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时间:2024-07-11 18:31: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3.体会作者运用环境渲染、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的神奇,感悟它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体会作者运用环境渲染、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背诵、积累有关柳的诗词、边塞诗。

  2.预习课文,同学间互相听写生字词。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生齐读课题)

  2、师引读: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它伫立在——青海高原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那里到处是(出示图文: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苍凉)(生齐读。)

  3、过渡:一株只适宜在平原生长的柳树,却在青海高原这样的土地上生长、壮大起来,造成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它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心感受这份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

  二、精读

  (一)一读柳树,初感神奇。

  师:请同学们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树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师:这株柳树就隐藏在这段语言文字背后,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请你仔细读一读,想这株柳树长什么样?与我们平常所见的柳树有何区别?

  1、(出示第五节)交流:这一段有四句话,挑一句来读,并且说说与我们平常所见柳树有何区别。

  2、师:读到这里,这株神奇的柳树已经显现在我们面前,但最神奇的是什么?这里到处是(图文:广袤无垠……)这里有——走在这里,总是使人不由产生一种悲壮而苍凉的感觉。而这株柳树就巍巍然撑立在这样的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板书:巍巍然撑立)

  (二)、二读柳树,体会精神

  1、过渡:那么这株柳树是靠什么撑立起这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走进它的生长历程吧!

  2、请大家读读6、7两节,读后你一定会对撑立两个字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生自由读)

  3、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觉?从哪里看出很艰难呢,划下有关句子,圈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4、交流:

  A、师:谁来读读你划下的句子?指名读。你对句中的哪个词感受最深,谈一谈。(重点抓住:熬、绝不宽容)

  师:不仅是柳树,别的物种也活不到一岁。你们知道高原上的环境有多恶劣吗?(生交流)

  师:青海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现象严重,是全国温度最低的地区。春季有频繁的沙尘暴袭击,届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能见度很低;夏天有暴雨、雷电、冰雹袭击,冰雹小如黄豆,大如鸡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可达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冻土。可见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古以来(引读:出示课文:自古以来,人们……不可思议的奇迹。)

  师: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柳树撑立得很艰难?

  B“长到这样一棵柳树,经历……顽强的精神。”

  a师:指名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它撑立得不容易?谈谈你的感受。(生谈)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b师:残酷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地雷轰电击,同学们没有体验过,肯定无法想象他有多么可怕。你们听(课件听暴风雨声音)狂风呼啸,雷电交加,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在虐杀生灵的狂风暴雨,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那被折磨被摧毁的样子。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提示):一阵猛烈的狂风刮来、一道耀眼的闪电劈下、鸡蛋大的冰雹之中……这株柳树是怎样面对的?甚至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它又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片段写一写。(交流)

  c师:此时你觉得这株柳树是靠什么撑立起这不可思议的奇迹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指名读

  d师:这株柳树靠着(结合学生说的词)撑立起这份令人望而生畏的神奇。这种顽强的精神,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也震撼了我的心灵,请允许我用最深情的朗诵表达我的敬意。(师配乐朗诵)

  师:让我们一起用最真挚的朗诵向他致敬。(生齐读)

  (三)、对比衬托、总结全文

  1、师: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中苦苦挣扎的时候,他的同类,我家乡灞河的柳树是怎么样不同的命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八节。(生默读)

  2、师:谁来结合课文中的相关的句子采用下面的形式说说量汇总柳树的不同命运?

  3、填空:(出示)当灞河柳(),高原柳却()。当灞河柳(),高原柳却()……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自由练说,指名说。

  4、这株柳树抱怨了吗?畏怯了吗?请男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出示)命运给予他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这句话仅仅是写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师:凭着这份永不放弃的生命力,这株柳树就这样咬着牙撑着,就这样坚韧不拔的撑着,就这样撑呀撑呀,撑出了高原上一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2

 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学段:高年级

  学科:语文

  一、授课时间:xx

  二、授课地点:xx

  三、执教教师:石英

长文短交,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六、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七、教学对象分析:

  柳树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我们这个地方柳树到处都是,但却很少见到像课文描述的那株柳树。因此柳树的样子,学生很难感受到。青海高原那里的气候学生更是陌生,学生就很难理解柳树经受的摧残,更难理解柳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因此,应该让学生多搜集关于青海高原的资料,了解那里的环境、那里的气候。

  八、教学用品:

  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齐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2、点“柳”,我想大家对柳树并不陌生。你们在哪里见过柳树?

  可是,今天我们要去看的这株柳树却生长在青海高原上。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对青海高原的了解?

  3、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陈忠实去青海高原看一看这株柳树吧!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请问你读了几遍课文?是呀,同学们真善于学习,读的遍数越多,你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

  4、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的生词吧。相机指导“虐”“抑”“韧”的字形。还有一些词语也需要我们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二、感悟环境荒凉。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板书:神奇)你觉得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

  1、这株柳树居然长在青海高原上。我觉得非常神奇。青海高原上的环境是怎样的?请你读课文的3、4自然段。

  2、同学们,站在青海高原上,你只能看到什么?

  (板书:广袤无垠)理解“广袤无垠”-——辽阔的高原上却看不到一棵树。这一株柳是作者在青海高原上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板书:唯一)难怪作者在李家峡水电站大门口看到这株柳树时,不由得“哦”了一声。

  请你读一读这组词。

  (出示:描写青海高原的那一组词读)

  3、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感觉?

  难怪作者心头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此刻,你想起了哪些古典边塞诗词?我们一起背一背。

  (《从军行》《凉州词》)

  带着这种悲壮和苍凉的感受。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些词,注意一边读,一遍想象那里的环境。

  4、面对青海高原上的这样一株柳树,我们和作者一样都产生了疑问?齐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二、聚焦神奇,读出形象。

  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5)(出示)

  1、我们来看看这株柳树。(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你读出了这株柳树的样子了吗?挑你最拿手的一句读一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①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理解“苍郁”“锻铸”。

  是什么在锻铸着这株柳树呢?

  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②还有谁想读哪句话?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你感觉这棵树怎样?(高大粗壮)

  动作演示“两合抱粗”;联系生活理解“百十余平方米”

  指读。

  齐读,读出柳树的高大粗壮。

  ③“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你觉得这株柳树的'树干和树枝跟咱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生铁大家见过没有?做饭的锅大多是用生铁做成的。铁锭就是炼铁厂生产的铁块,很硬、色泽都发黑发暗。

  齐读。

  ④生齐读这段话。

  三、读生长壮大,感受神奇

  1、面对这样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高大、粗壮、苍郁的柳树,你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作者想象的6、7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感受特别深的语句。

  3、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生谈)

  4、大家注意到没有,有这么一句话:(出示):一起读。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抓“一岁”、“任何”理解这句话。

  这是何等的干旱和寒冷啊!(板书:干旱、寒冷)

  补充青海高原干旱和寒冷的资料。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生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5、种子能生根、发芽就是奇迹了,长成这样粗的柳树就更是奇迹。

  生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6、还有谁想谈自己的感受?

  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困难。生长环境非常得恶劣,非常顽强。)

  7、是什么在一次次摧毁它呢?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板书:风雪、雷电)

  “虐”的意思是——残暴狠毒。这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你们没有体验过,请同学们想象,教师描述情境学生想象。

  8、这样的摧毁仅仅是一次吗?抓“多少”理解。

  9、尽管高原上的风雪、雷电是这样的凶狠残暴,但柳树害怕了吗?没有!

  而是——出示:(课件出示: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师生合作读。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0、同学们,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很多时候,也许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会怎么鼓励自己呢?

  11我们再来合作读这一段。

  12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用一个词来概括?(坚强)

  13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经历,正如课文最后一句话所说的,(出示:齐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理解“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四、读家乡柳,感悟顽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8自然段。家乡灞河的柳树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2、作者喜欢家乡的柳树,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揭示精神。

  1、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近乎悲惨的命运,柳树抱怨了吗?(没有)我们一起读这句话。(齐读)

  2、现在你们明白了,这株柳树为什么能够在几乎是生命禁区的青海高原上,生存下来,壮大起来了吧?(板书:无怨无惧 全力抗争)这就是作者敬畏的根本原因。我们接读这句话。

  3、对照板书,小结。

  4、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时,你心中想到的仅仅是一棵柳树吗?你还会想到谁?

  5、听了你们的叙说,老师感觉这株柳树已经在你们心中扎下了根、生长起来了!

  老师也想了许多,我们想起今年春天发生在南方的暴风雪,想起了刚刚发生不久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中华民族同样没有抱怨命运,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民族的力量与生存环境,与灾难抗争。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吗?(板书:启示)

  6、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真了不起,我们读懂了一棵树,读出了一种精神。受到了人生的启示。(板书:启示)。作者这种表面是写物,实际上由物及人,抒发情感的写作方式叫托物抒情,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可学习,并加以运用。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再读课题。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同学们再见。

  十、教学反思(不少于200字)。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文章,是作家陈忠实的作品,是一篇散文,语言生动、凝练,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高原柳的敬畏之情。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整整三页,学生要读完一遍,如果速度比较快的话,也需要五分钟之多。面对这样长篇幅的课文,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实很费脑筋。

  首先,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课文在开讲之前,都要让学生读熟课文,做到不读熟课文不开讲。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加强了预习的指导,至少读五六遍课文,自己通过查字典弄懂词语的意思,自己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因此,我在这节课上,初读课文是以检查预习的方式出现的。如果一篇比较短的课文,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预习。

  二、要在四十分钟之内,将这么长的课文讲完,就要调整教材。这篇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写了柳树的样子,猜测了柳树生长、壮大的情况,回想了家乡灞河的柳树,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在一片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在授课时,突出环境、样子、猜想,而对家乡灞河柳的描写则一代而过。因为下一节课,王老师还要带领同学们探讨表达。

  三、授课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

  环境部分,读,了解高原上都有什么,谈感受,再去体会作者的感受,悲壮和苍凉,通过读古典边塞诗,引发学生的感受,带着感受再读描写青海高原的词句,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

  样子部分。让学生练读,然后读最拿手的一句,让学生再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对话,加深对语句的感受与体验。

  猜想部分。让学生读谈初步的感受,抓住“摧毁‘读出几个层次,谁在摧毁,想象怎样摧毁,摧毁的次数多,感受顽强。

  总之,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一种彻底的手段。

  但是因为个人水平所限,时间所限,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教学还不够扎实,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贺知章的《咏柳》

  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预习:了解这棵柳树的生长环境、样子、成长历程。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想象的这棵柳树的成长历程,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享预习收获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把你们预习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2、各组汇报交流

  (1)第一组介绍青海高原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2)第二组介绍柳树的生长环境

  (3)第三组汇报从文中找出的好词

  (4)第四组读出让人感动的句子

  (5)第五组背诵收集的边塞诗

  (6)第六组背诵收集的咏柳的诗

  (7)第七、第八组针对预习提出问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每个小组在自学后都有不同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近这株柳树,看看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2、师:“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生:“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3、“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昨天老师已让学生回家思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交流个问题。

  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

  自主阅读

  1、在上节课的预习中,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说说你的看法。

  2、师巡视了解学情。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归纳:生长环境的神奇;样子的神奇;成长历程的神奇。)

  交流共享

  (一)生长环境恶劣

  1、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的?

  2、让学生自由说(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谈感受)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与苍凉。”

  3、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这种感受?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指导学生读这几个词。

  5、引导学生背古诗(听同学们读这些词语,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悲壮与苍凉让人心头一震啊!)

  6、你呢?(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边塞诗词或心里感受)

  7、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给你什么感觉?(惊讶、惊奇……)

  8、作者的这种感受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 “哦”了一声)

  9、请你读出惊讶、惊奇的感觉。

  过渡:哦!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读第5自然段描写柳树的词句)

  (二)样子壮观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指名读并谈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生命力的旺盛?

  ①“两合抱粗”,师生演示感知柳树的粗壮。

  ②“百十余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有五十平方米,一株柳树的树阴大约有两间教室那么大。

  3、在如此苍茫荒凉的原野上竟生长着这样一株高大的粗壮的柳树,这个“哦”里还有什么情感在其中?(赞美、赞叹……)

  4、指名读“哦”

  5、想读好这个“哦”先倒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虚声读。

  6、师:范读

  7、生:跟读

  8、怀着这种情绪读一读这株柳(齐读)

  小结:这样高大的一株柳竟能在这如此荒凉,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真是神奇啊!

  (三)成长历程艰辛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这株柳树的神奇?

  1、学生自由说(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这株柳树没能活满一年的,但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棵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生齐读此句。

  4、是啊,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奇迹,又有谁知道这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磨难呢?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指名读

  2、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多少”、“又”,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说自己的理由)

  3、请大家都来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1)烈日炙烤着大地,一连半年不见一滴水,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这株柳它……(生想象着说)

  (2)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其它植物早已被风雪吞噬,这株柳它……

  (3)一声惊雷在天空乍响,闪电无情地劈下时,这株柳……

  (4)像这样严酷的考验只有一次吗?(不)

  (5)面对一场场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精神!

  (6)历经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精神!

  (7)经受一次又一次摧毁,它挺过来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精神!

  (8)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感受这株柳的顽强精神吧!

  生:齐读

  5、比较感悟

  (1)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

  (2)生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为那些依依惜别的人们所钟情,所青睐;……

  (3)请咏柳小组背诵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贺知章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王维

  “两搓金缕细,烟裹翠丝柔。” _____戴叔伦

  ……

  6、瞧,这些平原的柳不仅生活环境优越,还被诸多诗家词人冠以殊荣,使它们光芒四射.而同是柳树的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为了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呢?况且还要忍受长年累月的孤独与寂寞,长久以来,没有任何一株柳与它为伴,面对命运如此不公的待遇,它是怎样做的?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四、学习“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1、归纳“托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说话训练。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

  3、填空练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恶劣

  神奇:样子壮观令我望而生畏顽强精神

  成长历程艰辛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文本,走进这株柳树的。越往里走,越觉得望而生畏。这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课文,语言那么华丽,篇幅那么长,内涵那么丰富,写作方法那么鲜明独特。整篇文章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么丰厚纯美的一块“大蛋糕”,简直不知从何入手,走得好艰辛。在经历了多少次苦思冥想不得其法后,产生过多次放弃的念头。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最终给了我力量。

  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室中。课文中有一段对青海高原柳树的描写,一段对这株柳树生长历程的想象,我主要抓住这两段文字进行剖析,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柳树的外形差异去寻找高原柳茁壮高大的原因,通过古典边塞诗词感受高原的荒凉,与江南柳的温和舒适环境形成反差,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想象高原柳生存的艰难。范读、想象说话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使学生化身为高原柳树,去描摹它的不屈历程。至于,高原柳和家乡灞河柳的对比,我选择了一带而过,不详细探究。

  另外在教学流程上,我融入了多元智能理论,本着我们课题“终点思考,起点出发,大道至简,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上,追求课堂的简约之美,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聚合全部情感和智慧,找到进入文本的最短程,进入文本的核心世界,努力创造一片独特的课堂风景,”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领悟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通过语言智能的唤醒,凭借和整合文本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活

  1、课前一分钟演讲。(可以结合本文的内容,安排一个励志小故事)

  2、背诵古诗《从军行》

  二、 强化引入

  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晴好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与恶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出示青海高原环境图,学生欣赏齐读词语。

  过渡:在这样悲壮和荒凉,没有任何生机的青海高原上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看大屏幕。

  三、 教学

  (一)认识这株神奇的柳树

  1、课件出示第二节和一株柳图片,学生齐读文字。

  2、提问:在作者眼里,这株柳树怎么样?指名说。(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过渡: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呢?

  3、请同学们读读第五

  4、自己再读一读书上第五自然段,对于这株大树,每一处都是绚丽的风景,都值得你去细细欣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找出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5、学生默读课文写感受。

  6、小组交流。

  7、班内交流: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咱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

  师: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这是一奇。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柳树十分高大。)从哪里看出?(巍巍然。)理解撑立,手掌用力,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学生做动作;巍巍然撑立又是怎样的一种站立?再做做这个动作。

  它的高大和粗壮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师:两合抱粗有多粗?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这样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三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树阴,你说这棵柳树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二奇。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这树生长的时间非常久。)

  师:所以那么粗实那么坚硬,从哪里感受到它很坚硬?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你们看到过铁锭吗?他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7、指导朗读

  (1)出示图文并茂课件:请同学们抓住我们刚才的体会去感悟这株柳树的神奇。

  (2)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

  (二)品读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六、七两个自然段,感悟这株柳的坚强不屈。

  过渡:这株柳树的`神奇之美,还远不止如此,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7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或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独特的感受。

  1、学生默读做批注。

  2、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好安排好,要每个组员都有任务!

  3、分组汇报交流。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学生说说读书的感受。

  师: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把他找到的这段读一读。

  指导读好

  生读。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再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读到哪个词语哪个词组的时候特别有感受。生自读。

  指生说

  师: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师:环境非常――

  生:恶劣。让我们看看这是怎样的环境。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此时此刻,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指生说。

  指导朗读。

  师:看到这株柳树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它在熬,在挺,它在和死神较劲呢!哪一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它的这种坚持吗?生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还从哪里看出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

  (多少)。用了几个多少?(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读的时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扬些。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

  指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教师引读

  师:用了几个“又”字?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指名说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齐读。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让生把词写在黑板上

  (顽强、不屈、咬着牙、坚强不屈、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永不放弃….)

  (三)、与家乡灞河的柳树做比较,突出这株柳的坚强。

  师: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昂起头,挺着胸,与困难斗争。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播放家乡灞河的柳树图片,欣赏并齐读描写家乡柳树的语句。

  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

  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听着游人的赞美。

  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许是大夏天的狂风暴雨,也只是给他们洗了个澡。

  如果说家乡的柳树是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那么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就是一位铮铮铁汉。比较练读。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大不不同,可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抱怨了吗?让我们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引读。

  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生读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谈感受。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出示描述环境的词语,引读: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生: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师: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生: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师: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生:风景。

  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用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四、拓展:感悟柳树、启迪人生,与人物对话,与自己对话

  同学们,现在在你眼前的,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些人?指名说:(霍金司马迁夏洛蒂、张海迪、海伦)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你又想起了哪句一句名言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老师希望这棵柳树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每个人的心中。老师希望你也能成为像这珠柳树一样的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最后老师想送一首歌与大家共勉。

  五、作业:1、组长负责,小组内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写下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搜集励志小故事。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人)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板书)

  3、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态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一“奇”。

  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什么?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大门上的把手,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理解“锻铸”。(先作字面的理解)这又是一“奇”。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

  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 生命力强……)

  (2)理解“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4、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态上的“神奇”,指名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让大家整体感受这株“神奇”的柳,并齐读。

  师:读到这,这株柳树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在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长出这样高大粗壮的柳树,难怪作者要说——(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引发想,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1、过渡:那么,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形态方面这三点呢?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作者对柳树的大胆猜测和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的)它的生长过程更体现了它的“神奇”,把其中反应柳树“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3、交流。

  A、“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1)读了这句,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1、种子随意散落却有幸萌发2、其他柳树苗子全毁了而唯独它存活了下来)

  B、“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示)

  (1)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2)但是这株柳树呢?(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为什么说是奇迹呢?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好好读一读。

  (4)“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保存了生命”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唯一)这是一株( )的柳树,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道: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C、“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出示)

  (1)你们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吧?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这段,哪个词语或句子让你特别有感触?

  (2)交流。(“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困难。“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3)由此可见,这株柳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录音】师激情描述: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它又怎样面对的?(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险些连根拔起;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4)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5)再回到第五小节,看看你对“锻铸”这一词又有新的理解吗?是什么锻铸了这株柳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是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还有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这株柳树靠什么巍巍然撑立在青海高原上?(顽强的精神)

  (6)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这是一种多么——顽强!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这么高大粗壮,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啊!这株柳树撑立在青海高原上,靠的就是这一顽强的精神!

  (出示)这是一株( )的柳树?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学习这一部分时,课堂须灵动,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转,课堂要有新的生成和亮点。)

  四、比较体会精神:

  作者的思绪一发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谁?家乡柳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边读边思考。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这儿却写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运用对比、衬托,突出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师:面对这样一棵柳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五、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师: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如果评选最具魅力的十棵树木,我想青海高原这株柳一定入选。要是让你从课文中找几句话作为这株柳树的颁奖词,会是哪几句呢?

  师:这株柳树凭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

  师:(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柳树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几乎是九死一生。我读懂了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出示词语)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道风景。撑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配乐朗读)

  师,面对这样一株柳树,难怪作者要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同学们,站在这样一株柳树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谁?这珠柳树不正是这些人的化身吗?从这株柳树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老师希望你也能成为像这珠柳树一样的人。最后老师想送几句话和大家共勉。

  ①(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六、总结。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时,我相信,这株神奇的柳树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读题)

  七、作业:

  1、勤于积累: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2、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张海迪》读完后,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样 子 高大 粗壮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环 境 干旱 寒冷 顽强

  历 程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

  2、 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3、 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教学重点: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教学难点: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

  一、 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抓住直接描写的文字,学会质疑】

  课件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图片

  1、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那棵神奇的柳树,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青海高原一株柳,去欣赏它壮丽的身姿,感受它神奇的魅力。请一起读读这三段直接描写柳树的文字。

  2、课件出示三段文字,学生自由朗读。

  3、上节课,同学们便发现把这三段直接描写柳树的文字连在一起,其实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文章,可是只要你把这样的小文章读上一两遍,肯定会产生很多的疑惑,发现许多此举的意思无法推敲,默思一下,能告诉大家在课后的诵读中你都产生了哪些问题?

  4、学生交流。

  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看来这样直接描写的文字从结构上看似乎是完整的,但内容上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将它放到原文中再去理解,才能解开心头的`疑惑。默读课文,看看原文中多了哪些内容?

  5、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板书: 环境描写

  想象生长

  柳树对比

  过渡:今天我们就仔细品味这些文字,看看我们的问题从中能否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些文字在文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与环境抗争”“毅力”“韧劲”等词,并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1、先看看青海高原吧。这里曾经是兵戈铁马的古战场,站在这里,心头弥漫的是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与苍凉,自由地读第3和4自然段,去感受这份悲壮与苍凉吧!

  2、学生自由读

  3、谁来读读这些句子?指名读书并相机点评。

  4、交流。通过读书与思考,你懂了那个问题?对哪些词句有了更深的体会?

  5、你觉得环境描写可以舍弃吗?学生回答后相机板书 。在“环境描写”后板书“烘托”。

  6、小结:正是这悲壮而苍凉的高原造就了这株神奇的柳树,没有环境描写,怎能烘托柳树的顽强与壮丽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第9自然段。

  三、感受想象的作用

  【设计意图:结合片段,理解“没有畏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一线希望”等词,并领悟想象的作用】

  1、刚才有一个同学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柳树是怎样聚合全部的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的?那么自由读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看到怎样的画面?

  2、学生朗读后自由交流自己的想象。

  3、唉,柳树能生存下来,好像只是因为上帝打了一个瞌睡,让那千载难逢的机会降落到某一粒柳絮的身上。柳树的生存机遇如此的渺茫,谁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4、指名读并点评。

  5、读中你又懂得了哪些问题?

  6、小结,引背:作者就是用这样的酣畅淋漓的想象渲染了柳树成长之艰难,才使我们更深的感受到它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段文字吧! 相机在“想象生长”后板书“渲染”。

  7、是啊,这是多么神奇的柳树,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的感情再读第9自然段!

  四、感受对比的作用

  【设计意图:继续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对比的作用。】

  1、好的,看这边,一起读读课题

  2、学生读题

  3、题目如此这般,第8小节却写了灞河柳,老师不禁有了疑问,作者为什么用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的柳呢,快速地默读8,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4、这段文字有作用吗? 教师相机在“柳树对比”后板书“衬托”。

  5、小结:啊,原来作者正是用家乡柳树的命运和生活道路与青海高原的一株柳作对比,衬托出这棵柳的生命伟力,衬托出柳树在绝境之中成就绿荫的神奇,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再读第9自然段。

  6、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这株神奇的柳树,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五、整体感受写法

  【设计意图:从局部回归整体,加深对行文方法的领悟。】

  过渡:文中既有直接描写柳树的文字,也有环境的烘托,想象的渲染和对比的衬托,这样就把柳树描写到极致,这是今后写作文时也要借鉴的方法,让我们回到课文中, 再去感受一下。

  学生默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一起看看今天的作业

  (1)、搜集诵读边塞诗并尝试理解

  (2)、阅读《白杨礼赞》,揣摩文章写作特点。

  完整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环境描写————烘托

  想象生长————渲染 神奇

  柳树对比————衬托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8

  一、一读柳树,复习导入,再感形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高原上的这株柳,它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

  3、作者在青海高原就是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谁愿意通过朗读带大家再来欣赏一番。

  二、二读柳树,结合生长环境,感受神奇。

  1、同学们,作者因为看到了这样一株柳树,所以在文章开头这么说——(出示,引读)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的柳树。

  这是一株的柳树,神奇到令我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读着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平常神奇?〈板书〉望而生畏?)

  2、在平原极其平常的柳,为什么在青海高原上却变得如此神奇?这株神奇到令作者望而生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高原,走近这株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交流:(出示3、4)

  同学们,读着这两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学生交流(板书:唯一)

  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

  同学们,你们看——

  (配乐)青海高原的一组图片。

  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板书:荒凉贫瘠……)

  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青海高原的荒凉贫瘠呢?请你用笔把它划出来。学生交流,还有哪些词句也能感受到它的荒凉,贫瘠呢?学生交流,你也能读出那样的感觉吗?

  5、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居然生长着这样一株柳。我们不禁要问——

  三、三读柳树,走进生长历程,体会顽强。

  1、它是怎么生长壮大起来的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猜测,一起走进柳树的生长历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在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句,写写批注。

  3、学生交流:(有谁还要补充?)

  A、风把一团团……奇迹般的保存了生命。

  (持续的干旱,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青海高原上,干旱有多严重吗?〈资料介绍〉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有时候会持续两个季节不下雨,两个季节不下雨)

  这样的`干旱让它的兄弟姐妹毁于一旦,但这株柳树却保存了生命,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个地方给你感受特别深?

  B、自古以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学生谈感受:谁也要针对这段话谈谈感受?

  (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

  *(补充资料)

  这里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滴水成冰。那儿的土被称为冻土。可见,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多么恶劣啊!

  引读——干旱和寒冷决不允许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柳树就是在这样干旱,这样寒冷的环境下熬过了一年又一年,让我们一起读——

  学生齐读

  还有哪让你感受特别深呢?

  C、出示7: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摧毁,却能够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学生交流感受。

  柳树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啊?//重重困难,柳树所经受的是什么困难呢?

  (1)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同学们,你们没有亲身经历,不知道它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风声)

  你能想象柳树在风雪中是怎样挣扎的吗?学生交流

  就是这样的风雪,这样的柳树,谁来读——评读——指读

  这段话中还有哪让你感受特别深呢?(说说你的感受。)

  (2)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同学们,柳树面对的雷轰电击不是一般的一声炸雷,一道闪电,而是——铺天盖地的,铺天盖地意味着什么啊?

  (适时指读)

  柳树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着,生长着……谁能读好这句话。

  (3)柳树生长的多么不容易啊!(引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字变红)

  (4)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柳树呢?

  是啊!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株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柳树。让我们一起读——

  5、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同一株柳絮,如果它生活在我们江南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6、学生交流

  (*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 *家乡的柳树所处的环境十分优越,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沐浴着阳光,吮吸着雨露,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

  *家乡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它的美是一种柔美,缺少了高原柳的一种刚劲之感。)

  四、四读柳树,得到启示。

  1、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何远?可柳树抱怨了吗?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株柳树……(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2、从“九十九 一”这两个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呢?

  是啊!它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话吧——读。

  同学们,让我们回头再看看这株柳树,(出示,5)想象着它经历的这一切,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出示5)

  (神奇,锻铸)

  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怎不令我们敬佩!带着你的赞美之情,敬佩之情,带着你所有的感情,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株柳树吧!

  配乐读段——齐读

  3、此时此刻,在你面前的还仅仅是一株柳树吗?(不是)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精神——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人——霍金、海伦凯勒、高原上的人民、战士……在困境中,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如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一样。

  植物——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它的生命也是艰辛而壮丽的。

  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是啊!透过这株柳,(出示图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具有柳之精神的人与物!让我们再次记住它——

  齐读课题。

  5、学到这,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讲,很多情要抒,就在课题旁用一句话写下你最深的感受吧。

  6、交流。

  7、同学们,这株柳启迪了你们,也启迪了老师,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把板书改成了一首赞美它的小诗——

  《青海高原一株柳》在……

  配乐,朗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8、师:愿这株柳永远伫立在青海高原之上,也永远伫立在你我的精神世界之上。

  五、作业。

  最后布置两个作业——

  1、勤于积累: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精彩的语句;

  2、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张海迪》

  读完后,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

  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

  (那片)苍茫、贫瘠(的土地上),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锻铸了——)

  唯一(的它)。

  (一株——)

  高大、粗壮、坚硬、苍绿(的柳树)。

  (它——)

  坚韧不拔,(它——)

  永不放弃……

  (它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在哪些地方见过?能用具体语言描述吗?看着这些婀娜多姿的柳树,想到哪些写柳的古诗?

  生1: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2:我还知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也是描写柳树的诗句。

  生3: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柳树的嫩绿。

  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二)板书完整课题,析题、解题

  师:现代作家xx实写过一篇关于柳的文章,板书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那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呢?

  生1:不能,因为如果单单一个“柳”,不知道是写哪的柳树,指代不清楚。

  生2:作者是写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不是写一般的柳树。

  师:说得真好。好一个不一般的柳树!出示图片

  师(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

  师: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

  生1:这一株柳树与我们常见的柳树有什么不同?

  生2:作者写青海高原的柳树却在文章中写了家乡灞河的柳树,是不是走题了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师:(巡视)边口头提出读书要求:1、自己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读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2、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3、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检查学习情况

  1、读一读下列各组词语,想想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铁铸 锻铸 虐杀 摧毁 抱怨 畏怯

  艰苦卓绝 起死回生 不可思议 望而生畏

  生1:读词(师即时纠正读音)

  生2:带领同学们读

  师:其中本课有7个生字,5个二会字。文中一些生字词要特别注意,“韧”是前鼻音,“卓、韧、滞、邃”是平舌音,请跟我读。教师带读。

  师:我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

  生1: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寿”左加“金字旁”就是“铸”

  生2:“催促”的“催”与“摧毁”的“摧”很相似。

  生3:“抑”注意右半部,不要多笔画,第五笔是“竖提”

  师:好,我们一起在课后的“钢笔描红”中去写一写,注意呀,刚才我们有的同学已经提醒我们注意了。

  生:书写生字

  (五)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师:谁来给咱们读读课文,请9名同学分别朗读自然段。

  生:读文章,师相机结合课文理解“深邃、凝滞、苍凉、粗实、锻铸、虐杀、艰苦卓绝、敬畏”等词。

  师:想想作者从几个角度来写青海高原这株柳的?

  生:作者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以及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

  师:哪里写了这株柳树的样子?

  生: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师:哪里写了柳树的生长过程呢?

  生:第六、七自然段

  师:青海高原的这株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坚强

  生:很神奇

  师:指读第二小节,出示句子: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理解:神奇、望而生畏 伫立)(板书:神奇)

  师:青海高原,有没有同学去过?课文是怎样描述“青海高原”的?

  生: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广袤无垠、青草覆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当作者在这里看到了这样一株高大的柳树,不由地发出了一声“哦”,(体会“哦”的意思,练习有感情朗读。)

  生读句子

  师: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是一株( )的柳树。

  生:神奇的柳树!

  师:(出示)所以作者这样赞叹道: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生:读句子

  师:作者说这是自己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你又从哪儿看出来?从“唯一”你读懂了什么?

  生1:没有其他的树了。

  生2:读出了柳树的生命力强。

  (六)、小结内容,朗读3、4小节。

  (五)、作业: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

  六、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通过文章第5自然段的描写,从“干”“枝”“叶”的描绘中,感受到高原一株柳的“形美”。

  重点通过第六,七自然段中作者的大胆猜测写想象,品味高原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的“坚强”与“不屈”。

  熟读并理解第9自然段中“命运给予它……成就了一片绿荫。”的含义,并听写第9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的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高原柳树所出的恶劣环境,以及体味到柳树面对逆境时变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品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苍劲有力 啊娜多姿 道劲有力 树影婆娑 风情万种 巍然屹立(撑立)

  (二)问题引入,“我”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这一株柳树时怎样的呢?

  生;(这株……强大感召)

  师:在你眼中,这是一处???——的树;在你心中,这是一株——的树,所以你一眼这株大柳树时,不由得“哦”了一声。

  师:这一声“哦”,是因为你为——而感到惊讶(理解“两合”)

  这一声“哦”,是因为你为——而感到情不自禁地赞叹(百榻平方米的树阴)

  这一声“哦”更是因为这株柳树的叶子——而发之内心的赞美。

  【从“干”“枝”“叶”三个方面体会高原柳树的形美】

  师:(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生齐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一株神奇的柳树呈现在大家面前。

  生(个别读),生评(师评)

  师: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伫立)(板书,品味词语)

  (三)、品味高柳树树的“坚强”与“不屈”

  师:这一株柳树时怎样来到这寸草不生,广裹无限的青藏高原的呢?作者大胆地猜测与想象了这株柳树的来历。默读6,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几个画面?在镜头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默读六、七自然段

  师:请说说你的读书感受

  生1、2、:

  师: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这株柳树它撑立的不容易了?

  生: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师:你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师:环境非常――

  生:恶劣。

  师:看老师写这个“虐”字。上面是虎字头,下面是横竖折再写横,这个字组个词,可以组“虐待”,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你们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波放声音(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三个“多少”四个“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

  师:被狂风吹歪了,弯下腰来了,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险些连根拔起。

  生: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

  生: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生:差点被其他柳树苗的芽给埋没了。

  生: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

  生读。

  师:它在熬,在挺。谁再来读。

  生读。

  师: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

  生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师:从哪两个词语中读出。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师:还从哪里看出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

  生:多少。

  师:用了几个多少?

  生:用了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读的时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扬些。

  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

  师:出示:在漫天的风雪中,

  它( ),

  在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它( ),

  一次又一次摧毁,

  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因为在它心中,

  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要( )!

  我要( )!

  ……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齐读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师:再用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1:不屈。生2:咬着牙。生3:坚强不屈。生4:坚忍不拔……

  生5:坚持不懈。

  生6:宁死不屈。

  生7:永不放弃。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1:现在在沐浴着阳光。

  生2: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

  生3: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

  生4:听着游人的赞美。

  生5: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6: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用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明白了柳树的生长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

  师:希望只是很渺小的,九死一生。

  生:?我觉得柳树的生长机会是很小很小的。

  师:从九十九中读懂什么?

  生:柳树经历了一次次的雷轰电击,一次次地风雪吹袭,一场场地干旱。

  师:九十九让你读出了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

  生:顽强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生:没有;师:“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句子)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四)主题深化,总结

  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

  这株柳树,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要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出示句子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它仅仅是令我们望而生畏吗?还令我们产生怎样的情感?

  生:?

  师: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感情,带着景仰的语调,一起来读读第九自然段。

  生读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记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生抄写

  板书: 15 青藏高原一株柳

  寸草不生 广袤无垠

  撑立

  顽强、坚忍不拔、永不放弃

  一方壮观的风景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0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教学中,我注重提纲挈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层次分明。

  “神奇”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在这堂课上,我始终紧扣“神奇”两字,以“神奇”为切口,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在细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实而坚硬”等感受柳树外在的神奇。

  在理解柳树顽强非凡的生命力的时候,我紧紧抓住“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这两句中的“巍巍然”和“撑立”上。然后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话“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仅仅是指它样子的神奇吗”过渡到第六、七小节,抓住“干旱”、“寒冷”“不可思议的奇迹。”“经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一遍又一遍引读这句话,让学生了解这株柳树在经历了无数次干旱、严寒、高原风雪和雷轰电击却又能一次次活过来,从而更深刻地感悟到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神奇!

  语文课堂永远存在缺憾。我在处理这篇课文时,明显有“赶”的现象,朗读和体会仍不够充分,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环节,有点到即止的缺陷。同时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对我本人、班级中的学生都是一大考验,整节课大家不会有半点闪失,注意力高度集中,但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思维会跟不上趟,缺少自我思维、感悟的时间。以后在自己的课堂中对重点内容应放慢一点节奏,让大多数学生能充分感悟,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想象环境的恶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天路》感知高原环境特点。

  二、读悟青海高原

  1、导入:刚才大家听的歌曲为什么叫“天路

  2、欣赏高原图

  让我们再次走进青海高原(欣赏图片,读句子)

  过渡:就在这广袤无垠,青石嶙峋的高原上,我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株绿色的柳树!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让我们看一看它吧!(出示描写柳树的语言)

  三、读悟“一株柳”

  1、体会这株柳的奇。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出示文字)

  从样子、叶、枝干和平原柳对比研读这株柳的神奇。(挑着读)

  读到这,这株柳的样子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赞美、赞叹……)(齐读)

  (有可能让学生画画再读)

  小结:这株柳竟能巍巍然撑立在如此悲壮的青海高原上,真是神奇啊!

  2、聚焦“撑立” 读出精神

  你们看这个撑立的“撑”,提手旁加个掌,手掌用力就是撑。那么同学们,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出了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样子吗?你们在摇头。别急,咱们来读书。这回请你快速地读读描写作者猜测柳树生长情况的6、7二个自然段,读了之后啊,我相信你对这个词含着的意思会有更深的理解了。开始读,快速读。

  读下来之后你感觉到这株柳树它要在这高原上生存下来容易吗?(生:不容易)你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了它的不容易?你赶紧看看,把这些语句语段划下来。

  (1)、指名说。

  预设我从“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奇迹。”。

  引导“绝不宽容”的理解。感受柳苗的无望,这株柳的不可思议的奇迹。

  (2)、师:不单是柳树,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岁,青海高原上的夏秋两季连续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活了下来,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神奇吗?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读一读。

  (3)、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它害怕了吗?

  (4)、它就是这样撑过来的。同学们,柳树经受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抓关键词语引读 多少 又 一次又一次 一回又一回

  (5)、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很多时候,也许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会怎么鼓励自己的呢?(体会生命的顽强)

  这是一种怎样的撑力啊?用一词概括。

  3、体会柳树在忍受命运不公时苦苦撑立的不易。

  (1)、比较感悟

  当青海高原这株柳正在风雪雷电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拼命挣扎,孤独地煎熬时,它的同类那些平原的`柳,此时,可能在做些什么?(依据课文内容说说)

  同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抓关键词“九十九”、“一”体会这株柳的顽强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

  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

  4、 聚焦“伫立” 完善形象

  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1)、此时此刻这株柳就像个顶天立要的巨人,撑立在每个人心中,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

  (2)、难怪作者在开始时要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师: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海伦.凯乐,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在遭受又聋又瞎的残酷打击下,还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学习各国语言,最终成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你呢?你想到了哪个人?哪句名言、诗句?

  出示: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 )。

  …………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只要我们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一定会产生奇迹,就像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一样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样子 粗壮 高大

  柳 叶 苍郁 撑立

  枝干 硬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 3、4节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C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 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 形状 枝干

  叶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3

  一、回顾环境导入:

  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2、师:读的时候如果速度再慢一点,就能读出意境了,再来一次好吗?

  3、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株柳树。这真是一棵怎样的柳树?(神奇)

  二、感知柳树的外形

  1、神奇不神奇?看看就知道,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这棵树的奇异之处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3、交流

  A、一奇: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生铁铁锭

  硬――柔

  男生读

  B、二奇: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粗壮高大

  齐读

  C、三奇: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嫩绿,草绿,鲜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

  齐读。

  过渡:

  师: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板书:撑立

  这个“撑”字,手掌用力就是撑。难道这个“撑立”仅仅是写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别急,我们再来读书,这一回,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的六、七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

  1、师:读了这两段之后中,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可以在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

  2、交流

  (出示)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生: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出示)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交流感受

  师: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生交流……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

  师:冻死过多少次,他又……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生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我仿佛看到它在咬着牙坚持。生读。它在熬,在挺。小组读。它这是在和死神较劲呢!齐读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导读好“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多少”。

  指名读

  齐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引出“又”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师:用了几个“又”字?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又”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也许很多时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生:我一定要撑下去,只要熬过这几次风雪就好了。

  师: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其他柳树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定要活下去,撑下去的信念,所以它才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

  生:起死回生。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撑立,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顽强。

  师:会写这个词吗,写在黑板上。众生写。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词,都可以来诠释这个“撑立”。

  四、比较体会精神:

  师: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再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江南的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生: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

  生: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可柳树抱怨了吗?

  生:没有。

  五、感悟品质,深化情感

  师: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读。

  师: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师: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九十九”让我们感受到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吗?“一”让我们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作者这样写。读。

  生读: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六、首尾呼应,内化情感

  师出示:这株柳树,它就这样咬着牙,撑立在有着――

  生: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师:它就这样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撑立在有着――

  生: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的青海高原上。

  师:它就这样撑啊撑,撑出了高原上壮丽的――风景

  师:你们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道壮丽的独特的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柳树样子的话。这一回你们读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回你知道为什么它能长得这样的高大、粗壮了吗?

  生读: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这回你肯定知道,它为什么绿得这么苍郁,这么深沉?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为什么它们这么坚硬?

  生:因为在许多柳树苗中,只有这株坚强地活了下来,它经历过许多的磨难。

  师:此时此刻,这株柳树像这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撑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如果坐着读不能表达心情,让我们站着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师:难怪作者在开始的时候这样写,咱们一起读。

  生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师:这里用了一个“伫立”,而不用“撑立”,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生:“伫立”表示是长时间地站着,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肯定经历了很多磨难和困难才活下来的。

  师:它已经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们也相信,它能继续在高原上撑立下去。让我们情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谁想一个人来读题目。

  生读课题。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一株。

  师:为什么?

  生:因为高原上只有一株柳树,看不到其他柳树了。

  生读。

  师:你想强调什么?

  生:因为它是唯一一棵柳树,经历过很多折磨的。

  师:我懂你的意思了,这株柳树能够在高原上生存下来,你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他要强调这一株柳。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两个词,一个是撑立,一个是伫立。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这棵柳树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篇14

  设计思路:《青海高原一株柳》以生动、凝练的语言,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和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初次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文章,就让我感觉到那简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课文的切入点非常容易就能够找到,文本始终围绕着“神奇”两字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经历”两方面展开叙述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柳树生命力的顽强。本着从大处着眼,抓大问题、大线索的原则,深入地研读文本后,我把切入点放在了“神气”两字上面,这节课,学生始终围绕着“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神奇’的?”这个问题展开的。我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再通过对每个段落中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挖掘,去感悟柳树的“神奇”,体会柳树的顽强生命力,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脉络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对重点词句的品析中又能赋予文本框架以血肉、感情。

  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朗读、思考、交流融为一点,紧紧抓住“神奇”二字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领悟文本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默写生字。(继续加强生字教学)

  1、默写生字

  2、简要复述上节课所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浏览课文。

  思考:青海高原这株柳究竟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三、潜心会文,研讨交流。

  (一)、阅读发现,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发现。

  生:这是一株在平原在水边及其平常的柳树。

  生:这是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2、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反复朗读。

  3、学生质疑。(学贵在有疑,此处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够学习的主体性)

  结合“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这句话,学生质疑。

  4、提炼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才更值得探究,才更能帮助感悟文本,在这里,无意中给学生渗透了如何筛选问题的教育。)

  (1)、这株柳树为什么令我望而生畏?

  (2)、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神奇”的?

  (二)、品读第5自然段,感受“神奇”。

  1、出示文字,学生自由读,思考柳树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

  2、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感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感受柳树的伟大生命力,体会其“神奇”(学生对文本中重点词句的挖掘越深,感悟越多,越是能内心感情与文本感情的交融。)

  预设重点词句:“两合抱”、“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巍巍然撑立”、“百十余平方”……(抓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地分析,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法引导。)

  3、教师。

  (三)、品读6、7自然段。

  1、这株柳树除了样子“神奇”,课文还写了柳树哪方面的“神奇”?

  引出6、7自然段,感受柳树生长历程的“神奇”。

  2、学生自由读6、7自然段,并将自己的感悟批注在书上。(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感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

  3、交流研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展开想象,指导感情朗读。

  4、教师以过渡性的语言激情引出后文。

  (四)、自学感悟。

  1、学生自读自学第8自然段。(对文本的处理应该有详有略,课堂也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2、交流所感所悟。

  3、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灞河的柳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此处,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想到“对比”这一方法的烘托作用,这对学生方法的提高很,方法的学习其实最需要这种具体的语言情景。)

  4、。

  (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学生读文。

  2、面对这株柳树,你能想到谁?说一说为什么?(结合文本感情、柳树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

  3、交流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感悟。

  4、教师。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样子

  神奇: 生命力顽强 令我望而生畏

  成长历程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相关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作文01-02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反思04-28

六年级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204-30

六年级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人教版」04-30

六年级语文青海高原一株柳104-30

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10-31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4-28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4-04

《青海高原一株柳》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