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30 23:20:15 晓璇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精选5篇)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1

  20xx年9月,我有幸代表阴江初级中学参加了第四届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课比赛,以说课比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并在随后于山观中学举行的上课比赛的环节中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现就针对这节课淡淡我教学的感想。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根据以上的理念,本课设计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进而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并且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对应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和名例为主,富有趣味性与真实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体会确立目标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分享收获,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体验这三步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设立目标的意识。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热身活动

  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片段二:策略指导

  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教师讲述:“人无志不立”,“立志不定,终不济事”。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中学时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远大理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xxx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即给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愿,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早早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出示配图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没有梦想却是“零”;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小组讨论:对“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是我接触这门课后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的比赛,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获得了一点经验,也总结了一些教训。

  1. 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赋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做好准备。在这一阶段暴露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目标意识,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个问题,我确定了以自我目标的合理设定及确实执行为主题的活动课——《我的未来不是梦》。

  2. 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

  “活动”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节课我设计了多个活动:冥想、情景模拟、讨论沟通、问卷调查、行为训练等,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环节中。

  第一环节,热身活动:根据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通过冥想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想象体验自己的未来,初步感受人生目标的设定。以此方式把学生引入本课主题。

  第二环节,情景讨论: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环节,问卷调查:让同学们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差别。

  第四环节,名人故事:向学生介绍约翰·戈达德的故事。讨论约翰·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 引出活动“写给未来的信”,请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装入信封,写上姓名、日期等,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约定30年后再启封,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我认为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第五环节,策略指导: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动机斗争、暗示成功、自我激励。帮助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更有实现的信心。这也是本课的一个升华点。

  第六环节,行为训练:请学生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写在即时贴上,贴在课桌一角。要求利用一周至两周的时间实施该方案,并达到目标。

  第七环节,在看未来:请同学注视大屏幕上的人生轴,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坚定而满怀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来。与第一个环节首尾呼应,使本节课的结构更具完整性。

  3. 产生合情的活动体验

  “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第二个要素。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这堂课是在山观中学初二6班上的,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非常朴实,也非常配合,随着上课环节的进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融入到课堂氛围中,用坦诚的心态思考与交流。从整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互动好,通过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认识了目标确定的意义,并尝试落实到行动。我相信这堂课会在上课的每位同学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4. 存在的不足和遗憾

  在上课过程中,总的来说,生成和预设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环节上,实施时还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

  1. 在热身活动——冥想时,我设计是让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情绪放松,在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但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由于觉得这个活动很新奇而表现的太过激动无法进入冥想状态,还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从而没有完全达到我设想的一个状态和气氛。

  2. 在活动“写给未来的信”中,我让学生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后,就将信纸装入信封,交给了老师,此环节如果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肯定,相信会让整堂课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延展性。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2

  在教授《我的未来不是梦》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并尝试制定初步的职业规划。这表明学生们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播放励志视频等方式,激励学生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表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活动导入

  以一个关于未来梦想的小游戏作为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职业规划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们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4、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体验职业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

  三、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这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等原因,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别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时间有些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够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情况。

  四、改进措施

  1、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挑战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同时,要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情况。

  3、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情况。在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时,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情况时,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3

  《我的未来不是梦》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通过这首歌曲,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包括歌曲欣赏、讨论分享以及未来目标设定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时间掌控: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分享热情较高,导致后续环节的时间有所压缩,未能充分展开未来目标设定的讨论。

  2、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想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

  3、内容深度:虽然讨论气氛良好,但对一些学生而言,对于未来目标的设定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导致他们在设定目标时显得模糊。

  反思与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时间:在以后的课程中,将更加注重时间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总结。

  2、关注个体需求:为内向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加强实用性:在未来目标设定环节,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如目标SMART原则(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间限定),帮助学生制定更加清晰、可行的个人目标。

  4、持续跟进:定期开展主题为“我的未来”的后续活动,鼓励学生回顾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强化对未来的`规划意识。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促进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尽管课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4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为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其教学目标通常聚焦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并通过具体的策略指导他们如何向这些目标迈进。以下是对该课程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针对性强:本课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目标意识、自控能力不足、耐挫能力差等问题进行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目标明确: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确立远大志向,并学习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活动丰富:课程设计包含冥想、情景模拟、讨论沟通、问卷调查、行为训练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如冥想游戏“看未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未来,思考人生目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鼓励、表扬: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分享名人事例,如马克思、毛泽东等,为学生提供榜样,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激励水平。

  分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分享收获,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片段的亮点

  热身活动“未来畅想曲”:通过冥想游戏引导学生畅想未来,初步感受人生目标的设定。这一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问卷调查与名人故事: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通过介绍名人故事,如约翰·戈达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梦想变为现实。这些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并提供了具体的实现策略。

  写给未来的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未来,并写下自己的志愿和人生激励格言。这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目标激励源。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加强个性化指导:虽然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环节:在现有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目标的认识和体验。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后的感受和收获,以便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总之,《我的未来不是梦》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改进,相信这门课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5

  1、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环节,如冥想、讨论、问卷调查、名人故事等,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冥想游戏和情景讨论,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目标设定的过程,增强了学习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感受到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性。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和分享收获。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需加强实践指导

  尽管本节课在理论讲解和策略指导方面做得较为充分,但在实践指导方面仍需加强。未来可以设计更多的实践环节,如模拟职业规划、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5、关注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之,《我的未来不是梦》这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在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和学生参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指导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未来不是梦02-17

我的未来不是梦09-05

我的未来不是梦02-17

我的未来不是梦04-28

我未来的不是梦04-28

我的未来不是梦04-29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09-18

[热门]我的未来不是梦09-08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