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狐假虎威》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1
《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被凶猛的老虎逮住了,狡猾的狐狸灵机一动,告诉老虎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它见老虎不相信,还带着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了一趟,小动物们见了老虎吓得纷纷逃跑了,凶恶的老虎上当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有趣,文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刻画得活灵活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设计导学案时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揣摩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读与思相结合。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狐狸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老虎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狐狸的动作:窜过、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摇了摇尾巴,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楞、松开了爪子,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虚张声势,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活跃。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
2、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比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还有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做动作,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学生对“狐假虎威”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入了。
3、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进行第八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纳闷”是什么意思? “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环环紧扣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难点。
虽然这节课,我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循循善诱、步步引导,以问题促思考,以思考促想象,让学生的头脑、嘴巴和耳朵都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感悟能力。但上完课之后,我还是有许多的遗憾:
1、我对课堂时间把控不足,预设的分角色表演没能当堂实施;
2、教师讲得有些多,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3、平时对学生展示汇报的能力训练不够,导致学生汇报时声音不够洪亮,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4、对“狐假虎威”的意思还应该做以拓展,理解得更为深入、透彻一些
5、课堂评价应多元化,既有师评,又有生评,还有生生互评;
6、在教学中忽视了部分后进生,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势必会导致班级整体发展的不均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达与朗读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展示汇报能力的训练,做到精神饱满、自信大方、声音洪亮、节奏紧凑、不拖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话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7年12月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2
《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寓言故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但是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蕴含在故事之中,不是本课的难点,我觉得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首尾呼应的环节:在揭示课题时我让学生说说“假”的意思,在教学完整堂课时我再让学生讲讲这个词的意思,本来我想让学生说出“仗着、依仗”的意思的,可是学生没有说出来,当时我觉得很失望,认为不是学生没有学好就是他们不够聪明,可是回到办公室想想这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关系。
这堂课我让学生表演,在表演之前我强调了让学生抓住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和老师、狐狸说话时的表情,通过这方面的强调和训练,学生的表演水平进步了很多。还一位学生特地做了一条狐狸的尾巴,为了就是做好“摇摇尾巴”这个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我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很细腻的。他们会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去发现课文中的细节,如抓住一些动作、表情的`词和说话的语气,这些学生们都会注意,都会做得很好,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狐狸和老虎这两个故事中的典型形象认识的还是很到位的。所以不要在课堂上因为怕浪费时间而把表演部分给省略了,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3
本文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特地注意以下几点设计:
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又如在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围绕第8节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4
前段时间执教了《狐假虎威》一课。上完课,发现对狐狸的定位问题,究竟是狡猾还是聪明还是有点困惑。上网查阅同行们的意见,发现了“欣赏小雨”的博文,很是赞同陈老师的观点与想法。
(有人提出,狐狸是聪明的,因为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想办法自救。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在品析文字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该课作者的立足显然是狡猾。因为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狡猾。我想这个词语就为我们定下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
再细细品读这课,发现有两个地方我们非常熟悉:“眼珠子骨碌一转”、“摇了摇尾巴”。这就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学过的《狐狸和乌鸦》。因为其中也曾经出现过“眼珠一转”、“摇摇尾巴”。我个人认为,在《狐假虎威》中再用类似的词语绝非偶然,而是为了突显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走进新教材。
因此我在教学时,不仅再现《狐狸和乌鸦》该课教材,还用红线划出这2个地方。这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回忆、比较,让学生体会这些狡诈、做作的神态是狐狸惯用的`伎俩。
说到这里,就想到关于感情色彩的“褒义词”和“贬义词”了。“老奸巨滑”和“足智多谋”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什么说到诸葛亮就是足智多谋呢?为什么说到曹操就是老奸巨滑呢?如果让曹操写作的话,诸葛亮还可能和“足智多谋”沾上边吗?所以作者的立足点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取向。
所以再来看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摇了摇尾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这些词语明显就是带有贬义的意思。所以我在教学时,紧紧扣住这个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涵,让学生体会狐狸装腔作势,非常狡猾。
当然,如果当孩子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确实是可以学学课文中的狐狸。但是就课文本身来说,就作者写作意图来说,我想在学习《狐假虎威》这课时还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文字来体悟狐狸是狡猾的,而非聪明。
写到这里,突然迸出一个想法,可以让孩子站在狐狸的角度上,以狐狸是聪明的这个立意来改写《狐假虎威》。这样,孩子在改写过程中,会发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同样的故事,由于作者的不同立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引自“欣赏小雨”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5
今天听了《狐假虎威》一课。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甄老师让孩子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体会故事中狐狸的狡猾,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好处的。可见老师注意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读书积累的好习惯。课堂上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也可见一斑。故事导入新课很快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假”和“威”,分别与熟字进行字形比较,再巩固组词。学习“假”时,学生说出另一个读音,并组词。由此可见,字词的学习扎实有效。
二、环节紧凑、语言精练
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故事导入、新课、角色表演到小结拓展,以至巩固练习,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三、以读代讲、加强理解
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转、扯着嗓子”,让学生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感受到老虎的心理变化。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四、角色体验、情感升华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甄老师抓住狐狸的表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表现: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师生合作扮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用动作表演代替机械的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狐狸和老虎内心的想法。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以读代讲,以演代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读一读,演一演的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更是把课堂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课堂上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以及精美的课件都令人印象深刻。听甄老师的课,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滋润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心田,更对听课的我们起到示范作用。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6
听完湛校长对我本节课的点评和指导之后,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自己目前的能力与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多思考,多反思。除此之外,从湛校长的点评中,我还学到了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学情。
如在导入环节,我以“同学们对狐狸和老虎有什么印象”这个问题导入,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是根据本课内容来回答,大都回答狐狸很狡猾,老虎较愚蠢。这种印象其实是我们人为的赋予它们的印象,跟这些动物的实际情况不符。如果学生由此对狐狸和老虎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深究一点的话就是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错误的影响,这是极不应该的。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慎重。
2、注意细节和方法。
在教学生读生字这个环节,我应该再仔细一些,多想想一些组词是否符合学情,以免出现学生都不会读某个字的情况。应该把所有的字词都注上音。在教多音字这个环节,应该结合词意来帮助学生区分字的读音,而不是只单纯的教读音。在写字方面,我应该多观察字的.细节,做到每一笔都写到位,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同时,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利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等方法,让学生把字写到位。
3、在教学课文环节,理清思路,找准重点。
针对每一部分内容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切勿杂论的提问问题。如本节课的重点可放在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上。教学这一部分,首先课件出示对话,让学生明白两只动物当时的心理;其次,让学生带着动作来朗读;最后,同桌互读,互演。找学生上台展示。
4、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要自然、多样。
有时自己的引导和评价太过于生硬和单调。听了湛校长的对学生的那些引导和评价语,觉得特别的生动和自然。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多下功夫。
总之,接下来,继续多思考,多找策略。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7
《狐假虎威》是一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在教学中我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体现以“趣”引路的语文课堂,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乐学的效果最佳,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亲其师而近其道”讲的是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努力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点燃激情。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稳定发挥,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配合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孩子们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中去。那么首先就是要点燃孩子们学习的激情、求知的激情,而老师的情绪无疑是孩子们的一针“强心剂”。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用我的语言、神态、动作最大限度的去点燃孩子们的激情。
二、注重朗读训练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对于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所以,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读,并且明确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感悟。
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动作、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所以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是学生准确把握“主人公”内心变化的关键所在。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等等一些动作,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它们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四、形象、生动的板书设计:
老师的引,学生的读、感悟、生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往往是一节课上大家很关注的一些方面,除此以外,我认为,板书的设计也同样值得关注。低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非常的直观,因此,在板书上也一定要有直观的,引起学生兴趣的“亮点”,所以在课前我准备了卡通动物的图像,声、情、画并茂,孩子们甚是喜欢。
五、心与心的阅读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读完书后我们都要进行简单的评价,或老师评价,或学生评价,其实在平时我们更注重的是孩子们评价的语言是否真实、到位,但很多时候,评完了也就算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评价或许对于读书的孩子来说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在这节课上再让学生评价读书的时候,我都会让他们互相注视对方的眼睛,“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我相信,眼神的交流加上真诚的评价,孩子的内心会真正的受到震动。读书的同学感受到了真诚的意见或赞扬,评价的学生更是会珍视每一次自己的评价语言。
六、努力做到“两个结合”。
1、读与思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默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边读边想:第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习7-8自然段时,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出描写狐狸、老虎不同神态、动作的词语。
2、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7-8自然段中,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片断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百兽由纳闷到吓跑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除此以外,这节课也有值得我深思的地方。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你想对狐狸和老虎分别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或老虎呢?在上课以前,我其实想过孩子们有可能回答的答案,希望孩子除了能说出狐假虎威的本意(不能借助别人强大的力量欺负弱小者),更希望孩子能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习狐狸的聪明和机灵。正是由于自己的这种预设,所以当有孩子说出要学习狐狸聪明时我就草草地对孩子们的理解进行了总结。
其实,问题的答案还会有很多,因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朗读,肯定会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哈姆雷特。”我相信,如果,我能更大胆的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生成的精彩会有更多,智慧的火花也将会更加的绚丽多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地注意课堂上的生成,珍视每一位孩子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大胆地,畅快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有成功的地方,也不免也遗憾之处。
成功之一:读中悟,落实朗读训练。阅读教学中,我尽量避免繁琐的讲解,重视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去感悟,并通过各种形式把自己的独特感悟、独特体验表达出来。课文2到4自然段主要通过狐狸的语言描写,突出狐狸的狡猾。这一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以读入文,以读析文。先让孩子自读自悟,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适时点拨,如:你敢吃我?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些精彩的段落把狡诈的装腔作势的狐狸形象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点拨,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把狐狸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理解。
成功之二:自读、自导、自演、自评,更上一层楼。我在教学狐狸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这一段中没有采用朗读感悟让孩子理解狐假虎威的“精彩”过程,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自导、自演、自评,学生要想表演出神入化,必须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如“老虎和狐狸”谁在前谁在后,学生只有细心阅读,找出“带、跟、往后看……”等相关词句,才能在表演时站准位置,学生只有真正自学理解了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老虎和狐狸此时的心理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神态表演得活灵活现。这个自导自演的过程,不仅仅是演出的几个学生的读书的过程、自学反馈的过程,而是全体学生自能读书的过程、自学反馈的过程,也是群体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的自主体验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适时地请教老虎、兔子、小鹿,实是巧妙的点拨引导,把孩子的'理解引向了深刻,这时的“教、导”希望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学、练”也真正落到实处。
遗憾之处:要好好把握课堂生成教学。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谈到喜欢不喜欢狐狸的感悟时,有一生说:“我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因为刚开始狐狸凭它的聪明智慧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脱了老虎的魔爪,所以我喜欢狐狸。可狐狸又借助老虎的威风来欺骗其他小动物时就是错误的做法,所以我不喜欢狐狸。”孩子这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我觉得孩子们在不断地思考。像这样的课堂教学资源我没有好好地把握,教师的语言引领还不够明确,更没有起到导的作用,应该在此基础上给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9
今天上午我讲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以生字教学为主,让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的一二类生字的读音,会写二类生字。了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意。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生字教学与课文教学融入到一起来讲。首先讲狐假虎威四个生字。在教学这四个生字时,我从分析字音、字形、偏旁、结构、组词、和字义这几个方面来讲。
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讲,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字音,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分清字形找出部首,但不明白字意。这本来也是难点,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为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学生不能准确明白。
这就要求我在讲第二课时是重点带领学生再次了解文章大意。
今天下午在设计第二课时的.课件时,我先带领学生理解狐假虎威中“狐”和“虎”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意。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故事的起音是在森林里一直老虎捉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狐狸为了自保,编造了谎言欺骗老虎。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咕噜一转”、“扯着嗓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狐狸的狡猾。抓住“老虎一愣”“蒙住”引导学生明白老虎慢慢上当。指导学生读好狐狸的“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让学生明白狐狸和老虎的前后位置,和动作表情。
最后,通过百兽的表现证明狐狸成功的上当。进而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寓意。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10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在教学当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训练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二、理解词语形式多样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一演,找了五位“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虽然这节课我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循循善诱、步步引导,以问题促思考,以思考促想象,让学生的头脑、嘴巴和耳朵都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感悟能力。但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1、对课堂的事件把控不足,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演一演;
2、教师讲的有点多,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3、平时对学生展示汇报能力训练不够,导致学生汇报时声音不够洪亮,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实,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对故事的情节我大可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分析,而应该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我自己所定的“读一读”,“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同时又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展示汇报能力的训练,做到精神饱满、自信大方、声音洪亮、节奏紧凑、不拖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话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11
这次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评比,我上的是一篇老课文《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在我听过的许多公开教学中,第一课时容量都很大,许多老师求多、求全、求完整,或者把应放在第二课时的精读训练、拓展训练也提前在第一课时展示,感觉有点“早熟”。 课堂也许很精彩,但总感觉语言文字训练没有落实,初读障碍没有真正扫除,有太多“秀”的成分。我觉得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最主要的是引领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初步领悟文章内涵。就如于永正老师说的“书不读通不开讲”,第一课时不应人为拔高阅读要求。遵循这一教学思想,结合新课标对3——4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用生词、关键词带路,相机引导学生练读相关段落,初步感知文意,理解“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
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成功之处第一是体现了第一课时的特点,落实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比较扎实,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尤其是在“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用词语引路,相机读文,感知文意”的环节,能根据课堂学生的学情,用词语引路,灵活导入各段的诵读、理解,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还利用这些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诵读了课文,把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较自然、巧妙地融为了一体。第二点是课堂思路较清晰,利用课题和板书,通过质疑——读书——解题——质疑这样几大环节的环环相连,完成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铺垫。这些环节的设置有助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课堂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由于时间较紧,本人的能力和水平也有限,这堂课上也留下了许多遗憾,自我感觉扎实有余而活泼不足。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实现了计划性和预见性,但缺乏多向性与交互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共鸣,课堂气氛活跃,但提问的趣味性、挑战性不足,提问的广度和开放性有待提高。
但不管这次比赛的结果如何,我都觉得自己获益匪浅。因为我校非常重视这次比赛,上学期认真组织了校级初赛,赛后对比赛情况进行了总结,组织了选手说课、评委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每位赛课老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了然于胸,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努力方向。确定区级参赛教师之后,要参加区级赛课的老师利用假期进行了“充电”,重温了新课标,再次研读了各种教学理论,认真欣赏观摩了许多名家名课……这些学习,为我打开了明亮的思想窗扉,提高了我的理论修养,也让我不断反观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从中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特色,以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学校的初赛到参加区级比赛;从每一次名家名课的观摩到各种教学理论的研读、探讨;从每次的备课、上课、反思、评课,每一个经历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一步步走来,也在一步步提高,一步步成长。所以我觉得这次课堂教学评比的意义不仅在于为青年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提供了平台,更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引领,一种促进。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12
这次参加课堂教学评比我上的是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属于传统教材。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力求做到两点:
1、在教学中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伊始,我通过简笔画激趣引出课题《狐假虎威》,并对这四个生字进行了书写指导,由于课文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重要语句,这除了遵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力图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最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成语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
2、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教学效果不错。
其实,《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因此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试想安排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来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但是同事们给了我更好的建议,由于比赛上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没有预习的环节,如果不把好字词和初读课文的关,贸然安排情境表演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最终把这种表演环节定格到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上,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动是正确的。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不仅是对识字教学的巩固,也是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已经清晰呈现了主线的情况下,有些环节我还是放不下“面面俱到”的想法,总有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拉到第一课时的想法,这会让教学环节略显拖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避免。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1-27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4-12
语文《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4-16
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教学反思04-25
狐假虎威01-19
颐和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01
狐假虎威故事04-15
狐假虎威后传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