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三化学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化学教案 1
【内容与解析】
(一) 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暴风影音播放“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转化”“Fe2+、Fe3+的检验”的实验视频,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目前尚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观察。为弥补此缺陷,使用暴风影音等媒体播放器播放这些实验的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问题1:从元素周期表认识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特点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数是2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为变价金属,通常显+2和+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纯铁的抗腐蚀性强,有较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铁和氯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
②铁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把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盘成螺旋状,点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铁和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体) Fe+I2=====△FeI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或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起反应,放出气体。用试管收集气体,将气体靠近火焰点火,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3Fe+4H2O(g)=====高温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应生成Fe2+,放出H2。
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铁与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应时,不放出H2。
a.HNO3(稀)过量时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铁粉过量时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铁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这种金属。
Fe+CuSO4===Cu+FeSO4。
②铁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问题2:铁元素有哪些常见的化合价?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铁的氧化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认识铁的氧化物。
师生活动:
(1) 铁的氧化物有几种?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2) 铁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 铁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俗名铁红) 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铁的价态 +2 +3 +2、+3
颜色和状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晶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还原剂的反应(如H2、CO、Al) 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 8Al+3Fe3O4=====△4Al2O3+9Fe
与酸(H+)的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Fe2++4H2O
问题3: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3 、Fe(OH)2两种,而且都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应如何制取Fe(OH)3 、Fe(OH)2?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师生活动:
(1) 铁盐、亚铁盐的颜色?
(2) 制备Fe(OH)3 、Fe(OH)2选用什么试剂?
(3) 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制取Fe(OH)3 、Fe(OH)2的化学方程式。
(4) 制备Fe(OH)2的实验中,生成物的颜色怎样改变?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室制备Fe(OH)2时,怎样避免被氧气氧化?
Fe(OH)3 、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生活动:
(1) 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它应具有什么性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来源:Ks5u.com]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 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问题4:这么检验某种Fe2+溶液变质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师生活动:
(1) 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会有怎样的现象?
(2) 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和FeCl2溶液?
比较 Fe2+ Fe3+
颜色 浅绿色 棕黄色
主要化学性质 还原性:Fe2+――→氧化剂Fe3+
与碱反应: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氧化性:Fe3 Fe2+
与碱反应: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方法 (1)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加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遇含SCN-的溶液显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保存方法 加Fe防止氧化,密封 无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 加酸防变浑浊,加Fe防止氧化 加酸防止变浑浊
转化关系
问题5: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通常还要往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1) 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或铁粉有何作用?
(2) 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①FeS ②CuS ③FeCl2 ④Al2S3 ⑤Fe3O4 ⑥Fe2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 )
①SCN- ②Fe ③Fe2+ ④Cu ⑤I- ⑥OH-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全部
4.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5、(20xx江苏省苏州市模拟)一定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种情况不能得出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是(不考虑水解)( )
A.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已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与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小结】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3++3OH-=Fe (OH)3↓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 (OH)3
2、Fe3+的检验
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高三化学教案 2
学习目标: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S → SO2 (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
[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kJ
3、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4、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3)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例: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5、能源
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
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解决的办法 :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措施: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能。
3)相关思考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 成什么后果?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煤在直接燃烧时会产生SO2、氮氧化物及烟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且易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故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势在必行。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开发新的能源也是大势所趋。
高三化学教案 3
学习目标
1.了解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2.通过对硫酸工业“三废”、能量的利用以及生产规模、厂址的选择等的讨论,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1)尾气中的SO2,用 吸收,可得到 肥。反应方程式是 。
你认为还可以用 等物质吸收,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污水中含有 ,可用 吸收,反应方程式是 。
(3)废渣的利用。
2.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反应是 热反应,请你提出充分利用这些热能的方案。
3.如果要筹建一间硫酸厂,你认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讨论:学过的化工生产(如钢铁工业、合成氨、硝酸工业、煤和石油化工、氯碱工业等)中,应该如何处理环境和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就硫酸工业中的环境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评价】
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的尾气必须回收、净化处理,主要为了充分利用原料
B.“酸雨”中主要含有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及硫酸盐
C.大气中,大量的SO2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金属矿石的冶炼
D.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以下烟气经净化处理后,可用做气体燃料的有( )。
①硫酸工业尾气 ②硝酸工业尾气 ③高炉煤气 ④焦炉煤气 ⑤炼钢过程中产生的棕色烟气 ⑥煅烧石灰石的.气体产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含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燃烧时生成的SO2排放到空气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若煤中含有5%的FeS2,燃烧时有90%的硫的化合物转化为SO2。我国计划从20xx年至20xx年,将SO2的排放量从1995万吨降为1800万吨,意味着20xx年比20xx年应少燃烧这种煤多少万吨?若以形成硫酸酸雨计算,20xx年雨水中减少排放硫酸多少万吨?
高三化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
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4、使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油脂的氢化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用具:
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
[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油脂
[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脂肪:固态油脂
油:液态油脂
[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
[问]有些同学认为多汽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
[生]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了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问]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
[学生板演]
[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师]请同学们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学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1COOH
[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
[副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
[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
[生]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酸,油酸是不饱和酸。
[师]请同学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学生活动]
[讲述]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油脂中有一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烃基,则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
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过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油脂,说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比水轻、不溶于水。
[问]在炒菜时,如果衣服上溅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这是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挥发。
[板书]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述]工业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锅如何洗涤?
[学生甲]用热碱液洗。
[学生乙]用洗洁净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但用热碱液洗和用洗洁净洗反应原理是不同的,用热碱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结构中往往含有不饱和烃基。那么依据油脂的结构特点,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师]对。油脂和H2发生的加成反应叫油脂的氢化。下面请同学们以油酸甘油酯为例,写出油脂和氢气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1)油脂的氢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
[教师讲述并补充反应条件]这个反应常温下是不能进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剂和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那么油脂的氢化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96第一段。
[过渡]油脂作为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那么酯类水解的条件是什么?
高三化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 高中学习方法,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高三化学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而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范畴。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其原理可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的腐蚀,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①新课程标准对电极电势等概念不作要求,在理论方面控制了知识深度。
②氧化还原理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已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
③本节课重在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时对正、负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办法:
①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探究过程。
②通过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和多媒体动画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盐桥的作用。
③结合实验现象强化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原电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化学反应原理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原电池联系社会、生活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5.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①在必修2 “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进一步强调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
②学生讨论且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通过电子白版转换多媒体动画和电流传感器作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讲解原理。
③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果量化对比、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原电池中盐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④结合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熟练掌握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策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及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量化电流强度及演示原电池盐桥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电化学原理。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亲自探讨原电池,并运用现代数字实验室及多媒体动画展示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让学生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生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
①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原电池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①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判断。
②缺乏知识连贯性。
③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学法指导
①合作探究法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合作、共同探究、提高学习技能。
②教师问题引导法
针对学生探究实验中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③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电子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多媒体演示原电池中盐桥中粒子的移动方向,增加直观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构思
(一)实验引课
教师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质疑问题。
设计意图:
①考察学生对必修2所学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②为本节课探究实验创造情景。
③实验引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问题导课
1、上述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
2、为什么无电流通过?
3、怎样才能使得装置有电流产生?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和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
①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判断,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以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现象1:电流传感器显示有电流通过,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1: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
负极: Zn-2e-=Zn2+ 正极: Cu2+ + 2e-=Cu
总反应: Zn + Cu2+=Zn2+ + Cu
现象2: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越来越小,直至无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二)问题导课
1、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逐渐减小,最后没有电流呢?
2、怎样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呢?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 Zn - 2e-=Zn2+ (负极)
Cu2+ + 2e-=Cu (正极)
电池总反应: Zn + Cu2+ = Cu + Zn2+
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
①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
1、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中电子、电流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3、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板书设计
教师简明扼要书写课堂探究主题流程,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板书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高三化学教案 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位于苏教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节,是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 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能初步积累一些对化合物的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后面学习其他的元素打好基础。
2、目标分析
在本节课中,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和相关性质。
2、能分别写出它们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得出氧化铝 氢氧化铝的两性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和原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体验实验与探究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难点是:对两性氧化物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 。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因为学生第一次遇到具有两性的化合物,较难理解和学懂,因此,我把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定为教学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较难学懂。而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会相对比较枯燥,学生有可能没兴趣学习。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做实验,能够较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加深对于本节知识的印象。
三、教法和学法
情景引入 实验演示 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引入新课来结课
四、教学过程
1、氧化铝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会通过投影两组图片,第一组是铝土矿、氧化铝粉末、氧化铝制成的坩埚,第二组是红宝石和蓝宝石。并让同学们归纳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资料卡上出现的有关知识创设铝的.氧化物的情境,通过展示有关氧化铝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通过图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2)演示实验 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取两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氧化铝粉末,后分别滴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氧化铝具有两性,是两性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氢氧化铝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识
通过向偏铝酸钠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产生氢氧化铝引出氢氧化铝,进而通过观察氢氧化铝得出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引出氢氧化铝
(2)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教师提问】氢氧化铝是否也像氧化铝那样具有两性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向两只氢氧化铝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是两性氢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演示实验的方法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
3、氢氧化铝的制备
(1)氢氧化铝制备
运用所给药品,分小组讨论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
药品 6mol/L 氢氧化钠溶液 6mol/L 氨水溶液 2mol/L氯化铝溶液
并猜想不断向氢氧化铝溶液中通入氢氧化钠的现象,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设 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即活学活用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分别从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及氢氧化铝的两种制备方法进行总结。
5、创设新情景,引出下节课内容
通过投影福州地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地铁的主要材料,进而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铝及铝合金,叫同学们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高三化学教案 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课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学好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属于c级要求。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思维抽象,它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与氧化还原反应打交道。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巩固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会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学生在一年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相对简单,高一一上来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教学。因此我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复习引导式、问题讨论式
五、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
六、教材分析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部分内容。分三课时学习:
课时1:化学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2:氧化剂和还原剂,“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3:课堂小结、训练及作业评析。
教材首先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我打算让学生自己举例复习,用时约5分钟。通过对两个反应(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不够全面,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首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并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进而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价升降的范围。教材在复习初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打算引导学生从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从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分析电子对偏移的情况,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同时利用穿插多媒体演示并抓住课本中的漫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扮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让来形容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从而更好的突破难点。从第一部分的最后,还通过讨论,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只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下定义,并简单介绍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里,我将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记忆口诀:“失高氧得低还”。引导学生讨论已学过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加以补充。并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内容。
再花相当的时间进行“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如箭头的表示,得失电子的数目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的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复习]:从复习初中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入手,进入新课。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讨论]:完成课本讨论(投影片打出)
[产生疑问]:从讨论结果中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究竟属于那种类型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引出课题]:今天的主要任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仍从反应H2+cuo=cu+H2o中化合价升降分析(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由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追问]:若没有氧的得失呢?
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问]: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讨论、回答)
[分析]: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讨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并举例说明。
[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面的体现,并得出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讨论并小结]:记忆口诀
[举例]:初中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补充]: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阅读]:课本最后两节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危害。
八、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从得失氧分析
H2+cuo==cu+H2o
得氧:H2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电子
失氧:cuo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2、特征: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3、本质:从电子转移分析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高三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教案12-29
高三化学教案08-15
高三化学教案范文09-01
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09-29
初外化学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12-16
《糖类》化学教案08-26
化学教案-钠09-29
化学教案-摩尔09-29
化学教案-水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