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教案设计

时间:2023-04-27 22:21:2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范文

  认识作者崇高的精神追求

  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设想:

  本文虽然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概括要点,但本文实在是一篇优美的寓情于景的散文,艺术性很强,包含的鉴赏因素很多(这一点,《教师用书》说得也很明白),如果单单用来训练概括文章的要点,就失去了阅读本文更有意义的方面。故我采用鉴赏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法国著名的女小说家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鉴赏这篇抒情散文吧。(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

  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美”,获得“美”的感受。

  (读后正音以及评价读的效果——主要是是否包含感情)

  三、 鉴赏课文

  (一)整体感知

  有了这一遍的朗读,想必同学们对“冬天之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

  1、 补充题目

  T:首先请看文章的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冬天”前面加上个定语,就更能准确地符合作者的倾向了。加上什么?

  M:乡村。

  2、 文眼句子

  T:一篇文章中最拿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我们将它称之为这篇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文章心灵的窗口。本文的文眼句子是什么?

  M:“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T:这句话当中有两个词语要读重音,哪两个词语?为什么?

  M:“从来”需要重读,因为它表明“热爱”的时间很长;“乡村”也需要重读,它说明作者只爱乡村的冬天,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冬天她都热爱。

  (二)重点鉴赏

  (1)“美”在何段

  T:大家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冬天之美”,美在哪一段?

  M:第二段。

  (2)朗读段二

  其他同学听读时思考:本段写了那几种景物?

  (读后评价)

  (3)几种景物

  T:这一段写了几种景物?

  M: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紫罗兰、孟加拉玫瑰、鸟儿、白雪、冰棱。

  T:我们是找对了,但是复杂了点,能不能归纳概括一下呢?

  M:阳光、麦田、花草、鸟儿、白雪。

  (注意:或许学生会将麦田和紫罗兰等归纳为植物等现象,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归纳之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着重写了什么。如麦田、白雪,显然是作者笔下的重点景物)

  T:很好!那么下面就让我把这五种景物“画”出来,看看它们到底美不美。虽然我是蹩脚的画手,但也要选择最适合的颜色。“人们想象大自然有六个月毫无生机”,其实大自然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同学们觉得用什么颜色最能表现出这种生机呢?

  M:绿色。(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许有人说是红色,因为红色给人以激情。但是最好明确为绿色,红色太热情太张扬,绿色象征着生命)

  (教师从上往下用绿色粉笔板书“阳光”等五个词语)

  (4)景物特征

  T:这些景物在冬天各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呢?抢答开始!

  M:阳光——最灿烂、最辉煌

  麦田——广阔的、鲜艳的

  花草——生机盎然的(其实麦田和花草都属于植物,它们在冬天的特征一样的——“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

  鸟儿——喧闹的、美丽的

  白雪——璀璨的、神奇的

  (教师每对一个词语外围画空心椭圆,每让学生回答)

  (5)“美”图中人

  T:很好!有了这些景物,冬天美不美?

  (让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回答——“最灿烂、最辉煌”的阳光普照着“生机盎然”的麦田和花草以及“神奇、璀璨的”白雪,时不时还有“美丽的”鸟儿“喧闹”一番,难道不美吗?或许有人回答——不美,显得太冷清太单调了,离我们太远了。或许有人会说——既美又不美,景物确实很美,但是美中又有不足。注意,如果有人作第三种回答,教师应该紧急追问——“那么,到底缺少什么呢?”)

  M:美,但是美中不足。“不足”表现在缺少“人”!乔治·桑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有了“人”,这个乡村冬天就“美”了!(教师用粗笔在空心椭圆里加上“人”字,完成整个板书——一个“美”字样)

  (6)朗读“人”文

  (如果学生在感情方面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要启发学生:同学们想想看,在乡村冬天的漫漫长夜里,人们可以干什么——“亲切地聚集一堂”,大家不分男女、长幼、尊卑地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说古老怒进,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人们还可以干什么——“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难道不美吗?请同学们再读一次,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美的感觉。)

  好,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所说的话——“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又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在乔治·桑笔下,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之根本。这真是景美——人更美!

  (三)首段作用

  T: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第一段是否显得多余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M:不多余。它与第二段形成了对比。有了第一段城市之丑,乡村冬天之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了。

  而且,在第一段中,本身也有好几种对比,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有哪几种。

  (四)再读全文

  下面我们再将全文集体朗读一遍,这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读准字音、重音外,还能用抒情的口吻读出愉悦之情,把自己也融入这“冬天之美”。

  四、 比较阅读

  (一) 比较阅读

  我感觉自己快要融化在乡村的冬天之中了,我们还是先暂时立刻这生机勃勃、和谐美丽的田园生活,到城市走走,去看看北平的冬天吧。

  T:请把《语文读本》打开到第67页,看看郁达夫的《北平的冬天》。在这篇散文里,虽然作者写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他集中笔力写的还是冬天。我们挑选其中的第9、10两段读读,看看不同的时代、国别、性别的两位作家在描写对象有很大区别的情况下,对冬天的理解是否有相似之处。

  M:(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发言)这两段和课文第二段描写很相似,都写到了景物和人情,而且都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赞美之情(这点,可以请同学抓住重要词语)。

  (二)小结教学

  两位作家尽管时代、国别、性别不同,写的对象也不同——一是乡村一是城市,但是他们都觉得冬天很美,都赞美了冬天。所以,尽管冬天在常人眼里是冷清萧瑟的,但是换一种眼光,我们就会觉得冬天同样与春天、夏天、秋天美丽。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再往深处挖掘下去,两位作家之所以觉得冬天美,根本原因是作者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培养发现美的灵感,才能造就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去热爱生活吧!

  五、布置作业(略)

【冬天之美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校园之美07-10

和谐之美04-29

竞技之美04-26

读书之美05-02

简单之美04-28

空白之美04-25

冬之美11-23

桥之美05-02

贴纸之美05-01

心灵之美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