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教案之《石榴》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石榴》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榴》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
1、学习生字词,描红,写字。
2、读通课文,正音。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读——:学生读课题 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酸溜溜 甜津津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二、精读训练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和果实里的子儿。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石榴的哪个部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指名简单交流。
3、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都不一样。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再好好读一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交流:
(一)、叶子
(1)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把这描写充满生机的绿叶句子读一读。
(二)石榴花
(1) 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为什么喜欢石榴花?
(4)指名交流
(5)从哪里看出石榴花很多、很可爱、很美丽?(相机板书:火红、密、盛、小喇叭。)
(6)、想看看这美丽的石榴花吗?看石榴花的图片,加深理解。
(7)石榴花真的会吹小喇叭吗?(理解本句不仅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8)把你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喜欢的读,齐读)
(三)果
(1)、为什么喜欢石榴果?
(2)、相机出示: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①石榴果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呀?它们真的在笑吗?(拟人)
②看看这些开怀大笑的石榴果吧。(欣赏图片)
③谁能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①、石榴娃娃为什么那么急切的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②、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c、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①、石榴成熟了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漂亮。它是怎样长成的?
②、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划出来。
③、相机板书:先是 逐渐 最后
④、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⑤、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
《石榴》教案2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课文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生字卡。
3.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检查自学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精读指导。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解释“枣庄”(地名,在山东省南部,邻接江苏省)。
(3)“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4)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哪两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写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讲的是什么?这样打比方合理吗?
出示实物图片,体会比喻的准确性。
(2)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业设计: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呢。
板书设计:
石榴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变化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用“--”画出能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颜色:青绿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样子:有的有的急切地扒报告着
(板书:有的.....有的.....)
3.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哪些变化?(先变成又变成最后)
4.指导朗读:看到这样惹人喜爱的石榴,我们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未读这一段话。
5.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长得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根据讨论板书: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1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子儿:酸溜溜甜津津
教后记:
《石榴》教案4
活动由来
点、线、面是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擅长用简单的墨线和彩点营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幻觉,将诗情画意尽显于图画中。《石榴》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点、线的不同艺术表现和无穷的创作空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另外,我还选用了《秋声赋》和《鱼》这两幅以秋天景色和鱼为主体的绘画作品,这两幅图中的点与线条颇具特色,但与《石榴》图中截然不同,让幼儿通过对比分析,加深感知点和线不同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艺术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感受作品中色彩、点、线所营造的写意美。
2.尝试用点和线大胆地表现与创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石榴实物图。
3.国画工具材料:毛笔、毛巾、墨、水粉、宣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生活中的石榴。
以石榴实物图导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经验,先对石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下面的欣赏活动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师:孩子们,这是什么?这两个石榴有什么不同?石榴长在哪里?
师:是的,秋天到了石榴都成熟了,它们有黄有红,这个还露出了鲜红的果肉。
师:今天,丁老师就带来了一幅名叫《石榴》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赏名画《石榴》。
我采用了从部分到整体的欣赏方式,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带领孩子共同感知作品中色彩、点、线的写意美。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色彩不同的点引发联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石榴树,以此感知线条的多变。
①赏石榴
师:你找到石榴了吗?它们都一样吗?
幼A:我看到的石榴是红的,这个是黄的。
幼B:有的裂开了,有的没裂开。
幼C:这个石榴有叶子,那个没有。
师:这么多的石榴有的'咧着嘴在笑,有的……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开心、丰收、高兴。但幼儿说不出也没关系。)
②赏树
师:除了石榴还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了许多树。
师:哪里是树干,哪里是树枝呢?怎么看出来的?
幼:粗粗的线是树干,细细的线是树枝。
师:树干和树枝除了粗细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树枝与树干的线条,注意方向、长短、颜色深浅的不同。)
幼:颜色有的深有的淡。
师:你知道这个树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怎么画出深浅不同的?原来浓墨和淡墨可以画出不同深浅的树。
师:在绘画石榴树时,画家就用了简单的线,只是,它们长短不同、粗细不同、弯直不同,但却很好地表现出石榴树的不同姿态。
③更多欣赏
师:画面上除了树干、树枝、石榴,还有什么?
幼:还有很多颜色的点点。
师:都有哪些颜色的点?它们可能是什么?
幼:花朵、树叶、小鸟……
师:是的,画家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点来作画,却令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有趣美好的事物。
④表达对画面的整体感受
师:秋天石榴都成熟了,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片有花有树、挂满石榴的石榴林中你会特别想干什么事呢?你可以试着说一说或者用动作做一做。
小结:画家用一些简单又多变的点和线,让我们感觉到了石榴林的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
3.认识画家吴冠中。
顺势引出作者,帮助孩子们了解作品作者。
师:想不想认识一下画这幅画的画家?(出示吴冠中照片)他叫吴冠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画了许多国画,其中他特别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色彩不同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的作画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美。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吴冠中爷爷也是我们江苏人呢!
4.对比感知不同绘画作品中的点和线。
利用吴冠中的另外两幅作品《秋声赋》和《鱼》,与《石榴》进行对比,让幼儿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点、线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运用与表现。
师:吴冠中爷爷还用点和线创作了许多作品呢,想不想再来看一看?(出示两幅作品)美不美?你喜欢哪一张?
①《秋声赋》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秋声赋》,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你有没有找到这里的点和线?它与《石榴》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幼:这幅画上的点的颜色更漂亮、更大些。
师:这些更大、颜色更多的点可能画的是什么呢?
师:看了这幅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吗?(阳光、暖、热闹、欣欣向荣……)
小结:原来简单的点,通过大胆地改变它的颜色和大小,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心里暖暖的。
②《鱼》
师:《鱼》这幅图中的线是怎样的,它与《石榴》图中的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幅画里的线不像《石榴》图里那样刚劲有力,这些细长的、柔和的线让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看来,吴冠中爷爷真的把这两条鱼画活了呢!看似简单的点和线,在不同的画里、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容。而且,颜色不同,姿态不同,它表现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5.画一画生活中的点和线。
欣赏后,孩子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此环节使孩子对点、线作画的艺术形式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①迁移生活经验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点和线来画画呢?那你想用点和线来表现什么呢?
②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③展示、评价作品
师:谁来说说你用点和线画了什么?
师:你还喜欢哪幅画中的点和线?它可能画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环节和过程上看还是比较流畅的,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形态的点和线在不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事物、意境都是不同的。
不足之处有以下2点。
1.虽然活动前半部分孩子们对点、线作品进行了充分的欣赏、感受与表达,但要孩子们迅速地内化,并在作品中形象地呈现,从今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来看,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今后,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欣赏、绘画,以及练习用笔的方式方法等,来渐渐提高孩子们这方面的表现能力。
2.在之后的对比环节中,提问可以从简,对作品情感色彩的剖析可以省略,重点引导孩子去观察作品中线条和点的不同表现手法即可。
《石榴》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石榴的特征。
2、尝试用手指点画,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石榴图片。
2、画有石榴轮廓的绘画纸每人一张,调好的水彩颜料一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榴,请宝宝观察,说一说石榴的外形特征。
二、边念儿歌边将石榴切开,请宝宝观察石榴的内部特征。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分析:实物、儿歌能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掌握石榴的内外特征。)
三、示范用手指点画的方法。
——用手指蘸一下,一粒一粒点在圆圆的大石榴婆婆的肚子里。
(分析:生动、简洁的语言帮助幼儿更快掌握手指点画技巧。)
——如果宝宝不是用手指点,而是用手指涂抹,可手把手地引导宝宝。
——“石榴宝宝一粒挨着一粒坐”,如果宝宝只在一个地方点,可以引导宝宝分散地点画。
(分析:教师可通过手把手地指导,让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体会点和涂抹不一样的感觉。)
四、宝宝将石榴宝宝的肚子里点满后,帮助宝宝将作品展示出来。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作品的呈现很重要,它能让幼儿体会自创作品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回忆儿歌。
——石榴婆婆宝宝多,一个挨着一个坐,吃到嘴里酸又甜。
小百科: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是常绿树。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树根黄褐色。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树高可达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m或更矮。树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
《石榴》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
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词句积累]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暴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2.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4.指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3、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全文,回顾课文。
分节朗读全文。
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畅谈品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练习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
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3.交流评价。
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
2.小练笔。
3.交流修改。
课标要求
1.熟读课文,欣赏作者描写石榴各部分的语句。
2.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理解比较映衬的作用。
4.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5.练习用拟人或比喻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学法点悟
1.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石榴的喜爱吗?
整体感知
文章围绕石榴的“最可爱”,从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依次描写了它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抓住外部特征突出其内在神韵。通过与其他树木的比较,突出了石榴树可贵的品格:不惧怕巨大的威力,奇崛而清新,美丽又热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的热切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在作者的眼里,夏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作者为什么说石榴是“夏季的心脏”?
疑难解析
质疑:第一段,作者写石榴花开的时间及环境,对表现石榴的品格起到什么作用?
解惑:“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盛夏季节,酷暑难耐,树木们似乎顶不住太阳的威力,纷纷撑起了伞,遮挡强烈的阳光。大部分花草也疲劳、厌倦了。而石榴花正是在这时开花,相比之下,它更坚强、执着,更热情、独特。作者仅仅在点明时间时,在中心语“时侯”之前加了些定语,却起到了比较映衬的作用,突出了石榴难能可贵的品格。这样开头,由面及点,引出描写对象,非常自然。
质疑: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表现石榴的可爱的?
解惑:作者分别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石榴的形态、颜色、质感,突出了它的可爱。首先,作者通过与梅柳的比较,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表现其奇崛、清新的`风度。接着,写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表现其热烈、美丽、向上。又用新奇的比喻写了其骨朵和果实的形状,表现它的精巧和美妙。最后用拟人的手法,写它子粒的透明、光嫩,及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
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解惑:作者因石榴花鲜红的颜色和它对炎阳的毫不辟易,把它比作“夏天的心脏”,又因为自己追求自由、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而特别喜欢夏天,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喜爱,实际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语言揣摩
1.“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梅树和杨柳是长期以来人们都喜爱的形象,然而在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下,它们都不如石榴,石榴取了梅柳之长——梅的枝干奇崛,柳的叶片清新;舍去了梅柳之短——梅的枝干枯瘠,柳的叶片柔媚。这样写,通过比较突出了石榴独特的美感,“风度”一词赋予它人的气质,仿佛一位俊朗洒脱、清逸脱俗的男子。此句整齐、精练,生动、传神。
2.“……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由上文可知,“红玛瑙的花瓶儿”在这里借代花骨朵,这一段话写出了石榴果实变化的过程,“希腊式的安普剌”借喻果实最初的形状——像尖底的胆瓶,“中国式的金罍”借喻果实即将成熟的形状——像壶,非常形象。“各种锈彩”用来比喻石榴皮上的班驳的纹理,既新奇又恰当,还与上句“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相呼应,很有雅趣,大概也只有像郭沫若这样的研究古文化的学者才能妙手偶得之吧。
3.“这可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季的心脏。”
前一句用问句,语气温婉,从形态的相似和不避炎阳的直射设喻,突出其热烈;后一句,“因而”紧承上句对夏天“向上”的称颂,突出其蓬勃向上、充满活力,且以“更”字加强语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志趣。
《石榴》教案7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2至4节,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
3、能品味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B、过程方法:
1、学生能自主选择性学习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C、情感态度:
1、能体验和感受石榴叶、花、果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
2.能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石榴叶花果的可爱,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照课文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水果的文章
3、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石榴上课时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1课〈〈石榴〉〉,我们去枣庄的石榴园看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二了解预习情况
1学这一课,你最想了解什么?
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
小结:你们想了解的,作者会告诉我们的;你们最想了解的,也会是作者重点要向我们介绍的。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是暗示作文应怎样审题,怎样选择材料)
2你们预习了些什么?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谈谈预习的内容,谈谈对课文的了解。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带领同学们读这些字。
2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3读这些生字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练读生字
5认真看看这些生字,用钢笔描红,说说写这些生字时,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6请在课文中划下生字词,读一读。再为这些生字找朋友,可以是一般的词,也可以是成语,诗句。(尽量地调动学生的积累并利用这种资源学习语言)
7了解驰名中外的意思。
8让学生互相提问意思不懂的词。
(充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生字词)
四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位互相读。
3指名读,全班评议。
4再自读,展示读得好的段落。
五初步感知课文
枣庄的石榴园里到底有些什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指名说说(先自由说,再按课文顺序说一说:嫩绿的叶火红的花可爱的果)
六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
石榴剥开活泼驰名中外
喜讯甚至透亮清爽无比
2再读一读课文
3自己设计一道喜欢做的题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我们再来写几个生字词。
2写字:写一个最难写的,再写一个写得最好的。
3通过读书我们还知道了石榴园里有......(引读有关词句)
二、精读感悟
1、师:同学们,石榴园里的景物还真不少呢!让我们放慢脚步,来到你最喜欢的景物面前,停下脚步,细细欣赏,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然后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黑板: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边读边想象。
3、学生自读,边读边勾划,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给学生潜心读书想象的时间空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交流反馈(学生选择性发言,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A、第二节
1、若读石榴叶:哦,石榴的枝条从树妈妈的怀里抽出来了,还长出了新叶,多么生机勃勃。
2、若读石榴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呢?(引导学生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a、主要抓住三点引导学生说:色彩鲜艳漂亮
花开得多且茂盛
活泼像小喇叭
b、你见过石榴花吗?看课件:石榴花像小喇叭,此时这个小喇叭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呢?
c、说与朗读及时相结合
d、音乐朗读引入: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引读课件中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小结过渡:石榴花真美呀!美得让人不愿迈开脚步呢!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可真多呀!你还喜欢什么地方呢?
B、第三节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看课件,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
2、指名读
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
4、再读课文,这些石榴娃娃会做什么动作呢?
3、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4、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齐读这一部分。
C、第四节
1、师述过渡: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真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呀,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地摘下来尝一尝。
2、实物演示(学生拿出自己的石榴观察),剥开外皮,你看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榴子儿的样子)
3、学生现场品尝,味道怎样?
(让学生自己品味体验石榴的味道并说出来)
4、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伴对话,感悟内容,品味语言]
四、师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到了枣庄的石榴园,我们看到了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夏天石榴开出了......到了秋天......(逻辑性引读)还忍不住品尝了酸溜溜、甜津津的石榴果,真是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五、课外拓展
1、过渡: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太美啦,现在正是瓜果飘香的秋季,你也一定吃过许多美味的水果。其实,生活中写水果的文章很多很多,老师这儿就有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
2、教师评析《桂圆》,示范勾画描写好的词句
3、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水果的文章,学着老师的样子评析
4、指名上台来展示、评析
(向课外延伸,学会评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读写结合
练习: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仔细品尝,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附板书:11、石榴
叶......
花......
果......
《石榴》教案8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难点: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串讲课文,准确把握课文所写对象的特征;并向学生介绍郭沫若其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朗读课文,接着解决生字词的音义。
二、把握作者笔下石榴的特征,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石榴[夏天的心脏]
开花时节:盛夏
枝干:如梅有二者之长石榴特点:
叶片:如柳而无二者之短美丽、不畏炎日
花:色——深红
形——单瓣(陆离)/双瓣(华贵)作者对石榴的
果实:如金蕾感情:喜爱、赞美
子粒: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联系课后练习(一)、(二),并结合书中的彩图分析课文。板书中设置部分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在课文中找出适当词句,讨论完成。)
三、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讲述本文的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布置思考题:“在当时那种时局中,郭沫若写石榴,是单纯的赞扬它的美丽,还是另有涵义呢?”
——此题留待下一课时解决,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据此对作者的`立意进行充分的想象。
四、布置作业
1、字词积累
枯瘠(kūji)犀利(xīlì)丰腴(fēngyú)
盎然(àngrán)皓齿(hàochǐ)唾津(tùojīn)
2、造句:①柔媚②束缚③争妍斗艳④忍俊不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讨论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设计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石榴?课文中有说明吗?
2、你认为石榴会有别的含义吗?阳光与它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为什么作者别的植物不写,独挑了石榴?
【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此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对“夏天”、“阳光”等意象进行点拨,从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盛放美丽,演幻出充满喜悦的生变奏曲,可推论出石榴寓含着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鲜红的花朵,饱满的果实意味着蓬勃的生命力,这正是那个时期中国民众所亟需的。这就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三、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三个特点:
1、抓住特征,仔细描绘。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进行形象的描绘,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格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赞美石榴,实际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这是单元第一篇状物文章,分析时联系单元说明,让学生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自己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就此对学生如何写状物作文进行指导。〗
四、深化练习。
利用练习册中的课内、课外阅读题进行复习和知识扩展。当堂评讲,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五、结束课文,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四)2、预习《马说》
《石榴》教案9
活动目标:
1、探索剥石榴的方法,感知石榴的特征。
2、通过观察、统计的方式认识石榴树和石榴花。
3、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喜欢种植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石榴若干盘、统计表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瞧!这位是秋姑娘。我们一起来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
今天秋姑娘开PARTY,她会送给每位小朋友一个秋天的水果。我们通过一个谜语来猜一猜是什么?(黄瓷瓶,口儿小, 打破瓷瓶口, 挖出红珠宝。)
(幼儿在谜语猜想中,感受石榴的样子,说说、猜猜、看看过程中掌握石榴的特征。)
(2)师:你们拿到的礼物是什么呀?(石榴)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二、认识石榴,探索剥开石榴的方法。
(1)师:我们怎么打开这个石榴呢?(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讨论)(幼儿通过讨论后,进行了两次打开石榴的探索,先从旁边打开,发现很困难。有孩子就想到谜语出现的“打破瓷瓶口, 挖出红珠宝。”根据这一线索,孩子们进行了第二次探索,从小口处,使劲用大拇指掰,发现也是很难打开。这时候,有小朋友提议用刀子切开,一提出,小朋友都纷纷表示同意。)
(2)师:小朋友说用刀子打开这个方法也不错!那我们先打开哪里呢?(幼儿再一次进行探索讨论。
师:轻轻地打开石榴,里面住着石榴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数一数里面住着几个石榴宝宝?
(3)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呢?剩下的籽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作用呢?
总结:一颗石榴外面有软软的'的石榴衣服,里面有好多石榴米,红红的石榴是甜甜的,穿着一件红衣服,里面还有一粒籽,可以用来作种子。
(幼儿通过探索把石榴打开时候,看到了自然形成的花形非常兴奋,也提要到了探索后的成果。)
三、认识石榴树和石榴花。
(1)师:石榴我们都品尝过了,那么好吃的石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幼儿园里面有一棵石榴树上面还开着石榴花,花是橘红色的。
(2)师:这里有一张表,小朋友。小朋友象个科学家那样去找一找、看一看,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等会上来讲一讲,开始行动吧!
(当带领幼儿看到石榴花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孩子们从叶子部分开始观察仔细,到石榴花的样子等,又进行一次“小科学家”一样的探索。)
(3)探索记录
四、用语言表述自己看到的石榴花和石榴树。
五、延伸:
石榴的作用石榴的作用
1、防治口臭
2、止泻杀菌
3、生津止渴
4、美化肌肤
吃石榴有这么多的好处,明年我们也来种一种!
《石榴》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石、棵、什、时、就、王、力、布、姜、还、出、牙”12个生字,会写“力、王、牙、石”4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谁来说一下你喜欢吃的水果?
2.老师这里有一则关于水果的谜语,看谁先猜出来。“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石榴)。
3.板书课题
4.激趣,石榴怎么会笑呢?
(1)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分小组读生字,看谁读得正确。
(3)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个自然段说的.是第二幅图的内容。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及笑出石榴的样子,想象树上挂满石榴的情景。
2.王力力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说说王力力想了哪些办法逗石榴笑?结果怎样?
2.演一演。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么究竟怎样石榴才会笑呢?
2.引导学生说说“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力力为什么也笑了?
4.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小组讨论: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就笑了呢?
6.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识字。
1.利用以前学的某个部件记字。如:“棵、什、时、讲”。
2.用认字的笔画和说词语记字。
3.对字形较复杂的字看清结构,多读、多认。
4.利用对比记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力、牙、王、石啊。读一读。
2.观察生字的笔顺、占格。
3.学生描红,最后仿写。
四、积累词语。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从课文中写两个词语在空花篮里。
五、小结。
石榴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成熟,其他植物也是一样的,都有各自的生长规律。
六、作业
思考:还知道什么水果(庄稼、蔬菜)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石榴》教案11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a、样子有些像;b、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石榴》教案12
活动目标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
“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探讨记录的方法,但教师缺乏较好的,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有的进行分类操作。有的进行记录统计,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面对幼儿的回答,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提炼探索的价值。
《石榴》教案13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读),那里有——(生接读)的石榴园。什么叫“驰名中外”?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开满了花的石榴树。请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读好“火红的石榴花”)
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谁能读好这句话?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这么可爱的花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长成的,它们可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从石榴树上长出来的,请你赶紧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春天的时候石榴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了夏天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这叶儿长得怎么样?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词语“郁郁葱葱”。(读好词语。
4、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师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开了这么多够了吗?再开一些,够了吗?还不够?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5、这么多的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教学”热闹”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些小石榴是怎样长大的呢?谁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找答案!(教学“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
2、A老师说是“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真好,真爱动脑筋。
B那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相机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C你能给这些石榴娃娃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师出示石榴标签
排得对吗?对极了!你能看着这些石榴娃娃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成熟的过程吗?石榴娃娃都在为你喝彩呢!
D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你看:“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黄中带红,青中带黄,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你能发现什么不同吗?
这样写是不是也可以呢?
你们说得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让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4、最后石榴娃娃都熟透了,你们想看看熟透的石榴娃娃吗?
师出示图片。瞧,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呀!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娃娃,我们看了,心里怎能不喜欢?你能读出自己的喜欢来吗?
5、我还知道这些熟透了的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想见人们呢!你知道老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怎样叫“急切的扒开”“向外张望”?谁可以来学一学?能读好这两个词了吗?假如你就是这些石榴娃娃,会说些什么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学到这,你想对石榴娃娃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么可爱的石榴娃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剥开它的外衣去瞧一瞧吧!瞧——————师出示实物。
2、你能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籽吗?它们是怎么样的?相机教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
能读好这句话吗?
3、想尝尝吗?我知道同学们肯定都早已尝过石榴了,但是今天你尝的石榴很特别,是老师给你的,我只给你两粒,而且这两粒可不是白给你尝的,尝了之后你还得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4、这么好吃啊,老师的口水都快被你说得流出来了,一块来读读这句话吧!
5、好吃的石榴应该让没尝过的人也尝一尝,同学们能不能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让所有的人听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比比谁的本事最大!
太好吃,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同去领略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的风景,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既然印象这么深,那就让我们再稍稍停留一会,再去领略一下!齐读全文。
《石榴》教案14
活动目标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一小石榴一青石榴一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4、游戏“石榴快长大”。
(1)教师和幼儿确立游戏规则: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花瓣数量的石榴花托的个数,讲述正确后,石榴花托会慢慢长大。(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石榴花托个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如: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1朵,6片花瓣的石榴花托一共有3朵……幼儿讲述正确后,用抽拉的教具演示石榴逐步长大的过程。)
(2)同伴间彼此交流,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进行游戏“石榴快长大”,幼儿依次讲述,并用抽拉的方式展示石榴花托慢慢成长的过程。
活动反思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我在发现幼儿对石榴花托的兴趣后,不断挖掘、发现孩子们兴趣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散落一地的石榴花托的花瓣数量是不同的。由此,我创造性地设计了给石榴花托分类统计的教育活动,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变成有意义的教材。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进而引发了新的活动,通过统计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给玩具、家庭成员乃至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统计。
注重活动过程指导。为了避免活动中幼儿放任自由、毫无目的的操作行为,我在操作前都明确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由幼儿自由操作。如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有效提出操作要求;在尝试运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时,我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记录纸的秘密,探索记录的方法;在展示、交流操作结果时,又通过游戏“石榴快长大”的游戏情境,提出讲述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较好地杜绝了形式主义的操作现象。
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些环节需要进一步调节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开始部分引导幼儿数石榴花托的瓣数时,由于是呈封闭状态的数数,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一环节教师结束得太匆忙、归纳得太早,教师代替了幼儿的回答。这个环节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有效的数数方法、为接下来的石榴花托分类做知识技能的铺垫。
2、在引导幼儿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时,虽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记录表,探讨记录的方法,但教师缺乏较好的评价总结,导致一部分幼儿记录错误。
3、活动中气氛较融洽、师幼互动也较好,但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不足,较多地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索。活动后反思,在给石榴花托分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有的进行分类操作,有的进行记录统计。有的进行对外交流、展示等,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还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面对幼儿的回答,除了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外,还可说“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说出了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有2个”等。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很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回答问题,提炼探索的价值。
《石榴》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石榴的构造,感受石榴的质地和触感
2、能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描绘看见的石榴
3、知道石榴的`功效,乐意品尝石榴
活动准备:
石榴、PPT、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整体观察
师:
1、这是什么?(石榴)它是什么样的?你看见了石榴的什么地方?
2、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我们把它切开来,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样的。
二、局部观察
师:
1、石榴有什么部分组成?都是什么样的?
2、来摸一摸,闻一闻
三、教师范画
师:老师也来画一个石榴。我看见了石榴的果皮,是…
四、幼儿作画
师:
1、请你们把自己看见的石榴画下来。
2、作画时,老师有几点要求:
1、作画前,在画纸上写上自己的学号
2、作画时,请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3、听到钢琴声后,将工具整理好。
五、互动评价
师:
1、你画了哪个石榴?请你介绍一下。
2、你最喜欢哪个石榴?为什么?
师:今天你们画的都很细致,有些小朋友看见石榴坏掉的地方,也用笔画了出来,非常棒。
【《石榴》教案】相关文章:
石榴教案04-30
《石榴》课堂教学教案实录03-15
幼儿园大班石榴教案08-26
石榴11-09
石榴05-02
石榴05-01
石榴04-30
石榴05-01
石榴的作文02-06
石榴的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