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03 16:45: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学反思

  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三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比较枯燥的练习课,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练习三的第一题让学生先自己做一做。再提问:每组后面两道减法题, 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较快反应出根据加法算式的结果,能很快算出下面两道减法题的得数,从而真正体会到“想加算减”的便捷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练习。

  第二题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个小组竞赛的小活动。让每组选择一个大象开始口报练习,比一比,看那组速度最快,评出“口算小组王”。班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再经过激励的小组王评选后,我有引出了口算个人王,自然导出第三题,集体比赛,以起立的方式判断,集中的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后半部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描述图意并正确列式计算。我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篇二: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三 教学反思 苏教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比较枯燥的练习课,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练习三的第一题让学生先自己做一做。再提问:每组后面两道减法题, 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较快反应出根据加法算式的结果,能很快算出下面两道减法题的得数,从而真正体会到“想加算减”的便捷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练习。

  第二题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个小组竞赛的小活动。让每组选择一个大象开始口报练习,比一比,看那组速度最快,评出“口算小组王”。班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再经过激励的小组王评选后,我有引出了口算个人王,自然导出第三题,集体比赛,以起立的方式判断,集中的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后半部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描述图意并正确列式计算。我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篇三: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三教学反思 苏教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比较枯燥的练习课,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练习三的第一题让学生先自己做一做。再提问:每组后面两道减法题, 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较快反应出根据加法算式的结果,能很快算出下面两道减法题的得数,从而真正体会到“想加算减”的便捷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练习。

  第二题在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个小组竞赛的`小活动。让每组选择一个大象开始口报练习,比一比,看那组速度最快,评出“口算小组王”。班上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再经过激励的小组王评选后,我有引出了口算个人王,自然导出第三题,集体比赛,以起立的方式判断,集中的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

  后半部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描述图意并正确列式计算。我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篇四: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三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1.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

  当然,这些练习也不仅仅训练技能,有些练习的功能在组织教学时得到了拓展。如“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练习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口算方法;“数学游戏”中,又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等。

  2.注重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想加算减”和”破十法”外,如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口算规律,得出差等于被减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如向学生讲解形象生动的欠数法,引用买东西的例子。我有5元钱,想买9元钱的东西,还欠4元钱,第二天再付10元钱,可得6元钱,可得口诀:欠4得6。既而得出九句口诀:欠1得9,欠2得8,欠3得7,欠4得6,欠5得5,欠6得4,欠7得3,欠8得2,欠9得1。学生乐学,爱学,而且学得轻松。

  3.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少数学生能口算出得数,但想的过程说不清楚.也有对于一种算法都不会用的学生,我们该作如何指导

  篇五:一年级数学下册 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丰富了主题情境的内涵。

  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2.准确把握了“算法多样化”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即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来供大家探讨;“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即在多种方法呈现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方法。简言之,“算法多样化”并不是指方法越多越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1-10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19

一年级数学《练习二十》教学反思10-1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1-15

数学教学反思(三)06-14

初一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1-01

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三篇04-01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的教学反思04-15

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的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