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禹治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治理洪水的艰苦和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数量词的运用和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1)“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治,(板书:治理)
(2)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板书:制服)
3、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4、齐读黑板上的词,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洪水怎么样呢?造成哪些灾害?他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样?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
(1)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2)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无家可归)
(3)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视频)
(4)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3、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小朋友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咱们先来看看禹做的第一件事?看看他再干什么?齐读,出示: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爬很多高山,过很多大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2)千山万水(课件出示千山万水图)
(3)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4)师补充。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两条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5)千辛万苦(指导朗读)
(6)朗读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4、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5、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有两个数字九,是什么意思?(很多山,很多河)(朗读训练,读出数量多)
(2)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我给大家画一画。(简笔画理解,师边画边讲解)(板画:大河):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你们猜猜看。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非常辛苦。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
大家看图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九座)(再次强调千辛万苦)
6、读中体会挖河劈山的辛苦。
7、通过第二节的学习,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怕困难勇敢聪明不怕吃苦)的伟大英雄。
(四)、学习第三小节,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1、过渡。大禹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吃尽千辛万苦,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书。)
2、巧读数字强化情感
(1)生完成课堂练习(纸质练习)
(2)(演示课件,数字填空)理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并指导朗读
师:小朋友们,透过这些红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大禹治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禹、华、洪”等14个生字,学会“华、洪、毁”等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3、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
2、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内容,了解大禹成功治水的根本原因,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你们知道神话故事吗?学生交流自己听过的神话故事。
2、知识链接: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故事的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山海经》《楚辞》中保存有较多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夸父逐日等。
3、孩子们,相传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水灾。洪水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人们四处逃散。在这样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的危急时刻,有一个叫大禹的人勇敢承担起了为民治水的责任。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故事《大禹治水》。(板书: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出示阅读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课文,划生字,做标记。
(3)读到感兴趣的句子写写体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故事?
2、课文中走出来一些生字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1)去音认读;
(2)注音领读。
3、识字小能手: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如组字法、拆字法、对比法等。
(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4、识字指导:“华”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堤”读“dī”,不要读成了“提”音。
5、指名朗读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教读词语,教师再次根据朗读情况给予强调指导;齐读;开火车读。
6、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生字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注意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洪水肆虐,村民逃荒。第二段(第
2、3自然段:鲧治水失败,禹继承父志。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禹改堵为疏,治水成功。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看谁读的故事更精彩。朗读指导:
(1)相传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水灾。洪水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人们四处逃散。
这段读时用沉重的语气,语速放缓。
(2)鲧见到洪水泛滥,十分着急。他知道天帝有一块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于是,他偷来息壤,去堵塞洪水。齐威王听了,饶有兴趣地说:“好,请说给我听听!”
“十分”重读,读出鲧的着急。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塞”,组词记忆,对比认读:瓶塞(sāi)边塞(sài)堵塞(sè)
(3)禹为父亲受罚感到难过,下定决心治服洪水。他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淳于髡的话要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二句读出期待的语气。
“治服”“翻山越岭”在读时语气加重,读出禹的决心和坚持。
(4)一年又一年,禹四处奔波,一心治水。相传,为了治水,他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就告别妻子,赶去治水。后来,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又”“仅仅”“就”等在读时声音加重,读出禹治水时间之久。
(5)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为了赞美他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从此,大禹这个名字代代相传。
“十分”“尊称”“代代相传”重读,读出人们对大禹的感激和尊敬。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读书收获,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很久以前华夏大地发生大洪灾以后,大禹经过很多困难终于治服洪水的故事。
5、文中大禹是怎样治好洪水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探索。
四、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的小手是不是也一样会学习呢?让我们来书写生字吧。这学期开始我们要学习使用钢笔书写,你会用钢笔吗?
教师指导使用钢笔,重点指导拿笔姿势。做到:笔尖向下,离纸一寸。三指用力,掌心空虚。
1、出示生字。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华洪毁淹逃息怒死受服越察考顾
2、打开“优教学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内的占格情况,想一想哪些生字在书写时不太容易把握,板书笔顺。
(讲解评价标准:正确、规范、端正、整洁。)
3、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毁”左半部分上面的“臼”的笔顺(撇、竖、短横、横折、短横、长横),下面最后一笔是提,右边上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
“怒”要注意字的结构,且要注意左右两部分之间笔画的避让;“察”下面“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完全包住下面的“小”;“考”上面“土”的第二笔横画较长,撇画也要写得舒展,下面半部分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略窄。
4、学生田字格临习生字,教师下堂指导。
5、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词,开火车朗读词语。
华夏洪水冲毁逃散休息处死受罚治服考察照顾泛滥淹没勃然大怒翻山越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大禹治水”的神话有些了解。请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讲讲这个故事,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课文赏析
(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鲧和禹治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治水的?
1、出示句子:
他知道天帝有一块息壤,能自生自长,永远用不完。于是,他偷来息壤,去堵塞洪水。洪水被挡住了去路,却向四处漫溢。
(1)说说鲧是怎样治水的?
齐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濒临灭亡的危险。
(2)同桌讨论:鲧的办法为什么失败?
(3)鲧失败的结果怎样呢?教师引导学生填空理解词语勃然大怒的意思。很快,天帝知道鲧偷了息壤,突然变了脸色,大发脾气,命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2、出示句子:
他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经过考察,他决定改变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百姓凿了几座大山,疏通了几条大河,在湖的沿岸垒起堤坝,希望用这样的办法把洪水引向东边的大海。
(1)禹是怎样治水的?(生自由表达)
(2)鲧和禹做法有何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人做法的不同,一个是堵,一个是疏,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想想疏导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板书:堵疏)
(二)过渡语:治水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辛的,而大禹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父亲未完成的事的呢?
1、出示句子:
一年又一年,禹四处奔波,一心治水。相传,为了治水,他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就告别妻子,赶去治水。后来,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1)内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一年又一年、四处奔波”体会禹治水的无尽艰辛,从对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述以及“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中体会禹“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2)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禹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公而忘私、舍身奉献。
2、交流治水结果。
(1)出示句子:
禹和百姓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2)出示句子
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为了赞美他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从此,大禹这个名字代代相传。
词语运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从此”的用法并写一段话。预设:
大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好了洪水,老百姓们不会再受洪水的危害,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出人们内心对于大禹感谢、尊敬的情感。
三、感悟提高,拓展延伸1。同桌交流:
1、你想说说文中哪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评价他。鲧:关心百姓,善良,有同情心。禹:不怕辛苦,机智勇敢,无私奉献。 2。谈收获:学习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预设:
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我明白了疏比堵更好解决困难。
我们应该学习大禹不辞辛苦、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有趣的神话故事?预设:
南柯一梦八仙过海百鸟朝凤点石成金东兔西乌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海市蜃楼
3、我来讲故事:向其他同学讲讲你喜欢的神话故事,看谁说的更精彩。
四、课文小结
这样一位为民着想、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禹,怎能不被华夏民族永远铭记呢?孩子们,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
《大禹治水》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大禹治水》教案5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6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 制 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7
设计意图: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
2、本课特色及学生起点:语句凝练、含义深刻,学生与文本有一定距离
采用策略:抓关键词,引发想象,补充资料,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使大禹的形象不断丰满。
3、渗透阅读方法:前后观照,一唱三叹;抓住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内涵,感受治水的艰、智、功、情。
一、复习
1、齐读课题,生书空
2、引入谈话:洪水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读一组词语再来回顾:
滔滔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百姓 无家可归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它把老百姓害惨了,传说洪水来了,人们只能住在树上、山上,餐风饮露,还要随时提防野兽的袭击。看到老百姓如此悲惨的生活,禹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智”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交流。
2、理解“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结合生质疑,图、师讲述理解“水流”“地形”“千山万水”“走遍”
3、引导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
师补充:禹走遍了九州,由于走的路太多,他的腿上划出了道道血痕,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人晒黑了,背累驼了,但他仍拄着拐杖一步步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吃了那么多苦,书上也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
理解朗读“千山万水”及这句话。
4、这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出示文中句理解:“九”“劈开”“挖通”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那么禹是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方法(引导)。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资料介绍。禹的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他成功了吗?禹是用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怎样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现在你觉得禹是位什么样的人?
(引语):禹不光勇敢不怕吃苦,还很聪明,有智慧,他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读出他的决心、勇敢、智慧。
三、学习第三节,感受治水之“情”
1、 过渡:禹治水用了整整13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想听吗?要听仔细了,听完后把你最想问的问题提出来。
师讲故事。
2、让学生提问: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会怎么想呢?
3、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先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4、:后来人们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读。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一心为百姓做事的人”。)你听了这个故事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5、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四、学习第四节,感受治水之“功”
1、过渡: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禹治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终于”(这个词用得真好)大禹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整整13年,现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在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中加上“终于”这个词,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补充孔子的'话“如果没有大禹,我们早成为海里的鱼虾了。”
3、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展开你的想像。
4、: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心里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五、课文。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大禹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思考: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但课题和文章结尾为什么称他为“大禹”?
六、写字指导
1、用组词法区分“制”“治”
2、形声字“被”及书写
板书:
千辛万苦看地形,
挖河劈山引入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英雄名。
《大禹治水》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书写“被、制”及偏旁“衤
2.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③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王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你能用上这三个词加红(“洪水治理 制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要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把眼睛慢慢睁开仔细地看这儿——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3.是的,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1小节就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
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6.同学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还能读好吗?指名读。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7.多么不幸的人们!来,带着同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话。(齐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那些苦?遇到那些困难呢?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王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治水的英雄——禹的父亲鲧(gǔn)课前通过资料了解到他也治了9年的洪水,你知道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生答:堵)治水成功了吗?(没有)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在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王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想听吗?(想)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第二段大禹治水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讲第1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2、板书课题:16 大禹治水。指名读“禹”(yu)
3、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生字的读音要强调:
治、制(zhi翘舌音) 姓、洪、通、形、姓(后鼻音) 理(li边音)雄(三拼音)仔(平舌音) 淹没(mo多音字) 冲倒(dao多音字) mo (淹没) dao(倒下 )
没 mei(没有) 倒 dao(倒立 )
3、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房子被冲倒了,没有地方居住。)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4、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四、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治,洪,姓。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练习读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11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案12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大禹治水》教案1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恢复、泛滥、冲毁”等一些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还记得吗,来复习复习吧。出示生字,生集体认读。
3、出示四字词语,生读一读记一记。
4、出示图片,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四字词语,看谁记得多、看谁速度快。
5、出示五个词语,生根据词语按顺序将课文内容说一遍。
二、研读课文。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2、解释“恢复”一词。
3、出示洪水视频,问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大水给百姓带来了哪些灾害?
5、禹和鲧都只治水了,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了?生找原因。
6、出示禹和鲧治水的方法进行对比。
7、体会大禹的聪明才智。
8、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视频,孩子体会大禹的无私。
三、拓展练习
1、小练笔,如果你是当时的百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大禹说。
2、现代还有哪些人也想大禹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生讨论回答。
《大禹治水》教案14
一、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去学习“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神话故事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请学生讲其中三个神话故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2、导入课题
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那在现实生活中,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课件播放图片)
对,正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所以人们才要去治理它。那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一课。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师: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
故事: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获得了成功。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至今,人们还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师: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①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失败”、“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导)结果怎样?(获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②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③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师: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与水库防洪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以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免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通过这些非工程的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课件播放图片)
4、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向大禹学习,并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个人人称赞的“小大禹”。
【《大禹治水》教案】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案02-15
大禹治水教案02-15
大禹治水 教案04-26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01-17
《大禹治水》教案15篇02-15
《大禹治水》教案(15篇)02-15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5篇03-22
《大禹治水》教案优秀[必备]02-26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0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