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课堂留下学生的痕迹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让课堂留下学生的痕迹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汪文英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因为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从而获得知识。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反思如下: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新的知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小组四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整个探究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就有了实实在在的空间体验,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二、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寻找知识的联系。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要学会观察,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体现操作的价值。
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去发现圆柱体与通过切割后形成的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时,不少学生都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不妨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提示,如:“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让学生去挖掘数学本质上的一些联系,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一个完成的体验过程,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让学生学会从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种令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去观察,这样的课堂才能留下学生的痕迹。
【让课堂留下学生的痕迹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体体积的教学反思10-18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4-02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9-20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04-29
圆柱的体积反思03-02
最新《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05-03
圆柱体积的教学反思04-30
;圆柱体积教学反思11-05
课文《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04-27
圆柱的体积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