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时间:2022-11-26 16:20: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

  3月25日到28日,有幸到贺州参加了广西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三天听了15节课,赛课内容限于低年级的语文课,执教老师都是来自广西各地市选拨出来的优秀选手。这次赛课共有8节课获一等奖,7节课二等奖。下面谈谈我们学习之后的收获:

  一、每位选手的教学设计精巧,课堂中能紧扣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境渗透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任务,以自己的扎实基本功和教学风格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识字写字课堂,把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充满童趣,让观摩的老师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如第一节桂林龙隐小学麦茜老师的《欢乐泼水节》,将识字与学文融合,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巧妙设计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柳州的《鸟岛》一课,运用编口诀、形声字相比较看图理解等形式识记汉字,尤其是“密密麻麻”一词的理解:借助图片理解到表示多的词语有密密麻麻、到处、一群群,明白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借机运用密密麻麻造句,进行说话训练,最后看视频感受鸟岛的热闹景象。这样把识字、学词和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课堂的高效。还有贵港的选手是根据单元特点进行整合,整体识字,这是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一种课型。老师让学生利用原有生活经验、形声字的特点,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和生字见面,以达到大量识字的`效果。

  二、专家评课中提到低年级阅读教学就是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理解少量重点词句、积累运用语言。识字: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写字:体现识写分家。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乱加减字,读出韵律;理解词句:采用多种方式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方法理解词句,如结合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等;积累:巧妙渗透说话训练,在口语表达中学会运用刚学的词语或句式。

  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1、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记忆特点、年龄特点,把我10-15分钟的黄金记忆时间进行教学;

  2、老师书写示范时考虑全体学生是否看得见;

  3、课件制作要适当,为课堂服务;

  4、教学中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

  5、注意倾听,抓住课堂生成的亮点,因“学”就导。

  同时专家也提出:

  1、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把握年级学段目标、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

  2、关注学习过程——识字写字要保证时间,阅读体验也要给足充分时间,交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好好落实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3、关注课堂的时效性。

  总之,精雕细琢的课是一种美,朴实自然的教学风格同样耐人寻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文学素养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营养,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心得。通过这次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观摩会,我深深的感觉阅读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主题阅读学习中要像更多的优秀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主题阅读方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环节: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的文章。

  课前准备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在准备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趋向科学合理。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加深体验和感悟,为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同时,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心得体会《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心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然后,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语文最有灵性的部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最具情韵的部分是不断品味中获得渐悟。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使学生能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后再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丰厚语文素养。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

  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可进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阅读,精博结合。

  按照我们进行的主题教学课题实验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或补充,选编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佳作,以及主题阅读丛书作为阅读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量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略读材料处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可以得到较系统的语言积累,丰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内化的目的。

  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学一课带一串,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小小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问题讨论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发开去,适量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相关专题:[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3

  这两天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听了王荣生教授的讲座,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使我们的认识提高。特别是名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在讲座中,王教授指出阅读不要光找到相关的文字,还要通过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说什么,要找出文章的关键点,关键处,关键语句。王教授反复强调:备课备两头,一头备教材,确定教学点画上黄颜色,一头备学生,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画上绿颜色,黄色、绿色的地方一定要重叠,重叠的地方就是教学点,也就是教学目标。阅读是基于学生理解的朗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学生怎么也教不会的不需要教,我们教的只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学课堂,真存在着王荣生教授指出的.种种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始终把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强加给学生,认为我们成人读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难点,殊不知一堂课声嘶力竭地讲解重点,到头来学生还是不理解。实数无奈之下,我只好采取自己一个人在自说自画、自导自演的方法。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觉得学习就是跟着老师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动脑筋,非常的机械、单板而单调。我想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严重减弱。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学会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教学内容”,要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叶澜老师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我准备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关注需要,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首先从备课开始转变,从“我要教什么”“我要这样教”,转变到“学生想学什么”“学生怎么学”。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外,还要把重点放在“备学生”这一头中,充分考虑学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准备,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处理”,学生没有问到的地方就不处理。

  二、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更多关注“学的活动”。

  从关注教师的“教的活动”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的活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学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设计两三个有效的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较充分地学习活动,让学生有较充分的学习时间,能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与交流,努力使班内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只要用几个大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他们学习兴趣点的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会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样一来,备课同样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去想,我们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后者就会显得“其貌不扬”,放弃外表的热烈,追求内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师极大的勇气。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4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热情,喜欢看漫画,喜欢那些漫画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识摄入量却很少,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为此,在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字词,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讲授那些难懂,难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扫清阅读最基本的障碍,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天门山》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课间营造氛围,学生根据图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当时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当少先队员发现胶卷忘在家里,他会想些什么?在取胶卷的路上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阅读面太窄,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5

  读了《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感慨良深。该书依据一线教师的关注程度和需要进行问题提炼,一改以往一些教学书籍只谈理论、晦涩难懂的风格,以典型案例来阐释新理念、新课程,以多姿多彩的内容来吸引读者。读这样的书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带给读书人无尽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在这本书中,问题的来源涉及四大板块,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外显的分类,其内隐的线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点说说人文性,说说文化。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不是课标上简单的一句话,而是通过十多年的语文论战才得出最终结论,包含了无数名师、专家的心血。这个结论,终结了“工具性”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人文性、对文化的重视还不够。

  在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课文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第九册)。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林冲、洪教头给你留下的印象

  (3)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来读读,加深体会,准备说给大家听。教学的大体过程是,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让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概括的有关人物形象的词语,并说说选它的原因,强调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学生概括的词语中,形容林冲的有深藏不露、谦虚、文雅、心胸宽大、武艺高强等;形容洪教头的有蛮不讲理、性情急躁、目中无人等。然后让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表现林冲和洪教头性格特点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听完这节课,作者还私下询问了几名学生,了解他们听完这堂课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冲真棒”、“过瘾,要让我早揍洪教头了”。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这样的课有不少亮点,但它还没有真正脱离单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者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文化内涵的体验与把握。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关注到的不应仅仅是课文本身,更应是它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扎根于自身的真实价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这种名著课文,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领略编者的选文意图,领略它的人文内涵,归根结底在于挖掘人的本质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现实性含义。具体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与自己的关系,使其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达到塑造人、发展人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教学,满足人物形象、情节的解读与把握是不够的。因为知识可以教授,而文化是无法教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对两种冲突性格的把握过程中,了解人物形象,锻炼分析能力,进而领悟其中的文化精神,并最终将文化中的精髓渗透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使之传承与发扬。

  记得我小时候,学了《景阳冈》、《赤壁大战》,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读厚厚的原著,会为梁山好汉匡扶正义、替天行道而兴奋,也会为他们的最终失败而扼腕叹息。我想,这也是编者的一种意图吧。像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只有从名著这个宏观的背景中和名著课文这个微观的审视中,学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审视林冲“推-让-打”这一性格线索的细微之处。相信了解了这些,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后的痛快,而是对他悲惨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让”性格的体味。而这种文化性格的体味,也最终会深入到学生个人性格和个人境遇的反思中,促进他的成长。

  所以说,课文是例子,课文也应是唤醒人性的美味佳肴。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要着力扮演好“极其重要的文化诠释者”这一角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使刚入学的孩子很快喜欢识字,把识字当成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一种生命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开展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识字的能力。如:翻牌游戏: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把手中的牌打完,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另外还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2、评选能手,调动识字积极性

  小学生喜欢竞争,评选就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生字。评选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种称号,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能手”、“小老师”等。小学生表现欲强,让学生做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如让学生把课外学会的生字教给班里的所有同学,早读或认读生字时让小老师来领读。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3、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多识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识字方法真特别”、“你这个方法老师都不知道”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常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根据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形象识字法。比如学习“月”字时,把它形象地理解为弯弯的月牙;学习“飞”时,把它形象地想象为一只鸟儿展开双翅正要起飞。

  2、会意识字法。比如在学习“灭”字时,我拿出一只燃烧的蜡烛,再在上面盖上一块小木片,这时火灭了,学生欢呼雀跃,很轻松地学会了这个字。像这样的会意字都可以用会意识字法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3、加减识字法。利用已学的一些熟字,通过加减笔画或偏旁来学习新字。比如,学习“用”时,可以用“月”加上一竖来记;鸡=又+鸟等。

  4、置换部件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让学生“换一换部件”来学习。比如学习“睛”字时,让学生回忆“晴”字,然后,让他们把“日”换成“目”,同时学生也知道这个睛与眼睛有关。

  5、谜语识字法。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

  6、归类识字法。把相同偏旁或部件的字放在一块记,可以更省力。在教学《操场上》这一课的“打、拔、拍”,“跳、跑、踢”时,我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发现“打、拔、拍”,与手的动作有关,“跳、跑、踢”与脚的动作有关。尔后,很容易记住了这些字。

  7、编顺口溜识字法。顺口溜和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好记,比较受欢迎。例如学习“力”,我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字一撇写出头变成“力”,让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编出了“刀字出了头,力。”

  8、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就变的轻松又愉悦了。

  1、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如“午”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4、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上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0个,会写800──1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方法有:

  1、动作识记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蹲”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学生做一个蹲下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

  2、图画记忆法:比如:教学“ ”字,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鱼、蜘蛛,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 ”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3、字形联想记忆法: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让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有趣”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1、加一加: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同学就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这种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

  2、减一减: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3、换一换: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如教学“线”字,把“线”的绞丝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钱”。

  编顺口溜记忆法: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

  牛羊吃草,草儿青;吃完喝水,河水清。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妈妈。

  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汉字与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儿童识字。

  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货”的“洋”,“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简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自做“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自主”些。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乐趣。

  识字教学充满乐趣,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点子,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们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一起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7

  在怀集丘红慧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听了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肇庆市端州区教研室教研员杨晓红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精彩讲座。我受益匪浅!杨老师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名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杨老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最令我难忘的是她自己不仅仅深入课堂听了两千多节课例,还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令我深感钦佩。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家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会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业精于勤。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内省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内省言行,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听了这个讲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们能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会更有信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8

  有人说: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阅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能力的实践方式。在新课改中也要求教师必须构建富有个性的、创新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和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以全新的方式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广阔空间自由发展,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下面,我就语文阅读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语感具有的直觉性特点,表现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接性,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凭借言语经验,直觉地对言语作出敏锐的感受,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因此,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而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要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学习效果可见一斑。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二、营造“质疑探究”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质疑探究”情境,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设置问题悬念,引起学生在认知经验上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投入探索的意愿,发挥自主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学会大胆发问,提出独到的见解。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阅读课中小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虽带着稚气,但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教师要会不失时机抓住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浏览相关的书籍报刊,搜集筛选相关的信息,旨在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发现多种答案和新的问题,进而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摆出来,再比较异同、得失、长短、利弊,最后,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为满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现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时小学生心中的迷雾才能消散,小读者才会感到豁然开朗,语文课堂阅读才会步入小学生自由创新的天地,小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突出。”创设“质疑探究”情境,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质疑并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新体验,获得新方法,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作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文中的狼和小羊的言行进行比较,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狼见到小羊没有马上扑过去吃了小羊,而是要多次地找碴?”这一突出的问题马上激发了大家的探求欲望:是啊,现实中的狼是不会跟小羊说那么多“废话”的,为什么文中的狼没有马上扑过去把小羊给吃了呢?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这一个问题再一次深入课文对“三次找碴儿”进行探讨研究。所以平时有针对性地多鼓励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大胆质疑,不但可以培养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正是在质疑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新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主动发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解释,它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也概莫能外。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注意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采取以上一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我经常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启发学生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许多是写景状物,描绘水光山色的。教学时,特别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诗中的画面,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杜甫的《绝句》,在指导学生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诗人杜甫在写此诗时的背景和心情,又告诉学生,此诗每句就是一幅画,四句组合起来又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学生根据诗句中的“色”、“物”,读一句,想象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就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从而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结合插图,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联想。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它们强调的重点也不同,课文里强调的是整体,插图强调的是局部,可能文有图也有,可能文有图却无,也可能是文无图却有,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无形中是对图和文进行了一番再创作。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感受也就更加具体形象。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变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3、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

  为刻画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总是要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这些词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闪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如在《少年闰土》第一节中,鲁迅先生虽然只用了廖廖几笔描写了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却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通过想象,闰土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勤劳朴实的农村少年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

  4、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小鸭子回家》一课,小鸭子回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鸭妈妈会说什么,小鸭子会说什么?这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小鸭子的心情。又例如《狼和小羊》的课文没有写小羊最后的命运,但是老师可以问学生“小羊最后有没有被狼吃掉?”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语,让思路畅通,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意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9

  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冒着酷暑来回奔波实属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训活动过程:王继聚校长和陈学壮主任分别就状物类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专题报告,李大森校长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报告,朱红甫主任做了讲座《基于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的阅读教学追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专家们走下来和教师互动,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专家们的报告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场场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各位专家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读书,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指导学生学法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二十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三是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指导学生学法取得成效的保证。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是都能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努力,期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7

  通过教体局组织的这次培训以及对李文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解读,让我对低年级阅读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以及本人低年级教学实践,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一、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的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二、读演结合,提高说、写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三、继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应适当加点激励。

  四、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0

  学习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报告后,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语文低年级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过学习,我知道,新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内心生成了一种紧迫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李老师对语文低年级知识的教学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讲解,下面我针对阅读教学这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要使这些识字少,好奇心强的孩子爱阅读,会阅读,进而形成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猜谜、看图、讲故事、设悬念等多种方式,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如教《画》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话音刚落,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把小手举了起来,抢着说谜底。之后我又顺势利导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是写画的?”随即引导读文,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了诗句。又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也是采用猜谜的形式导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自被调动起来了,为上好一堂课打下了基础。

  除导入外,其他环节也要注意调动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缺乏耐力和持久力,很难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活动。我根据他们爱看图的特点,引导他们会看图说话,看图复述,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说话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的效率。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等课文,让学生看图并稍加启发,学生就能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课文内容通过图画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阅读,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感到轻松。随文识字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之一。还有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乐读。如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表演、男女轮读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注意了劳逸结合,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动一动等。《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反复读文后,学生的兴致减弱了,我突然想起儿时学到的这首歌,便问他们听过吗?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好奇的说没听过,并示意想听一听,我便轻轻的唱了起来,孩子们一听兴致高起来,让我再唱一遍,于是我就把这首歌教给了他们。这样学生们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此外,我还注重了实施鼓励性语言评价孩子,因为低年级学生好表现爱表扬,发展波动大,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他们走进一个阅读乐园。

  二、低年级学生是学读的开始

  对儿童来讲初读很难,读好一篇文章更是不容易,所以另一方面我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由读准一个音节开始,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到一篇短文,做到严格要求,精心指导。

  1、教会学生正音,就是读准字音,用普通话去读课文。在学习生字时,字音读得很准确,但一读课文时,平翘舌音、多音字及变调字、轻声、儿化音等就读不准了,因此,每学一个字,我都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句中进行训练。如学“一”字时,便出示了“想一想”、“算一算”、“一只鸟”、“一个苹果”等词语,让学生感知“一”是变调字,不同的语言环境用不同的音。

  2、教会学生停顿。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不知什么是停顿,为什么要停顿,而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熟了以后又快如流水,一口气读完。根据儿童特点,我教给他们“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方法,长句子如何断句。如《小熊住山洞》一课中,有一长句,“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孩子们读起来很困难,于是我采用看图理解句意,再读词语,最后读句子。

  3、教会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我认为读文时,流利和有感情应同步进行。

  首先要扫清词语障碍,不理解词语无法读通,读出感情。理解词语时,我一般采用直观形式,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如《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学生对“壮观”一词不理解,我借助录像让他们通过观看画面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这比教师讲解的效果好的多。

  其次,让学生与书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自己去体会。我主要采取下面的形式:配乐朗读、师范读、指名读、小声读、默读、分组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引读、齐读、赛读、表演读、讲故事等,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范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读效果较好,比较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如《四季》一课中雪人一段,我让孩子们表演读,边挺着肚子边读文,很快就把雪人顽皮劲儿体会、表达出来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课,让孩子们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各自用不同的语气读,学生读得绘声绘色,在情绪高涨中组成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感情也学会了朗读。

  4、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合理想象的方法。如读到《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结尾时,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有的学生说:“是鼹鼠把花生摘走了。”有的说:“花生还没结出来呢!”还有的说:“花生结在土里,看不见。”……最后老师再总结。再如《小熊住山洞》一课,结尾动物们给小熊一家送花来了,表示他们对小熊一家的赞扬与感谢。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种动物,森林受到保护,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将自己对小熊一家的赞扬与感谢说出来。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在阅读中合理想象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1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才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在学生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后,着重抓好“读通课文”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呢?

  一、注重体验,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当代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二、传情达意,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教授《落花生》一课,我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2

  12月,我参加了20xx年广东韶关市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第三期)。听了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老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全过程。

  王爱东校长将小学语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介绍:

  1、什么是阅读;

  2、阅读行为的描述;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4、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5、实用;

  6、文学文本(名家名篇)文本教学策略。

  本课程突出特点在于,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为实用文本和文学文本两类,分别就实用文本和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到底需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进行具体的介绍。对于文学文本的教学策略,核心观点是:文学文本的教学要摒弃琐碎的分析和讲解,要淡化语言文字训练功能,重点做好两方面的教学:一是给孩子一颗诗心。让孩子品读文本、感悟文本,走进诗情画意的文本,陶醉于文本,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语感。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经典文本,走进一个个名家、一本本名著,让孩子打开一扇窗户,走进一个美丽的文学世界,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我重点谈谈其中点心得体会:

  一、告诉什么是阅读

  阅读也就是吸收;筛选与思考;领会获取认识;构建意义的全过程。

  二、她对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所以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始终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1、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

  ①激发阅读兴趣;

  ②培养朗读能力;

  ③落实字词句训练;

  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2、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重点要求: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训练。

  3、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具体的指标是:

  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

  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举例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重点分析)选文类型、主题建构、知识要求等不同特色,指出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体现语文课程思想的不同侧重。

  文选类文本教材的独特教育价值,(根据我国国情)不同选文体现的不同理念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呈现;而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于语文教材内容,它是在对语文教材内容“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老师做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辩证统一,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不能偏离文本,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文本,要做到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辩证统一。

  解读小语文本,可以分为文章体(实用文)文本和文学文本。文章体(实用文)文本教学思想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学生的客观知识。而文学文本(名家名篇)教学重视思想内容分析,也不能忽视人物情感的体验,语言风格的欣赏,经典片段的赏析,重在情感熏陶和积累。如《三打白骨精》、《将相和》、《草船借箭》等从经典名著中节选的故事,更要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拓展到对原著的欣赏,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赏析精彩片段,关键是在读书和讨论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提高和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而不成为“迷信”者。

  总之,教师要教育学生每打开一扇窗,都是走进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所以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和提炼科学的实践经验,以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3

  一、阅读和阅读教学

  (一)关于阅读

  关于阅读的定义,说法颇多。先列举以下有代表性的几种说法。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2、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

  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是重要的,本无轻重之分。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对谁影响、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作准备。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的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二、阅读教学是侧重指导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

  语言一经人使用,就会使处在语言情境中、听或读语言的人对说或写的语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样的心理反应,就是对语言理解的过程。

  (一)书面语言

  语言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口头语言,二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结合体,都是有意义、有内容的。所不同的是口头语言中的语音,是由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是有声响的语言;书面语言则是将声音转化为文字,靠文字记录书写的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是隐含着语音而无声响的语言。书面语言既无声响,就不能靠听觉去感知,它是靠视觉所能感知的语言形式。因此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最重要的形式。

  (二)理解书面语言应该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理解语言表现形式的统一体。

  1、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了内容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文章也是如此。写文章要先立意,先有内容,然后再行文,要由“意”去逮文,根据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形式也就成了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容器。读者在阅读语言文字时,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的形式,即语音。通过对语音的感知,了解语音所传递的信息,理解语言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读者虽然在同时接受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刺激,但是内容刺激的强度会大大超过形式刺激的强度。此时人们往往会被生动内容所吸引,而忽视了形式的存在,小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这样。这恐怕也是“内容是第一位的”在阅读当中的体现。既然如此,阅读教学就应该顺应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因为对内容的理解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由对生动、具体、局部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经过推理、判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4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话"成为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词,成为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对话"所倡导的平等信任、参与分享、融合创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第 7册《题西林壁》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于是我就细细加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对于句子的教学我们充分分析修辞的作用,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从而了解人物的品质。

  第三、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爱、和平和自由,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一般的儿童作品都有爱、和平和自由的主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真正的施主》一文中,老太太的外貌描写很仔细,一身褴褛,单薄的身体,在出示图片后引发孩子对老人的同情可怜,进而理解作者施舍的心理,在这个层面上还不够,老人为什么这样穷困?"无儿无女"是原因,对于你们,你的父母是怎样辛勤操劳的呢?你该用什么去回报父母的爱呢?从而提升的做个孝顺的,懂得感恩的孩子的层面上。

  第四、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蝴蝶花》一课时,当小蝴蝶花处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时候心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心情平静之后小蝴蝶花还会做出什么事呢?让孩子尽情的猜想,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是为去禁锢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故事,这样既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儿童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第五、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详细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课文中写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妈尾巴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小鱼姐姐"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在哪里--向谁借--结果怎样"。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妈借尾巴"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第六、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建设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的范围;将阅读与学业有机地结合;分角色扮演书里的人物;师生进行阅读比赛等等。通过激励来巩固阅读效果。可以将优秀的读后感和评论文章推荐发表,鼓励儿童阅读行为;鼓励儿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要适时的总结阅读方法。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侧重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任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于各种条件要素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也将成为学生的悲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5

  xx年12月3— 5日,我非常荣幸的在沂南县教育体育局朱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全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

  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两天的观摩研讨让我收获颇多。

  12月4日开幕式开始,临沂市的崔宝平副局长、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开幕式结束后虞大明作报告— “漫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热点问题”, 虞校长那富有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令在座的久久难以忘怀。尤其是他的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让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的机智。让我明白面对聪明但会想鬼点子与老师做对的孩子时应如何巧妙地以牙还牙,幽默地处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自身错误;面对孩子犯下错误时,应巧妙的为孩子搭建一个台阶,让孩子再犯错之后,轻松下台。虞校长的课更是充满大师级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本,体会 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美好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武琼的精彩报告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师应老气横秋、满脸写满沧桑,没想到武老师却是个活力四射的老太太,无论是在她的精彩报告中还是《七律长征》中都让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讲到动情处不忘向上扬扬手 。在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会老师执教的《称赞》也让我感受很深。王老师在课堂上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甜甜的笑脸、甜美的声音一下子把我们带入童话的世界里。她设计的小刺猬和小獾 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时包含温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是带着真诚的笑容,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被称赞的快乐;再设计写生字这一环节时王老师对同学书写的优点进行称赞,培养学生发现同学优点乐于称赞别人的心态。

  支玉恒老先生久闻其名,期间也看过他老人家的讲课光碟,就没见其人,今天近距离的一 睹支老的风采真是万分激动与荣幸。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邀请到小语会这么多名家,聆听名家精彩的报告,让我们走近名师课堂,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深的帮助,我们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3-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精选23篇)03-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5-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6-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3-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4-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会07-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