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时间:2024-06-15 16:28:02 赛赛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1

  复习目标:

  1、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能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复习重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大家掌握得很不错,请同学解方程x(x-1)=1,(学生略作思考后,示意不会做)忘了吧?看来好多学生都已经忘了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指导(学生按照复习提纲解决问题,师做简单的'板书准备后,巡视指导,特别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复习提纲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a_______0),其中ax2叫做_______项,a是_______,bx叫做_______,b是_______,c叫做_______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2x+1)2=9

  形如x2=p(p≥0)的方程的根为________。

  (2)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3

  用配方法解方程步骤: , , , 。

  (3)用求根公式法解方程x2-3x-5=0 ,x2-3x+5=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_,根x= 。

  (1)当△>0时,方程有两个_______的实数根。

  (2)当△=0时,方程有两个_______的实数根。

  (3)当△<0时,_______。

  三、展示归纳

  1、教师抽有困难的学生逐题汇报复习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2、教师发动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

  3、教师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习(1、2、4题让学生说出理由,3题让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可发现:

  (1)可用直接开平方法;

  (2)用配方法或公式法;

  (3)可用公式法;

  (4)方程都有共同的因式(x-3),故可用因式分解法。)

  1、判断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

  (2) 2x2-3=0

  (3)ax2+bx+c=0

  2、请将方程(x+1)(2-x)=1化为一般形式_______。

  3、解下列方程:

  (1) (x-3)2-9=0;

  (2) x2-2x=5;

  (3) x2-4x+2=0;

  (4) 2(x-3)=3x(x-3)。

  4、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x2-5x-3=0

  (2)x2+6x+9=0

  (3)x2-4x+5=0

  五、课堂总结

  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学生自主小结归纳,将本章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提高归纳小结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3、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重点:

  1、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2、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

  1、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1)方程x+y=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吗?

  (4)以方程x+y=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x的图像相同吗?

  ()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3

  知识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②、含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2y=1xy+x=13x-=5x2-2=3x

  xy=12x(y+1)=c2x-y=1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的x含义相同吗?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4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发现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二、新知探究

  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___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____人患了流感;

  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___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

  一.选一选

  1.王先生到银行存了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4.25%.若到期后取出得到本息(本金+利息)33825元.设王先生存入的本金为x元,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3×4.25%x=33825 B.x+4.25%x=33825

  C.3×4.25%x=33825 D.3(x+4.25x)=33825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率和时间应对应),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王先生存入的本金为x元,根据题意得出:

  x+3×4.25%x=33825;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利息、利率、时间和本金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2.若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根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A.2 B.10 C.2或10 D.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中线,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

  【解答】解:因式分解得,(x+1)(x﹣5)=0,由此得,x+1=0,x﹣5=0,所以,x1=﹣1,x2=5,所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5,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5=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易得方程的两根,那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排除不合题意的边,进而求得三角形周长即可

  【解答】解:解方程x2﹣12x+35=0得:x=5或x=7

  当x=7时,3+4=7,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x=5时,3+4>5,三边能够组成三角形

  ∴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故选B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具体解题步骤:2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dm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运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方求出一元二次方程解。

  (2)备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

  问题2:

  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cm,并且面积为16O,场地的长和宽应各为多少?

  问题2重在引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问题2应该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所以由我来具体的讲解。主要通过与完全平方式对比逐步解这个方程。再由这个方程的求解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加深映像。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场地宽x m,长(x +6)m。

  列方程:x(x +6)=16

  即:x2+6x-16=0

  x2+6x=16

  x2+6x+9=16+9

  (x+3)2=25

  x+3=±5

  x+3=5x+3=-5

  x1=2,x2=-8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通过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步骤:

  一化:先将常数移到方程右边,后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二配:方程左右两端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三成式:将方程左边化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

  四开:直接开平方

  五写:写出方程的解

  (三)应用举例

  针对每个知识点各举了一个例子,每个例子有两个方程,逐渐加深。让学生更易接受。让学生在例题中进行思考和总结。具体的例1链接知识点1,例2链接知识点2。

  例1解方程

  (1)9x2-1=0;

  (2)x2+2x+1=16。

  解:(1)原方程变形为:9x2=1

  x2=1/9

  x=±1/3

  即x1=1/3,x2=-1/3

  (2)原方程变形为:(x+1)=16

  x+1=±4

  x1=3,x2=-5

  2例1讲解完之后,我会让学生思考:形如(ax +b) =c(a≠0;cR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让学生能够从特殊的到一般的题目。

  例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3x-2=0(2)2x2-3x-6=0

  解:(1)移项x2-3x=2

  配方x2-3x+(3/2)2=2+(3/2)2

  (x-3/2)2=17/4

  x-3/2=±√17/2

  x1= 3/2+√17/2,x2=3/2-√17/2

  (2)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x2-3/2x-3=0

  x2-3/2x=3

  x2-3/2x+(3/4)2=3+(3/4)2

  (x-3/4)2=57/16

  x-3/4=±√57/4

  x1= 3/4+√57/4,x2=3/4-√57/4

  (四)反馈练习

  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即时发现问题。而这道题目重在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加深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从而突破这一重难点。练习:

  观察下列用配方法解方程2x2-4x+1=0的两种解答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你写出正确的解答。

  解:(1)配方2x2-4x+4-4=1,即(2x-2)2=5

  所以,2x-2= √5或2x-2= -√5

  所以,x1= 1+ √5 /2,x2=1- √5 /2

  (2)系数化为1 x2-2x=1/2

  配方x2-2x+1=1/2即(x-1)2=1/2

  所以x-1=√2 /2或x-1=-√2 /2

  所以x1= 1+ √2 /2,x2=1- √2/2。

  六、课堂小结

  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主要由学生归纳,老师补充总结。

  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中运用到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次根式等方面的知识。

  2、重点理解和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步骤并会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七、布置作业

  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根据新课程标准“人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应用因式分解的方法,会正确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等价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与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发现与理解分解因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和学生一起回忆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二)探究新知

  问题1: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展示三种做法。

  问题:小颖用的什么法?——公式法

  小明的解法对吗?为什么?——违背了等式的性质,x可能是零。

  小亮的解法对吗?其依据是什么——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等于零,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问题2:学生探讨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错的原因在哪?你会用哪种方法简便]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如果两个因式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反之,如果两个因式有一个等于零,它们的积也就等于零。)

  “或”有下列三层含义

  ①a=0且b≠0

  ②a≠0且b=0

  ③a=0且b=0

  问题3:

  (1)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来解?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关键是什么?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方程,必须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吗?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三)巩固提高

  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吗?

  总结: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四)小结作业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3.至少一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建立起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获得对代数式的初步经验,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会将不规则的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了,在开始讲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第二十二章的这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铜雕塑,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谁吗?

  生:老师,这是雷锋叔叔。

  师:对,这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奉献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所以即使他去世了,也活在人们心中,所以人们才给他做一个雕塑纪念他,同学们是不是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啊?

  生:是的老师。

  师:可是原来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图片下面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想。

  师:同学们也都很乐于助人,好那我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来看到这个题目,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全高?同学们用AC来表示上部,BC来表示下部先简单列一下这个比例关系,待会老师下去看看同学们的式子。

  (下去巡视)

  (三)小结作业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同学们回去还要加强巩固,做练习题的1、2(2)题。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的具体应用。

  难点: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解法,正确理解和应用求根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计算矩形面积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a≠0),强调其特点及解的存在条件。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直接开平方法:

  概念讲解:适用于方程可变形为((x+p)^2 = q)的形式。

  例题演示:给出具体例子,展示解题步骤。

  练习巩固:设计2-3道相关练习,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

  配方法:

  理论回顾:讲解如何通过配方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

  步骤解析:详细说明每一步的操作理由。

  例题分析:选取典型题目,边讲边练,强调关键步骤。

  练习强化:提供练习题,巩固配方法的应用。

  公式法:

  公式回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frac{-b \pm \sqrt{b^2-4ac}}{2a})。

  适用范围:强调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均可使用。

  例题操作:演示如何准确无误地代入公式计算。

  注意事项:讲解判别式(b^2-4ac)的作用及不同情况下的`解的性质。

  练习检验:设置不同类型的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因式分解法:

  技巧介绍:总结寻找公因式、分组、十字相乘等分解技巧。

  例题示范:通过实际例子展示解题思路。

  策略选择:讨论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适合用因式分解法。

  练习提升:设计针对性练习,加深理解。

  三、综合应用与拓展(15分钟)

  混合练习:设计一套包含各种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方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解题策略讨论: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思路,教师总结解题技巧和选择方法的策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知识点回顾:总结一元二次方程四种解法的关键点。

  方法选择策略:强调根据方程特点快速选择解法的重要性。

  遗留问题:收集学生疑问,预留时间答疑解惑。

  五、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完成课后练习题,覆盖四种解法。

  挑战任务: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的一元二次方程,提升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对难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后续教学的调整和优化。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标: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能够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解法及其适用条件。

  难点: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解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示例和练习题。

  黑板和粉笔,用于书写关键步骤和公式。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ax + bx + c = 0 (a ≠ 0)。

  提问学生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解法,并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

  二、知识梳理(10分钟)

  配方法:

  展示配方法的步骤和示例。

  强调配方的关键是将方程左侧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举例说明配方法的适用条件。

  公式法:

  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 - 4ac)] / (2a)。

  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如时间允许)。

  强调公式法的通用性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如判别式的正负)。

  因式分解法:

  回顾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步骤和示例。

  强调因式分解法的关键是找到两个因式,使得它们的乘积等于原方程。

  举例说明因式分解法的适用条件。

  三、例题讲解(10分钟)

  选择不同类型的例题,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求解。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例题的特点,并讨论选择解法的理由。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四、学生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应包括不同类型的方程,以检验学生对三种解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三种解法及其适用条件。

  强调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六、布置作业(课后)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掌握。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解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掌握情况。

  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案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复习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2-3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04-0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精华】01-1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通用11篇)09-19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12-04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精品01-25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01-15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0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导学案04-28

考研政治题型针对复习 题型不同解法不同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