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时间:2024-11-28 09:35:51 海洁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通用10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环境与材料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后的膨胀现象。

  6、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膨胀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三、膨化食品真好吃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四、看画册《有趣的膨胀》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2

  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

  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3

  活动名称:

  科学《有趣的膨胀》

  班级:

  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探索周围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温水、茶叶、胖大海、木耳、紫菜、串珠、积木、贝壳若干,供幼儿操作的透明杯子、垃圾筐、毛巾等操作材料若干。(每组两份操作材料,每种都放在一个透明杯子里。)

  2、幼儿呈环形坐在教室前面,后面摆四个桌子,幼儿操作时分组,桌上操作材料分组放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泡大珠),你们认识吗?(有一部分幼儿认识)有的小朋友认识,说叫泡大珠。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泡大珠长什么样啊?(没泡过水的泡大珠放到透明的杯子里),先来看一看,像什么?再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经过小朋友们认真地观察,我们发现,泡大珠非常小,像米粒一样,颜色很漂亮,摸上去有点硬。

  有的小朋友说把他泡在水里就会变大,昨天,老师就把它放到水里了,他发生了非常神奇的变化(出示泡好的泡大珠)。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放到水里泡一泡,它变成了什么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

  总结:他变得像玻璃球一样大了,而且还特别漂亮,摸上去软了。

  我们把像泡大珠这样放到水里泡一泡就会吸水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泡大珠真是太神奇了,他很想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活动

  1、猜想:

  泡大珠告诉我,今天他还带来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哪呢?他的好朋友啊,很调皮,都藏在这个小筐里了,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筐里都有什么啊?(带幼儿一起认识小筐里的东西:积木、串珠、贝壳、茶叶、紫菜、木耳、胖大海)可是小筐里的东西这么多哪个才是他的好朋友呢?泡大珠说只要和他一样,放到水里会膨胀的东西就是他的好朋友。

  2、填写记录表第一行

  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准备了这些东西,现在就请你先仔细看一看,轻轻地摸一摸,再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猜一猜,谁会是泡大珠的好朋友,把你们组猜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卡的第一行上。在你操作的时候,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的时候小点声音,摸的时候更要轻轻的,可千万不能太用力,他们都在安安静静的睡觉,我们可千万不要吵醒它们。(幼儿进行猜想的环节,教师适当指导。)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填好了记录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猜想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谁?我们一起把黑板上的大记录表填写完整。(幼儿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填写大记录表)

  3、验证猜想

  刚才泡大珠说,他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啊?对了,放到水里就会膨胀的才是他的好朋友。那我们找的对不对啊?这样,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试一试他们会不会膨胀变大,好不好?,

  4、验证操作并填写记录表第二行

  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放水,一份不放水,你要仔细观察泡在水里的和不泡在水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变大了,哪些没有变大,找出泡大珠的好朋友。并记录在你们组的记录表的第二行。记住,你操作的时候,只能轻轻的摸,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手去撕,如果这样你就永远也找不到泡大珠的好朋友了。(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指导)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操作完了并填好了记录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发现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谁?和你们刚才想的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填写大记录表)

  三、总结

  小朋友你们可真棒,把泡大珠的好朋友都找到了,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泡大珠一样遇水会变大膨胀,谁知道还有什么遇到水会膨胀呢?(豆粒、花生等)

  回家以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遇水膨胀的,然后告诉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四、分享爆米花,活动结束。

  今天,泡大珠带他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特别高兴。他现在要把礼物分给大家,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爆米花)谁知道爆米花是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下次,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做爆米花,好不好?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4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

  2、 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 萌发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活动准备:

  弹珠、菊花、茶叶、木耳、小木块若干,塑料杯、小圆片,数个,紫菜一个,记录表一张,笔一支,乒乓球一个,气球一个,视频一段等。

  三、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紫菜)

  你们吃过紫菜吗?

  你们吃过的紫菜和我这个一样吗?

  泡过的紫菜和干的紫菜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现场泡的紫菜和干的紫菜作比较)

  那还有什么东西像紫菜一样会慢慢变大呢?

  2、 区分哪些东西会变大,哪些东西不会变大

  1)猜一猜哪些东西会变大,哪些东西不会变

  今天我还带了很多宝贝(出示弹珠、菊花、茶叶、木耳、小木块)

  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依次说出名称

  那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哪些东西会慢慢变大,哪些东西不会变大?幼儿依次猜,举手表示

  2)幼儿第一次实验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都在你们后面的桌子上了,呆会儿请你们去玩一玩,你们觉得去玩的是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实验要求)

  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这些东西变的更快更大呢?

  3)幼儿第二次实验

  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会变大的用打“√”小圆片,不会变大的用打”×”小圆片贴在相应位置

  4)幼儿贴小圆片,不正确的给予纠正,正确的给予表扬

  5)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表现很棒,真像个小科学家,都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和灵巧的双手,刚才我们试了这么多东西(菊花、茶叶、木耳)碰到水,热水会慢慢变大,这个现象有个好听的词叫膨胀。

  刚才我们这些东西是看到的能膨胀,还有什么东西是看不到能膨胀的`呢?

  3、 扩展经验

  1)瘪的乒乓球,问:乒乓球怎么啦?有什么办法让她鼓起来呢?

  现场用热水操作,问:为什么用热水泡进去乒乓球就能变回原来的圆圆的样子呢?幼儿思考

  像乒乓球这样,肚子里的空气碰到热会慢慢变大的现象叫遇热膨胀。

  2)出示气球,问:有什么办法让气球变的大大的呢?

  3)看视频,问:轮胎怎么啦?有什么办法让他股起来呢?

  像气球我们给它吹气,轮胎给它打气会慢慢变大的现象叫气体膨胀。

  4、 延伸,我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黄豆,我们把它到入水中,放在自然角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

  2、引导幼儿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观察物体膨胀前与膨胀后的有趣变化。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用水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黄豆若干,木耳若干,小盘、小勺若干,瘪的乒乓球一个,电热锅一个,植物油、白糖少许。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师:今天,老师来的时候,有一只小青蛙看到了我,说要来我们这里做客,大家欢迎吗?

  幼:欢迎。

  师:咦,小青蛙怎么哭了?小青蛙说:“我的乒乓球不小心弄瘪了,怎么办呢?我还想和你们一起玩呢,呜……”

  师:小青蛙别哭,你看,这儿有那么多聪明的宝宝,他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孩子们,你们谁能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呀?

  幼:扎个眼儿吹起来!

  幼:用热水蒸起来!

  (教师按幼儿的两种说法做示范,先扎眼发现不行,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热水放进电热锅,再将瘪了的乒乓球放进去,过一会儿用小勺捞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变化)。

  师: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就鼓了起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膨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趣的膨胀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种黄豆

  教师出示用水浸泡过的黄豆,让幼儿观察其形状并与没浸泡过的黄豆进行比较。

  师:你们知道用水泡过的黄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幼:它变大了。

  幼:摸起来比原来的软。

  师:我们把黄豆用水泡过后变软变大的这种现象也叫膨胀。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摸一摸两盘黄豆的.软硬度;并观察它们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3、做一做

  让幼儿动手把木耳放到小盆里,倒上温水,用手稍微搅动,观察木耳在水中的变化。(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以愉悦的心情亲自体验木耳在水中的变化,引发活动的兴趣)

  师:木耳用水泡过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木耳也变大变软了。

  幼:木耳膨胀了。

  师:对,木耳用水泡过后也膨胀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用水泡过后可以膨胀呢?(使幼儿顺着教师的提问,联系日常所见,产生兴趣,引发探究)

  幼;茶叶、青豆。

  幼:花生、粉条。

  4、教师操作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我把玉米粒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请你们当小观众。注意,看的时候要离得远一些,别碰上电线和锅,小心电着或烫着,平时在家给妈妈做小帮手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啊!

  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透明的玻璃锅盖清楚地看到玉米粒受热膨胀变成爆米花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注意到了安全问题。

  师:玉米粒受热后变成什么样子了?

  幼:变成爆米花了,变大了。

  幼:变脆了、变香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玉米粒通过受热变大的现象也叫膨胀。看来有的事物受热时可以膨胀。下面,我们就来品尝一下。

  师:口感怎样?生活中又有哪些吃的和爆米花相似呢?

  5、引导幼儿观看膨化食品,对其进行食品卫生教育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示幼儿找出类似的膨化食品并随机进行食品卫生教育。

  6、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并做总结

  师: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可以通过加热发生膨胀?

  幼:妈妈做的馒头、包子、饺子。

  幼:蛋糕、面包、虾条、薯片。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膨胀现象呢!有的事物用水泡过可以膨胀,有的事物需要加热才可膨胀,有的事物可以利用向其内部充气发生膨胀,像平时我们吹气球、往车胎里打气等。还有夏天晾衣服的绳变长也属于膨胀现象。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里、在外面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膨胀现象,然后告诉老师,好不好?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6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

  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幼: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幼: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7

  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

  3、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4、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

  5、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9分钟)

  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

  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11分钟)

  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幼儿吃"爆米花",享受膨胀食品的乐趣。(5分钟)

  1.师出示玉米,问:"玉米能膨胀吗?爆米花怎么做呢?"

  2.师将玉米放置微波炉,制作爆米花。同时视频播放:爆米花制作过程。

  3.师幼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知道有些物体遇水会膨胀。

  能够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膨胀现象以及物体膨胀前后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膨胀的程度和速度有所差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让幼儿在小组合作实验中,体会合作的乐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物体遇水膨胀这一科学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会膨胀的物体。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物体膨胀前后的形态、大小等方面的变化,并能大胆表述。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膨胀的程度、速度与物体自身特性以及外部条件(如水温、水量等)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思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透明塑料杯若干、干木耳、干香菇、干海带、粉条、黄豆、绿豆等干货若干、温水、冷水、勺子、记录表、记号笔。

  教师演示用:大的透明容器、胖大海、泡发前后对比明显的面包、视频资料展示(如爆米花制作过程等体现膨胀现象的视频)。

  教学课件:包含展示生活中各种膨胀现象的图片、动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膨胀概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拿出一块干面包,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引导幼儿回答后,接着说:“那老师现在咬一口,你们看看面包里面是什么样的呀?” 教师咬一口面包,展示面包里面有很多气孔,变得蓬松的样子。

  提问幼儿:“为什么面包会从小小的一块,变成现在这么大,里面还有很多气孔呢?”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今天的主题 —— 有趣的膨胀。

  基本部分(20 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 胖大海的膨胀(5 分钟)

  教师拿出一颗胖大海,让幼儿先观察它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感受(小小的、硬硬的、表面有点粗糙等)。

  然后,教师将胖大海放入大的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胖大海在水中的变化。边观察边提问:“你们看,胖大海有什么变化呀?它发生了什么呢?” 随着胖大海慢慢吸水膨胀,体积不断变大,教师适时用语言引导幼儿关注其变化过程,如:“哇,它好像在慢慢变大呢,变得越来越胖了哦!”

  等胖大海充分膨胀后,再次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现在的样子(变得很大、软软的、像一朵褐色的花等),并对比胖大海膨胀前后的差异,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物体膨胀的现象。

  幼儿分组实验 —— 多种干货的膨胀实验(15 分钟)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和步骤:

  “小朋友们,现在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些东西,有木耳、香菇、海带、粉条、黄豆、绿豆,还有杯子、水呢。等会儿呀,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加入适量的水,要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哦。记得一个杯子里只放一种东西呀,而且要看看它们是一下子就变化了,还是慢慢变化的呢,把你们看到的都记在这张记录表上(展示记录表的填写方法)。”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水,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胆操作,并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物体在水中变化的异同点。例如,有的幼儿发现木耳泡发得很快,而粉条泡了一会儿还是有点硬,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原因,是不是和物体本身的质地有关等。

  讨论与交流部分(10 分钟)

  小组汇报(5 分钟)

  请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拿着记录表到前面来,向大家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汇报内容可以包括:实验中用了哪些材料,它们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变大了、变软了还是其他情况,变化的速度快还是慢等等。其他小组的幼儿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

  例如,一组幼儿汇报:“我们组把木耳放进水里,木耳一开始小小的、干干的,过了一会儿它就慢慢变大了,变得软软的,像一朵黑色的小花,而且变得可大了呢,变化速度挺快的。黄豆放进水里也变大了,但是它变得没有木耳那么大,而且刚开始泡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才开始慢慢变大的,变化速度比木耳慢一点。”

  集体讨论(5 分钟)

  教师根据幼儿的`汇报,引导全班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都会变大呀?它们原来都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还有哦,为什么有的东西变化快,有的东西变化慢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并进行简单的科学解释,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遇水膨胀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水分,而不同物体的内部结构、材质不一样,所以膨胀的程度和速度也会不同。同时,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膨胀现象,如爆米花在加热过程中膨胀、泡豆子做豆浆时豆子的膨胀等。

  拓展部分(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内容可以是爆米花制作过程、吹气球(气球膨胀)、水泥遇水凝固膨胀等体现不同形式膨胀现象的视频片段,让幼儿观看后说一说视频里的物体是怎么膨胀的,是因为什么原因膨胀的(如爆米花是因为受热,气球是因为吹入了空气,水泥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等)。

  让幼儿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膨胀现象,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例如没有爆米花的膨胀,我们就吃不到松脆可口的爆米花了;没有水泥的膨胀,建筑可能就不那么牢固了等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膨胀现象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

  结束部分(2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呀?” 引导幼儿回答 “物体的膨胀现象”,然后再问:“那你们还记得哪些东西会膨胀,它们是怎么膨胀的吗?” 请几个幼儿简单说一说,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发现更多的膨胀现象,下一次可以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哦。

  六、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不同类型的材料,如不同品牌的泡面、不同种类的干燥剂等,让幼儿继续探索物体遇水或遇热等情况下的膨胀现象,并尝试记录和分析。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用大米制作爆米花(可以使用简易的爆米花制作工具),感受食物在加热过程中的膨胀变化,同时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环节的参与度、对膨胀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等,总结幼儿感兴趣的点和遇到的困难,思考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以便在今后类似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科学奥秘,提升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现象。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膨胀的过程和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精神。

  引导幼儿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物体膨胀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乐于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物体膨胀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易膨胀的物体。

  能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并描述物体膨胀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探究物体膨胀的原因,尝试简单解释这一科学现象。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积极验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干木耳、干香菇、粉条、瘪的乒乓球、杯子若干、热水、冷水、泡腾片、透明塑料瓶、记录纸、笔等。

  教学课件:包含各种物体膨胀现象的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膨胀。

  其他物品:用于奖励幼儿的小贴纸若干。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现场演示实验,如泡木耳、让乒乓球鼓起来等,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物体膨胀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

  操作探究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观察、发现、思考,深入了解物体膨胀现象。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故作疑惑地说:“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个乒乓球,它现在有点不开心,因为它瘪瘪的,不能好好地弹起来了,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让它变回原来鼓鼓的样子吗?”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发言。

  对幼儿提出的办法简单回应后,教师说:“那今天老师就来变个小魔术,让这个瘪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哦,大家可要仔细看啦!” 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 有趣的膨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基本部分(20 分钟)

  ** 魔术演示 —— 乒乓球膨胀(5 分钟)

  教师将瘪的乒乓球放入准备好的热水杯中,让幼儿仔细观察乒乓球的变化。片刻后,乒乓球慢慢鼓起来了,教师提问:“哇,小朋友们,你们看乒乓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它怎么变鼓了呢?” 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原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简单解释乒乓球膨胀的原理(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就把瘪的地方顶起来了),让幼儿初步了解膨胀与热有关这一概念。

  ** 认识生活中的膨胀现象(5 分钟)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物体膨胀现象的视频,如泡发木耳、煮面条等,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呀?它们是怎么变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视频内容,描述看到的'物体膨胀情况。

  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展示相应的实物图片(如泡发前后的木耳对比图等),再次强调这些物体膨胀后的样子和原来有很大不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膨胀现象的印象。

  ** 幼儿分组实验操作(10 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为每组幼儿提供干木耳、干香菇、粉条、杯子、热水、冷水等实验材料,并向幼儿说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比如要小心使用热水,避免烫伤等。

  让幼儿动手将干木耳、干香菇、粉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杯子里,观察并对比它们在不同水温下的变化情况,提醒幼儿可以用手轻轻触摸感受物体的变化,同时鼓励他们把看到的现象在记录纸上简单画下来或者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比如用向上的箭头表示膨胀变大了)。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参与幼儿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热水里膨胀得快,在冷水里变化不明显等问题。

  (三)交流讨论部分(12 分钟)

  ** 小组分享(5 分钟)

  实验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拿着记录纸到前面来,向全班幼儿分享本小组的实验发现,说一说他们观察到的物体在热水和冷水里的变化情况,其他小组的幼儿可以认真倾听并进行补充或提问。

  教师对每组幼儿的分享进行肯定和总结,强化幼儿对不同物体膨胀情况的认识,如木耳在热水里很快就变大变胖了,而在冷水中变化很慢等。

  ** 集体讨论膨胀原因(7 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思考:“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看到这么多东西都会膨胀,那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膨胀吗?”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把幼儿的观点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结合幼儿的讨论结果和之前的实验情况,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物体膨胀的常见原因,比如像木耳、香菇这些干货,它们本来里面是干干的,吸收了水分后就会膨胀变大;而像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会膨胀等,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膨胀与吸收水分、受热等因素有关,让他们对膨胀现象有更深入的科学认识。

  (四)拓展延伸部分(5 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透明塑料瓶和一片泡腾片,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叫泡腾片,你们猜猜如果把它放进这个装了水的瓶子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然后教师将泡腾片放入塑料瓶中,让幼儿观察瓶子里的变化(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会溢出来等),并告诉幼儿这也是一种膨胀现象,因为泡腾片里的成分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了气体,气体越来越多就把水挤得膨胀出来了,鼓励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这个有趣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五)结束部分(5 分钟)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如我们认识了很多会膨胀的物体,知道了物体膨胀有不同的原因,还自己动手做了好玩的实验等,再次强调科学探索的乐趣,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为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幼儿发放小贴纸作为奖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科学活动。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有趣的膨胀》科学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通过直观的魔术演示、丰富的实验操作以及热烈的讨论交流,幼儿们对物体膨胀现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一些导致膨胀的原因。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幼儿在实验操作时过于关注玩水,忽略了观察物体的变化,在今后类似活动中,需要更加强调实验的重点和要求,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较难解释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回应,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能了解膨胀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会膨胀的物体及其膨胀的条件。

  理解物体膨胀前后在大小、形态、质地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幼儿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膨胀现象,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让幼儿在合作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物体膨胀这一现象,能准确说出物体膨胀前后的明显变化。

  让幼儿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掌握简单的对比实验方法,观察不同物体膨胀的情况。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膨胀的原理,以及不同物体膨胀程度、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透明杯子若干、干木耳、干银耳、干海带、干粉丝、玉米粒、大米、黄豆、绿豆、温水、凉水、勺子、镊子、记录纸、笔。

  教师演示用:胖大海若干、大的透明容器、投影仪(用于展示实验现象)、PPT(包含各种膨胀现象的图片和动画)。

  教学环境布置

  将教室的科学区设置成实验角,摆放好实验材料,营造出科学探究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3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爆米花制作的视频,视频中展示玉米粒在加热后逐渐膨胀变成爆米花的神奇过程。播放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玉米粒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它们怎么从小小的一粒变成了大大的爆米花呢?”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 “膨胀” 这一主题。

  2. 直观演示,初步感知(5 分钟)

  教师拿出一颗胖大海,让幼儿传看,观察胖大海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等特点,并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比如小小的、硬硬的、表面有点皱等)。

  接着,教师把胖大海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在投影仪下,让幼儿能清楚地看到胖大海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提问:“你们看,胖大海现在有什么变化呀?它是不是在慢慢变大呢?” 随着胖大海逐渐膨胀,教师引导幼儿对比它膨胀前后的不同,感受其大小、形态、质地等方面的明显改变,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膨胀现象。

  3. 分组实验,深入探究(15 分钟)

  实验前指导(2 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每组的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和步骤:“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分成小组,用桌上的材料来做实验哦。把木耳、银耳、海带、粉丝、玉米粒、大米、黄豆、绿豆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不同的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一些水,一半杯子倒温水,一半杯子倒凉水,看看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记得把你们看到的`变化用画或者简单的文字记录在记录纸上哦,而且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水洒出来呀。”

  幼儿分组实验(10 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幼儿仔细观察每个物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变化情况,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例如,有的幼儿发现木耳在温水中很快就膨胀变大了,而在凉水中膨胀的速度要慢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小组汇报交流(3 分钟)

  实验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拿着记录纸到前面来向大家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报内容包括使用了哪些材料、在温水和凉水中分别有什么变化、哪个物体膨胀得快、哪个膨胀得慢等。其他小组的幼儿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补充或提问。

  4. 讨论分析,总结归纳(10 分钟)

  引导讨论(5 分钟)

  教师根据幼儿的汇报情况,引导全班幼儿一起讨论:“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做了实验,发现好多东西都会膨胀,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东西会膨胀呀?它们膨胀的样子都一样吗?还有,为什么有的在温水中膨胀得快,在凉水中膨胀得慢呢?” 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

  教师总结(5 分钟)

  教师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物体膨胀的原理:“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棒呀,其实这些东西会膨胀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水分,就像我们喝水后肚子会鼓鼓的一样哦。不同的东西里面的结构不一样,所以它们吸收水分的快慢、膨胀的大小和速度也就不一样啦。而且水温高的时候,它们吸收水分会更快一些,膨胀也就更快哦。在我们生活中呀,还有很多这样会膨胀的东西呢,像我们吃的泡面,面条本来是干干的,一泡就变大了,是不是很有趣呀?”

  5. 游戏巩固,拓展延伸(7 分钟)

  游戏环节(3 分钟)

  教师准备一些卡片,卡片上分别画着生活中常见的会膨胀和不会膨胀的物体,如面包(会膨胀)、石头(不会膨胀)等。请幼儿分成小组,轮流抽取卡片,判断卡片上的物体是否会膨胀,如果会膨胀,要简单说一说它是怎么膨胀的(比如是遇水还是遇热等情况),说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纸奖励。

  拓展延伸(4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 PPT,展示生活中更多不同类型的膨胀现象,如水泥遇水膨胀用于建筑、气球吹气后膨胀等,并简单讲解这些膨胀现象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膨胀现象,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膨胀现象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幼儿课后继续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膨胀现象,下节课来和大家分享。

  6. 课堂小结,结束课程(2 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科学活动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趣的科学知识呀?” 引导幼儿回答 “物体的膨胀现象”,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会膨胀的物体以及它是怎么膨胀的。最后,教师表扬幼儿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保持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继续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科学区投放更多不同的材料,如不同材质的海绵、遇热会膨胀的塑料玩具等,让幼儿自主探索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膨胀现象,并记录下来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关于物体膨胀的小实验,比如用干豆子泡发,然后把实验过程画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分享。

  七、活动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回顾幼儿在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等。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膨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有趣的膨胀科学活动教案04-29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03-18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7篇03-18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通用12篇)11-0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01-19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膨胀》03-10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01-29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转动》01-02

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影子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