幼儿回到座位上游戏重新开始,最后,所有宝宝都上车有妈妈带出教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区角内,幼儿们收集了娃哈哈瓶、电池、汽车等废旧材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很喜欢玩电池,很认真地滚电池。电池又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让旧电池变废为宝,真正挖掘电池的教育价值,一物多玩,是我们教师所要想的,因此,制作了这个活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电池具有趣味性、奇妙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这样,真正发挥电池的教育功能,使幼儿玩中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电池在斜坡道上滚的现象观察其变化,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2、发展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虚心请教别人,增强合作意识。

  3、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型号的电池、相同型号的电池、不同材料的斜坡道、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介绍玩法与提示:取出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斜坡道上滚,自由探索,发现其特点。

  2、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随意取电池在坡道上滚。

  第二层次:尝试把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相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三层次:尝试把相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不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四层次:同伴间合作竞赛,一起玩电池,并学习记录。

  3、 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新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生活中能照出影像的物体,了解其共同特性;

  2.尝试将透光、光滑的物品照出影像,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欣赏过绘本《小土坑》。

  物质准备:第一次探索材料:光盘、手机、不锈钢杯子、化妆瓶盖、铁盒、盘子、活动区各种材料。第二次探索材料:透明玻璃、各色彩纸、透明塑料片、镜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小土坑的水里怎么会有小动物?除了水面,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样?请你们四处去找一找。

  2.引导幼儿到区角去寻找可以照出影像的东西(老师事先在区角放置材料)。

  师:你找到的是什么?能照出你自己的模样吗?互相交换看一看。

  小结:这些物品都能照出我们的模样。老师一边小结一边记录。

  二、第一次探索——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能照出自己模样的物品的共同特性

  1.“孩子们,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去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东西能照出模样?而有的东西却不能照出模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

  2.老师随机指导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东西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能照出影像的东西表面都很光滑。)

  追问:是不是所有光滑的东西都能照出我们的模样呢?

  3.老师拿出透光与不透光的两种物体(玻璃和镜子)。

  提问:它们的`表面摸起来都是光滑的,但为什么一个能照出影像,而另一个却不能照出影像呢?(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透光与照出影像的关系。)

  4.交流分享。

  你们发现能够照出影像的物品的秘密了吗?

  小结:这些东西能照出模样,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表面光滑、不透光。

  三、第二次探索——尝试用透光、光滑的物品照出影像

  1.师: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新品照出我们的模样,你们去试一试吧。

  2.师:你成功了吗?你用的什么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小结:将光滑的物品变得不透光就能照出我们的模样。

  今天我们发现了小土坑里有小动物的秘密,还自己制作了简易镜子,关于镜子还有好多的秘密,下次我们再接着探索。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中提供各种不同的镜子如凹透镱、凸透镜、或各种异形的光滑镜面,让幼儿探究哈哈镜照影像的现象,感受其变形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通过出示几幅运动图片让学生分类并归纳出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然后,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相关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加深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为了引出探讨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向学生介绍古人是如何利用滚木将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让他们猜测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滚动摩擦力较小,但还是存在部分反对的声音。究竟真理是什么呢,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数据来证明。继而进入本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在试验设计时学生只注意了变量,却忽视了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提醒学生关注仅仅通过一个因素的改变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学生很快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控制变量。接下来提出问题:怎样根据现有的小车进行改变使其分别进行滑动和滚动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车的轮子固定住,小车运动时就是滑动摩擦了。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赞成。于是,每个小组都以此方案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得出了本节课的重要结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从实验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大约是滚动摩擦的5倍。实验得到真知,同时也可以用此结论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常见现象,如:为什么刹车后很快会停下来,为什么工人在搬重物时要在底下垫几根管子等等。紧接着又给学生介绍自行车上的滚珠轴承,通过演示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因为内外圈间有滚珠,这样只有外圈转动,灵活轻便。在课堂结尾部分请同学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们都在减少摩擦力,有没有故意增大摩擦力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更好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三只眼睛

  活动目标:

  1、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体会运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纸。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1、发现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幼儿尝试探索。

  ——三块镜片样子一样吗?透过三块奇妙的镜片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不变?(边上和中间厚薄都一样的镜片看东西会不变)

  ——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三种不同的镜片?如:老人看书看报时会用放大的镜片。

  ——这些有趣的镜片就象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东西。

  2、玩各种透镜。

  ——刚才我们发现了三种镜片的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更奇妙的镜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等会儿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玩各种镜片。

  ——创设问题情景:到草地上去观察蚂蚁;看远处的风景;检查手指甲里的“细菌”。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镜片分组进行观察。

  ——交流各自观察和使用镜片的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说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颜色有一定的经验,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3.引导幼儿按物体颜色分类。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各色气球若干、打过气的气球、贴有红、黄、绿气球的.纸箱、自制月亮一个。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变出一个气球,幼儿观察气球由小变大的过程,并能说出气球的颜色。

  (二)寻找相对应的颜色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开气球商店”,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颜色来买气球。并能完整说出“我要买一个x色的气球”。

  (三)送气球回家,通过游戏让幼儿按游戏分类。

  五、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游戏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观察、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红色、黄色、绿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课后让幼儿在美工区运用涂色的方法,给每个区域制作不同颜色的标记牌;在益智区放置各种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相关的颜色活动。

  八、活动小结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由易到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体验、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