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阅读训练:“举国之力”与中国的抗灾传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就是在与特大的自然灾害——大洪水的抗争中诞生的,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大禹:“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国,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行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建国的恢宏的基石,大禹治水从此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是以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高奏凯歌而建国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没有其他三个古国那样天然优良的自然条件,黄河流域与尼罗河河谷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平原完全不同,数千年以来,它以“害河”著称于世,有历史记载以来,平均每三年就有两年成灾,然而灾害非但没有摧毁我们祖先坚强的意志,中华民族却在与黄河之“害”的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这一特征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大大不同于西方,马克思在谈到东西方古代国家机构的特点时说过,这些国家一般都只有三个机构,法庭,财政——收税的机构,和军队。而中国的国家机器自古以来却多了一个机构,这就是水利管理部门,也就是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机关。中国光辉灿烂的文明历五千年而不衰,成为唯一尚存的载体与文明同在的伟大国家,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瓠子堵口”即是人类古代史上的壮举。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汉武帝亲临现场指挥,命令所有随从的官员们全都扛着成捆的树枝去堵塞决口,这一举动几乎为整个人类古代史所仅见,亦为现代西方社会所罕有。正因为如此,西汉政府终于获得抗灾的胜利。
中国历朝历代与自然灾害抗争的遗迹至今在神州大地上仍历历可寻,都江堰、贾鲁河……无不在向中华民族的子孙叙说着先辈们面对灾难时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
举国之力所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为本”。近六十年来,新中国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五四年大水,六五年邢台地震,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九八年抗洪……直至此次汶川大地震。由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在抗灾中总是能够方便地动用“举国之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统一调度,统一指挥,这就大大提高了抗灾的效率,及时拯救了更多的生命,并且能够更迅速地实现灾后的家园重建。
由此可见,“举国之力”就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传家宝”。新中国建立以后,运用这个“传家宝”,我们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运用这个传家宝,我们有了两弹一星;运用这个传家宝,我们开发了大庆油田;而神舟计划和嫦娥工程更是运用“举国之力”的典范。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我们的“传家宝”,当前自主创新中一些紧迫问题又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航空发动机,船舰发动机,计算机芯片……总之,在民族崛起中的一切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可以用“举国之力”来解决的,这就是“举国之力”的深远含意。
1. 下面对“举国之力”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举国之力”,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立国传统,都江堰、贾鲁河等就是“举国之力”的有力见证,它们充分体现着先辈们面对灾难时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
B.“举国之力”表现了中国政府抗灾的坚强决心和正确的决策,因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常优越。
C.“举国之力”不仅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传家宝”,也是解决中华民族崛起中一切困扰我们的问题的“传家宝”。
D.举国之力所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为本”。
2.下列对第二段画线句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就是在与特大的自然灾害——大洪水的抗争中诞生的。
B.中国没有其他三个古国那样天然优良的自然条件,黄河流域数千年以来以“害河”著称于世,有历史记载以来,平均每三年就有两年成灾,
C.中华民族能够作出“瓠子堵口”这一几乎为整个人类古代史所仅见的伟大举动。
D.中国的国家机器自古以来,除了法庭、财政和军队之外,还有一个与水旱灾害作斗争的机构——水利管理部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抗争并且获得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建国的基础。
B.我们祖先坚强的意志没有被自然灾害摧毁,中华民族在与黄河之“害”的不断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C.“瓠子堵口”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留下的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最光辉的篇章。
D.如果我们牢牢把握住我们的“传家宝”,当前自主创新中一些紧迫问题就都可以解决。
【阅读训练:“举国之力”与中国的抗灾传统】相关文章:
阅读训练(二)04-26
快速阅读训练05-02
阅读训练(三)04-26
韩信传阅读训练03-03
怎样进行阅读训练05-04
和凝传阅读训练02-26
《陈涉世家》阅读训练02-27
考研英语阅读训练术04-27
高考英语阅读训练(015)05-04
高考英语阅读训练(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