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树的孩子》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大树的孩子》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说的是一颗大树为自己没有自由而伤心。小鹿、小鸟、风和河水把它的种子带向远方,揭示了树木传播种子的方法。文章浅显易懂,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朗朗上口,让学生读后了解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有趣。
一、扮演角色,和学生走进文本。
我开课时,把自己当成一颗大树,让孩子们与我打招呼,问好!当问好之后,我却出乎孩子们的意料之外的回答:我不好!让孩子体验到大树此时很悲伤,不是很快乐。果然,当我说出我不快乐时,孩子们都停顿了,并且睁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不快乐?我接着回答:你们有脚,可以到处跑,我没有!不快乐!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了:哦!小鸟有翅膀,在头上飞来飞去,多快活!小鹿有脚,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多快活!就连风和河水也是那么自由,可是我---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飞,只能在一个地方待着,真没意思!所以我不快乐!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快进入文本,与大树进行交流啦!
二、自主学习,体验快乐。
当孩子们自己读完课文后,为了让孩子们有整体感知的效果,我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文中还有谁来帮助大树?孩子们答:有小鹿、小鸟、风和河水来帮助大树。我让孩子们自己贴出图片,孩子们兴趣很高,小手举的高高的说:老师我来!当我看见一个孩子把小鹿贴在黑板的最下方,就问:为什么要这样贴?孩子立马告诉我:小鹿在地上跑啊!哦!这种奇思妙想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的思维真细腻!我又看到一个孩子尽力把小鸟往黑板的上面贴,不禁问:还要高吗?孩子头只点:嗯!说说你的理由,小鸟在填上飞吗!可想而知,风和河水孩子们是怎么贴的了,这些都是我利用孩子自己贴图片后的惊奇!这正是孩子学习潜能的挖掘吧!
三、立足文本,朗读感悟。
孩子们在读“小鸟叼着大树的种子,把它带向远方”时,我让孩子们自己掉“叼”一下东西,进行理解,然后在读,这样孩子们很认真,很轻微地读了起来,生怕伤到了大树的种子,这种感觉真是感人。还有孩子们在读“飒飒飒”时,有的读的很轻,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孩子们告诉我:我是微风。有的读的很重,孩子告诉我:我是大风!这种边读变体会,变演练的过程的确很重要,这就是在教语文,学语文,语文生活化。
四、利用教材,练习说话。
利用教材中的空白,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本片段中,我巧妙地设计问题,如:除了小鹿、小鸟、风和河水来帮我,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帮我呢?它们把我的种子又带到了哪里呢?我顺流而下,会看到什么没见过的景色呢?这样的问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填补了童话故事中的空白,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童话的魅力在于它的神奇美妙,让学生走进童话,感受它的魅力,在快乐想象中获得对语言的认识和情感的升华。
五、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教学本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更有兴趣阅读此类知识性童话。所以,在学习《大树的孩子》这篇课文之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学结尾,我引导学生走出童话,从课内到课外,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课外积累知识的平台。由于课前的布置,学生发言踊跃,把本课的教学也推向了一个**,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托教材,以读为本,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着课文中小鹿、小鸟、风和河水帮助一棵伤心的大树的故事。学生变成了热情的小鹿、小鸟,好心的风和河水,我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员。入情入境的角色朗读,情与文交融,心与心沟通,课堂变得富有童趣而充满活力。学生不仅读懂、读好了课文,感受着故事所呈现的美好的情感世界,而且也了解了树木传播种子的方式。充满童趣的课堂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放飞着对语言的感悟、对成长的体验、对情感的升华。
但我在过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有许多缺陷。一、在课堂上读的时间多,忽略了学生的生字教学,低年级生字教学也是重中之重,我却教的太简单,没有重视写字教学,导致孩子们在描红时出现错误笔画,老师又要指点,而出现掌握不牢固。二、课堂时间掌握不好,大树的心里变化过程,学生也知道,但老师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总结中给予小结一下,归纳出来,这样就会显得更好些,教会学生总结的方法,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大树的孩子》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树妈妈》教学反思04-12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12-28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4-2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4-0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4-11
诗歌大树妈妈教学反思10-10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4-28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04-28
大树妈妈教学反思(精选13篇)01-25
乡下的孩子教学反思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