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想及反思

时间:2023-04-30 03:18: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想及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想及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想及反思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共四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四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虽然四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侧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缺少什么?他们虽能感受到母爱的无处不在,但是备受宠爱的他们内心很少考虑回报母爱,珍视亲情。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基于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设计以情感熏陶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爱,表达爱,这是我教学本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学设想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也不能只就文而教文,也要适当交给学生对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一些学习、阅读的方法。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渗透用“两只眼睛读书”的方法,以及在说话、写作方面要推敲,做到遣词造句的准确。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反衬”的文学作品的手法。

在理解生活“重担”时,让学生和生活联系起来,想想自己的妈妈承担起的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为深刻地感悟这份浓浓的母爱,体会到母亲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承担的责任。

四、关于活动案

对于语文教学,“活动”一般把握在一至两个活动为宜,不宜太多,如果设计了两个活动案,最好一主一次,否则就只能走环节,达不到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个活动,可以取个简洁、紧扣课文内容的小标题。从一个学习活动到另一个学习活动最好有简洁明了的过渡语。如《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活动案可以有这样两个活动:

活动一:品读文字,感悟深情。

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2——4节,思考:哪些地方具体地表现出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呢?将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深入体会。

2、小组交流,并练习感情朗读。

友情提醒:抓住关键词交流体会很有必要哟!

3、集体展示。

读读,说说,再读读。

活动二:诗文对照,背诵积累。

1、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朗读背诵古诗。

五、教后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文章非常感人,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但这只是我们成年人感受到的,如何让孩子们也能走进母亲的内心,深深地被母亲的这种博大的胸怀震撼呢?于是在课始我引用歌德的话——用两只眼睛来读书,意在让学生能够潜下心来,透过文字默默地、静静地,品读语言文字,不仅要能够读出字面上的意思,更要能够读懂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

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之后,学生果然有了较深的感悟,令人欣慰。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受知识及生活经历的限制,很难理解到我们希望他们达成的某一高度。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如在教学“翻山越岭”时,由于孩子的理解仅仅是在浅层,即母亲肩上挑的实实在在的担子,这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孩子们,在理解了“重担”之后,再来看“翻山越岭”,你觉得还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这样,孩子们自然就能感悟到这其中还包含这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经历的种种坎坷……有了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再去读语言文字,效果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其实,这也是在告诉学生,这样的读书,才叫用两只眼睛读书,暗示学生今后如何去品读语言文字,如何让静止的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起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想及反思】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04-16

第一次抱母亲反思09-08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05-01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3-03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03-05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8-26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2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2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1-2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