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9 17:11: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1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测、想象身边哪些熟悉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平方千米?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再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加深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

  同时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尽量的去猜,去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但还是没有实际直观的一个感受,如果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的操场上去跑一圈,感受100米的长度,感受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建立1公顷的概念就更加清晰,有了1公顷的表象,那么1平方千米就是100个1公顷,就更加容易理解。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充分理解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书上涉及的单位换算大多是在整数的范围里,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都不是整数,所以课上要注意数据的大小,可以有不同的数,关键是强调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公顷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小数点移动4位。平方千米到公顷进率是100,小数点移动2位,平方千米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00,小数点移动6位。另外可以要求学生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来描述各面积单位,相信学生在熟记之后,能帮助更好的理解进率。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2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3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公顷与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

  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最后通过让学生举例来说明什么时候用公顷、什么时候用平方千米来计量土地面积比较合适,掌握了这两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实际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4

  数学课上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总觉得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1公顷到底有多大?不太明白。1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就更不理解了。正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困惑,于是我决定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去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

  我先领着学生在教室里先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复习了一下,让学生加深以下认识: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我带上卷尺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排成体育队,开始布置要求:

  1、估量操场面积和1公顷进行比较,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2、明确步骤。问:我们的操场大致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引导得出:需要估出长、宽,然后用长乘宽算出操场面积。

  3、活动纪律要求,不能随便乱跑和大声喧哗。依据不久前我校达标运动会跑步比赛项目,我们较容易地估计出长约为100米,宽大约为20米,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后,我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操场的面积。100×20=2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我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我又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1)像苏纯宝、白勰等爱动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而像陈月婷、李芙蓉等这样的学困生看热闹的成分多一些,没有参与其中,纪律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让一些同学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5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应用,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中,落实好基础性练习。如以填空形式来完成单位间的换算,强调换算方法的说明及应用。同时,在练习中注意,通过追问突出基本技能训练。如“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公顷,可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平方千米,又可追问“合多少公顷?”追问中还可提供北京或者澳门等区域的面积,请学生作比较。

  二、适当调整或增加练习作业的素材,增强学习材料的丰富性。

  在一些具体场景面积的判断或单位选择上,可调整或增加一些当地的、学生更为熟悉的.材料,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公顷”的表象。

  三、增加学习活动的开放性。

  教学中,适度挖掘相应习题的多元价值,扩大习题的开放性,以进一步丰富感性经验。如第7题练习中,当结合1公顷、1平方千米、1平方米的关系完成了人数的估算后,可将“1平方米站的人数”换成其他事物,再来测算。如“1平方米铺方砖几块”,“1平方米摆课桌几张”等等,作为素材,再次练习,不仅强化了土地面积单位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1公顷、1平方千米表象的建立。

  四、强调熟悉素材的应用,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第8题,在完成了教材提供的6个省、自治区的面积排序后,可将所在省的土地面积与之比较。此外,还可提供一些更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本省内所辖的地级市的面积等。既让学生了解了所在地区土地面积的信息,又体会了数学的意义。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6

  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观察、操作、测量、推算、交流等多种方式,尽量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公顷”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如在概念教学初期,由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于边长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测、推理,形成1公顷等于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4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可以站进16个同学,引导学生推算出200间教室的面积、80个我们学校升旗时站成的方阵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和感性经验。

  “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大,学生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教师通过创设中国陆地领土面积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平方千米是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接着,教师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进行精测想象、推理计算等,引导学生从数理层面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它和平方米、公项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乌巢”占地面积等实例与1平方千米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更好地建立1公项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8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公顷与平方米间的.关系。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但是这节课公顷和平方千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起来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习设计,我安排的有点少,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习形式上要多加改变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9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第八单元单元的时候,感觉这个东西是教不会的,所以1公顷的认识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现在总结如下。

  一、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

  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二、在活动体验中建立地级单位的概念

  动脑去想,用眼去看,动手去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程序,这样的过程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于生本之间需要一个媒介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技能。

  动脑想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描述无非是“大”、“很大”,这样的描述是建立在浅表层面的,学生此时并未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了变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但到底是什么并无确切概念。

  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并且给出实实在在地拓展,1平方千米的教学难点是体验,学生无法从1公顷的概念类比出100公顷,而在现实生活中,连大人对平方千米的概念也是比较生疏的。

  我想到了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的时候,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习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10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4-16

公顷千米的教案01-28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09-22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04-22

《认识平方千米》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09-27

平方根教学反思04-12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2-02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