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

时间:2023-03-26 13:23:5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大班的孩子早就接触了它,加之幼儿的天性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很多有趣而新奇的现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对象,在活动中我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使孩子多感官、多方式的进行科学探索、交流、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使用↑↓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水、大盆、石头、叶子、钥匙、玻璃珠、小木块、泡沫板、一元硬币、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一个装水的大盆(提前在水里放石头、叶子、钥匙等),让幼儿观察水里的物体。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会局限于水中的几样物体)。

  提问:它们在水里是怎样的?

  2、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浮与沉的现象。

  (1)出示↑符号表示浮在水面上,↓符号表示沉下去。

  (2)操作要求:事先猜想哪些物体是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把猜想的答案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验,最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示范取一块小木块,请幼儿猜猜木块会是浮还是沉?

  (4)教师介绍记录表:这是一张记录表,待会我们把记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木块浮上来的,就要向下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是沉下去的,就要向下的箭头表示。

  3、幼儿自主操作实验。

  (1)幼儿按意愿自主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的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如:一元的硬币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的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他物品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了水,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我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的?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物品有:叶子、泡沫板、小木块等等

  沉下去的物品有:钥匙、玻璃珠、一元硬币等等。

  4、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东西浮上来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高兴了,它们也想浮在水面上,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不好?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经验提升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会沉在水里,请幼儿想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去而得救?

  谁有很神奇的力量,但水很大,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会沉到水里去,我们也会沉到水里去,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我们沉下去而得救?(救生圈、木头、船、脚盆等)。

  6、结束。

  请朋友回家后继续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我组织完这次科学活动《沉和浮》发现幼儿兴趣较高,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一、扩展学习空间,为幼儿发展奠基。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的中,我能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二、提供丰富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

  《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些材料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这些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这些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小筐、积木、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泡沫、纸塑料等等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让幼儿观察物体放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动一动,让幼儿去想象、去创造,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怎样会让沉下去的物体在浮起来?怎样让浮起来的物体在沉下去?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好多幼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重的东西放在木块上会浮起来。把空的瓶子灌满水就沉下去。等等这样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

  三、激起学习兴趣,为幼儿发展引路。

  “兴趣是幼儿的教师”。《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如: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由于幼儿对有的物体还不理解,所以大多数幼儿都把积木、有盖的小玻璃瓶说成是沉的,但我并没有制止,而是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积木、塑料花片等等)。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重的东西:钥匙、玻璃球等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让幼儿自己探索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在水里而且可以浮在水面?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探索,寻找让物体沉下去的多种方法,体验实验快乐

  2、实验中探索怎样使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音乐、沙子、(棋子、药瓶、石头、积木已消毒)温水、水箱、皮筋、等、ppt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科学泡泡》

  二、找呀、找呀、找朋友

  1、什么是浮,认识浮在水面的物品有哪些?有哪些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浮在水面呢?

  2、认识沉在水里的物品有哪些?都有什么物品?在放到水里试一试,哪些是沉在水里呢?

  3、实验小结

  三、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

  2、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沉在水里的物品浮上去?

  3、小朋友开发想象力,今天我们要去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四、小实验

  1、介绍材料

  2、"实验安全提示"

  3、幼儿操作教师、教师巡回指导

  五、回忆录

  1、我知道怎样可以把沉在水里的浮上来

  2、实验后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4

  设计意图:

  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

  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

  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

  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

  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 )

  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六、幼儿尝试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导入:有个小朋友玩乒乓球时把球掉进树洞里了,该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灌水)乒乓球真的会浮吗?一起来观察一下(演示:1、放水面2、放水底)真的会浮唉!看来沉浮知识真管用,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

  "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气球娃娃想考考你们,'我的肚子为什么是鼓鼓的?'

  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教师"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捉空气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6

  设计意图

  幼儿在中班已经对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对物体的沉浮实验非常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进行深入探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中“大班幼儿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要求,我设计了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科学实验活动。通过提供各种能够帮助幼儿成功完成实验的材料,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助合作、探索发现各种改变沉浮的方法,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尝试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

  2、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不同方法

  3、感受沉与浮实验中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

  难点: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沉浮状态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铁制汤匙、积木、钥匙、纸船、泡沫板、石头、塑料蜻蜓、铁夹子、装满水的可乐瓶、橡皮泥、水盆、盘子、记录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做个科学小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二、基本部分:

  (一)物体的沉浮状态分类、记录:

  1、师:老师想请你们给这些物品分个类,你们看看哪些会沉在水底的,哪些会浮在水面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准确地分类吗?

  2、幼儿操作分类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把材料放入水中,结果出来后将浮在水面的物体放入盘中并记录分类结果。

  (二)合作探索改变物体原有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1、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1)师:现在有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怎样能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大家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商量一下好办法。

  2)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可以用泡沫板、纸杯、小船等帮助下沉的物体上浮。

  2、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1)师:怎样能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在水底呢?(请大家合作探索)

  2)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可以用铁夹子、石头、绳子、装满水的可乐瓶等帮助上浮的物体下沉。

  3)小结:小朋友都是借助其他材料帮助,让上浮的物体沉在了水底,下沉的物体浮在了水面,那想一想不借助辅助材料能否改变物体原有的沉浮状态呢?

  3、不借助辅助物让下沉物体上浮

  1)师:沉在水底的橡皮泥不借助其他物体帮忙,有什么好办法让它浮在水面?

  2)想想其他下沉的物品不借助其他物品的帮助能否浮在水面?请小朋友试一试。

  3)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小朋友真聪明把橡皮泥变成了小船,使橡皮泥浮在了水面,装满水的瓶子倒掉后可以浮在水面,塑料卡片平放在水面,可以浮在水面

  4、不借助辅助物让上浮物体下沉

  1)师:想一想上浮的物体不借助辅助材料能否让它下沉?

  2)展示记录结果并介绍:空瓶子装满水下沉;塑料卡片侧放可以下沉;橡皮泥小船捏成团可以下沉。

  活动总结

  三、结束部分

  原来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放入水中的方向,增加或减轻物体的重量等方式改变物体原来的沉浮状态。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7

  一、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四、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六、活动过程: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2、实验:沉与浮

  ①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②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③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七、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八、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8

  不同的物体在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是上浮而有些是下沉的,下面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下物体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记录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

  1、教师提出尝试: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等。)

  2、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实验

  1、教师提出尝试: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2、幼儿试验,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3、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六)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3.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难点

  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会记录实验结果。

  2.物质准备:

  a.各种实验材料(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物体的沉与浮的现象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实验了,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水、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一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物体会浮上来?用符号标记。

  2.师:在操作时请小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a.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b.操作时请小朋友尽量不要把水洒到桌子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尝试。

  3.师: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对于个别操作较慢的幼儿进行指导和鼓励。

  4.师:并现场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5.师小结:我们通过操作后发现金属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像(回形针、钉子、硬币)木质和塑料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块、雪花片、瓶盖)。由此可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二、尝试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的结果中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小朋友尝试操作,如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有的是通过借助外力,还有的是改变自身形状)一起来探索。

  2.师:鼓励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了,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是我们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由原来的下沉变成了现在的上浮。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变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了。它就会浮在水面上了。在此环节中渗透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有关浮力的了解。

  三、迁移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观看课件,轮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改变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可以让原本下沉的物体上浮。那你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这样来操作?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自己来试一试,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2

  一、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看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现在正是各种水果上市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进了金鱼缸,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鱼儿喂食,结果发现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为了使活动更生动、形象,也为了让幼儿对沉浮现象进行简单分类时不觉得枯糙,所以我设计了浮起来和沉下去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请客开始,先让幼儿说一说水果的名称,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接下来我出示“↑”与“↓”的标记,讲述了沉浮两兄弟的外形特征,让幼儿对沉浮兄弟的特征有一个了解,也是为了给后来的分类作一个铺垫,在这当中我也点名了挑食的坏处。接着我没有先让幼儿实验,而是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让幼儿根据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让沉浮兄弟验证幼儿分类的结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结束本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三、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四、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体验物体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能够根据沉浮现象将物体进行分类。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老师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图画)

  叙述,在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这些鱼在大海里游得多开心呀!可是有一天,这些小鱼都伤心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些游客来游玩,把好多废旧垃圾丢到了水里。这些垃圾严重污染了水里的环境,使小鱼生命受到了威胁。

  2、“你们想知道人们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吗?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物品吗?(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

  3、师:环境遭到破坏,小鱼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小朋友你们想帮助这些小鱼吗?那我们今天就赶紧组织一批打捞队,去帮助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好吗?

  4、可是,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打捞队分成两队才行,一队去打捞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队去打捞水底的垃圾。你们说好吗?

  5、猜测活动。

  师:小朋友,那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会浮到水面上来吗?(教师操作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6、操作活动。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请小朋友对照自己的猜测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

  7、师:小朋友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和物体大小没有关系。

  8、师:对,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类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帮小鱼把垃圾打捞上来之后,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把它们装进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两个带有上浮、下沉符号的纸箱。)

  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指导幼儿认识沉浮标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箱子里,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10、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能当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了,现在让我们动起手来帮小鱼把水里的垃圾打捞上来吧!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打捞上来的垃圾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垃圾箱里。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吧!

  四、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还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请你们回到家里仔细找一找,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记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4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大班科学浮与沉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03-27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与反思02-16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03-03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03-26

大班科学沉与浮的秘密教案03-28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03-22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10-05

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05

《浮与沉》大班科学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