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3-04-27 12:28:11 自荐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现状分析

2005 年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三个高峰年, 高校毕业生达到创历史记录的338 万人。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实际上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需求尚存在一些不适应。

就业现状分析

一、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目前, 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2002 年将有145 万名学生毕业, 其中研究生8. 8 万, 本科生63. 6万, 专科生72. 7 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 去年为52万人, 增幅达39. 8%。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 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 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 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从长远看,1999 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3 年制专科生今年离校。今后几年这种增幅会更大, 2003 年有212 万毕业生,2004 年超过250 万人, 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 年为338 万人, 较上年增加58 万人, 增幅达到21. 4% , 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 9 倍。2005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 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 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 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 初次就业率为85% , 部门

高校次之, 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 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 2. 6, 本科生约为1: 1. 3, 专科、高职生约为1: 0. 4。从专业看, 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 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正确分析就业的矛盾和问题

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 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还存在明显问题。国家已经明确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 作为需求方,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接收大学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体系, 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随着派遣证转移, 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 均不能够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目前, 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

完善, 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方式获得信息, 与需求方见面, 信息渠道比较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 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 缺少优质的就业指导教材。

3. 社会和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观念要有所转变

  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 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 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点进行择业, 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就业情况进行调整。

4. 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 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 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三、加强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1. 作好大学生就业准备工作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一是就业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应把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 这既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课余

时间, 通过自学等途径, 学习有关知识, 培养能力, 决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身体素质准备。无论哪一种职业, 对从事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少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 大学生应该始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自觉遵守作息时间, 形成学习和生活的规律, 作好身体素质的准备,以迎接社会对自己的选择与职业的挑战。知识、能力和技能准备。在就业准备期应该做: 学好专业知识; 参加有关的科技活动和科研活动; 结合专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认真进行专业实习;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和论文等。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外, 还要多参加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技能, 为就业准备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 准备者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还应了解社会中职业的性质和价值, 掌握一定的职业的知识、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进入人才市场, 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市场, 在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则”。这就要求大学生作好进入人才市场的准备工作, 掌握好在市场竞争中求职则业的技能和技巧, 作好进入人才市场, 参加“双向选则”的准备。需要大学生首先写好求职信和自荐书。其次掌握“双向选则”洽谈的技能与技巧。心理准备, 特别是挫折心理准备。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 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障碍, 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进行自我调节, 充分相信自己, 看到自己的优势、前景, 减轻心理负荷,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看问题不要极端化; 处理好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关系。

【就业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10-20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现状分析04-08

药物分析的就业前景08-22

队伍现状分析报告(精选12篇)11-17

员工个人现状分析及发展计划05-26

国际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1-07

农学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方向探析04-26

药物分析硕士就业前景10-26

水产养殖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06-29

食品安全标准现状分析报告(精选21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