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有多大》教案

时间:2024-09-21 09:59:45 嘉璇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亿有多大》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亿有多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亿有多大》教案(通用10篇)

  《一亿有多大》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米大米、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

  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二、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3)进一步探究问题。

  谈话: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3、称一称

  谈话: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4亿人为什么乘14,而不是乘14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4亿粒米,就是14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4)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反馈。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以“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一亿有多大》案例反思

  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本课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知一亿的大小,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丰富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三个环节创设了具体操作情境。如,分组以循环方式一本本数,数到100本,并记录下时间,当推算到数一亿本需两年多时,孩子们都震惊了,在小小组都交流开了,有一孩子说,“如用两年多数完那得连续不断,实际用时将后更多。”孩子们不由得感慨一亿真大。

  2、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4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如果一亿多大把几个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不敢想象,那会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课,学生对一世有多大能否像本课尾一样,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娓娓道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关注合作,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亿有多大》教案 2

  一、教学特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1亿座珠穆朗玛峰堆起来有多高呀?”1亿米的火车隧道有多长?

  2.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合作,学习估算,学习交流。

  【讨论方案】选取一个你们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小组内商量你们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学生个体进行汇报,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学习状态很好。

  在40位同学分成的5个小组中认真的在寻找1亿有多大?

  (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灵活

  “没有写完的用你的语言进行补充”。1小组汇报完了,我看5小组和1小组听的非常认真。第一小组汇报:1000000c,是10000的确比珠穆朗玛峰要高,8840.43,高出1000多。与安徽的黄山比,相当于5个黄山的高度。第二小组汇报:1亿颗唐相当于6个大象的重量。第三小组汇报:1亿步约有5万千米。徐老师测量的.是6万。这个地方老师的解释和学生思考有出入。我们是小孩,你们是大人。1亿步真是太长了。

  二、教学思考

  1.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说话当中,在思考当中,在操作当中,在交流当中,最能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还是让学生静静的思考。

  2.问题的提出指向性不够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接下来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没有任何关系。比如,1亿米的火车隧道有多长?正确的是应该让学生思考在即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而非你还有问题吗?

  3.用部分推算整体的办法来研究一亿有多大?但我总感觉,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数。似乎有些问题呀。

  三、教学反思

  准备比较多,活动比较多,驾驭比较难。由局部到全面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综述实践是研究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研究方案,真正找到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比知道结果更重要。

  如果从数感来衡量,数感不能只是表示大的数,还要讲小的意义。1亿不仅表示大数,还表示小数。数感要有意义,离开了意义的数感就只有数没有感了。

  《一亿有多大》教案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使学生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大米25粒。

  2.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练习簿100本,秒表1只,天平1架。

  3.教师准备卷尺1把,实物投影仪1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齐答后,教师在该数上方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已经会读、会写一亿这个数了。但你们知道“一亿”到底有多大吗?这节课就来开展几项活动,让大家了解这“一亿”究竟有多大。(在“一亿”后面继续板书“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数一数。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100本练习簿的活动。(如果每组准备100本练习簿有困难,也可只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0)小组内有1人使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簿和计时。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3)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06页上的表格,让学生共同推算,并将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如果刚才求得的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秒数的平均数接近90,则用书上表格中的原数;如果出入较大,如“80”或“100”,则要将表格中前两栏的秒数改过来,并依此推算填人表内。)

  (4)探究。

  提问: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你们能用计算器算一算吗?怎样算?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90秒,则转换成多少天、多少年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四舍五人”的方法将得数保留整数。如果学生数100本练习簿所用的时间大约是80秒或100秒,则转换成多少分、多少时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也要将得数保留整数,书上的等号就要改成约等号。

  然后由各组交流计算的最后结果,并交流看了这一结果后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2.“排一排”。

  (1)教师请出10个学生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拉手地站成一行(也可在教室内手拉手地分站两三行)。再请几个学生和教师一道量出这一行(要从左端学生的左手尖到右端学生的右手尖)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取整米数)。

  (2)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少米长?(要求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采推算,并把逐次推算的结果填在书上。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在屏幕上。)

  (3)探究。

  告诉学生:地球赤道全长是40 000 000米。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当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在这项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刚才量得10个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不是14米,则要将第106页图上的数据和第107页表格“米数”栏中前两个数据修改为实际数据,并让学生按实际数据进行推算。

  ②如果学生所带的计算器的显示器上只能显示8个数位,则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把被除数、除数的米数都转化成千米数。例如,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是140000000米,即是140000千米;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即是40000千米。140000÷40000=3.5(圈)。由于学生对一位小数已有认识,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约等号改成等号,商用一位小数表示,不必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一结果有什么感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事实,在长度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3.称一称。

  (1)以小组为单位,数出100粒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大约重多少克。由于100粒大米的实际重量大于2克,小于3克,可能有的学生在操作时发生困难。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在小组里对操作方法作出具体指导,让学生用移动天平上游标的方法,称出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然后像上面活动那样,推算出一亿粒大米大约重多少克,填在表格里。

  (2)探究。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前,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对于第(1)个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求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时,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为全国大约有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13亿人就节省13亿粒米;而1亿粒米重2500000克,13亿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亿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2500000×13就可以了。

  对于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共有两问:先求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约合多少年。对于第二问,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计算,不仅要让学生用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吨)的事实,在重量上感受“一亿有多大”,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能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说一说。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谈一谈“一亿有多大”,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切体验。

  三、全课总结(略)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反思

  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有学生问用数学书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说: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

  《一亿有多大》教案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7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师准备

  练习本,秒表,少量大米,天平一台,卷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数一数

  ⑴全班分两大组,每组选几人数100本练习本,并选两人计时。

  ⑵各组汇报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两组数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取近似数90)。

  ⑶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本大约用多少秒

  ⑷让学生结合放大的表格边计算,边校对,边填写。

  ⑸讨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多少年请你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让学生边计算边填在书上,得出大约要3年才能数完一亿本。让学生在时间上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排一排

  ⑴请出10个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量一量大约长多少米。

  ⑵如果一亿个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按实际量的.米数修改表格,再计算填表,单位可用米或千米。

  ⑶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学生站成一列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三圈半)

  让学生从长短上感受"亿有多大"。

  称一称

  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活动完成这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⑵学生共同探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题用什么去乘13

  ⑶通过计算要让学生了解一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克(或2500千克/2.5吨),在轻重上感受"一亿有多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一亿怎么写?(100000000)

  2、导入:从1数到100000000,愿意吗?为什么?

  3、揭题:到底有多大?今天研究几个具体问题。(板书课题)

  数一数

  1、一亿秒有多长

  (1)猜想:一秒钟数一个数,从1数到100000000要多长时间?(一一秒)一亿秒有多长?

  (2)启发:说法不同,有人还不敢猜,为什么呀?(数字太大)怎么办呢?

  (3)换算:100000000秒→?分怎么算?(÷60)能知道有多长了吗?(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为什么?怎么办呢?

  1666667分→?时怎么算?(÷60)能知道有多长了吗?为什么?

  27778时→?天怎么算?(÷24)能知道有多长了吗?为什么?

  1157天→?年怎么算?(÷365)能知道有多长了吗?(3年)

  想:从1一直数到100000000速度不变,要3年。→一亿秒太长了。

  (4)小结:我们是怎么知道100000000秒有多长的?(单位化大,数字变小)

  2、一亿毫米有多长

  (1)设疑:知道100000000毫米有多长吗?

  (2)讨论方法:怎么研究?(化成大单位)

  (3)换算:100000000毫米=?米=?千米

  (4)再体会:100千米有多长知道吗?想沿跑道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100千米要跑400圈。→100000000毫米很长。

  3、方法小结:通过两例的研究,说说100000000大吗?怎么知道的?(大数字小单位化成小数字大单位)

  感知二(测量与推算)

  1、一亿粒米有多重

  (1)导入:巴依老爷为难阿凡提,出了一题:100000000粒大米有多重?阿凡提想了想就知道方法了。

  (2)讨论方法:猜猜阿凡提想了什么办法?

  (3)择优:1粒称不出,10粒还太少,测100粒的重量。(100粒→2克)

  (3)推算:1000粒呢?能推算出100000000的重量吗?(学生完成2000000克)

  (4)体会:a、2000000克有多种知道吗?怎么办?(化成大单位)→2000千克→2吨(重吗?)

  b、每人每天吃400克,一亿粒大米可吃几天?几年?(14年)

  c、一亿粒大米重吗?多吗?

  (5)小结:100000000粒大米怎么知道有多重的?先想100粒的重量,再推算出结果。(从小数字开始研究)

  2、一亿张纸有多厚

  (1)设疑:出1张纸,问100000000张纸有多厚?要知道这个问题可怎么研究?

  (2)讨论研究方法:小组商量怎么研究?(100张和10张哪个好?)

  (3)实际测量计算。6000000毫米→6000米→6千米(误差)

  (4)谈体会。

  全课小结。

  研究了什么问题?

  知道一亿有多大了吗?是怎么研究的?

  《一亿有多大》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1)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2)同学们请观看以下信息,并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xx网2003年1月17日电,美国电脑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仅2002年第四季度的分红就将近1亿美元。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超过1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中国移动2004年6月底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天净赚1亿元。

  2005年中国的网民已超过1亿人。

  在中国有1亿多听力受损人群。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一亿多公里。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学生阅读相关信息,体会一亿有多大,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描述1亿的大小。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宣布实践操作活动的要求。

  我们的活动工具有:天平、电子称、秒表、卷尺、计算器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选好活动的材料并确定好主题。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在组内将组员自由组合,再细分工后活动,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活动。

  请及时的记录好活动中统计的数据,并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分析(分析中引导学生将最终数据与生活中常见数据作对比,加深理解。)

  活动主题预设:

  数1亿本书要多少时间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1亿粒米有多重

  1亿个硬币(数学书)叠在一起有多高

  数1亿个数字要多长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

  1亿个硬币有多重

  1亿秒有多久

  1亿毫米有多长

  1亿步有多长

  补充提供相应的数据:

  固城中心校大约有1000人,固城镇大约有40902人,高淳县大约有400121人,南京市大约有613万人,江苏省大约有7433万人。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约是8848米。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

  长江自沱沱河开始,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一条名符其实的长河,为世界第三大河。

  地球赤道全长约40000000米。

  一个成人每天大约需要400克大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并作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出示以下信息,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并结合情境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将1分米平均分成1亿份,取其中的1份。

  2、完成全课小结: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

  《一亿有多大》教案 7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重点: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

  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

  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交流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一亿有多大》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数感,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时间、高度、重量等体验一亿的大小,建立数感。

  难点: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参与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秒表、卷尺、天平、课件、电子秤或盘秤、纸张、大米、计算器。

  学生准备:少量大米、直尺、计算器、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复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以此类推,直到一亿。

  提问:一亿有多大?你们能想象一亿个物品会占据多少空间或有多重吗?

  创设情境:

  展示一些包含大数的信息,如中国的总人口数、万里长城的长度等,引导学生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存在。

  二、猜想与质疑

  大胆猜想: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想象并试着描述一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高、多重或多长。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如“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一亿粒大米有多重?”等。

  三、动手操作,实验验证

  讨论并设计活动方案:

  确定研究的问题,如“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或“一亿粒大米有多重”。

  小组讨论并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如先测量少量物品的重量或高度,再推算出一亿个物品的重量或高度。

  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不同项目的实验,如测量纸张厚度、称量大米重量等。

  分享与交流:

  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展示实验过程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对比,如将一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对比。

  四、总结与拓展

  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本课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如何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与一亿相关的问题,如“一亿滴水能装多少瓶矿泉水?”等。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一、复习导入

  1、计数单位十进关系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猜想与质疑

  1、大胆猜想:一亿个物品的高度、重量、长度

  2、分享猜想,激发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实验验证

  1、设计活动方案

  2、分组实验:测量、推算

  3、分享与交流:展示成果,对比实际

  四、总结与拓展

  1、总结收获,分享感受

  2、拓展延伸,应用生活

  《一亿有多大》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数感,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享受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渗透国情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时间、高度、重量等体验一亿的大小,建立数感。

  难点: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活动方案,准确推算出一亿的具体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秒表、卷尺、天平、电子秤、计算器、白纸、大米等。

  学生准备:计算器、直尺、少量大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复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从一到亿,逐步引出课题。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猜想与讨论

  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猜想一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高、多重、多长等。

  分享猜想: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三、设计活动方案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最想研究的问题(如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一亿粒大米有多重等),并设计活动方案。

  方案汇报:各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实验与推算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

  例如,测量10张、100张、1000张纸的厚度,或100粒、1000粒大米的重量等。

  数据推算:根据测量数据,推算出一亿个物品的具体量。

  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注意单位的换算。

  五、分享与交流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实验过程和推算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对比分析:将各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差异的原因。

  六、总结与拓展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强调一亿的大小和数感的培养。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一亿的其他相关问题,如一亿滴水有多少、一亿秒有多长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一亿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国情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亿有多大》教案】相关文章:

《一亿有多大》教案02-25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反思10-11

一亿有多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5篇)09-07

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练习题05-02

宇宙有多大04-28

恒星的年龄有多大?04-27

大学的脾气有多大?05-01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的说说(精选270句)05-17

你的孩子「自我」有多大?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