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1
为了较好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培养能力。反思这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得失。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课始,教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不同型号的国旗说起,引出教室黑板上的国旗的大小和升旗时的国旗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国旗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长与宽的比确实有密切联系的,引出比的初步认识,接着又联系了生活实际,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比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言,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我在介绍了比的意义后,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比的读写方法
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用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新课失误的一点是没有掌握好教学时间。
最后一个环节虽然自己设计了,但在课堂中没有完成。也就是当学生认识比的后项不能是零这一知识点后,已经没有时间指出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这节课所学生的“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没有讲明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记录得分的一种形式,所以可以是以“几比零”的形式出现。 只能在下节课中涉及。
总之,这节课有得也有失,本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堂气氛融洽,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2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开始,我直接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比”,比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比较。是两个量做比较。我们在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时经常会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者一个量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今天换了一种表示方法,实际上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因此让学生理解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认识比。在教学比值时,也是通过两个量相除得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比值就是商,以及怎样求比值的方法。在学生对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充分去总结“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最后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结束后,我补充了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为课本中没有说明,我觉得很有必要,就是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法不同,因为后面的比例教学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知道这种表示方法。比如1:2可以写成。这种表示方法既可以说成是比值,也可以说成是比。
今天这节课情境很多,并不是利用再利用的问题,问题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情境的运用明白,哦!生活中的这些倍数关系、量与量之间的相除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课后我又阅读了教学用书,书中提到“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由此我想到在情境的运用引出比的意义后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比来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如在举例中学生会提到比赛场上分数之比,加以比较也会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比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两个量相除的关系,这也应该算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的体现吧,运用生活中的比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比、应用比,学生的大量实例会感染其他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比,从而达到课题目标的实现。
再说说不足的方面,本堂课比的名称和求比值其实很简单,学生几乎自学都能明白,关键还在于明白比的含义,或者说比的意义。感觉上课时这部分内容还不是渗透的很深,学生还是不明白比。说的再直白一点,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比,学了这个比有什么用。我们知道,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的内容从生活中来,最后也要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3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学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遗忘,而本课的学习是建立了上册比的基础知识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什么叫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而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所以求比值就变得非常重要,我就让学生练习了几题求比值的习题,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要求亲自动手写人以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1、判断。2、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后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是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好这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结构上,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效果不错。但是学生的动脑方面还不够。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4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第三节“比和比的应用”里的内容。《比的意义》属于起始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比”的知识,将为学生学习百分比、比例等后续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十分重要。现将我执教这节课的情况反思如下: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本节课教材中的情境图是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国国旗的图片。因为考虑到“神五”飞天距离现在时间较长,而“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刚刚发生,孩子们都知道。于是我在课始播放了“天宫一号”发射的视频,视屏播放后学生的情绪高涨,自豪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这时候我趁势提出了一个问题“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都争着、抢着说,“自豪”、“骄傲”、“激动”……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然后再导到“神五”和杨利伟就十分自然,学生也乐于接受了。
2、在生活情境中辨析、理解知识。为了让学生明白“比”与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我用课件展示了两足球队比赛中,比分为2:0的情境,提问“这个比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发现二者的区别,一个是比倍关系,一个是比差关系。随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2:0本身就告诉了我们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学生经过引导说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2:0和今天学的比不一样。”这个环节通过辨析,更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目的.还不仅于此,接下来我又问道:“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那后项呢,比号呢?”自然过渡到比较除法、比、分数三者间的关系上。由于是学生自己生发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学的主动,议的热烈,效果极好。
3、层层递进式练习,节节高升的巩固。新知学完后,我设计了三道课堂练习,第一道是最基本的比、除法、分数三者形式互换题目,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继续练习的欲望。第二道是一道辨析题,小明身高1米,爸爸173厘米,二人的身高比是1:173对吗?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容易发现不对,并且通过思考说出二人正确的身高比。这道题主要目的是在辨析、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同类量的比单位要一致。第三题是一道实践题,三杯糖水,第一杯糖和水的比是1:20,第二杯糖和水的比是1:25,第三杯糖20克,水100克,哪一杯糖水最甜?我先让学生比较第一杯和第二杯,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理解了两个比的意义后很快得出第一杯甜的结论。第三杯糖水出示后,让学生分析第三杯糖水的比应该是多少,引导发现第三杯糖水的配置比与第二杯相同,最终得出第一杯糖水最甜。三道题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三道题目形式多样,有填空,有讨论,有实践,而且切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的所学知识的现实价值,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4、立足生活实际,拓展提升认识。做完课后小结,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除法和分数都表示相除关系,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比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依然立足生活,用蜂蜜奶茶的配置连比,让学生感受到比能同时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独特功能,让学生感受的数学知识的魅力,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欲望。
这节课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时间把握不好,课始在创设情境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环节显得急促,尤其是在课堂练习环节,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太少,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整体把握课堂,研读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5
今天带领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一节课,这节课要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比”产生的背景。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多,又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设计了引导语,预设应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状况。
在不同类量和同类量的比学习过程中,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升旗仪式行进中,3分钟走了330米,同学们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列算式表示行走速度,列式计算之后,老师问速度还可以说成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之后,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类量与不同类量的比时,教师就忘了对两种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虽然知道了路程比时间,但是却没有引出进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缺失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种“比”的实际意义,这样成为了这节课的缺憾。
如果设计的时候进行对比题目形式呈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如,五(2)班3分钟走了330米,五(3)班5分钟走了450米,你能说出哪些比?在第一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会说:3:5,5:3,3:5,5:3,450:330,330:3,450:5,3:330,450:5等。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比表示谁和谁的比,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3:5是五(2)班和五(3)班时间的比,330:450是五(2)班和五(3)班路程的比,330:3是五(2)班路程和它时间的比。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比中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会发现3:5是时间与时间的比,330:450是路程与路程的比,而330:3,450:5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明确3:5,330:450是相同类量的比,330:3,450:5是不同类量的比。这样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同类量与不同类量,可以起到加深理解“比”的实际意义。
再如,在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单上的概念:“:”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如,3比5,记作3:5或。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如,25 : 160 = 25÷160 =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认识了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巩固基础训练,让学生做如下练习,说一说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比值:3 : 7 ,8 : 4 ,0.5 : 1。学生算完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对比值的读法学生产生了异议,3:7=3÷7=,学生读成3比7。这是好事,说明学生对分数形式的比的读法掌握很好,但是也反应出学生对比值是一个分数,还是一个分数形式的比还分辨不清。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我抓住机会引导:这里的'结果是一个比,还是一个数?如果是比该怎么读?是数该怎么读?学生还是有疑问,老师举例分析之后学生明白。后来思考,为什么我抓住了生成资源学生为什么没有马上领会呢?通过评课和反思,认为教师如果再换一种问法引导会达到更佳效果,如,什么是比值?商是一个数还是一个比?怎么读?从比值的概念中理解,比值是商,是一个数,这里应该按分数来读,会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这是一个数,不是一个比,应该读成几分之几。从而让学生对比的书写分数形式和分数的本质有了更深刻认识。
由此感悟到,不同的引导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不恰当的话,教师也不要慌,教师也可以把错误当成学习的资源,加以恰当的引导,也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中注重的引导方式和语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6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今天,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涂老师和中心校王老师来学校听课调研,我执教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一课。
对于“比”,内容比较“散”,涉及的知识点多,有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理解后项不能为0等等。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有以下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唤醒爱国情怀
由“神舟”5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同时也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氛围,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信息(长15cm,宽10cm)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但基本上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提出问题,激发问题意识。
二、教学
比的意义通过除法与比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中一种新的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义。然后再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学生在举例同类量的比时,思维活跃,能结合实际,例如男女生人数的比、两个同学体重的比、两种水果数量之间的比等等,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我在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提到“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两个词,只是简单的出示呈现,让学生去感受两者的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类量的比,举例较少,这样学生对比的意义。
三、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通过设计表格形式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等还可以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对于今天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缺少为“为什么比是除法,还要学习比”的深入思考,另外,在课堂中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但引导效果不好。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7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还有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
这节课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数量提出许多问题,有选择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倍,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解决,今天我们来研究对两个量比较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义教学。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部分中,因为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除法的是一种运算。
2、体育比赛中的2:0不是比,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雕琢。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8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
(1)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如从本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导入新课,引出同类量之间的比,再引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在此基础上再来概括出比的意义。
(2)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但审视全过程,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如: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当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更应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全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我还应该在如何用简洁有效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方面作深思。在课堂上,老师牵的还是过紧,过多过细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而没有真正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就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还有,在比的读、写一块,我采用让学生自主看书来学习,那么看完之后如果我改用让学生来提问学生来回答的模式教学,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学生更能记住自己错误的地方;
二、学生处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下,思维也就跟着紧张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充分的被体现了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如何简洁的呈现自己和有效的引导学生方面作不断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效率,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有比的意义、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还有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讲导结合,理解比的意义。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认知,所以主要通过教师的“导”,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并通过同类量和不同类量的比,引出比的意义。
二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看书自学的方式,在学习中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也同样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实现了自主学习,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知识点比较琐碎,个别地方给学生强调不够,比如带单位的比求比值,学生掌握的不好,有的是方法不会,有的是格式不对,由于时间比较紧,还有的个别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讲到,比如怎样求后项,怎样求前项。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10
一、生活中的比与数学中的比
做了多年的数学老师,一听到“比”这个字,第一反应还是生活中的比的意义: “比多少,比一比,”还有“比分”等等,和加减法联系的比较亲密。
而数学中的比的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作为成人,这两个概念之间巨大的反差,让我还有时候有点接受不了,何况还是小学生?如何让生活中的概念不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迁移,负面影响呢?
一上课,我就直接在黑板上啊板书:比。
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看到比,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比如:女生30人,男生40人,我们可以说男生比女生多10人,女生比男生少10人。
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什么问题?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师:两个量,除了可以比多比少外,还可以用除法,算出男生和女生的倍数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两个量比一比,我们还可以说:男生与男生的比是40:30。今天我们研究的比,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二、不同类的两个量的比如何更好的理解比值
同类的两个量,很好理解倍比关系,比如:女生30人,男生40人,女生与男生的比是多少。这部分内容对孩子来说比较简单, 但是,还有不同的`两个量,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思考如下:
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师:你能把什么算出来?也就是汽车的速度。列式:90÷2=45(千米)
师:求汽车的速度,实际上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
师:那么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启发学生: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90:2得到的比值45,表示的是汽车的速度。
师:常见的数量关系里,因为单价=总价÷数量,所以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纵观这节课,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会求比值,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好,但是,在不同类量进行比较的时候,还有待于给孩子加强理解。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04-28
《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04-27
教学反思的意义05-06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02-20
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02-28
《比的意义》 教学反思04-30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2)04-28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05-07
小数的 意义教学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