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时间:2024-06-08 19:12:28 剑锋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1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认识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

  教学重点:

  1、在实验过程中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实验用品:

  演示实验用品:白磷燃烧一套装置、石棉网、酒精灯、镊子、镁条、白磷、托盘天平。

  学生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小烧杯一个、小试管一个、药匙、碳酸纳、硫酸铜溶液、铁钉、稀盐酸。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引题

  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坐各位都是企业家,非常有钱,突然有一天,有个人来到你的办公室,告诉你,他有一项专利,可以将水变成汽油,想要低价转让给你,你是否接受?

  一吨水一快多钱,一吨汽油可是四五千快钱呀!

  生:(议论纷纷)不接受,那个人是个骗子吧!接受,利润很大。

  师:要不要他的专利,关键看他这个专利是不是真的,水变油到底可不可能,水变油到底可不可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第二部分:引导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本质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师: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水通电生成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磷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我们把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这个反应中五氧化二磷就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哪些物质反应得到的?

  生:磷和氧气

  师:我们把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这个反应中磷和氧气就是反应物。

  从文字表达式中来看,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物质发生了变化,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与由他们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哪些关系?

  生:相等、不相等、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师: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不能凭空猜想,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需要称两个质量,一个是反应前的质量,一个是反应后的质量。

  (将白磷放入锥形瓶,让学生上来称量)

  有的同学问了:你除了称了磷和氧气还称了一些仪器,这样称不行吧!行不行呢?

  生:可以,那些仪器反应后还要称一边,不影响结论。

  (称完,取下,将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伸入集气瓶,白磷燃烧)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冒出大量白烟。

  师:一部分白磷和氧气已经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我们再将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指针向左偏变重了还是变轻了?向右偏呢?如果仍然指在中间说明质量没有变化。我们来看一下。指针仍然指在中间,说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画上等号了。

  下面你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看一看,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讲解实验,提醒:需要称两个质量,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红色的铜。大家发现反应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师:又可以画上一个等号。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我来解释一下,反应物指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质量指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不包括在内的。如果31g磷和40g氧气完全反应了,反应物质量总和是多少?

  生:71g

  师:如果有32g磷,其中有31g磷和40g氧气反应了,那么反应物质量总和是多少呢?

  生:71g

  师:虽然有32磷,但是只有31g参加了反应,那1g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反应物质量总和仍然是71g。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对不对?

  生:不对,质量守恒定律只是针对化学反应来说的。

  师:正确,质量守恒定律只用于化学反应。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验证并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并且可以告诉大家,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但是,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疑惑)

  要知道原因必须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行考虑,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生: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师:这个过程中原子变不变?

  生:不变。

  师:原子不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就像你有用积木堆的三座小房子,你把它拆掉,重新堆了一座小楼房,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不会。

  师: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变化,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刚上课的那个问题也有了答案,水变成汽油到底可不可能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不变,氧元素不可能变成碳元素。所以那个人无疑是个骗子。我们已经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的本质,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会不会有意外呢?大家再来做一个实验。

  (讲述实验方法,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

  碳酸纳中倒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

  生:产生大量气泡。

  师:气泡中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

  师: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轻了。

  师:为什么会变轻呢?

  生: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了空气中。

  师:反应前我们称了碳酸纳和盐酸的质量,反应后我们称了氯化纳和水的质量,但是没有称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质量减轻了。

  如果要让这个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应该怎么做?

  生:(若干方法)

  师:我们需要一个密封的容器,不能让二氧化碳跑掉。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看一看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有没有变化。

  (演示实验)

  有什么现象?

  生:耀眼白光,冒出大量白烟。

  师:质量有没有变化?(让学生上来看指针偏向)

  生:质量变轻了。

  师:为什么又变轻了呢?

  生:大量生成物进入了空气中。

  师:那如果我把所有的生成物都收集起来,是不是指针就会指在中间呢?

  生:是。

  师:是吗?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反应前称了镁条的质量,没有称氧气的质量,反应后称了氧化镁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

  所以按照我刚才的做法质量应该变重。如果要让这个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可以使用类似第一个实验的装置。通过后面两个实验,同学们应该明白,质量守恒定律是反应物总和等于生成物总和,注意总和,不能少掉任何一个反应物或生成物。

  结束下课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生—生:(讨论、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生:(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供给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3)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过程;白磷、细沙、锥形瓶、玻璃管、气球、塞子、酒精灯、镊子、天平(带砝码)、铁钉、砂纸、硫酸铜溶液、烧杯、碳酸钠、稀盐酸、药匙、镁带、石棉网、坩埚钳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氯酸钾受热分解。

  提问: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有新的物质生成。

  提出问题:那么物质发生化学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呢?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的猜想。

  提出猜想:

  1、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大。

  2、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小。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的关系。那么我们主要使用的仪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托盘天平。

  讲述:非常正确。下面我们就用托盘天平来证实一下上述我们提出的猜想。

  科学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装有少量白磷并铺有细沙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加热玻璃管使白磷燃烧(砝码不用取下),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3、冷却后第二次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现象: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气球先鼓起后瘪下。

  3、天平仍平衡。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思考: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

  回答:

  1、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2、引燃白磷。

  3、反应放出的热使瓶内气体膨胀。

  4、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科学探究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将几根打磨过的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砝码不用取下),注意观察铁钉及溶液的变化。

  3、再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第二次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现象:

  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2、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天平仍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铁→硫酸亚铁+铜。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⑵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从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来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习惯。

  【重、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初步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归纳法、讲授法

  【授课类型】

  授新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

  1、请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2、请同学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⑴碳在氧气中燃烧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

  ⑶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讨论:

  ⒈刚才同学们写的3个化学反应表达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课件)

  导入新课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有,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提问:前面我们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那么文字表达式能给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讲解:以碳在氧气中燃烧为例讲解文字表达式中符号的意义。(课件展示)

  过渡: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虽然直观地表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讲解: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讨论:以为例,分析化学方程式表达了哪些意义?

  课件展示:

  归纳: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⒈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⒊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粒子数量关系。

  讨论:如何读: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⒈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如: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⒉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如: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①铜丝表面的氧化铜可以用氢气除去。

  ②这个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方能进行。

  ③每80份质量的CuO与2份质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Cu与18份质量的水。

  ④利用这个反应可制取铜。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S+O2=SO2

  ⑶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 Cu + FeSO4

  巩固练习

  ⒈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正确读法是( )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D.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2.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克,且消耗的反应物B的质量为()

  A.1.6克

  B.1.2克

  C.0.3克

  D.0.9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08-25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08-26

初中化学教案08-31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01-30

初中化学教案04-25

[精选]初中化学教案05-28

初中化学教案04-22

初中化学教案参考08-26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