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案

时间:2023-01-15 17:20:2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猴王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猴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猴王教案

美猴王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它成王的经历。

  2、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

  3、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和兴趣。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前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问题:

  1、这是什么电视剧?

  2、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谁?

  3、你还知道有关《西游记》什么?

  4、刚才看到的是哪个情节?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镜头是《西游记》中的第一回《猴王出世》中描写的情节,我们这节课要到文字中感受一下孙悟空的风采,看看文字大师吴承恩怎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满光鲜的美猴王的形象。

  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猴王出世》。

  二、检验预习,整体感知

  1、读文(当场给出等级)

  2、交流自己找到的解释,并说出相关句子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并说说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三、感受猴王形象,了解成王过程

  师:他一出生就是王吗?(石猴)那么他是一只什么样的石猴呢?默读课文,把文中体现石猴性格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并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1、自学

  2、小组说

  3、班内汇报交流。

  汇报时谈带哪个词就说相应的段落,并给出相应的小标题,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 神奇的猴:了解出生方式,朗读。

  快活的猴:以读代讲,感悟语言美。

  勇敢的猴:通过对涧水的描写加深对勇敢的理解。

  本领高强的猴:通过想象、表演体会其动作敏捷和本领高强。

  善良无私的猴:找关于水帘洞的描写,体会水帘洞的美好,领众猴入洞体会石猴的善良无私。

  敢作敢当的猴: 通过众猴的顽劣和石猴的冷静清醒,体会它的充满自信,敢作敢当。

  师总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品质,他才成为了“王”

  四、整体回顾

  分角色朗读。

  五、课外拓展

  1、摘抄你喜欢的语句。

  2、课下读一读《西游记》这本书,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美猴王教案2

  (上课前做个小游戏,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

  一、导入:(1分钟)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标志性的文学样式。从先秦的诗经离骚,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页一页地翻开,尽是书香与墨香。那么说到明清小说,同学们最熟悉的一部,应该就是《西游记》了。《西游记》中哪一个人物形象达到了妇孺皆知,人见人爱的地步呢? ——当然是孙悟空了。这个形象从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再――斗战圣佛,是有发展过程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二、了解作者与原著(30秒)

  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全书共有100回。讲述了美猴王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斩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第一回,编者取名叫《美猴王》

  三、整体感知课文(25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我们要疏通字词。在一些容易读错的生字和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上进行圈点,勾画,以丰富我们的文言词汇的积累。(1分钟)

  2,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词的读音或意思我们应值得注意。(2)

  迸beng麋mi镌juan

  耍子:玩耍

  耶:句末语气助词

  镌:凿,刻

  造化:福气,运气

  遂:于是,就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在山里分不清年月日,寒冷的日子到头了,也不知道又过了一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论语.为政》中的话。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可以?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30秒)

  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石猴的出世和它被拥立为美猴王的故事。

  4.具体分析文本(20分钟)

  (1)质疑:这只猴子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解惑: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板书:破石而出——神异出众)

  (2)质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 (抓住动词)

  解惑: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板书:山间生活——活泼灵巧)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推举一位活泼开朗的同学读美猴王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部分,其余同学读众猴的话。(大家一起掌手鼓励。)

  评价读美猴王角色同学的朗读,应读出美猴王的勇敢主动大胆。(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像美猴王那样主动积极勇敢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这一段中,美猴王的语言只有一句,是突出他的勇敢主动,那么众猴的话的作用:为后文石猴被拥立为王作了铺垫。(板书:主动探泉——勇敢大胆)

  (4)老师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同学们对石猴的动作、语言划上横线,思考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

  提示: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它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主动要求兑现承诺,说明他敢说敢做,勇于为王。(被拥为王——本领过人,深得众望)

  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

  (5)小结:课文的题目叫《美猴王》,关键是哪个字?――“美”

  从我们刚才对课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美在哪些地方?

  明确:身世美,行动美,语言美

  (6)这是一只天生灵异,聪明机智,艺高胆大的石猴,我们应该给他怎样准确定位呢?他到底是猴还是人还是神的形象?大家可以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以孙悟空为例,他由仙石孕育而生,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即猴性。他是一个集神性人性猴性三位于一体的文学形象。

  这样的形象在我们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说明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虚构的。

  四、拓展延伸(2分钟)

  的确,《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吴承恩先生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形象是似人似怪,神通广大,故事则翻江倒海,兴妖除怪,那么同学们,你们也来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神通广大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你会作些什么事?并说说你的理由吧。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用金睛火眼找出哪里有堆积如山的垃圾堆,发出阵阵臭味;找出哪个工厂排泄出污积物,把河流弄得又黑又脏;找出哪辆汽车排放污气较多,把空气弄得乌烟瘴气。然后一网打尽,我用如意棒一挥,垃圾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从身上拔根猴毛,洒落在河流上,就像仙女散花一样,河水马上变得洁净多了;我轻轻地吹口仙气,就像空气清新剂一样,把空气变得清新,而且还带点香味呢!

  假如我是孙悟空的话,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我一定会从头上拔几根毫毛下来,变成十个我:六个写作业,两个做饭,两个打扫卫生。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地看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出许多的钱来。我不会乱花这些钱的,我会把这些钱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时时刻刻教我身边的邻居练武功,还经常训练他们,让他们以后在别的地方也学会保护自己,不受别人欺负。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要打掉世界上可恶的人,消灭世界上的侵入者,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变出一个按摩器。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以后,他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躺在沙发上。一想哪儿不舒服我就让他们舒舒服服地搞按摩。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也看得出来我们很多同学都心地善良,关心他人。尽管我们不可能有孙悟空的神通,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这些愿望都会实现的。

  五、结语(1分钟)

  《西游记》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一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博大精深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美猴王教案3

  活动来源

  在活动中,幼儿对于心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羡慕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顺风耳,希望自己也有孙悟空的金箍棒,于是开展了区域化学习活动“美猴王”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进行细致地观察,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猴子的.特征;

  2、知道人多的地方会等一等,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资源

  各种操作材料,供幼儿探究使用。

  活动过程

  1、介绍本次

  活动的区域:

  Happy time的时间又到了,这次又增加了一个新游戏“火眼金睛”,小朋友要从复杂的图片中找出猴子来,你会怎样找猴子?(引导幼儿按照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看谁找得多。

  2、提出活动规则:

  ⑴活动后保持桌面的整齐和干净;

  ⑵人多的地方知道等一等,或先选择其他的地方进行活动。

  3、幼儿进行活动:

  (附表格见后)

  教师观察发现:

  ⑴美工区中,虽然教师出示了几种不同猴子的制作示意图,但多数幼儿呈现的作品较单一,都选择了倒挂的撕贴猴子。

  ⑵幼儿对如何操作记录表缺乏经验,许多幼儿都不知如何下手。

  ⑶科学区中,幼儿对于课件中能动且有语音配音的猴子,这一全新的内容兴趣较浓,人数较多,有的幼儿因没有选择到此活动而变的有些不开心。

  ⑷益智区中《拼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很感兴趣。

  措施:

  ⑴动态的猴子比较可爱,

  幼儿虽有相关经验,但对于如何用撕贴的方法表达缺乏相关经验,需要通过绘画、描画的形式,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辅助工具、材料,表现动态的猴子。

  ⑵在下次区域活动前,用5~10分钟的时间请幼儿提出记录时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

  ⑶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以满足更多幼儿参与科学区、益智区的兴趣。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VCD、录象《动物世界》,满足幼儿对猴子的兴趣。

美猴王教案4

  活动名称

  1、孙悟空大闹天空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片中人物服装、神态、动作、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2、关注道具和场景变化,感受动画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过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自己对动画片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共同收集关于《西游记》的连环画、图片、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将幼儿喜欢的西游记人物形象悬挂于教室中。

  示孙悟空的单幅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引导幼儿欣赏动画片,在关键处暂停并根据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如:

  (1)在播放天空场景时暂停并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关注场景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孙悟空打斗场面出暂停并提问:孙悟空在干什么?你喜欢这个动作吗?大家一起学一学它的样子吧!

  (3)全部欣赏完后提问:《大闹天空》讲了一件什麽事情?你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你喜欢孙悟空的那个造型?(请幼儿学一学)

  3、引导幼儿尝试分组表演《大闹天空》的片段。

  (1)教师与幼儿协商确定表演片段(操练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根据所表演片段中的角色进行分组,引导幼儿催选小组长,自主分配角色。

  (2)启发幼儿用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替代物布置场景、进行角色装扮。

  (3)指导幼儿练习角色的典型动作、表演及台词。

  (4)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情况,并请个别小组向大家进行展示表演。

  活动名称

2、捏面人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学习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玩过面泥,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 ppt课件、图片、黑板、粉笔。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音乐区放置音乐磁带《捏面人》,让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引起课题。

  1、进场:律动《泥娃娃》

  2、教师借助多媒体与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二、熟悉歌曲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2、师:"爷爷都捏了什么?"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地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说唱部分歌词。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地部分结构。

  3、老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边做动作边念部分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

  1)师生分别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延长歌曲地各部分1~2遍。

  2)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师:"我们和老爷爷一起学捏面人吧!"

  三、启发幼儿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老爷爷捏地师西游记地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内容。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词。

  4、根据幼儿演唱的实际情况,尝试逐渐加快速度演唱,挑战自我。

  活动名称

  3、师徒四人行

  活动目标

  1、发展概括性观察能力,能抓住师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尝试用彩那制作师徒四人的形象,练习团、搓、压、对接等泥工技能。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泥塑活动经验。

  2、彩泥、牙签、豆子、瓶盖等辅助材料。

  3、师徒四人泥塑范例各一个。

  4、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见幼儿用书第3册第6-7页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手工区放置橡皮泥让幼儿练习制作。

  活动过程

1、1.组织幼儿演唱歌曲《捏面人》,明确师徒四人的明显特征。

  (1)、引导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下演唱歌曲《捏面人》,进入情境。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一说四人物的不同之处,概括出各自的明显特征。

  2、介绍材料及方法,引发幼儿泥塑的兴趣。

  (1)出示师徒四人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运用了哪些泥塑技能。

  (2)介绍辅助材料,师幼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3)教师重点示范对接的技能。

  3、引导幼儿独自进行泥塑创作。让幼儿参照幼儿用书中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进行塑造,指导幼儿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表现人物特征,同时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细,启发幼儿运用辅助材料(牙签等)进行人物身体不同部分的对接。

  活动名称

  4、猪八戒吃西瓜

  涉及主要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点。

  2、能运用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创造性的表演猪八戒、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3、感受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猪八戒吃西瓜》。

  2、会做律动《吃西瓜》。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语言区放置教学挂图《猪八戒吃西瓜》,西游记人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吃西瓜》,引入情境。引导猪八戒吃西瓜的样子,说一说为什么会肚子疼?

  2、引导幼儿边看挂图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猪八戒、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如: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八戒去了吗?为什么?

  (2)悟空走了以后,八戒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分西瓜的?

  (3)悟空回来后发现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莫说的?怎么做的?为什么?

  (4)八戒四次绊倒,他分别说了什么?

  (5)后来大家知道真相了吗?八戒是怎么说的?

  (6)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引导幼儿表演故事。请幼儿自主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和一个场景,进行夸张幽默的表演。

  活动名称

  5.悟空分桃

  涉及主要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学习4、5的分解、组成,初步探索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孙悟空头饰一个,桃子食物5个,每人5个桃子图片、每人两个盘子。

  1.练习卡、记录纸、铅笔、橡皮等。

  1.幼儿用书第3册第10页。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理解4、5的分解、组成。

  活动过程1.教师扮演孙悟空出示实物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将桃子分到两个盘里,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5以内数的分合。

  (1)教师出示4个桃子,引导幼儿分到两个盘子里,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分桃方法。教师示范分合记录。

  (2)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将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里,

  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桃,并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各自的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5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递增、递减等规律。

  3.引导幼儿练习,进一步掌握4、5以内数的组成。

  (1)操作练习卡(见幼儿用书第3册第10页)

  (2)也可以采用珠子、雪花片、花生、豆子等物品练习数的组成。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益智区继续练习4、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名称

  6.有趣的面具

  涉及主要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选择不同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西游记》人物的面部特征,加深对《西游记》中人物的认识和情感。

  2.学习制作面具。

  活动准备

  1.孙悟空面具制作步骤图(幼儿用书第3册第11页)2.画笔、剪刀、双面胶、松紧带、订书机、铁丝、瓶盖、白色长纸等。

  3.《西游记》中各中形象的图片(课件)。

  4.《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磁带、录音机。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和孩子一起制作孙悟空师徒四人的面具来玩游戏。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班里要举行《西游记》剧目的演出,如果带上面具效果会更好。激发幼儿制作面具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面具制作方法,确定要制作的面具。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中孙悟空面具的制作步骤,激发幼儿制作面具的欲望。

  (2)出示《西游记》中各种形象图片,帮助幼儿确定自己想

  要制作的面具。

  3.指导幼儿制作面具。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作为背景音乐。

  (1)讲解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材料来装饰面具。活动中注意谦让,不影响他人,活动结束后要主动整理物品。

  (2)指导并帮助有需求的幼儿完成作品,引导幼儿向同伴求助。

  (3)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做的是什么面具,用了哪些材料。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

  (1)幼儿互相介绍各自的面具。用了哪些材料,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2)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带上自制的面具自由表演。

  活动名称

  7.猴孩儿做客

  涉及主要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2.会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书写加法算式。

  活动准备

  1.小猴子布玩具,桃子实物图或图片。

  2.教学挂图《猴孩儿做客》。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引导孩子编写加法应用题并计算,理解加法的含义。

  活动过程

1.1.组织幼儿进行"碰球"的游戏,复习5的组成。如:"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4球"

  2.2.以小猴子来做客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2-5的加法,编加法应用题。

  学习2-5的加法应用题,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教师先拿一个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桃子给小猴子。请小朋友先描述这件事情,(老师先给了小猴子一个桃子,又给了小猴子一个桃子,老师共给了小猴子2个桃子。)再试着把最后一

  句话"一共给了小猴子2个桃子"变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先给了小猴子1个桃子,又给了小猴子1个桃子,老师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请小朋友在桌子上摆出算式,并互相说一说,算是中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怎样读这个算式?以同样的方式,教师自由变化事件,教幼儿理解3-4、4-5、5以内的加法和加法应用题。(1+4=5,4+1=5,2+3=5,3+2=5)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规律。

  3.幼儿操作其他材料如珠子、积木等,练习5以内数的加法。或运用幼儿用书进行练习。

  活动名称

  8.摘桃子

  涉及主要领域艺术科学

  活动目标

  1、以生动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悬挂桃子若干,轮胎,篮子,贴画,音乐磁带。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陪孩子玩触物纵跳游戏

  活动过程

竞赛游戏:《摘桃子》

  A、教师引导:"小孙悟空的肚子饿了,我们去摘桃子吃。可是在路上有很多障碍,我们要爬过草地、跨过小河(用轮胎代替),看谁不怕困难最先摘到桃子!"B、教师讲解玩法:幼儿站成一队,第一个幼儿首先膝盖不着地爬过草地,然后助跑跨跳跨过小河,最后"摘"到桃子跑回来,放到篮子里,拍一下第二个幼儿的手,第二个幼儿接着出发,依次进行。

  C、幼儿分组比赛,给获胜的幼儿发小贴画表示鼓励。

  3、结束部分:听《白龙马》的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放松运动。

  活动名称

  9.一个师傅仨徒弟

  涉及主要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含义。

  2.感受并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歌曲豪迈、积极向上的情感。

  3.运用夸张的表情和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乐磁带《一个师傅仨徒弟》。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晨间活动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歌曲。

  活动过程

  1.1.引导幼儿回忆有关《西游记》的故事,了解其中主要的故事情节。提问:《西游记》的故事里面都有谁?"一个师傅仨徒弟"去干什么?一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解决了吗?

  2.2.请幼儿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听后讨论:与自己知道的《西游记》故事相比较是否有相同的地方?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中的重点部分。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的重复处:"什么妖魔鬼怪、"为什麽这儿要重复?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2)。幼儿学唱重复处"什么妖魔鬼怪、、"进一步感受此处的豪迈情绪。

  (3)。引导幼儿感受结尾处"邪恶压不过正义"的旋律特点,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麽句尾旋律要越来越高。

  (4)让幼儿学唱歌曲结尾最后一句"邪恶压不过正义",进一步感受此处的豪迈、积极向上的情绪。

  4.引导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名称

  10.唐僧骑马咚哩咚

  涉及主要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幼儿学会念儿歌,并尝试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唐僧骑马咚哩咚》录音带、录音机、角色扮演的各种道具,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6页。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提醒幼儿随时整理表演用的道具、服装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过程

  1.1.引入主题,观察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6页图画后提问图画上面有谁?谁在最前面?后面跟着谁?

  2.感受理解。

  2.欣赏儿歌,教师提问:谁骑着马?后面跟着谁?他有什么特点?孙悟空的后面跟着谁?他有什么特点?猪八戒的后面跟着谁?他的特点是什么?沙和尚的后面跟着谁?老妖婆骗过了谁?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3。理解重点。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以跟念。

  4.跟随录音机说儿歌。

  5.师和幼儿一起打节奏、说儿歌。

  6.师让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儿歌。

  7.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投放各种道具,让幼儿可自由创新表演。

  活动名称

  11.我们的演出海报

  涉及主要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报的艺术特点,尝试制作《西游记》演出海报。

  2.学习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制作和宣传任务。

  3.学习欣赏和客观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搜集的各种戏剧节目海报。

  2.制作海报用的各种纸(彩纸、卡纸、皱纹纸等),各色布头、即时贴、彩笔等工具。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家园联系栏布置演出海报宣传栏,吸引家长和其他班的观看。

  活动过程

1.1.引导幼儿欣赏海报。

  展示事先搜集的戏剧节目宣传海报,与幼儿一起讨论海报呈现的信息以及海报的创意等。熟悉海报应当包括的内容,如节目名称,演出单位,演出地点,演出时间,节目内容等。

  2.2.组织幼儿分组制作海报。

  (1)3.教师和幼儿讨论所要演出的故事剧本,请各组幼儿为这次演出制作一张有创意的宣传海报。

  (2)适时提醒幼儿有关剧情细节,引发幼儿制作海报的灵感。

  3.引导幼儿分享交流。

  (1)幼儿从海报呈现的信息和海报的构图等方面欣赏同伴的海报。

  (2)组内讨论自己的海报还有什么可以修改的地方,并修改完善。

  4.活动延伸:在幼儿园宣传栏张贴海报,进行宣传活动。

  活动名称

  12.连环画《西游记》

  涉及主要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

  2.大胆构图,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协商、合作完成连环画的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在阅读区阅读过《西游记》的连环画。

  2.画纸、水彩笔、油画棒、订书机等材料。

  3.《西游记》连环画一本。

  4.背景音乐《一个师傅仨徒弟》。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看,讲《西游记》故事。

  活动过程

  1.1.介绍连环画的基本步骤,激发幼儿创造连环画的兴趣。

  (1)教师出示《西游记》连环画,引导幼儿讨论:连环画图书由几部分构成,与单幅的图画有什么区别,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2.教师介绍基本步骤:先将自己想要创作的故事分解成几幅画面,逐幅绘制,标上页码。装订起来即成连环画。

  2.指导幼儿创作连环画。

  (1)3.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想要创作的连环画内容。

  (2)指导幼儿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连环画的装作。教师引导幼儿合理分解画面,同时指导幼儿注意画面形象要前后一致。

  4.4.分享作品。引导幼儿集体或小组相互展示自己的连环画作品,讲解故事内容。未完成的幼儿可继续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创作。

  5.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绘画区继续创作不同的连环画故事。

  活动名称

  13.新编美猴王故事会

  涉及主要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出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美猴王故事,语言流畅、清楚,用词用句准确。

  2.专心倾听同伴讲述,能根据同伴的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故事,体验创造性的讲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事先准备好要讲述的故事。

  2.根据幼儿讲故事能力的强弱,事先将全班幼儿分成5-6组。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讲《西游记》故事。

  活动过程

  1.引导有人明确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需具备什么条件?(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有趣等。)

  2.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

  (2)各组介绍自己推选的人选及理由。

  3.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活动名称

  14.小猴卖桃

  涉及主要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的减法运算。

  2.学习创编减法应用题,并能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活动准备

  1.猴子、桃子图片、操作卡片若干。

  2.铅笔、橡皮等。

  3.幼儿用书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活动区投放供幼儿操作的数字、符号卡片。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问答"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

  "小朋友,我问你,1+2等于几?""老师,我告诉你,1+2等于3。"以此类推。

  2.引导幼儿学习2-4的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习编应用题。

  (1)操作桃子卡片,学习2的减法。提问:小猴子原来有2个桃子,卖掉一个桃子,小猴子还剩几个桃子?小猴子的桃子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来算。

  (2)学编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将刚才教师演示的小猴卖桃的故事讲述一遍,尝试将最后一句话变成一个问题考考小朋友。引导幼儿在桌子上摆出算式,理解每个数字、符号的含义。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的减法和应用题。

  3.游戏《卖桃》。引导幼儿学习5的减法,练习编减法应用题。教师办卖桃地小猴(共5个桃子),请小朋友上来买桃。

  (1)教师根据小朋友买的桃数编应用题,引导幼儿列减法算式,进一步明确算式的含义。

  (2)幼儿买桃,请该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其他幼儿列算式。

  (3)将5的减法算式列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的互补规律。

  4.引导幼儿运用幼儿用书练习,巩固练习5以内的减法及应用题。

  活动名称

  15.孙悟空和孩儿们

  涉及主要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提高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和反映的灵敏性。

  2.体验用废旧材料自制纸棒进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幼儿在活动区中用报纸等废旧材料自制的"金箍棒"。

  2.各种废旧纸箱。

  3.录音机和《猴哥》歌曲磁带。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弱势群体,激发幼儿帮助弱者的愿望。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孙悟空,带领幼儿进入《西游记》的情境,回忆金箍棒的作用,激发幼儿探索"金箍棒"玩法的欲望。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播放背景音乐《猴哥》,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

  (1)幼儿自由探索。如:手拿纸棒转。用手掌顶纸棒。当望远镜。当小毛驴骑纸棒。站在纸棒一侧,左右行进跳。

  (2)启发幼儿自由结伴,合作玩金箍棒。

  3.《搬运妖怪》。

  (1)教师介绍游戏人物,引发幼儿游戏兴趣。将场地一侧的纸箱当成悟空打死的妖怪,请幼儿们一起用纸棒将他运回水帘洞。

  (2)教师与一幼儿演示游戏过程:先持纸棒跑到场地一侧,然后用两根纸棒把一只纸箱抬起来,整齐的放置在场地的另一侧。

  (3)将幼儿分成两队,每对幼儿为一个组合。"妖怪"不能中途落地,运送妖怪快的队为胜。

美猴王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细微的观察、分析、分辨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道具:耙子、行李、钵、禅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唐僧)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播放课件)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是谁?(孙悟空)怎么会有两个悟空呢?我给小朋友讲个故事《真假美猴王》

  二、 看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播放课件)提问:

  1.师父为什么赶走悟空?

  2.师父渴了,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

  3.真假悟空都请了谁来分辨他们?

  4.假悟空是什么变成的?

  5.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并启发幼儿用表情、动作创造性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引导幼儿分辨真假悟空,并用动作、表情加以表现

  提问:是谁分辨出了假悟空?

  假悟空是什么变的?

  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它的狠毒?

  2.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悟空打死了强盗,师父会怎么批评他?

  (2)悟空端着水是怎么对师父说?师父是怎样回答?

  (3)师父不肯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

  (4)八戒和沙僧回来看到师父晕倒了是怎么问师父?师父会怎么回答的?

  (5)沙僧看到菩萨身旁的悟空,很生气,是怎么做的?菩萨又是怎么说的'?

  (6)真悟空看到假悟空两人会怎样?

  (7)在如来佛祖面前假悟空怎么了,真悟空是怎么做的?

  四、引导幼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讲解表演规则

  五、 结束活动

  老师戴上师傅的面具:徒儿们随师父继续去西天取经吧。在音乐伴奏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美猴王教案6

  动作建议:

  第2-4小节:双手握成大拇指状做神气摆动的动作:

  第5小节:做眺望状的造型

  第6-8小节同第2-4小节;第9小节同第5小节。)

  第11-12小节:双手向外划一个圈:

  第13-16小节:双手高举作尖尖山顶状的动作:

  第17-18小节:双手从上向外划圈:

  第19-20小节:双手做神气地拿武器状的动作:

  第21-22小节:有力的抖动双手:

  第23小节:双手握拳做打斗状准备动作

  第24-26小节:作打斗动作:

  第27-28小节:边打斗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29小节:双手握拳做躲闪状准备动作

  第30-32小节:作躲闪动作:

  第33-34小节:边躲闪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35小节:两人双手对拍准备动作:

  第36-38小节:两人双手对拍:

  第39-42小节:两人边拍手边说:“我是真的美猴王”

  第43小节:自由创编美猴王变出不同造型的动作:

  第44-45Ax节:原地跑假装追赶状的动作:

  第46-47小节:真猴王高高举起金箍棒把假猴王打晕在地。

  游戏玩法:

  先商议好谁是“真猴王”,谁是“假猴王”,真假猴王打斗、变造型,在音乐结柬“金箍棒”后,真猴王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快速倒地做装死的动作造型。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l)美猴王家住哪里7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7

  (2)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7金箍棒怎么拿7

  (3)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7

  2、完整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感知音乐。

  3、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l)教师哼唱,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2)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3)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4、教师和全体幼儿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5、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6、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7、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8、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9、幼儿交换角色,站在位置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10、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2)集体尝试表觋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1、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12、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美猴王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美猴王教案8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2、 引导幼儿扮演美猴王的角色,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3、 幼儿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4、 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 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准备:

  纸球若干、不同大小的怪兽3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在音乐伴随下做热身操、进行队列训练。

  2、探索与学习:

  (1)自由尝试:猴子们你们看,今天大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就是纸球。现在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纸球,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看纸球能怎么玩.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2)学习方法:你们看,刚才***的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投掷。今天你们就跟大王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先学习正面投掷,看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面对前方,右手拿东西向后向上放,上体稍向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挥动,将物体掷出去。

  (3)练习动作:现在我们来练习投掷,我们分男女两组进行,比一比看谁投得远!注意:前面一组投出去、捡完纸球回来,下一组听到口令才能投球,一定要听口令、注意安全,不能打到别的猴子。第一排听口令,大王数到三就投出去,一、二、三!第二排准备……

  3、集体游戏:打怪兽

  (1)我的猴子们真棒,本领练好了!看,那边来了几只怪兽,我们一起去消灭它们!哪知猴子愿意先去探路?我们要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消灭它。注意:路上有一定的危险,过河时一定不能掉到河里,打怪兽时不能离得太近,小心受伤!我们有3条路,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路,行动!

  (2)观察幼儿动作掌握情况,教师纠正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标准动作:"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瞄准目标,准备射击,打!"组织幼儿再次游戏。

  4、师幼交流:今天,我的猴子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消灭怪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害怕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能做到吗?

  5、放松整理:轻音乐在音乐伴随下做放松运动,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小百科:投掷意思是向一定目标抛或扔。

美猴王教案9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语文版课程规范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中,这篇文章具有典型的情节,有妇孺皆知的孙猴子鲜活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同学阅读心理需求,深受初中同学欢迎,是适合初中同学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维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写法上,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艺术形象塑造胜利、语言通俗生动简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示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同学的听、说、读、写、模仿、扮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同学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胜利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示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示了人的特点。

  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

  ②让同学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同学在课前对其他组坚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②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幻灯2),让同学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同学介绍《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幻灯3、4)。

  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同学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幻灯5)

  2、让同学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明确。

  四、人物分析:

  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扮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幻灯6)。让同学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竞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一起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后明确:表示了他“神”的特点;

  让同学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同学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幻灯8)。

  教师引导同学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示出来。(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局部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示了石猴的勇敢灵巧、身手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示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同学把以上几个局部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出来的。

  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同学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五、拓展迁移:

  1、让同学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同学不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幻灯12)

  让同学分四组派代表出示自身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游戏规则:猜中的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猜不出来的也鼓掌加以鼓励,我们罚他在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出一个节目。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同学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需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所。

  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同学这样写道:

  ①课堂上,一位同学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只要考虑说话的场所,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假如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六、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假如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空虚”、“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明天绚丽的蓝图!

  七、作业安排:(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同学找出自身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词:5个。)

  和:板书设计(幻灯15)

  美猴王

  性格特征

  猴王之美

  妙词锦句积累

  聪明灵巧

  身手超群

  有胆有识

  身世非凡

  勇敢超群

  言能服众

  示例: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保守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同学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同学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环节如表情朗读还有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耗时过多,这些环节可以放到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去完成。

美猴王教案10

  ★教学目标

  1.自主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石猴源自何方?又如何成为猴王的?

  2.用默读、略读、精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代文不一样,课前学生要熟读课文,并在文中做预习记录。

  2.教师教学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利用导课时的谈话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依次渗透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走入新课,热爱经典做好情感铺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竞答,导入新课

  1.依次出示:

  (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哪本书里的人物?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谁写的哪部书?

  (3)梁山好汉是哪部书里描写的英雄人物?作者是谁?

  (4)《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是谁写的哪部书里的故事?你还知道这部书里其他的故事吗?

  2.学生竞答,教师评价鼓励,相机补充,重点简介《西游记》。

  3.播放《西游记》序幕部分

  师:同学们看,这是孙悟空(学生齐答),在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叫–美猴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题目中那一个字是你想重点强调的呢?读再来读课题,读的真精神!

  5.从美猴王到孙悟空不只是名字的变换,这之间有许多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过渡小结:是啊,这孙悟空的美好形象吸引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成为我们心目中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斩妖除魔、无所不能的大英雄,试问哪个看了《西游记》的孩子不想变成孙悟空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跟随石猴,跳进水帘洞,当一回美猴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猴王形象

  1.请用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轻声的与同学交流,也可以举手请教老师。

  (2)边读边思考:石猴是哪儿来的?又是如何变成猴王的.?

  2.学生读书,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以上问题。

  3.小结:猴王的身世是个美丽的传说,寻找水帘洞的过程成为我们心中流动的风景,如此机灵活泼,敢作敢为的石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美感,下面就让我们潜心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探究经典中的美。

  三、精读课文,探究猴王之美。

  1.导学石猴出世

  (1)石猴是哪儿来的呢?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2)你觉得哪句描写石猴特别生动?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猴子在干什么?

  ②再读,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运用短句,节奏明快)

  ③细细品读,谈感受,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④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排比句,读出什么感觉来了?(活泼、跳跃)教师可范读,想想着猴子的动作再来读这句话,感觉就不一样了。

  ⑤谁是他的亲戚朋友?

  出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从这一排比句中你又读出了石猴的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谈各自的体会)

  ⑥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问:还会对对子吗?(举几简单的例子)请同学们看着这句话对对子。“夜宿”对“朝游”(生齐说),“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

  ⑦合作朗读,分A、B组或者男生女生组,每人一小句,轮流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再谈谈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对这段文字有什么感慨?

  ⑧经典名著原来就这样牢牢的抓住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把这种体会全部融入到我的朗读中,也可以加上动作,试着把自己变成那只石猴,感受它的活泼与自在。

  (3)石猴的生活之乐还在与xx,出示: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理解石猴超越尘世的生活乐趣)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了解了石猴的身世之美,生活之乐。继续读书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2.自主读书,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石猴变成美猴王的?

  (1)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体会石猴语言动作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特点。

  (2)读一读你画出的词句,石猴的语言动作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及时的在字里行间作上批注。

  (3)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及体会,相机出示句子。

  ①连呼三声,忽见杂从中跳出一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你做了哪些批注?抓住“忽见,跳出、应声高叫”和语言,体会石猴的好表现和活泼勇敢。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合的板书。

  ②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还有很多,请读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说的话多用反复手法。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试着把石猴说的话改动一下,如:“都随我进来!进来!”改成“随我进来”“都随我进来吧” (去掉“都”字无法体现石猴心里装着所有同伴,不用反复手法,猴子的机灵活泼,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的情状表现的就不生动了)以此体会经典的魅力。

  ④请同学们继续汇报描写猴子动作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猴的机灵敏捷,活泼好动等。

  ⑤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心地纯真,乐于表现,勇于实践的石猴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美,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描写猴子语言动作的语句,可以加上动作。

  ⑥回忆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请做一个评价吧(学生尽情的说,从语言动作到神态表情)说得好,我们虽然不想成为演员,但我们读书也要入情入境,有声有色,下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猴子,分角色去品味被作者锤炼的已达极致的猴语。(一生读石猴的话,做石猴的动作,其他同学读众猴的话,教师作过渡说白)谁还愿意再来试一试?(多找几组学生来读。)

  3.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敢于表现就会出众,敢于表现才会被发现,选石猴为王,众猴是有言在先的,读xx“哪一个有本事的拜他为王”所以石猴自由自在,独自为王,更是美上加美呀!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全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题目中你强调的那个“美”还在于什么“美”?(写法美)

  2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西游记》中像这样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这样美得语言的珍珠也随处可见。课下,请同学们不要只满足于电视剧里的热闹,要潜心阅读经典书籍,不光读懂“写什么”,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特别是令国人骄傲的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除《西游记》外还有学生齐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不读一读四大名著,就不算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增长,一些经典书籍会融入你的思想,塑造你完美的中国人形象。(下课)

  ★板书设计:

  美猴王

  身世之美,生活之乐,

  积极表现,勇于实践美!美(写得生动、精炼),

  自由自在,独自为王。

美猴王教案11

  动作建议及玩法

  [1-2]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准备开始”

  [3-6]小节:双手握挙,曲臂置于胸前,肘关节朝外。拳眼相对;双脚自然分开,身体微微向前倾,膝盖稍弯曲,双脚交替跺脚,身体自然左右摆动,两小节交替一次,共8次。

  [7-8]小节:双手从身前自然举起,掌心向下,身体左右摆动,每小节交替一次,“嘿”字处双脚离地向上跳一下。

  [9]小节:身体自然站直,双手大拇指翘起向上,上下摆动,每小节交替一次。音乐重复三遍,间奏处騎马、挥马鞭、甩马鞭动作。

  尾声:双手从身前交又向体侧打开,掌心相对。

  游戏玩法:

  [1-2]小节:前奏。幼儿两两面对面,双手握拳,曲臂置于胸前,肘关节朝外,拳眼相对;双脚自然分开,身体微微向前倾,膝盖稍弯曲。教师预令“准备开始”

  [3-6]小节:两两面对面,双脚交替踏步,准备开始玩摔跤游戏。

  [7-8]小节:相互搭在同伴的肩膀上,左右摇晃身体摔跤,“嘿”字处双脚跳一下,随乐喊“嘿”。

  [9]小节:双手竖起大拇指,夸奖同伴:“你是好样的!”

  重复三遍,间奏处骑马换朋友继续玩摔跤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闹欢快、豪迈酒脱的曲风,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对蒙古族和草原产生向往。

  2.在欣赏和游戏中表现乐段的重复以及不断加速的节奏特点。

  3.自信地参与“摔跤”游戏,在音乐节点“嘿”上,能和朋友一起玩。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半圆。

  2.黑板、音乐、PT、简单的图谱

  经验准备:对蒙古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创设草原情境,自然感知欣赏音乐

  1.随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PPT,引出草原游戏主题。

  2.随A段音乐欣赏草原游戏图片,并一起跟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3.提出重点游戏一一摔跤是蒙古人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4.出示草原图谱,播放音乐乐A段,自然感知。

  二、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跟随音乐画谱图,了解曲式结构

  2.教师解说“摔跤故事”和幼儿猜想情节内容相结合。

  3.在座位上利用肢体动作跟随音乐做游戏,再次感知音乐的结构。

  三、随乐分段玩摔跤游戏

  1.创设摔跤游戏情境,请两位幼儿做摔跤手,两个人比一比,第一回合比谁更神气。

  2.出示两位掉跤手搏斗的图片,第二回合比谁更有力气。

  3.两位教师进行错误演示,请幼儿评价,再进行正确示范。

  4.跟随A段音乐师幼游戏一次。

  5.全体幼儿移位两两结伴进行游戏。

  四、完整跟随音乐玩游戏

  1.教师解说要去另外一片草原交朋友,结合图谱,播放三段体完整音乐。

  2.幼幼在座位上和旁边的伙伴一起游戏,随着音乐的加快,动作也越来越快。

  3.全体幼儿移位跟随音乐玩摔跤游戏,间奏处交换朋友。

  五、介绍蒙古族,激发幼儿对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美猴王教案1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引导幼儿扮演美猴王的角色,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3、幼儿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重点: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准备:纸球若干、不同大小的怪兽3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在音乐伴随下做热身操、进行队列训练。

  2、探索与学习:

  (1)自由尝试:猴子们你们看,今天大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就是纸球。现在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纸球,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看纸球能怎么玩。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2)学习方法:你们看,刚才XX的'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投掷。今天你们就跟大王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先学习正面投掷,看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面对前方,右手拿东西向后向上放,上体稍向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挥动,将物体掷出去。

  (3)练习动作:现在我们来练习投掷,我们分男女两组进行,比一比看谁投得远!注意:前面一组投出去、捡完纸球回来,下一组听到口令才能投球,一定要听口令、注意安全,不能打到别的猴子。第一排听口令,大王数到三就投出去,一、二、三!第二排准备……

  3、集体游戏:打怪兽

  (1)我的猴子们真棒,本领练好了!看,那边来了几只怪兽,我们一起去消灭它们!哪知猴子愿意先去探路?我们要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消灭它。注意:路上有一定的危险,过河时一定不能掉到河里,打怪兽时不能离得太近,小心受伤!我们有3条路,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路,行动!

  (2)观察幼儿动作掌握情况,教师纠正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标准动作:"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瞄准目标,准备射击,打!"组织幼儿再次游戏。

  4、师幼交流:

  今天,我的猴子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消灭怪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害怕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能做到吗?

  5、放松整理:

  轻音乐在音乐伴随下做放松运动,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美猴王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内容,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够细致观察、分析,分辨真假美猴王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提前观看有关《真假美猴王》的动画片。

  2、《真假美猴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真假美猴王的图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判断真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结合挂图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根据需要可进行以下提问:

  (1)孙悟空回来之后他有什么变化?他做了什么事情?

  (2)沙和尚来到花果山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学一学沙和尚生气的样子)

  (3)真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还有个猴王,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学一学悟空生气的动作、表情、及语言)

  (4)观音菩萨和托塔李天王用的什么办法来辨别真假美猴王的?他们分辨出来了吗?

  (5)如来佛是怎么说的?

  (6)观音菩萨最后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

  (1)你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出谁是真假美猴王?

  (2)如果让你来判断谁是真假美猴王,你会用哪些方法?

  (3)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在阅读去中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8~23页的内容,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表演区中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表演游戏“真假美猴王”。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7页内容,体验“找不同”游戏的快乐。

美猴王教案14

  教学目的:了解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一般结构;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教法设想:抓住初一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金星榜),课堂采用“趣味活动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始终饱满。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个半节课教学要点: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分发材料(《西游记》导读)。

  第二节课教学要点:领会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习刻画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个半节课教学要点:交流《我的同班同学》的片断描写(读、写、听、说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我们先欣赏一段音乐(录音播放《西游记》的插曲片段,许多同学露出了笑脸)。

  师:(录音停)哪一个同学能说说这段歌曲的名字?

  (学生们纷纷举手,可惜都答错,有些学生紧皱双眉。)

  提示:刚才你们听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不约而同)庄严我神州大地(笑)

  师:对啦!歌名是《庄严我神州大地》。《西游记》的插曲很多,如:《青青菩提树》、《我欲成仙》、《敢问路在何方》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可找一找、听一听。

  (师生共同回顾《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引入趣味活动快车,贴上金星榜,教师作活动说明。)

  师: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一站——猜一猜。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猜猜《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学生情绪激昂,录音还没停下,许多学生早已高举着手。)

  (录音停)

  生1:孙猴巧行医

  生2: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

  生3:石猴变成美猴王(教师补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主要情节。)

  师:这三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教师分别为一、二、四小组贴上金星,学生热烈鼓掌。)

  这时第三小组暂时落后,没关系,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二站——讲一讲。(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四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复述课文,而后教师总结。)

  生4;

  生5:(复述的内容略)

  生6:

  生7:

  师:四个同学都讲得不错,我们分别为他们贴上金星。(全班热烈鼓掌)下面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三站——议一议(分小组讨论,教师击掌示意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请各小组组长记好讨论题。

  ※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 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2、 课文重点写石猴出世或者是猴王来历?

  3、 重点部分通过哪些常见的方法刻画石猴形象的?(教师提示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各小组讨论的气氛热烈,各组组员出谋献策,组长忙得不亦乐乎。15分钟后,讨论结束,教师击掌示意,学生齐刷刷地回到原位。)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道题目。

  (四个小组多分别选派实力最强的同学回答。)

  生8:

  生9:(划分故事情节,总结大意)

  生10:

  生11:

  师:(小结)各小组都能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但是归纳大意时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从这一点来看第二小组做得最好。

  (第二小组热烈鼓掌,教师替他们贴上一颗金星。)

  师:请同学举手回答第二题。(第三组的同学抢先一步,教师示意回答。)

  生12:重点写猴王的来历。

  师:(追问)为什么?

  生12: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美猴王》。

  师:回答得很好。具体说:猴王的来历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围绕中心安排详写、略写,不要“捡到菜篮子里面的都是菜”。(学生笑)好,我们接着讨论第3题。

  生13:环境描写。

  生14:外貌描写。

  师:很遗憾,不能帮你们贴上金星。没关系,让我们来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再回答。

  (进入快车的第四站——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推荐一名男生充当石猴,众猴由全班的男生充当,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叙述性的文字。)

  (朗读结束,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局面,许多同学同时举手抢答。此时,教师难于定先后,只好让举手人数最多的第二组回答。)

  生15:语言描写。

  生16:还有动作描写。

  (第二小组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石猴的特点。)

  生17:从“我进去!我进去!”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石猴的勇敢。

  生18:p92页的第2行——第5行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很想当王。(教师补充:说得很好,这就显示了石猴逞强、好胜的特性。)

  生19:p91页的`动作描写,如“蹲”、“纵”、“跳”写出了石猴很厉害,有本领。

  生20:不过,石猴也很调皮、好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1:p91页——p92页的动作描写,如:“跑”、“爬”、“抢”、“夺”、“搬”、“移”。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快车的第五站——写一写。)

  师:语言、动作描写能刻画形象的特点,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学习这一种写法,让作文中的人物说说话、做做事,从而自然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来写一写,通过语言、动作的片段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记住:只能写本班的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

  (学生纷纷打开练习簿,认真观察同学,捕捉写作对象。有的还禁不住微笑着。5分钟后,师生小结。)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重点。

  师:这一堂课第二组获得最多的金星(第二组欢呼),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们再比一比。你们把写一写的快车带回家,明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六站——说一说(说特征、猜同学)。

  (下课铃响,师生再见。)

  附:(本节课板书的主要内容)

  美猴王

  △故事情节提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详略得当

  △ 语言、动作的描写

美猴王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美猴王教案】相关文章:

真假美猴王-榴莲11-20

《 美猴王》教学设计12-08

语文教案:花果山拥立美猴王12-09

美猴王作文初二03-10

真正的“美猴王”_800字01-21

美猴王出世作文07-30

真假美猴王_800字02-14

幼儿园大班教案《美猴王与孩儿们》含反思08-26

幼儿园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通用6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