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3-25 12:52:1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热】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热】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学习使用小铲子,正确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乐于观察青菜生长及管理菜地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初步具有种蚕豆、洋花萝卜等经验。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观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观察、管理菜秧生长的过程。

  3、将小园地土翻松,幼儿参加拾小砖头、捡草等活动。

  4、长大的青菜一颗(有根的、壮实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铲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组进行),装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废旧小茶杯也行)。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问:看看这两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样让这些小菜秧都能长得大大的?(引导幼儿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间)。

  2、到小园学习移栽青菜。

  (1)带幼儿到小园地边。先看教师用铲子把小园地划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离(挖一个小洞做标记)。

  (2)看老师移栽青菜。

  先用小铲在标记处挖一个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边,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长,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进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铲把土轻轻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进土),再用手轻轻的把土压实。

  (3)幼儿学习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儿左手拿菜秧时不要太紧或太松。

  3、给移栽的菜秧浇一点水。

  注意提醒幼儿把水轻轻的浇在菜的根部。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前评析

  现在的孩子生活远离了泥土,虽然花生是我们东海的特产,孩子对于花生也非常熟悉,但是,由于太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忽视了具体知识的传授。一次,我问小朋友花生长在哪里,尽然有很多孩子说是结在树上的,而不知道花生是生长在泥土中。由此让我想到要关注孩子身边的事。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

  2.投影仪。

  3.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4.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5.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

  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3.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4.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

  “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

  “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五、品尝花生制品。

  幼儿边品尝边说出所品尝食品的味道。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幼儿探究为主。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本次活动教师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花生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花生”》摘要: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4.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5.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发现九方格“数独”游戏规则,能运用规则解决问题,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2.探索玩初级“数独”的基本方法。

  3.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互动中体验成就感。

  活动准备:

  ppt 游戏卡

  活动过程:

  一、学习九方格数独

  1.引导幼儿认识九方格。

  (1)引出九方格。

  师:数数它有几个格子?(没错!一共有九个方格子。我们把它叫做九方格。)今天我们要在九方格上玩游戏。

  (2)认识行与列。

  师:在九方格中像这样横的窗格我们把它叫做行,这是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像这样竖的在九方格里叫列,这是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所以九方格一共有几行几列?

  (3)认识交叉路口。

  师:仔细看,第一行和第一列,他们正好碰在了一起,有一个共同的方格,谁能找到在哪里?

  师:是呀,第一行和第一列有一个交叉重叠的方格在这儿,这个方格就像一个交叉路口一样,这个方格既属于第一行也属于第一列。

  师:你看见陈老师刚刚怎么用手臂表示这个交叉路口了吗?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手臂平平的表示第一行,手臂竖着的表示第一列,碰在一起有个交叉路口。好的真棒小手放下。

  师:还有没有这样的交叉路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看,这是第一行,还有第二列,他们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是哪一个方格?谁来指一指?

  师:对么?好的,我们一起也有手臂来表示这个交叉路口。这是第一行,第二列在这么?不对,应该在中间位置。

  师:我们继续看。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怎么用手臂来表示?(很简单正好一个十字形)

  师:这里呀还有一些九方格中的`交叉路口,请你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用手臂来比一比。

  师:你比的是哪一个?他对么?

  师:猜猜他比的是哪个?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个交叉路口。

  2.引导幼儿发现九方格数独规则。

  师:陈老师在九方格中放满了水果,有几个水果?(有9个。)有几种水果?(有草莓、西瓜、菠萝3种。)

  师:这三种水果在九方格中摆放是有规则的,你们能找到规则吗?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一行一行看,再一列一列看。

  (验证幼儿的发现:逐一显示每行每列,确认每一行、每一列的水果都不重复。)

  师(小结):同一行的水果都不能一样,同一列的水果也都不能一样,这就是九方格水果的摆放规则。

  3.组织集体游戏“九方格填空”。

  师:知道了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九方格填空”游戏。

  师:仔细看看,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列三空格。)

  师:整个一列都是空格,怎么填呢?(幼儿个别尝试。)

  师:你先填哪里?为什么?(你是竖着看的列么?哦。横过来的的行,我们可以发现正好只有几个空格?)

  师(小结):填空格是有窍门的,找行或列中只空一格的先填。

  师: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行三空格。)

  师:整个一行都是空格,应该怎么填?你先填哪里?为什么?(这回你看的是一行还是一列?)

  师(小结):刚才玩的两个填空格游戏中,行或者列中都能找到一个空格的,很容易填。

  二、游戏第一关(空三格)

  师:学会了这个本领呀,陈老师要带你们玩九方格闯关游戏了。第一关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玩。

  师:第一关的第一道题。仔细看空格在哪里,可以先填哪里?

  师:填什么?为什么?好的第一道题完成了。

  师:第一关的第二道题。看看应该怎么填?

  师:两道题目,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可以进入第二关!

  三、独立游戏第二关(空五格)

  1.引导幼儿探索。

  师:第二关难度稍微加大点,看!空了几格?你们敢不敢玩?

  师: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填哪里?为什么?

  师:好,说了这么多陈老师不能再提醒你们了,请你们自己完成第二关的闯关游戏!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准。填完检查一遍,然后拿着你的游戏卡回到座位。听明白了么?不要搬小椅子,请请的走回你的位置开始闯关游戏。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和他一样的举手!说明你们第二关也闯关成功很厉害!)

  师(小结):所以空格多的时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个空格的先填,会又快又准确。

  四、独立游戏第三关(空七格)

  1.出示数字的九方格数独。

  师:好!进入第三关,我们和数字进行玩填空游戏。

  师:规则和刚才一样,但是难度更大了,看看第三关游戏空几格?

  2.出示只有两个不同已知数的九方格图,进入游戏第三关。

  师:这张图只有两个数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没有只空一格的?怎么办?

  师:有一个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填满空格。这个办法藏在一首儿歌里,请仔细听。“一个数的行,另一数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个数的列,另一数的行,还有一个交叉路口不能忘。”

  师:这个交叉路口路口不能填什么数字?

  师:现在游戏卡空几格?(空五格。)那就和游戏的第二关一样简单了。

  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游戏。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己去完成第三关,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和刚刚一样填完检查一遍回答座位上,轻轻的走回去吧。

  5.展示个别幼儿的游戏卡,共同检查。

  师:谁拿着你的游戏卡来展示一下结果?你是怎么来填的?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闯关成功。

  五、结束

  师:你们呀很厉害,学会了玩九方格填空游戏,这个游戏有的容易,有的稍微难一些。老师把游戏卡放在数学区,你们只要多玩,就能玩得更快更好。

  教学反思:由图片数独到数字数独,注意到了由实物到符号变化的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第三关是学习运用排除法填空。找到两个数所在行与列的两个交叉路口是关键,也是难点。用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幼儿如何能迅速又准确地找到“交叉路口”,为幼儿在游戏区继续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支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认识叶子。

  2、让幼儿感受大自然中树叶的魅力。

  活动准备:

  1、布口袋一个,各种树叶实物。

  2、PPT多媒体课件:春夏秋冬的树林。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认识树叶》PPT课件

  重点难点:

  让幼儿利用各种感官认识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树叶(春夏秋冬树叶成长变化PPT图片)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进入时空隧道,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播放PPT课件春夏秋冬四季的树的变化。

  课件:春天,小树发芽;

  夏天,树叶茂盛;

  秋天,树叶变黄、红,飘落(常青树与落叶树对比);

  冬天,树叶消失(再次对比)。

  教师提问: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常青树树叶长青、不落叶;落叶树变黄、红,落叶。

  (二)观察、认识树叶(实物)

  1、教师出示装满树叶的布口袋,个别幼儿从布口袋中摸出树叶。

  2、幼儿观察比较树叶的形状,树叶象什么。

  3、所有幼儿都人手几片树叶,利用各种感官再次观察,用眼看看、手摸摸、鼻闻闻等方法,与同伴讨论交流树叶的差异,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等,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总结:枫叶像蝴蝶、银杏叶像小扇子等。

  (三)玩树叶(实物)

  1、让幼儿按树叶的种类分类。

  2、让幼儿把树叶按规律排序,加深对树叶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让家长利用空余时间与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拼摆不同的图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背景: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2、物质材料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五、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排序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因此,我以“小动物参加运动会”这一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有序排列,富教育于游戏,为了解决重难点,我首先设计示范了几种有规律的排列,幼儿有了一定的排列经验,再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排序,给礼物进行装饰迁移经验,检查幼儿掌握情况,以检视目标达成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操作及观察活动,发现两种物体间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感受规律排序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头饰材料:长条纸、红绿色小圆片,分组操作材料:第一组(木珠、绳子),第二组(花环带、花),第三组(腰带、印章、印泥)

  活动过程:

  第一次操作探索,鼓励幼儿自由排序,重点发现ABAB规律。

  操作课件引出活动内容,请幼儿动手做头饰,鼓励幼儿自由排序。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头饰,引导幼儿发现按规律排列,做出来的头饰特别漂亮。

  二、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AABB,AAB,ABB。

  1.出示小猫、小狗和小兔的头饰,引导幼儿发现其排列规律。

  2.小结:小动物的.头饰可真美,而且还藏着这么多规律在里!我们把这种按规律排列的方法叫做排序。

  三、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鼓励幼儿创新规律。

  1.介绍操作材料,请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纠错。

  3.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装饰品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欣赏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排列的。(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老师。)

  4.谁来给大家看看你做的装饰品,说说你是怎样排列的?

  5、小朋友真聪明,做的装饰品上的花纹排列得又漂亮又有规律,真棒!我们戴上去参加舞会吧!(帮助幼儿带上,随音乐自由舞蹈)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今天我们做的装饰品上的花纹颜色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上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呢?(幼儿自由讲讲)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它们的花纹或者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呀!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上的花纹颜色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了这些图案,我们的生活更美丽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帮小动物装饰窗帘。

  2.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它们的新房子造好了,马上就要搬新家了。让我们跟小猴一起去参观它们的新家吧!

  二、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

  (一)播放图(一):观察、了解楼房的层与间

  提问:1.这幢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间?一共有几间?(一起点数)

  2.小猴来到了第几层的第几间?

  3.小猴想去第三层的第三间,谁来帮它找找?

  (二)播放图(二):在帮忙选房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还有谁也来选房间了?

  2.还有一个房间没人选,你觉得谁来选?为什么?(每个小动物住三间房)

  3.仔细看有没有什么秘密?每一层住的动物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动物一样吗?

  (三)播放图(三):继续帮助小动物选房间,进一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旁边的楼房里住着谁?

  2.你觉得这两个房间谁来选?为什么?

  小结:这些小动物可真有趣,它们选房间还有个规律呢,每一层上要不一样,楼上楼下也要不一样。

  三、运用规律帮助小动物装窗帘

  (一)出示操作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指导语:看,房子选好了,小动物为它们的房子装上了什么呀?(窗帘)

  今天小动物请小朋友来帮它们的新房子装上窗帘,它们要求:每一层上的窗帘不一样,楼上楼下的也不一样。先装第一幢,再装第二幢。

  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交流

  (一)幼儿相互交流。

  (二)个别幼儿讲述装窗帘的方法。

  (三)选个别作品,共同纠正,进一步掌握规律。

  五、活动延伸:给小动物装地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翻版一次外出学习听到的一节课,活动的选材源于大班建构式课程,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中的一次科学活动《送小动物回家》。经过执教者大幅度的修改,目标重新定位,环节重新设计,变成了一节全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活动。

  教学具的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具学具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采用了PPT动画的形式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回答之后能以动画的形式给予验证,另外,幼儿的操作材料也非常实用,幼儿第一次粘的不对,可以剥下来再次尝试,循环使用。

  目标的反思:

  活动目标是一次活动的灵魂,活动目标制定是否恰当、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成败。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十分清楚,层次分明,三维目标体现很明显,既有知识与技能(用发现的规律帮助小动物装饰窗帘),过程与方法(观察发现排列上的变化规律;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条(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在这三条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比较突出,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活动的环节也紧紧得围绕目标展开,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达到目标服务。

  活动过程的反思

  我在组织这次活动是感觉不太顺利的地方是:引导幼儿初步发现动物选房的规律这一环节,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引导幼儿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我问:仔细看有没有什么秘密?幼儿的回答没有到我想要的点上(即每一层住的动物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动物也不一样)。这时候我的'引导语特别罗嗦,其实语言可以更简洁,更具有启发性一些。可见,我对幼儿的抛过来的“球”不太能接得住,教学的机智还有所欠缺。教师不仅要对孩子可能出现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预期,还要想好假如有孩子有这样的回答,自己该如何接得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不是简单重复孩子的话,而应给予孩子更多,有总结或经验的提升。

  幼儿在有了第一次选房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幼儿第二次选房相对比较容易,所以重点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追问:为什么你认为第二层的第二间应该住小兔子?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操作要求的反思:

  在幼儿操作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本次活动在交代装饰要求的时候应根据操作材料的特点(第二间的难度比第一间要难)提出操作要求,请幼儿先装第一间,再装第二间,这样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特点。

  讲评的反思:

  这次活动的讲评环节十分重要,老师要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的过程,用清晰的语言表达之。我在组织讲评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纠缠于纠正“错误”,幼儿讲述的机会很少。讲评的重点应定位在与幼儿一起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指导思想: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 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 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www.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 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

  注: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

  活动评析:

  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对糖的制作过程感兴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等活动,知道糖的不同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活动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种经验。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糖,布置"各种各样的糖"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各种各样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种类。

  1、参观糖的展览。

  教师: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糖,现在请大家去参观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动:我看到的糖。

  教师:清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样的?

  3、教师小结:糖有很多种类,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细细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圆糖;有的是动物形状的糖等。

  二、讨论: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讨论糖的用途。

  教师: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糖,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结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烧菜,酿酒,腌菜,休闲娱乐等。

  3、根据糖的用途进行分类。

  教师:这里有这么多种糖,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吗?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讨论糖的味道。

  教师:你吃过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尝活动。

  教师:小朋友随意品尝两种糖,比一比它们的味道一样吗?

  3、集体交流。

  教师: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糖的味道并不一样,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软糖,有的是酥糖,还有的糖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觉…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种类。

  1、讨论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吗?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3、了解蔗糖的种类。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了解图意。

  活动延伸:

  要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买糖果,使幼儿了解买糖的过程,并学习自己买糖,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故事。

  2、分组,每组3人。2人做实验,1人记录。瓶子若干(保证两个相同的),大小不一的石子若干,实验记录表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一开始喝到水了么,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二)第一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水量关系。

  (1)每组2个瓶子,水量分别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在瓶子上做好水位。

  三个人一组合作做实验,鼓励幼儿将石子放入瓶子中进行验证,并鼓励孩子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展示每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

  (3)小结: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

  (三)探索乌鸦用的石子大小与投放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乌鸦向瓶子里投石子,如果石子有大有小,猜猜大石子和小石子用的数量一样多吗?

  (2)幼儿分组合作把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别放到两个一样高水位的瓶子中,并记录使用的石子的数量。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4)小结:石子大,乌鸦投放数量很少的石子就能喝到水。石子小,乌鸦需要投放很多的石子才能喝到水。

  (四)延伸:乌鸦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喝到水吗?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布、积木、棉花,幼儿选择材进行对比实验,看看哪一种材料能让水位升高。

  (2)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愿望。

  反思: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乌鸦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励孩子知道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4

  设计意图:

  土壤具有普遍性,虽说孩子们生活在城市中,土壤还是随处可见的。此外,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植园地的观察与劳动中更是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引导幼儿在主动操作和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保护好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让幼儿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我们的'培养方式。

  活动目标:

  1、 体验发现的乐趣,萌发珍惜土壤的情感。

  2、激发和保护幼儿探究的欲望。

  3、初步认识土壤的特性,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

  活动准备:

  红泥、壤泥、干燥的泥、沙泥四大盆。

  一次性纸杯、冰淇淋盒等废旧物品。

  泥土成分图。

  供幼儿每人种植的树苗或种子。

  活动流程:

  探索—>交流—>再探索

  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 玩泥

  幼儿自主操作、探索泥土有些什么?

  3、 交流

  你在泥土里发现了什么?

  4、与土交朋友

  请幼儿种植菜秧和种子。

  5、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知道什么物体能通过弯管。

  2、尝试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弯管堵塞)。

  3、积极投入探索,肯动脑筋,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弯管人手一份以上、水、沙、石头、棉花、筷子、纸、玻璃球、软铅丝等材料分类投放,记录牌(大)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题:水管的烦恼

  1.找找生活中有那些管子

  师:你们知道水管在哪里呢?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管

  2.水管的烦恼

  教师以水管自述的方法,讲述水管堵塞带来的麻烦。

  二、探索活动:谁能过弯管

  (一)尝试探索

  1、自由选择材料区,初步探索什么物体能过弯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现象。

  3、集体交流:(1)什么物体能过弯管?并记录操作结果。

  (2)能通过弯管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

  (二)验证探索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探索。

  2、对有疑惑的材料进行探索。

  解决难题

  1、教师出示幼儿在探索中出现的`物体卡中间的弯管(棉花、纸头等),请幼儿用已有经验疏通弯管。

  2、教师介绍好方法(吹气、用水、用软铅丝)

  三、活动延伸

  1、生活中的运用:不要在弯管中乱扔东西,造成堵塞。简单的管子堵塞可以借助小工具疏通。

  2、提出新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东西它能不能通过弯管。

  记录幼儿的问题,让幼儿把问题带回教室继续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1-12

大班蚂蚁科学活动教案10-05

大班科学活动的教案10-07

大班科学的活动教案10-0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06

大班路线科学活动教案:10-06

大班活动的科学教案10-06

大班纸科学活动教案03-31

蜗牛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3-28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科学活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