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31 07:09:1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科学教案汇总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红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到得食物,而在一次幼儿进餐时的对话中,我发现班级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爱吃红薯,甚至不知道红薯的名字。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开展此活动,让幼儿认识红薯,了解其生长环境及各部分特征。以及食用红薯的好处。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薯,了解其生长环境及各部分特征。

  2、了解食用红薯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红薯我们通常食用的是它的“块根”。

  2、食用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红、黄两种红薯;

  2、课件;

  3、浅盆;

  4、出芽的红薯;

  5、各种红薯制品;

  6、生、熟红薯。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准备好的两种不同种类的红薯,请幼儿观察

  ——先出示红色的,再出示黄色的。

  ——出示红色后请幼儿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再出示黄色的红薯,并说说和前面出示的红色的红薯有哪些不同?

  ——把红薯分别切开,请幼儿观察红薯地内部是什么样的,并比较红、黄两种红薯内部有什么不同。

  出示教学课件让幼儿观察

  ——观察第一幅画面,绿绿的红薯地。让幼儿找一找红薯在哪儿?

  ——画面二,找红薯。向红薯根部挖。(原来红薯长在地下,它是红薯的根)

  ——观察红薯叶。

  ——观察红薯花,并将其同牵牛花对比。

  请幼儿参与一起种红薯。

  第二课时

  出示生红薯和幼儿讨论吃法

  ——红薯可以怎样吃?你爱吃它吗?生吃熟吃的感觉?

  ——你最喜欢怎样吃?(让幼儿尝一尝生红薯和熟红薯)

  ——如果有幼儿说不爱吃,可以问问原因。

  出示红薯制品

  ——这么多好吃的都是和红薯有关的,它们都是用红薯的什么做的?

  ——你还知道那些红薯制品。

  讨论吃红薯的好处。

  和幼儿一起分享各种红薯制品。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观察记录红薯地生长过程。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和品尝美味的红薯制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们能够认识红薯,并了解到红薯是长子地下的.我们通常食用的都是红薯的根部,以及食用红薯的好处,改善了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这节活动课,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非常好,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自主的发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以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为出发点,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是圆形的,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

  2、引导幼儿观察与操作,了解在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能省力。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各种东西。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若干。

  3、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若干,各种各样的轮子。

  4、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第一次探索活动,知道有轮子的东西会滚。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这些玩具,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分散玩耍、探索,教师参与指导,请每位小朋友拿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坐到位子上。

  3、谈话一。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有什么发现?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区别?

  4、引导幼儿讲述,然后教师总结。

  5、幼儿第二次探索。知道轮子是圆形的,可由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6、谈话二。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拿的是什么?它的轮子是怎么样的'?

  7、幼儿第三次探索,了解轮子能省力。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我这儿有几捆书,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活动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办法最多。小朋友可以自己找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比一比哪组小朋友的办法多。

  幼儿分散实验,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等方法,从而感受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8、集中谈话。

  师:提问:刚才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小结:轮子的作用很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们,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轮子呢?

  发明轮子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说:把自己的发明去说给客人老师听;

  ②画:把自己的发明画下来;

  ③做:用多种材料制作自己发明的轮子;

  ④不愿做的幼儿可继续玩各种各样有轮子的东西,相互交流感受。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 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 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科学教案 篇4

  教 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1、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2)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

  (3)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4)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

  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2)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3)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各种汽车功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交流对汽车的感性经验。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教学准备:

  1、拍摄录像: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垃圾车在清扫马路、洒水车在洒水。

  幼儿收集各种玩具汽车。

  2、录音:轿车、卡车、消防车、救护车启动声或鸣叫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在录像中你看见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老师:马路上的汽车可多了,请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记马路上有哪些汽车?

  二、探索汽车的不同功用

  1、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汽车

  教师扮警察,幼儿当司机。

  警察问司机“你开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区分客车和货车

  谁带来了可以乘乘客的汽车?(专门用来乘乘客的汽车是客车。)

  谁还带来了可以运货的汽车?(专门用来装运货物的汽车是货车。)

  幼儿从自带的玩具汽车中分别挑选出客车、货车、并向大家介绍该辆汽车的名称。

  3、了解特殊用途的汽车

  这是一辆什么汽车?(铲车)你在哪里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或:是用来乘人的吗?是用来装货的吗?)

  看录像:垃圾车在马路上清扫垃圾。

  这又是一辆什么汽车?瞧,它有什么用?垃圾车是怎样把马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的?

  小结:铲车、垃圾车都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为人们工作。

  还有哪些汽车也有特殊本领,可以为人们工作的?(幼儿找出有特殊功用的玩具汽车)

  三、探索按汽车不同功用进行分类

  1、游戏(一)汽车开进停车场

  天黑了,汽车要进停车场休息了,这里有1号(2号、3号)停车场,你把带来的玩具汽车分一分,准备让哪些汽车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一幼儿示范操作

  (引导幼儿在按颜色、形状等分类基础上按功用进行分类)

  幼儿集体操作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2、游戏(二)听什么汽车开来了

  引导幼儿听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辨别出这是什么汽车?该进几号停车场?(救护车、大卡车、轿车、消防车)

  延伸活动: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坦克车)是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还有哪些不是在马路上开的汽车?

  幼儿将手中的玩具汽车按客车、货车、特殊功用的车分别停放进1号、2号、3号停车场。

  幼儿集体检查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对地方了吗?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先谈话大马路,在引导孩子们说说大马路上有什么,调动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都能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所见,为活动的引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请幼儿说说自己见过哪些车子时,大家都能说出自己见过的各种各样的车子,同时让孩子们说说除了这些车还见过其他什么样子的车,在这环节上孩子们有的就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请孩子们绘画时,大家都很积极大胆,画面也很丰富,有的画小轿车、有的画公共汽车、还有的画卡通动物车等等,最后还添画了车上的乘客和马路边的景物,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就是对有些车的外形特征画的不够好。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兴趣标志着在个人与他的行动的材料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兴趣是它们的有机统一的标志。幼儿的兴趣是教育过程实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幼儿自发的兴趣才能促使其与教育过程的其他因素真正发生反应,获得发展。幼儿的想象是奇妙的,幼儿的创造是惊人的,就让我们做最美的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让每位幼儿绽放出不一样的创造之美。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活动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幼儿很喜欢的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现象却没有相关的知识,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断沉浮“跳舞”的`有趣现象,也引起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了本节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干”。让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通过个体的观察、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初步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材料准备: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头、花生)。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我这里有一杯水,你猜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你们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幼儿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方向。

  2.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3.你们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在水中上下运动?

  6.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没有气泡会怎么样呢?

  8.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请你们猜猜哪些会跳舞,哪些不会跳舞?

  9.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进行记录。

  10.集体讨论哪些物体会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会。

  三、教师小结

  原来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样,他们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体拖起来,让它跳舞了。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足之处:

  1.记录表的使用方式幼儿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进行记录,应在之前进行示范、讲解,或重新按照幼儿的特点优化设计。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学形式再开放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赛车》04-07

实用的科学教案03-27

有关科学教案03-15

关于科学教案01-07

昆虫科学教案01-09

学生科学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