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类》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30 12:00: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类》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类》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分类。第二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操作活动由表及里地认识什么叫分类,了解到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它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使物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使物体排列变得更加合理、有序。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入手,观察商场设置的标识,对十几种水果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意义,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凌乱的书桌情境,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心协力帮忙整理桌子──解决问题。接着就开始动手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散乱地摆放在塑料篮框里的文具用品开始整理:铅笔放在一起、橡皮摆成一堆、尺子放在一个塑料盘里……分类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开展。在汇报整理结果时,我适时引入了“分类”,让学生意识到把具有相同特征或者相似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就叫分类。随即让各组学生选择其中一类文具再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交流汇报。这个时候,分类的结果就丰富了,有的小组把铅笔按粗细分成了两份,有的按花色分成了三堆,有的按长短分成了两类;有的小组按形状把尺子分成了直的、三角的、半圆的,有的按长短分成了短的、长的,有的按材料分成了塑料的、钢质的,有的按有没有放大镜分成了两类……丰富的分类结果,不仅让学生弄明白了什么叫分类标准,同时意识到给事物分类时,分类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当分类标准变化时,分类的结果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提高始终是建立他们充分的动手和开放的讨论之中的。当学生对分类概念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一个小问题:“能让这些文具很快地回到他们的小主人那里吗?”听到这个问题,看到自己的文具用品摆放在桌子上,有的学生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惟恐其他同学拿了去,很快地,桌子上的文具又安静地回到了同学们的文具盒里,实验桌上整理得干干净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在学生领悟了分类的含义后,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加深了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分类的作用和必要性。科学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材料,广阔的、多滋多彩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对象。分类活动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学中需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周边的世界,可课堂同时又是固定和狭窄的,与现实世界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在引导学生交流了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时,我引导学生的目光定格在家庭、学校图书室、公路等几个典型的场合,一些具体的物品分类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了分类活动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品通过分类,组合更加整齐、有序,方便了人们的认识和使用。在这里适时引入垃圾分类的问题,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实际行为产生了指导意义,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这一现实问题。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

  正因为分类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普通的生活之中,也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中中。这里借助两个游戏活动,激发他们对分类这一项过程性技能的关注和投入,也更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指纹分类游戏是为教学展开的第一项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有趣的辨别指纹的游戏,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这段教学的特点是在学生已有较好探究习惯的基础之上,开门见山的介入探究学习。先指导学生印出清晰的指纹,再简单的尝试解决,从而进一步加强技能,得到可辨析的指纹,整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真实的、主动的。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讨论,并在各组所发的记录纸上印指纹印,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判断各自的指纹类型,忙得不亦乐乎。

  找海洋生物特征的游戏是对前面活动所习得概念的强化,就是进一步强化根据相同点分类的方法。这个活动本身对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本身存在几个思维的转折,但是通过集体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以及教师恰当的指导可以完成,并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

  游戏、实践活动都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课堂教学中组织这些活动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一定要全面引导学生在“动手”时别忘记了“动脑”。手脑并用,学习才会有收获。

  不足之处:

  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学生只注意实验和观察,去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在汇报时,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记录,使实验记录成为一个虚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对分的兴趣大于对交流的兴趣。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说出自己的分法,发言都很积极,小手甚至都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但是当需要他听别人发言时,却都不能认真的倾听,自顾自的玩起了手中的东西,交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首先在学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对象指向老师,把交流当作回答问题,别的同学也因为事不关己,当然就高高 挂起了。其二,在交流时,老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给其他学生布置听的要求,学生没事干,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其三,学生缺乏交流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这种回答问题式的交流转变为介绍式的交流,介绍的对象就是全班的同学;再一个就是教师要给听的同学树立一种意识,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小评委,听后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动**流;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我觉得在今后科学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快乐。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分类》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4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6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跳绳》的教学反思08-01

西师大版《在急流中》教学反思04-27

西师大版《北京的色彩》教学反思范文04-2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05

西师大版《花孩子》教学反思范文04-27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反思04-28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9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