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作文取胜技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取胜

时间:2021-10-31 16:12:00 高考辅导 我要投稿

作文取胜技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取胜

  “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取胜”,即文章能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散发或浓或淡的文化气息。写作上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作文取胜技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取胜

  一、研究一个人物,显示文化气息。

  平时要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广泛而深入的进行研究,了解其生平事迹,通晓其思想,熟读其作品,积累写作材料,考场上根据话题灵活运用材料。如北京师大附中学生周琬琪,非常喜欢海子的诗,读了大量他的诗,看了许多关于他的文章,对海子有了完整的认识,正因这样,无论是什么话题,她写起海子都是手到擒来。在2003年高考中,她的文章《转折,十个海子的复活》获得满分。2004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和2004年高考全国卷II满分作文《千里浩然气,一点快哉风》,行文流畅、洒脱,文采飞扬,显示出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力于作者对苏轼的深入研究。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无悔五丈原》,材料丰富,语言简练,是对诸葛亮进行研究的佳作。

  二、研读一部名著,显示文化底蕴。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鲁迅先生一部《阿Q正传》,需读十几遍,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所以,对自己喜欢的名著要反复阅读,才能在考场上借助名著写作。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江苏考生蒋昕捷,四五岁开始听评书《三国演义》,听得如醉如痴,上小学后开始读《三国演义》,许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短时间内借助《三国演义》中简短的几句话,“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构思出一篇精彩的妙文。2004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薛宝钗魂断大观园》、2005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晶莹雪寂寞林》,源于作者对《红楼梦》的研读。

  三、熟悉所学课文作者的生平,展示语文修养。

  李白、杜甫、司马迁、辛弃疾、诸葛亮、项羽等一些人物,备受考生青睐,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这类文章大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起,中间采用小标题分述,写自己熟悉的三、四个人物,最后总结全文。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开头为总起:“他们,只不过是无数个秋天中那根干枯的枝,那片枯萎的叶,当所有的风华都在一瞬间淌逝的时候,留下的,唯有那劲健犹在筋络犹存的尊严。”主体部分有三个小标题“1.胸怀明月”(写苏轼)、“2.银钩悬窗”(写辛弃疾)、“3.皎皎孤月”(写李清照);最后总结,“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他们都只不过是历史丛林中一根根小小的枯枝,一片片小小的落叶,然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透过他们,我看到的却是整个词人世界的魂灵——尊严,傲然而不清冷,落寞而不沉沦。”这类结构的文章还有《与永恒拔河》、《独上高楼》、《菊花飘香的时节》等。如果去掉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总结,就是并列式结构,如2004年高考重庆卷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有两个小标题“1.东坡的明月”(写苏轼)、“2.易安的黄花”(写李清照)。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熟悉作家及其作品,不应局限于课本所学,不要人云亦云。如写李白,几篇满分作文都写过相同的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同学们应广泛阅读,用精彩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四、活用课本素材,编述故事。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课本学得灵活,写作材料就可信手拈来。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刺秦》,取材于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同学们了解到司马迁的一些情况,司马迁由于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宫刑,仍隐忍苟活创作《史记》。2002年高考,一考生就据此发挥想象,编述了一个故事《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五、大量引用古诗词,显示丰厚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背诵古诗词,不要只满足于名句填空题得满分,文章中大量引用古诗词,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读感悟》就大量引用古诗,“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严寒霜剑刀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能不叹服作者深厚的古诗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