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后的姿势》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汶川大地震相关录象图片[课件] 课前5分钟(眼保健操)
一、 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2:25—2:30
出示词语: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课件]
指名读
师:词语是有味道的,如何能读出词语的味道?
生:想象画面读。
师:真是个银点子,你来试试,可以吗?
指名读
师:其实要想读出词语的味道还有个金点子,那就是将词语放进句子中,谁来试试
出示句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特级大地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 ),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他用生命( )了( )的( )。[课件]
师:完全正确,有声有色,一起来体验!
齐读。
二、精读课文
(一) 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2:30-2:40
生:这是什么样的姿势?
师:学贵有疑,学贵有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圈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相关语句:
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交流
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
学生齐读课题: 最后的姿势
师:他是谁?
生:谭千秋老师
(二) 师:这又是什么样的老师?从哪些语句读出来? 2:40-2:55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写下批注。
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读进去读出来
全班交流并相机板书(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写、读、说)
你读出了怎样的谭老师?
学生板书并说明:
忠于职守 临危不惧 普通 智慧 亲切和善 舍己救人 果敢英勇 大爱无言……
师相机补充: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场景描写
师: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出示:人们这样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我们这样赞颂他: , ![课件]
齐读学生板书中的词语
师:这就是谭老师言传身教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课件]
学生齐读
三、拓展小结:
师: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来临之际,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只是其中之一
[课件]
《感动中国》音乐声中出示其他教师事迹资料
师:这还是
的姿势
学生:爱 英雄 责任 师德
学生齐读课题 最后的姿势。
默哀祝福 课件展示祝福图片
师:他们的英勇行为证实了地震灾害可以破坏我们的家园,但破灭不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决心。
[课件]
师:山可移
生: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不会移
师:水可阻
生:阻不断中华民族的血脉情
师:少年智则中国智
生:少年强则中国强
师:有这样的老师塑造我们的师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理由为这个灾难中的四川,灾难中的中华民族呐喊
生:汶川加油!
四川加油!
中国加油!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向谭千秋,向像谭千秋一样伟大的人民教师,向无数留给世人最后的姿势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生行少先队队礼!
课件展示最后姿势图片
作业超市:
1、 写话《谭老师,我想对您说…》
2、 四人小组合作一份主题为“地震”的手抄报
3、 搜集资料,准备班会课进行“最后的姿势”英雄故事演讲会。
推荐阅读:
刘 肖的《我该想到》
【教学总结】
今天的课堂有点沉闷,虽然课前作了充分地准备,可学生似乎不是很领情,虽然习惯了学生的默默无闻,但心里还是失望!幸好这个班听话守纪律,基本的目标倒也能达成。反思如下:
感触一酸如在教学环境描写的四句话时,我组织学生充分朗读,抓住标点等感受情况的危急和老师的处变不惊。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了回答,但波澜不惊的朗读又让这种危机感减弱了很多,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只好作罢。
感触二甜在品读老师的言行句中的动词 “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而后我又追问:谭老师不怕疼吗?他不渴望美好的生活,他不怕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伤心难过吗?谁来说说老师的心声?这时学生似乎有点动容了,他们说:“我一人换来了四个学生的生命,值得!”“他们还有美好的未来,我怎么忍心他们就这样走了呢?”就这样在交流中我顺势问: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谭老师?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到位了。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三、【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看。(出示课件)。
2、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感动
精读课文地震前、地震时,说说课文中谭老师的哪些语言、动作等行为最让你感动?
(学生在读中理解,抓住谭老师上课、语言、动作等)
(四)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谭老师说什么?(谭老师我想对您说……)你还想对灾区小朋友说些什么?(灾区小朋友,我想对你说……)
2、你还知道抗震救灾时的哪些英雄人物,简单说说。
(五)总结
汶川大地震是一次百年不遇的灾难,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感人故事。谭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六)结束语
让我们凝聚每份爱,共建美好家园,祈祷平安四川,平安中国!让我们在《凝聚每份爱》的歌曲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音乐)
五、【教学反思】
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灾难突如其来时,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自己却不幸遇难。谭老师为学生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是《人生的价值》,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所有的人们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通过朗读,一点一滴细心体味,感悟课文中孕育的深刻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学习救援人员所说的话时,我联系上文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行为,感受他“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不仅让救援人员“永生难忘”,也让所有的人“永生难忘”!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死死”、“飞身”、“生死攸关”等词语,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
【《最后的姿势》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最后的姿势作文11-30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04-21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04-25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04-28
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最后的姿势》)04-25
六年级组教案 6最后的姿势(初稿)04-25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08-17
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04-25
读《最后的姿势》有感01-03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的辉煌》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