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中锋、侧锋的方法画青蛙与蝌蚪。
2、能用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出青蛙的各种动态。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幼儿美术用书
活动重点:
中锋与侧锋的运用
活动难点:
用图形组合的方法画出青蛙的各种动态。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教师引出话题--春天的时候,青蛙们从泥土里钻了出来,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请幼儿模仿青蛙捉虫、游水、跳跃等动作。
2、自由讨论:教师提出问题--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会做些什么事情?教师小结:青蛙生活在陆地与水里,喜欢捉害虫,它的本领真大呀!
3、教师讲解:教师示范画青蛙,重点讲解怎样运用不同的笔锋表现青蛙。
教师示范后请幼儿区别不同的笔法。中锋--青蛙的腿、蝌蚪、荷花花瓣。侧锋--身体、荷叶。
幼儿作画: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青蛙的家。
请幼儿注意构图要独特,画面要丰满。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给青蛙设计的家。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2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xx,又碰到了xx。
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3
设计背景
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与爸爸妈妈亲密地相处了一个多月,新学期,刚入学,妈妈的影像一直在幼儿的脑海,妈妈在孩子的眼中是个什么样?让孩子们画一画,开心的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的画作来介绍自己眼中的妈妈,表达母子亲情。
2、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分享。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妈妈的生日、喜好以及对自己的最大心愿等。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点难点
重点:敢于说出心中的妈妈。
难点:感受妈妈的爱,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写生画我的妈妈。
2、记录用的纸、笔人手一份。
3、每个幼儿利用废旧纸盒装饰制作“亲亲妈妈爱心盒”。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热情。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妈妈,比如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工作,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生日是哪一天.妈妈对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等等。
2、幼儿分组交流“我的.好妈妈”。
3、幼儿集中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
幼:这是我画的妈妈,她有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卷卷的头发。妈妈每天下班都要亲亲我。你们看,我把妈妈最大的心愿记录下来了,她希望我将来有出息,所以我画了好多好多奖状。
幼:这是我的妈妈,皮肤白白的,脸蛋圆圆的,总喜欢看着我笑。我妈妈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吃饭多一点,将来长得高一点。我爱我的妈妈。
4、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是用来收集习这些表达对妈妈的爱的物品的。你们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与妈妈的合影,妈妈的画像,妈妈喜欢读的书,等等。)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提议每个人将妈妈的心愿、生目、喜好等用图画或符号记录下来.再把它们和其他材料一起放进“亲亲妈妈爱心盒”里,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过程比较完备,幼儿利用上绘画课的时候画一张妈妈的像,上课的时候展示出画,说一说心中的妈妈。活动过程中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说一说,教师边引导补充鼓励,较好。“亲亲妈妈爱心盒”这一环节幼儿也能踊跃的参加。我觉得应该再做好后续的活动:“三八”节到了,小朋友们怎样表示对妈妈节日的祝贺?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4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我班幼儿走进教室便对我说“老师,瞧!这是我妈妈跟我买的新衣服”我笑笑说:“真漂亮!”。接着一群孩子便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老师,我妈妈说放学了跟我买大水彩笔”“老师,我妈妈头发烫卷了真好看!”、“老师,我长大了也像妈妈一样穿高跟鞋”。从幼儿的谈话中,我感受到幼儿对妈妈的感情和对妈妈漂亮外形的向往。于是,我想何不利用幼儿对妈妈的情愫,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丽为妈妈设计漂亮的衣服表达对妈妈的爱呢?思虑再三,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让幼儿充分运用红、黄、蓝、绿、黑等多种颜色。
(2)运用线条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创作自己妈妈的形象。
(3)体验色彩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2、社会性目标:
(1)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增强幼儿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加深幼儿对妈妈的感情。
(3)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作后的愉悦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幼儿正确的搭配几何图形,合理的运用色彩。
(2)体验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难点:
(1)用语言表达对色彩的感受。
(2)背景与主体的合理搭配。
活动准备
1、彩色笔、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胶水等。
2、课件制作:歌曲《我的好妈妈》、教学示范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音乐欣赏《我的好妈妈》(2)师生共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提问:宝贝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为什么?
幼儿畅所欲言,谈谈妈妈对我们的爱。
师:妈妈给我们买衣服、送我们上学、当我们生病时妈妈会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这么爱我们,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幼儿畅所欲言,谈谈我们对妈妈的爱。
师: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情吧。
2、欣赏观察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已经完成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每幅图运用了哪些我们已学的知识?(线条、几何图形等)
3:幼儿自主创作。
第一步:示范创作方法(1)教师简单示范创作,让幼儿掌握几种组合的基本技能。创作的难点:难点是画头发以及主体与背景的搭配,我在讲解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简练、美观。(2)学生自主操作,教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材料,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4、结束部分
(1)幼儿作品展示
师组织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并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将作品贴在爱心树上,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2)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来报答妈妈,肯定幼儿的做法,让幼儿回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表示对妈妈以及长辈的爱。
教学反思
1、本次美术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大部分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创造愿望,孩子们大胆尝试,充分运用线条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创作妈妈的形象。并运用各种色彩创造出漂亮的作品,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感和满足感。2、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不足之处:老师引导孩子说妈妈对我们的爱时,对孩子引导过多。4、在幼儿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渗透爱心教育,让幼儿感知人的一生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爱:有长辈的爱、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有同学的爱、有社会的爱,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爱所以我们才能这样幸福的生活和学习。使幼儿懂得我们在得到别人爱的同时也要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5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xx,又碰到了xx。
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静态的图片或观看"青蛙"的录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动及生活场景。
2、学习用毛笔画各种动态的青蛙,能添画上较合理的背景。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最好分成一半教学;宣纸或毛边纸按美术本页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笔;绿、黑、红、蓝等其他颜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区;教师操作用《青蛙》图片幻灯、范画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点击播放,边放边提问: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动《小青蛙》
三、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要用毛笔学着来画一画青蛙。怎么画呢?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毛笔画的青蛙图。
2、示范绘画方法:绿身子(整支毛笔按两下完成),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换色画)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笔),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出现了。试着换个方向再画一只……用其他笔添画上背景即成。
3、请大家动手试试看。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
五、作品展示根据孩子先后,及时张贴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时,请大家自由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我们上美术校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热爱,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大班美术教案青蛙妈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活动《青蛙》教案10-05
大班美术活动《青蛙》教案09-30
大班美术会说话的小青蛙教案06-10
美术青蛙教案03-08
大班美术我的妈妈教案02-19
大班美术漂亮妈妈教案02-11
大班美术教案:画妈妈01-14
青蛙中班美术教案10-06
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我的妈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