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22 19:45: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之前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我都不怎么满意,这次也不例外。 首先是橡皮泥的问题。去年上这一课,学生的学具中有棕色的工业用橡皮泥,这种橡皮泥最大的优点就在水中比较硬挺,反复折腾好几次也还能继续使用。而今年的学具居然没有了橡皮泥,做出这样偷工减料的行为,这些厂家也太抠了吧!没办法,只好让每个小组自行准备一小桶彩色橡皮泥。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主要分三个环节:1、直接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2、把橡皮泥做成各种实心形状(圆柱体、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放入水中;3、做成其他的形状(盒子形、乒乓球形、饺子形、船形、瓮形、碗形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由于彩色橡皮泥一接触水就容易被软化,故我要求学生用每种颜色完成一种形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次性使用。特别是浮形研究,我强调这个是有技术含量的',作业本上要求是三种,我调整为每个组最少完成一个浮形。   其次是容器的问题。这一课是以橡皮泥作为媒介,研究改变物体形状导致排开的水量变化,从而影响物体的沉浮,所以要及时观察排水量的变化。曾经考虑过用量筒,因为它的最小单位刻度10毫升,但是量筒的口比较小身比较长,不方便放橡皮泥,而且我们学校的量筒数量也很少。最后我还是用量杯来作容器,它上面的刻度分别是50、100、150、200、250毫升。学生用的橡皮泥体积比较少,放入一块排开的水量大约是6-10毫升,受刻度限制,这个得数只能是估计。而橡皮泥比较小块,导致沉形和浮形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是很明显,甚至有部分小组的记录是浮形排开的水量还小于沉形排开的水量,与理想的实验结论相违背。   还有就是课题的问题。之前的2课都强调水中是必须把物体浸入水中,而这一课的“水中”实际上是放在水面,否则盒子形船形、瓮形、碗形都无法浮起来。这样就和前面的定义有冲突了,论坛有位叫“蓝天白云”朋友提出把标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为《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挺合理。或者也可以不改题目,还是放水中,这样就只能是乒乓球形、饺子形才浮了。   从学生的实验记录上看,不是很支持“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排开的水量越小越容易沉”,没办法,科学要考试,只能把这个概念硬塞给学生了。   上好本课的几点秘诀(参考别人的观点):1、橡皮泥的体积不能太小,否则排开的水量变化不明显;2、量杯的刻度,可以用直尺或刻度纸补充;3、最好是用工业用橡皮泥,可以在淘宝上买。

【小学科学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堂教学反思09-22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03-03

《沉浮》教学反思10-10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0-07

物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0-10

水中的橡皮泥_650字03-01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05-04

10.5物体的沉浮教学反思04-12

科学课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