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苏梅-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30 16:48: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任苏梅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任苏梅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教学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生活中多个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如:金字塔、自行车、桥梁等,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物体中引入三角形,激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判断课件出示的几个图形,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一定是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然后课件出示三条线段,问学生怎么变成一个三角形,动态演示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自然地想到三角形的含义,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角形,就会想到如何区分的问题,一个三角形有边、角、顶点。为了方便,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如三角形ABC,每条边,每个角,每个顶点就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了,同时说出每个角的对边是什么,每条边对应的角是什么,培养了学生用符号表示的思想。

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课前我就想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后,我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定义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因此我先出示一组练习帮助学生找出三角形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然后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及相应的“底”的定义。接着启发学生回忆画“垂线”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画三角形的“高”,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由于教学环节重视了对概念的反复强调和细致讲解,学生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作高时很快找到顶点和对应的底边作垂线,避免了找不到顶点所对应的底边。教师再板演画“高”的过程,强化画“高”的方法,培养学生画“高”的技能。最后让学生通过“猜想”“推理”,感知三角形不同的高及相应的底。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演示画高的过程,虽然节省了时间,也出现了过程过快,学生看的不是很清楚。我现在想如果在课件演示后,再用三角板在黑板上教学生一步一步的画高,使学生看的清楚,掌握正确地画高技能。

接着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的物体,如:单车、电线杆上的支架等。这时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运用学具,每个学生拼一个四边形拉一拉,再拼一个三角形,也拉一拉,让学生亲身体检到三角形是不容易拉动的,也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特性的含义,知道了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三角形的道理。这就把所学的知识马上运用到了生活中

以上是我对教学《三角形的特性》后的反思,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今后我将继续钻研数学教学,让自己尽快深入到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任苏梅-学年度第二学期《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04-0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04-09

《三角形特性》听课反思03-15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04-06

三角形的特性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9篇)12-19

苏梅岛之旅作文10-16

旅游天堂-苏梅岛05-01

《苏雅的画儿》教学反思-繁星04-30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01-16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