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15 09:01: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 以内数的顺序和数位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过摆积木熟悉20以内数的组成;再接着是通过积木的增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三是每次增减积木时写出相应的算式,并问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用什么方法算);最后是巩固练习和总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在练习中注重联系日常生活。

  但本节课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准备的积木做的不够细致。一条是十,另外的是两个一条的,在让学生摆之前对学生解释的不够详细,从而导致学生在摆积木的过程中,把两个一组的也作为一个来算。所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在学生摆之前,先向学生说清楚这个问题,结果出现的问题较少;

  2、学生在摆积木,写出算式后,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再展示摆积木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算理。如果再上这课的话,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放不开手脚,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2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运算经验。我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搭积木游戏引入,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知道怎么计算之后,我会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这样既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有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全班交流来归纳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性。在做练习时,我制作了20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玩“卡片碰碰碰”游戏,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有很多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很好。在新知的探索和获取过程中,学生都参与其中,起到了主人的作用。但整节课可以更加紧凑些,留出些时间让学生动手做练习,这样效果会更佳。

  在之后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于“13+3=”、“19—4=”这类题目已能进行正确计算,而对于“( )+2=17”、“18—( )=12”这类题目却存在普遍错误。追其原因,是学生对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的关系没有很好的掌握。他们在做题时,需要进行逆向思维,所以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3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个活动:创设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每次增加积木或减少积木都是在右边也就是个位的.位置进行相加减;第二个活动: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再一次强调数位的概念,强化在个位上相加减;第三个活动师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他们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第四个活动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小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突破学生思维上的难点。

  这一课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听口令摆一摆”应该先让学生摆一个一个的数等学生熟练后,再摆算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4

  《搭积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做积木增减的游戏开始,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一节课上下来让我感触颇深。在讲课之前我没有进行试讲,但是讲过了才发现原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1.由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时仅仅是以书本上呈现的各种例子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建立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模型时没有用到直观模型,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时就缺少了桥梁,课堂也因为这个原因一度很沉闷。课后和其他老师交流时发现用小棒或者是计数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太少。课堂一开始的积木增减游戏我只是请了一部分学生上台来做,班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 ,这也无疑削弱了许多学生的积极行性。其实我应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剪好的色卡纸代替积木,这样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在讲课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所讲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从自我发现观察中学到属于知识。

  4.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上课时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呢?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讲课时的声音要有磁性、要抑扬顿挫、要对学生有吸引力,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有亲切感和兴奋感的认知环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还要认真学习教材,多像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5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孩子,因为……”

  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的,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6

  《搭积木》这一课的学习目的是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做积木增减的嬉戏起先,刚上课时学生的主动性还是很高的。但是一节课上下来让我感受颇深。在讲课之前我没有进行试讲,但是讲过了才发觉原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1、由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时仅仅是以书本上呈现的各种例子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建立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模型时没有用到直观模型,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时就缺少了桥梁,课堂也因为这个缘由一度很沉闷。这也让我更清晰的相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找寻模型对学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在讲课过程中学生自主沟通的机会太少,学生由于没有去亲身的体会,所以对所讲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从自我发觉视察中学到属于学问。增进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性。

  3、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太少。教具与学具打算的不够充分,课堂一起先的积木增减嬉戏我只是请了一部分学生上台来做,班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加进来,这也无疑减弱了很多学生的主动行性。其实我应当事先让学生打算好剪好的色卡纸代替积木,这样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参加到嬉戏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中发觉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还要仔细学习教材,多像有阅历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7

  这节课主要是让他们能按不同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计数,在一起先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亚搭建的积木时,全班表现的都很好,都能说出根据颜色分,黄色的有几块,红色的有几块,蓝色的有几块;但是根据形态分,学生还有点困难,圆柱体的有几块,长方体的有几块,正方体的有几块,不能完全的`关注到,幼儿对颜色比较敏感,能清晰地看到颜色不一样,但是不能立刻辨别出形态也不一样,特殊是在一个搭建好的积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两张表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统计那个积木了,还在统计小丁丁他们的积木,这也是我没有想到了,我已经在做之前说了统计表格上方的这个积木,还是有许多人在统计别的积木。

  这节课上完了很不志向,还是有一些人在统计形态这一块出现问题,课后我借来了积木,搭建给学生看,这时学生已经能按两个标准分类了,且能说出各自有几块。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依次和数位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过摆积木熟识20以内数的组成;再接着是通过积木的增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第三是每次增减积木时写出相应的算式,并问是怎样算出得数的(用什么方法算);最终是巩固练习和总结。在完全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在练习中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但本节课值得思索的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打算的积木做的不够细致。一条是十,另外的是两个一条的,在让学生摆之前对学生说明的不够具体,从而导致学生在摆积木的过程中,把两个一组的也作为一个来算。所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在学生摆之前,先向学生说清晰这个问题,结果出现的问题较少;

  2、学生在摆积木,写出算式后,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再展示摆积木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算理。假如再上这课的话,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放不开手脚,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9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一些运算阅历。我以学生熟识和感爱好的搭积木嬉戏引入,很快集中了学生的留意力。当学生知道怎么计算之后,我会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这样既重视学生的思索过程,有可以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最终,通过全班沟通来归纳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性。在做练习时,我制作了20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玩“卡片碰碰碰”嬉戏,学生热忱高涨,主动性很高。有许多平常很少举手的'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很好。在新知的探究和获得过程中,学生都参加其中,起到了主子的作用。但整节课可以更加紧凑些,留出些时间让学生动手做练习,这样效果会更佳。

  在之后的作业状况看,学生对于“13+3=”、“19—4=”这类题目已能进行正确计算,而对于“()+2=17”、“18—()=12”这类题目却存在普遍错误。追其缘由,是学生对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和的关系没有很好的驾驭。他们在做题时,需要进行逆向思维,所以简单出现错误。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 10

  这节课主要是让他们能按不同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计数,在一开始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亚搭建的积木时,全班表现的都很好,都能说出按照颜色分,黄色的有几块,红色的有几块,蓝色的有几块;但是按照形状分,学生还有点困难,圆柱体的有几块,长方体的有几块,正方体的有几块,不能完全的关注到,幼儿对颜色比较敏感,能清楚地看到颜色不一样,但是不能马上辨别出形状也不一样,特别是在一个搭建好的.积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两张表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统计那个积木了,还在统计小丁丁他们的积木,这也是我没有想到了,我已经在做之前说了统计表格上方的这个积木,还是有很多人在统计别的积木。

  这节课上完了很不理想,还是有一些人在统计形状这一块出现问题,课后我借来了积木,搭建给学生看,这时学生已经能按两个标准分类了,且能说出各自有几块。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反思(精选14篇)10-14

搭积木教学反思04-11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04-11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04-1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7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0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0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25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