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1
过这次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的教学,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口语交际课难点是营造好师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效果。
一、要淡化预设
为展示口语交际课堂结构,我采用亲身感受创设情景,揭示话题,可在主要环节“家乡的变化”信息交流会时,同学们虽有热情,讨论激烈,但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当一般听众,特别是有胆量的同学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说明家乡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就不再说了放弃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以后应先照顾那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时间让他们回答问题,多鼓励,让他们逐渐从简单的内容中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二、要重视实践活动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第7组“积累、运用”“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于考虑到同学们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不难,可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图片、上网查询等等。所以就忽视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全面。
三、要构建开放理念
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如以璧山标志性建筑电视塔为例,我饱含激情地讲述:“眺望璧城全景,璧南河穿城而过,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性,璧山的沧桑巨变让我耳目一新,我会情不自禁地说:‘家乡的城市建设步伐真快啊!’”本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可没让学生充分思考,更没给同学们表达的机会,真是太遗憾了。
四、要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大多数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我采用了简单的做法,不爱说就写,所以课堂上学生写的效果比口头表达的效果好。如果指导学生课前认真收集整理家乡人民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后,再写下来,那应该是人人有话可说。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编者意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有大背景的烘托,既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也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眼、耳、手、脑结合的功能,再结合课内外知识,从当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从家乡人民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家乡新貌,从家乡的过去、现在憧憬家乡的未来,来开展家乡系列活动,效果会更好。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2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文章例话》的《序》)本课在设计上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的源泉,引导学生通过访、看、查了解家乡的变化,积累了习作素材。但是,农村孩子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在习作前安排交流这一环节,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学生的题材库更加充裕,学生习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有内容可写。
提到习作,有的`学生眉头紧锁,有的学生挠挠后脑勺,有的直发愣,一个字难。我认为学生习作的难题在于无内容可写,无情感想抒,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帮学生突破这两大难。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从摆在眼前的现实入手,闲聊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情致而文生,习作便不再是抓破头皮的难事了。
引导学生学会创新还有待加强,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新,拓展不开去。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其实学生生活中积累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仅仅挖掘生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还要让学生勤于观察,积累素材。常言道:近水知鱼情,靠山知鸟音。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材料就越充足,文章的内容才会越具体。学生写作的直接材料是亲自观察、体验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生活表象。因此,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界这部无字书。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3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小朋友的家乡美在哪里?学生非常高兴,显得兴趣极高,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但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喜欢时,就有些不知道如何表达了,只会读文中的句子。说明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就正确引导孩子发现文中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孩子抓住这些后,就会理解课文,体会家乡的.美丽。再指导朗读重点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小朋友对家乡的喜爱。有了这次的铺垫,其他段落孩子就说得头头是道了。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课文中“……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自然是不容忽视的语言训练点。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小草儿那么嫩,那么绿。”教学第三自段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这里写的两种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文本,习得写作方法。
课文的2-6自然段段式相似,通过孩子们的细心观察都发现每段都是先写谁的家乡在哪里?再写谁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最后写谁在哪儿干什么?明确了这个特点之后,就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4
一、开放课堂,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新教材中大部分口语交际设计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会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现象,也才能使口语交际中有大量的信息提供交流。由于每个口语交际的设计都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每个单元主题教学的一开始,我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各项准备活动。让学生关注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变化。让学生在课堂外饶有兴趣的走近家乡,了解家乡。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这就要求拓宽了语文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口语交际内容,多来自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搜集到大量有关主题的材料,课内才能谈的活,谈的开。我在上这一课之前,便让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信息。如:图片、文字、照片等等。这样做,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多层情境,多向互动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所谓情动而辞发,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我在设计该课时,积极创设情境,创设多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第一层情境:交流有关家乡风光、物产、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层情境::向不同的对象,夸家乡的风光、物产、变化。
第三层情境:为家乡作画,做宣传。每层情境设计的难度不同,层层递进,层层铺垫,体现了从句到段,循序渐进的原则。
情境的设计,还体现了交际的多向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搜集的材料。师生互动:在第二情境中教师演,学生说。
群体互动: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式的集体讨论。多向互动,使语言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
三、激发兴趣,乐于交际,提早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上创设的多层情境,课堂上组织的多向互动,都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到交际中去。表达自我,赞美家乡。课堂中有参与了表演、画画、音乐,全方位的快乐学习。
低年级的作文,要提早训练。而最关键的还要体现从说到写的原则。这节课,在学生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难度降低,学生乐意。并且还是把这些放入画画、剪贴画之中。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
总之,走进生活,情境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两大法宝。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走进生活对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相信会有更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走进口语交际课堂。学生也能像是在生活中享受生活似的,享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5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
从课前谈话引出“家乡”,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家乡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家乡美丽的图片导入,原意是想从身边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学习,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一环节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等12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词语,再读通课文,最后走进课文。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12个生字,这12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在课中操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生字,编排课中操,正好是课文5位小朋友的家乡,以一问一答式展开。但课中操的内容有点长,我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了2遍,有些疲劳,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时候,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更好。
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读好大海的.“宽”,记住“宽”字,用一句话把“宽”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除了“宽”字讲解比较仔细,还有“捡”字,做做动作,“提手旁”和手有关,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说一说用手捡过什么?联系生活说话。像“贝”字教学,露出的“撇”和“点”,就是贝壳的小触角,让孩子感受贝壳的美丽,学写“贝”字,从而注意起“贝”字的写法。贝壳的触角长在什么地方,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义,我自认为形义的结合会让孩子们容易识记,可是语言的规范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行为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教师犯错。
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是重点,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次的大洋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把一课中孤零零的生字编成句子,编成儿歌,让孩子可以个语境学习生字,只有扎实的生字教学,才会有缤纷多彩的阅读天地。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6
通过二上教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通过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我们还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家庭里。这次的口语交际的话题也是“夸家乡”。口语交际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当众演讲,每次演讲都是平常那几个爱发言的学生,许多同学还是存在的问题无话可说。这样的口语交际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模仿入手,学以致用。
如《葡萄园》看看作者是从哪些地方夸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葡萄干是新疆吐鲁番的特产,做为重点来夸,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对葡萄干的喜爱,除此之外还写了新疆的哪些特产:香梨、水蜜桃、杏子,这一部分作者略写一带而过。又如《日月潭》一课,作者先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写日月潭字的由来,最后重点写日月潭早、中、雨后三个时间段的美丽风光。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生演讲抛砖引玉。
二、拍照绘图,看图说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高效的课堂效率。在《夸家乡》之前,我留下预习作业,让孩子带上相机来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用相机记录下他心目中家乡最美丽的景色,或者带上画笔,将眼中的美景用画笔记录下来,并在画纸旁边用上“我的家乡在_____,那是一个____的地方。”句式。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图片,交流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及物产。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说出家乡的变化,如学校建起了教学大楼、柏油马路修到家门口……使学生有话可说。
三、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每个人先在小组里说,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从家乡的美景、特产、家乡的变化入手,抓某一方面重点说。小组推选一个口才较好的同学,汇集组内素材,稍做整理,再全面演讲。小组其他成员随时加以补充说明,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每个学生又都有展示的机会。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四、评价、奖励。
对于演讲出色的同学给予肯定,颁发小奖品,以激励、鼓舞学生演讲的热情。
五、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在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给自己画的画或者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3)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先给他们提供思路,让其填空,边想边填。然后再读一遍,最后再演讲。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7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随机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很多孩子回“南街”“北街”等家庭住址,看来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家乡”。于是,我给孩子们做了简单的讲解,然后又让孩子们进行了回答,这次孩子们的答案回答到了点子上,他们有的说自己的家乡是早胜,有的说自己的家乡在宁县县城。有的孩子甚至能够说出自己家乡的一些特产。通过这种说话训练,孩子们乐于表达了,也为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更激发了孩子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接着,我即兴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中村,我介绍了我们那里的风景和特产,孩子们一直认真听着,兴致勃勃的样子,接下来学习的这整个的一节课,孩子们的状态都很好,整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
平时的授课中,我常常会以教材为中心,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就直奔主题,把很多说的环节讨论的环节都省略掉了,为了给复习巩固和练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可是实际上,有时候孩子们对课文无法做到很好的理解,或者产生不了一定的兴趣,那么孩子们这一节课势必对课文和生字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够好。教授《画家乡》我随机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使孩子们产生了对祖国各地不同“家乡”的向往和兴趣,使得接下来的授课顺理成章。
在《语文园地六》的学习中,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内容,我又联系了地图,向孩子们介绍祖国各地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象,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祖国的神奇,接下来的背诵就越加轻松了。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联系生活实际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后的教学工作要多运用生活引导教学。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8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去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我在本课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在熟悉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的读,读出它的美,享受语言的美。在读文感悟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去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语言的美妙。每个学生都是朗读的主人,发展自己的个性,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课堂,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图文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根据低段孩子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课上大量运用了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说话,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说话中来。比如在导入中,我就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美丽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想去学的欲望。同时在学习每一部分时,我都会让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文字更加明了,让语言更有说服力。美丽的图画,美丽的文字更能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从而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的篇幅比较长,但是五个孩子画的家乡都有一定相通的学习方法,我是通过全班同学共同来欣赏涛涛的家乡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首先是读文,再看图画,然后再读文,最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生学会怎样朗读,怎样思考。而在学习其他几个小朋友的家乡时,我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小组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议论、讨论。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言,都思考,学生之间还可以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从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学生生活体验,拓展课程的内容。
教学即生活。在这个片断中,学生欣赏有关的生活图景,唤醒了学生生活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边读边想,找出最美的部分反复读一读,要求说出海滩美的理由,读出它的美,读得让大家也喜欢,则结合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这是披文入情、以声传情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课文语言的累积过程。同时有机地进行表达的训练,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把自己的家乡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或者写一写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表达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积累和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表达又促进了积累和吸收,获得互动效应。在吸收表达的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和美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的同时,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创作,拓展了课程的内容。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9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五个孩子画的家乡的美丽图景。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读着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与美丽祖国的大花园中。
教学时,我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先让同学们观察图画,作者在描写图画时都是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进行描写的,先写远处的景再写近处的人,课文也是这样对照图画来表现的。让同学们先观察图画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同学们走进课文。课文的语言比较浅显,同学们能够流利地朗读。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要采取多种识字的方法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男”这个字时,可以编口诀“田力男”;在教授“原”这个字时,给学生猜字谜:小白进工厂;在教授“跑”这个字时,让学生与“泡”、“炮”、“苞”“饱”这些形近字相区别。用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法总结这一环节,同学们尚不能自己有效地总结学习的方法,所以这一方法在后来的运用中并不是很好。再接来的仿写过程中,同学们只能写一、两句话,不能完全仿照课文来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训练。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10
《夸家乡》是一组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来编排的单元。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我了解本班学生情况:大部分孩子是父母进城务工子女,孩子从小离开老家,只是过年回家一次,有的就没有回过老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老家是什么地方的,更不知道家乡有哪些值得夸赞的地方,怎么办?利用周末时间先让孩子询问家长,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回老家走走看看。进一步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让学生饶有兴趣的走近家乡,了解家乡,从家乡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特色小吃、巨大变化等多方面来夸家乡。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简单的了解,课堂上孩子们很高兴,知道自己是哪里人,还知道自己家乡的有名的风景、特色小吃、土特产等。郑州的孩子介绍了家乡风景,如:二七塔、嵩山少林寺、碧沙岗公园。特色小吃:烩面、胡辣汤等。开封的孩子说:有名的铁塔、清明上河园、相国寺等。特产有西瓜、花生。安徽的孩子介绍黄山。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牡丹花等。信阳的鸡公山、茶叶等。还有孩子介绍家乡的变化,听老人说以前都是低矮的瓦房,现在变成了高楼。路边的臭水沟变成了漂亮的公园。孩子们举起高高的小手要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老师和同学,课下让孩子把自己的家乡画下来。
本节的口语交际课,孩子们个个打开话匣子,做到了有话说、愿意说、敢说。他们的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孩子们画的画更是迷人。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教学亮点:
1.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按小组搜集资料。学生通过访问、调查分别搜集了曲阜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总体来说,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对待课后作业,态度端正。搜集的'丰富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学生课堂上思维活动跃,争先恐后地起来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在这种热情的交流探讨中深化了对曲阜经济发展的认识。
3.开学至今,由于每节课都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使学生慢慢从意识层面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本课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有个别学生散慢惯了,还是不能够做到堂堂课带好课本,做好课前准备,对这个别学生,我准备单独交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再针对学生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改变其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课堂结构稍微紧了些,做为教师自身还需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交流、体验、理解,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表现出急躁心理。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教学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走进不同的家乡”的内容。教材设计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对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各自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正是由于不同家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的差异性,才形成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生产、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多元性。教科书呈现了我国地形图和形形色色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参考的信息。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有各种地貌,感受祖国地域广阔,增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家乡差异
课前我对学生的家乡所属省份进行了调查,利用调查表导入新课。在教授观察地形图时,让学生了解地形类型和书上图片对应的`地形之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说出对应的地形。在观察学习降雨量和气温差异条形图时,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中国南北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降雨量和气温差异。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会家乡的美
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美,我通过图片展示和配乐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自豪感。另外,我还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解说,列举典型的地区,让学生了解不同家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三、开展讨论交流,了解家乡特点
本课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特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观察地形图、降雨量图以及气温差异图时,我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会看图,了解相关的地形知识、降雨量与气温情况。
本课教学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课程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应更自然更紧凑;课前应让学生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在课堂上更多地联系学生家乡的实际展开教学;本课的品德教育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应更好地渗透这一目标。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13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课文,认读生字和涛涛家乡的感情读。邵老师听了课并做了细心指导。具体问题如下:
1、读的要求不明确。
读有范读、自读。在这两次读之前我没有讲清读的要求,使学生读起来没有目标,效率较低。
2、读生字的形式单一。
在初次认读本课生字时,我只是一味地自己带读,个别学生读,重难点不够突出。邵老师指出简单的可以加快速度,难度大的老师范读提醒,其它的可让小老师带读,齐读等。这样安排重点明确,提高效率。
3、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想象的空间。
在学习涛涛的家乡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涛涛家乡美的句子并出示这些句子。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上自己传授的太多,没有让学生大胆地说说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如:从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大可以发挥想象,通过学生自己的不同理解对个性化阅读培养会更扎实、真实。
4、写字教学没有规律、没有步骤
写字教学有基本的5步:观察结构、关键笔画,注意点、范写(学生一定要跟着老师书空)、生练写(严格要求写字姿势,写字时不能出声)、交流反馈。
因为这些不足我的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感受涛涛家乡的海美学生没能真正体会。还有生字的认读效率很低。所以如何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以让学生打开心扉,真正的理解感悟后真情地感情读是我要好好学习的。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8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5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04-03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反思04-14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04-10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1-22
家乡的变化08-19
家乡的变化09-12
家乡的变化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