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09 11:38: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5篇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镜头一:

  1.师:把42棵树苗,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教师让学生先列式,再试着笔算。学生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会做,愣神儿或到处看;第二种情况,仿照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第三种情况,正确的竖式写法。(学生板书出两种写法)

  2.学生根据两种板书质疑:第二个算式怎么那么长?算式中的3式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两个12? 师:42÷3到底该怎么写呢?请同学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教师提出要求:(1)分小棒是你分了几次,在竖式中怎样反映出你每次分的过程?

  (2)先分什么?在竖式上该怎样写,再分什么,在竖式上又该怎样写?

  (3)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再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位听一听。

  3.学生独立操作。

  4.操作汇报。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在操作时突出操作的每一步与竖式结合起来,完成竖式的书写过程。

  5.集体评价前面错误的情况。

  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与前面学的哪儿不一样?

  6.课堂练习:56÷2要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说笔算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

  反思:

  教学用书上无论对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中的“摆一摆”都有一个具体的说明:当提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可提问学生思考‘怎样列式’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棒图和竖式,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显然用“小棒图”是来解释竖式计算的算理的过程的。整体感觉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也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但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心理学认为,用简明的词语来表述复杂的事物、有助于简缩思维过程和不断地抽象、概括,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思维的提升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有摆小棒操作的意图,也注重了数形结合,学生仍未能通过操作所建立的直观经验来指导自己学习笔算除法。

  镜头二:

  1.师:把42棵树苗,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42÷3

  2.小组合作交流,用小棒分一分,验证结果。

  3.汇报是怎样分的。明确:分了两次,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

  4.试写竖式。用除法竖式体现出你两次分的过程。 小组同学商量着有的摆、有的写

  5.板演: 生1: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再在42的下面直接写上42,最后在下面写上0; 生2:正确的竖式写法; 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给大家解释一下。

  6.小结回顾。 再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分的,“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所以我们笔算除法时,也从高位算起,分一次,除一次。”

  反思:

  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把摆小棒放在引入竖式的前面,并用小棒来解释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充分感知摆小棒操作的每一步,再引入竖式,使学生关注竖式的书写格式与小棒操作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学生说、想、自我反思、自我抽象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竖式就象分小棒一样是帮助自己解决42÷3这个问题的,这样学生便将素朴的直观经验转变为了精致的抽象认知。但有的学生还是不清楚分小棒与理解算理之间的关系,分小棒对笔算除法有什么样的作用不明确,导致学生木然于竖式。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于是我决定给学生补充一点商9和5的小窍门,具体操如下:

  一、笔算下面各题,做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423÷47219÷22317÷35589÷59516÷53

  笔算竖式如下:

  99999

  4742322219353175958953516

  423198315531477

  02125839

  (3)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

  生1:商都是9

  生2:被除数都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商都是一位数。

  生3: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

  生4: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最高位数相同。

  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共同点?那这些被除数与除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商却都是9?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机密让我们去找一找?

  学生先是一阵沉默,渐渐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知道他们的被除数了除数的最高位数一样,商一定是9。

  这名权威学生一言其他学生不再做声。

  师:是样的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

  生:我们每人动手举一个例子,看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学生马上动起手来,只听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我让认为不对学生把自己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看看问题出在哪。

  生:800÷80396÷39它们的商9小,应商10。

  师:对呀。用刚才那位学生说的举出的例子说明不了问题。

  生:不对,我举得第二位数字比被除数的第二位数字大,也就是前两位不够除,商必须商在个位上,而他的例子前两位数够除,所以不对。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商在个位上。

  师:看来,这一点很重要,那我们重新来验证。

  学生又一次沉津在规律地验证中,我也准备在这里把商9的规律来个小结,进行下一环节。可学生并不想放过这个问题,只见又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表达什么,我只好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让他们先来:

  生:我觉得还是不行。

  听这话我当时也为之一震,不会吧,课前我还举例子验证过,问题会出在哪?还是先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生(接着说):我举得例子是312÷39,商9大应商8,

  生2(迫不及待地说):我的也是商9大应商8,我的例子是512÷57。

  还没等我回过神,一个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嘴里说:“我,我,我知道问题在那。”

  生3: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和的现在的式子,除数和被除数的第二位数相差不超过5,所以商9,而他们两个举的例子第二位上的数相差超过了5,就只能商8。

  学生都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也迅速对黑板上所有的式进行了排查,还真是这名学生所说,我笑了,说:“对于刚才的探讨过程你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什么情况下商9,商9必需符合(1)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2)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并且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不超过5。

  生:我还知道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当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当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超过5时就商8。

  ……

  [学生从发现问题——验证——再发现问题——再验证——又发现问题还不完善到重新审视问题,终于获得什么情况下商9的知识。而且还让我也意外的收获到商8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话实说,虽出乎意料,但我并没有不知所措,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精彩的事实说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们亲身经历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感受到了探索和发现的东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我认识自己在备课上不足:备课上没有尽心,表现在对知识探究的完善上,如果本节课不是学生的执著探究和验证,我是不会想到商8这种情况。]

  二、学生自主探究商5的规律

  做一做,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8643522117341789648378391

  有了商9规律的探究,这一次学生没有那么急于去说,而自己不动生色地在“观察——发现——验证”中,把符合商5的条件总结好了,才举手和大家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

  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商9的“窍门”,不是告诉学生商9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去死记、重复练习,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以“做”而非“听”“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规律的探索中,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探索算法时,我充分做好旁观者的主导角色,适时适度的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了规律,得到了答案,这时,学生既有交流的内容,也有交流的需要。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这是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

  1、口算除法

  (1)口算、(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2)、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除法。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4、会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根据以上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结合“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以及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扎实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究。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3、加强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4、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促进差生的转化,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5、多关注学生的展示,加强能力的培养。

  6、特别多关注差生说的展示,让其说思路、说方法。

  7、力求学生坐、站、说、写等方面的规范化。

  通过按照以上计划改革教学方法,确实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班内5名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梁田智、薛佳琦、田书兵3名同学进步幅度较大。这3名学生刚开始学习笔算除法时,几乎不知从哪儿下手,不会试商、不会除、就连乘法口诀都不会,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尤其是通过课堂上的多提问、多板演、多指导,让其反复说思路、反复计算、再加上小组长的帮带作用,使这3位同学基本上除法的计算方法,错误率也明显降低了。总之,我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多给予差生说的机会,按照差生说—————优生说——————差生模仿说——————集体说的展示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4

  对于笔算除法的教学,我越来越感到无力,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再加上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鉴于这种现实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必须放慢进度,针对于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一定要让孩子们彻彻底底的掌握方法并作业一次到位,以免以后形成思维定势,一直的错下去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5

  这两个星期以来,三年级的数学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刚开始学习这个知识点时,有好多学生无从下手,懵懂懂的,不理解笔算除法为什么要出现那么长的竖式?结果作业的效果很不理想。于是,接着的教学内容,我想办法把文本的例题进行修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例3时(238÷6),感觉内容跨度太大。直接由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和王银美老师商量后,决定在教学例题3之前先后补充这样一个题目:738÷6这样,先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一位数且全部能整除的情况,然后再解决最高位不够除数除的情况。在教学738÷6时,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但在书写时有的学生却因数位没有对齐导致出错。经过结合两位数除一位数时的理解,与学生一起分析掌握好正确的格式后,再接触238÷6这样的题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

  随后,我又通过几道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不带余数的除法。我先由复习导入,然后通过学生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探究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但是学生在计算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百位上除完后把百位和十位上的数一起落下不会除而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数位没有对齐,我想这些原因都是学生在学习被除数是两位数的时候计算不太熟练。

  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使之逐步消化,才能达到熟练,再加上要注意加强试商练习,实行人人过关术,使学生都能准确、快速地试商,真正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6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 。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人说: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也难了。

  今天,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不过路还是要走下去,我要勇敢面对困难,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课改之路扎实坚定地走下去。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7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3——80页的教学内容,就这节课我做如下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适时地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帮助本节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以及试商的方法,潜移默化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本节课是以计算为主的一节课,不但有较强的计算算理知识,还有培养学生正确试商、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养成。

  在教学前就预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1、不会试商,不知道商写在哪一位上;

  2.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不够商1)该咋办;余数比除数大了该怎么办。由于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带着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的教室,有备而去,课上通过个体板演、独立练习、小组竞赛等教学策略学生获得了知识,正确掌握了计算的方法,突破了试商的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力估计过高,少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能关注全体学生,对几个希望生强化太少;

  3.练习的方法、形式虽然多,但是强度不大;

  4.评价学生不能即时,评价方法单一;

  5.整堂课时间分配把控不和谐,前松后紧。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8

  《笔算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从学习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象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位置和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反思《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商应该写在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 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在基本练习中,我安排了教材82页的做一做2及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并强调书写格式;在变式练习中,我安排了练习十四第2题,针对学生容易错内容进行辨析;在综合练习中,我安排了第3﹑4题,学生先读题,再找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后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我安排了第5题作为拓展练习,重点理解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下的货物也需用一节车厢,这道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创造一个提升的空间。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9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习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0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儿要涉及到试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作业错误率较高,计算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办法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有让孩子明白: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办法,这样有时正好,有时却需要一次、两次的调整,这就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了教学方便,我通过查找料,整理了一些试商方法,如下:

  (1) 同舍同入法 把被除数跟着除数一起舍或入,然后试除,例如,11228,如果把除数看作30,则被除数看作120(同入);如果把除数看作20,则被除数看作100(同舍)。

  (2)三段法 把除数首位的下一位数划分为三段:1、2、3为下段;4、5、6为中段;7、8、9为上段。下段,上段按四舍五入法试商,中段看中间数试商(即除数是几十四、几十五、几十六时,看作几十五去试除),用中间数试商,需要熟记中间数的倍数,要求较高,一般,仅当除数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时,中段才用15、 25、35去试除。

  (3)口算法。有些除法的商很容易由乘除法的口算得到,例如:75 15,商是5;100 25,商是4。

  (4)同头无除试商法。当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相同如:84385(即同头),但前两位又不够除(即无除)时,一般可以用9或8作初商,例如,11213,初商9,商过大,再改商为8,当除数是几十而又同头无除时,还可以按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差找商:差1、2试商9,差3、4试商8,差 5、6试商7,差7、8试商6,初商过大再改商。例如,11214,14和11差3,试商8。

  (5)折半法。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可以用5或4去试商。例如,24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4比除数46的一半稍大,用5作初商,又如,22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2比除数46的一半稍小,用4作初商。

  (6)类推法。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有时可以根据已经求出的某一位上的商来判断另一位上的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1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调商。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在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时,易于把握。

  整节课的设计,是在“看书”这个大的情境中展开的,并对数据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将总页数设定为“169页”,每天看的页数分别为20到30,及其中的任意的数,不仅自然而然地由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过渡到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而且“169÷21、169÷29、169÷28、169÷22”四个算式涉及到了“四舍”的方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并且都涉及到了初商成功和需要调商的两种情况。利用“169÷23、169÷27”根据计算中出现的情况如何调商,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设计思路,由“情境引入揭示课题——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检测——互动交流——回馈指导总结反思”。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互动达成共识。

  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高估,致使最先检测时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的节奏有点慢,感觉学生的学习和互动不太顺畅,在整个的“后教”环节,预想的互动场面没有热闹起来,精彩就此错过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还有偏差,对各环节的把握不是很细致,对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3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我校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在全校的语数教师中也涌现出来一批实验的佼佼者,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这个全天候任课教师始终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或许因为内心的不喜欢,导致自己没办法净心研究,造成了目前我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多多,现在针对今天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谈几点反思: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40分钟只解决了例题的教学,当堂训练没有时间完成,第一次检测时间过多,原因是本打算让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把算法说明白,这样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但在第二个问题中发现学生算的都正确全班只有4名学生有错误,但是在说算理时却很费劲,反思原因,平时对于差生的关注太多了,导致了一些好孩子不愿意举手,不愿意发言,长时间的不锻炼,说理能力差了很多。

  2、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东西太多,如: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兵教兵环节的处理,评价机制的运用等等,这些东西考虑的太多,有时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因此当一种事物还没有完全弄清时提倡创新我感觉有些困难,创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

  3、从开学一直在使用这种模式,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课堂上像个闷葫芦,差学生因为总被提问变得更没自信,好学生因为不经常被提问,变得兴趣全无,虽说一直在运用激励的方式,但当学生的新鲜感没有的时候,那些激励评价变得是那么的无力。累累累,烦烦烦,这种课堂真的让人感觉压抑。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4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按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整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上的比较顺,学生配合的也较好,我想他们说的他们基本上都能说出来,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教学目标以基本按时完成。今天是我从教以来第三次像模像样的上公开课,与前两次相比,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

  成功之处:

  1、创设购书情景,让计算教学融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了体现估算的需求,我将例题中的84改为90。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试商的过程,我将例题中的196改为195,39改为38。因为很多学生知道要上公开课会事先去看书,并记住商。

  3、试商与调商即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反复的说试商的过程,又安排了专门的试商训练,调商也一样。试商调商的巩固率较高,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4、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不足之处:

  1、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一始先复习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2、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习,学生做的很吃力。在试商训练中安排3题就够了,把要调商的两题舍去,还有在调商时按排刚好、调大、调小3题就够了。这样就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即费时又费力,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练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3、在教学技术性问题上还有待提高。

  总之,在大练课这个炼丹炉中,只要有心,丹一定会越练越好。大练课——痛,并快乐着。有付出才有回报。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5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习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1-26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3-21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范文05-08

基础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8-06

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02-19

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2-01

《笔算除法》说课稿01-01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2-08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