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阅读训练: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
今年正月十五这天,除了早晨吃元宵,晚上听炮仗外,我几乎没见到这个节日还有什么内容。
我们的传统是否只重吃呢?实际上,吃是传统节日的衍生产品,是节日文化的皮相。有人特别看重炮仗,似乎没有鞭炮声就缺少年味儿,可炮仗更是节日中最肤浅的一面,“爆竹声中一岁除”,只不过是气氛的烘托。假如传统节日只剩大吃大喝加听响,那实在称不上文化。
可惜,从我小的时候,传统节日就已经剩下吃了。我们几乎要叫端午为粽子节,叫中秋为月饼节了。虽说元宵节的元宵也包含元和宵的意思,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也只是吃的那个元宵而已了。
传统节日文化本义的丧失,使得节日内容日益单薄、肤浅、表皮化。从今年开始,几大传统节日又开始放假,这是因为传统节日蕴含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寄托值得放假,人们在假期里可以沐浴节日原有的文化意义。但是,当原有的文化意义缺失之后,假期除去吃吃喝喝,还能有多少其他的内容?
农历正月十五是当今春节的压轴,过去称元宵、元夜,也叫上元,因为主要内容是张灯、观灯,所以又名灯节。灯节从东汉开始,南北朝后蔚成风气。元宵张灯也由最初的一晚越增越多。蔡京的儿子蔡绦写了一部《铁围山丛谈》,其中道出都城由张灯三晚增至五晚的原委。到了明代,朱元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又增为十晚。灯节的内容还有扎制彩山和舞灯,而猜灯谜更是灯节的主要活动,灯谜的创作与破解表现出学养与才智。
如今,多数地方的正月十五早已不能称为灯节,即便保有几家灯会,也只是一种点缀,不再是大多数人必需的节日内容。灯谜也成了极少数人的雅事,据说全北京创作灯谜的人仅存十来位,供少当然是因为求稀,也不知有没有一个统计,喜欢灯谜的人还剩万分之几或是更少。
说清明不能不说寒食。寒食节今天不但荡然无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寒食节起于春秋时介子推的故事。这位晋文公的从亡之臣,不愿与晋文公同享富贵,隐居山中。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坚守初衷,抱树而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止起火。寒食节主要吃冷食,以后古代男女的成人礼也在寒食节举行。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季春之交,是春耕春种的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为寒食靠近清明,禁火也延续至清明,所以,寒食成了清明的一部分,清明也因此与祭祀相联。白居易有诗咏之:“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不仅扫墓,还有踏青、拔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还要插柳戴柳。“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如今,植树成了下达的任务,踏青成了校园的活动,拔河成了单位的体育行为,与节日文化失去了传统的联系。扫墓虽说已经重新形成风尚,但是相当多的人早就不知先世甚至父母亲的尸骨弃于何处。在历次政治斗争的考验中最畏惧的就是家庭出身不好,与历史与家庭隔绝成为一个时代的风气,划清界限是人生合格的标志,祭祖、扫墓则意味着反攻倒算,再加上破除四旧的风雷激荡,使无主坟地成为那个年月的一大风景,铲平墓地也成为那个年代农田建设、水利工程、修路盖厂的一项基本内容。事实上,即使是今天的扫墓,其上代追溯也很短暂,多是近些年的事情,已经失去了家族历史的积淀。
我们知道端午节的内容有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其实,因为端午以后天气转热,为防疫病,我们的祖先在这一天还要佩带香囊,在门楣悬挂艾蒿、菖蒲,也有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相关的习俗。现在,防疫病的内容早已不见踪影,龙舟竞渡也只是少数地区的赛事。
我们知道中秋吃月饼,可是月饼来自祭月与赏月。从前,月圆之日,全家人在皓月下团圆,一起祭月、赏月,客居异乡的游子也仰望明月寄托思念之情。然而今天,祭月早成往事,能够静下心来赏月的又有几人?祭月是阖家的事情,祭月的月饼在祭供后也由全家分食。现在,谁家还分食一个月饼?谁不是一人独吞?
如今节日内容单调稀薄,除吃之外其他的内容或者荡然无存,或者日益衰微,或者徒有虚表,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文化的没落。一是祭祀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礼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与祭祀相关。二是雅文化,这是节日文化之所以具有深度的根本。雅文化可以让民俗的节日蕴含修养、创造、遐想和思索,譬如吟咏、品赏、乞巧、写桃符(春联)、猜灯谜直至曲水流觞。雅文化也让节日包含了静态的部分,如今,我们的节日几乎都被动态所淹没,并且动得日见夸张,什么都以躁动、盲动、响动为追求,缺少静谧、安详、赏心悦目的内容。传统节日过去不止是热闹,对人也有静心、修养、肃穆、沉淀的意义,这是我们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文化的本质应该是静,动只是一种表皮、一种欢乐的反映,但陶冶、升华、积淀、祈祷、温润才是文化给予人的最大关怀。
当我们日益珍惜我们的传统节日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挽留节日的内容。没有文化内容的节日如同一块躯壳,倒不如干脆说放假了事!
(选自2008年7月23日《文汇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雅文化”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之所以具有深度,是因为其中包含着“雅文化”。
B.我国民俗的节日中蕴含修养、创造、遐想和思索,譬如吟咏、品赏、乞巧、写桃符(春联)、猜灯谜直至曲水流觞等,是因为其中包含雅文化。
C.如今我们的节日动得日见夸张,什么都以躁动、盲动、响动为追求,缺少静谧、安详、赏心悦目的内容,是因为其中缺少了雅文化。
D.雅文化的没落是我国传统节日内容单调稀薄的最根本原因。
2.下列不能作为我国“祭祀文化”没落依据的一项是( )(5分)
A.中秋节祭月早成往事,没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赏月。
B.清明节扫墓虽说已经重新形成风尚,但已经失去了家族历史的积淀。
C.端午节佩带香囊防疫病的习俗也早已不见踪影。
D.寒食节今天不但荡然无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3.下列各项中对于上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陶冶、升华、积淀、祈祷、温润是文化给予人的最大关怀,而吃是传统节日的衍生产品,是节日文化的皮相。
B.古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现在没有鞭炮声就缺少年味儿,因此炮仗是节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传统节日之所以内容日益单薄、肤浅、表皮化,是因为丧失了其中的文化本义。
D.如今的植树、踏青、拔河这些活动与节日文化失去了传统的联系。
【阅读训练: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相关文章: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10-08
阅读训练(二)04-26
快速阅读训练05-02
阅读训练(三)04-26
一年级《还剩下多少》教案设计10-09
韩信传阅读训练03-03
怎样进行阅读训练05-04
那些剩下的作文02-24
和凝传阅读训练02-26
《陈涉世家》阅读训练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