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时间:2024-11-28 13:37:2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压强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压强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教案(精选11篇)

  压强教案 1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

  (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

  (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1Pa=1N/1m2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压强教案 2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压强教案 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四)说明

  1.课本中图10—3的实验,如果没有恰当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样。这一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其课堂效果好于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比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印象更深刻。

  2.关于压力和重力,在本课只就课本中所述的“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进行讲述。不宜在本课内进行拓宽或加深。如果有学生说“压力就是重力”,教师必须加以纠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错误。至于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可放在章末复习时进行,以免充淡本课“压强”这一重点知识。

  3.关于压强的单位“帕斯卡”,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它的意义,在运用时才知道为什么要把受力面积“厘米2”或“毫米2”换算成“米2”的道理;同时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前给予辅导,特别是采用科学记数法和涉及负指数的问题时,可能就更加困难,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比较这一例题,安排给学生自己在课内做,可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做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书写格式、解题思路、公式运用和单位换算上,给予指导,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分别放在细砂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说明理由,以达到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目的。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以上器材两人一组)

  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

  (四)说明

  1.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当由学生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以练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本课安排的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感,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

  3.本课重点、难点都不多,课内时间也较充分,布置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一部分。

  压强教案 4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

  四、讨论“想想议议”

  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

  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

  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压强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听讲、思考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

  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

  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

  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

  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增大S,当S一定时减小F。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兴趣,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作业:课本P26页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P=F/S

  N/m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压强教案 6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压强教案 7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压强教案 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1)用两指捏;(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5、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压强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从生活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大气压强,说明测量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播放录像)。

  提出问题:

  (1)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答: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2)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答:真空。

  (3)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全部落到水银槽中?

  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4)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压强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提高学习物理、探究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让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多媒体呈现想想议议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要増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计算公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要增大压强,可以増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要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者増大受力面积。

  2.增大或减小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图片中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得出:推土机的推土铲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履带来支承,这些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提出问题:这些生活实例中压强能否无限增大?引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能够发现: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例如,货车超载,就很容易把公路的`路面压坏。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不得超过10t(图9.1-5),这是通过限定每一车轴对地面的压力来控制对路面压强的大小的。

  (三)巩固提高

  思考: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学生总结。

  2.作业:搜集资料,思考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

  四、板书设计

  压强教案 11

  一、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

  1、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设计实验定性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压强的概念。

  3、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学生很容易列举事例,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学生也容易找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但用语不一定规范,比如把压力说成重力。这里需要老师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压力的概念及它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定义、公式,因为学生已经学过速度,只要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只是在应用公式时,老师要强调公式中的压力一定要写作F,不要写成G,即使有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生产生活的例子,相信他们会有兴趣以及有能力找到并总结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思考题设计:

  1、利用你的身体或身边的一些物品来产生压力,你对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想法?---同位交流

  2、请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说出你猜想的依据-----小组交流

  3、你能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实验需分几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4、(1)这个实验能否定量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因素的关系?你有什么办法得出定量的结论?你是否觉得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看书标出压强这个物理量,了解其物理意义

  (2)你能给压强下个定义吗?(类比速度)根据定义,请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看书标出压强的计算公式p=F/S,了解各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

  5、(1)压强公式p=F/S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物体的重力,你能区别压力和重力吗?(教师板图三种情况下支撑面受到的压力:①水平面②竖直面③斜面)总结得出:压力的定义并强调压力的方向。

  (2)S指受力面积(亦指接触面积),而非物体的表面积。(教师在此多列举事例让学生比较,如:人站立时与走路时;小物体放在大物体上面与大物体放在小物体上面;一本书放在桌子中央与书的三分之二放在桌子上面等等。)

  (3)应用压强公式解决1-2道简单的计算题,强调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6、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你有办法控制压强大小吗?请说出你的办法并列举事例。---同位交流

【压强教案】相关文章:

《压强》教案01-30

《压强》教案04-25

压强的教案02-12

教案十四压强教案04-25

大气的压强教案05-02

《压强》教案优秀03-11

物理教案-压强05-02

教案示例·大气的压强05-02

《压强》教案(通用22篇)10-13

压强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