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编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特点,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编码的合理性、规范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了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和自己的身份证号,大家都完成了吗?
2.谁来考考老师?
师:只要你把收集的这几个身份证号给我,老师就能猜出,哪个身份证号码是谁的。
3.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秘密藏在这18个数字编码中。板书:编码。你们想知道吗?不告诉你!
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1、巧了,黑猫警长正好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案子,在这起案件中,黑猫警长在现场只找到了一张残破的身份证复印件,这可把警长难住了?你们想帮助他妈?要想成功告破这起案件,必须得了解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的秘密。你们能找到这个秘密吗?你们有这个自信,我还是很愿意帮助你们的。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的提示和老师发给你们的几张表,研究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有需要的话可以和小组成员探讨一下。
3、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呢?
谁还愿意来?
(教师适时提问:出生的月、日为什么用两位来表示?)
4、我的本领你们还是没学会啊!(教师随意从学生中取出几个身份证号码)现在我把他们的身份证号码打乱,你还能知道这几个身份证号码的主人是男孩还是女孩吗?
(知道: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不知道:课件出示方法)
5、介绍顺序码和校验码(唯一)
(出示双胞胎图片)这是一对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又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出生,是不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也是一模一样的呢?我们来确认一下吧!(课件逐个出示号码)
哪不一样?(后几位顺序码和校验码不一样)
看来就算是双胞胎也不会拥有同一个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和我们每一个人是一一对应的,真的是唯一的。
6、刚才同学们说到最后一位是验证码,有的验证码是数字,有的验证码是X。是罗马数字的10。那就用10就好了,为什么用X?这也是我们在数字编码时要遵循的一个原则——统一性。【板书:统一】
我们刚才在这一串数码中发现了这么多信息,咱们总结一下【课件演示规范】那么,你在这个身份证号码中知道了什么信息呀?
7、你们通过自己和伙伴的力量找到了藏在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具备了小侦探的能力了!现在就让我们准备好,出发,帮助黑猫警长去破案吧!
三、解决问题
(屏幕出示银行卡编码信息)这是银行卡的编码信息,请各组小侦探们根据银行卡的编码方式和甲、乙两家银行标识代码以及现场找到的这张不完整的身份证复印件,分析一下谁会是犯罪嫌疑人呢?(小组讨论)
哪个小组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师:你是怎样做到的?
生:通过身份证中的出生日期码确定犯罪嫌疑人出生于1972年。犯罪嫌疑人可能是:B、C、E。
生:通过发卡银行标识代码666543,确定犯罪嫌疑人持甲银行的银行卡。在B、C、E中只有E持有甲银行卡,所以犯罪嫌疑人是E。
师:第一次执行任务,你们就完成的这么出色!
四、运用
咱们的校长看见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正好学校准备为每个同学建立成长手册,所以刚才悄悄地和我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聘请咱们班同学给学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号码。
你认为在这个编码中应该体现哪些信息?(所在班级、区分男女、不与其他年级重复)
1、小组讨论内容:
①怎样才能使学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不变?
②怎样才能使学号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
试写出我的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设计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那种编码最为合理。
3、(1)师:为什么不能用年级编码?
生:年级每年会发生变化,而入学时间不会变。师:编码规则要使编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2)即使我们年级只有6个班级,但是我们要为后续班级的增加,超过10个班预留出
编码的位置。
(3)现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20xx可以表示为13,如果我们学校发展壮大百年之后,2113年入学的学生就会和我们发生冲突了。
就像我们国家之前的身份证号码就是15位的,咱们看看,和我们现在的身份证号码区别
在出生年份这里,比如1956,只用56表示了,那么就会出现和20xx年出生的人混淆了,所
以后来身份证号码就改用我们现在的形式。
4、我们新的学号就这么定了!板书:学号编码:入学时间码+班级码+顺序码+性别码
5、大家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范围再扩大,咱们全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让你给全世
界的每一个人编一串数码,可以怎么办呢?可以借鉴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只需要在咱们身份
证号码之前再添加国家码就可以了。
6、校长,他们的这样来编码,您看行吗?得到校长的认可,你们可真让我羡慕嫉妒恨啊!
数字编码的文化
像刚才我们研究的`身份证号码,学号这样的,用数字来编码的情况,在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这样用数字去编码的你还见过吗?
【邮编】看来数字编码确实是充实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愿意用数字来表示,【出示我们学校地址和邮编】有什么好处呀?简洁!那么我们都用数字来表示好了,用文字表达就一点好处都没有了吗?通俗易懂。
我们的文字历史已经有8千多年,在古代我们就是用文字去编码的,比如我们客栈的编号方式是比较典型的,“天字房”、“地字房”、“玄字房”……是依据用什么编码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用《千字文》作为客房的代号。因为那时阿拉伯数字没有引用到我们国家,而古代人对于《千字文》是非常熟悉的,就用大家都容易懂的方式去编码。而如今,特别是计算机时代,我们对数字更加的熟悉,同样数字也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表达,既方便也很简洁,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用数字去编码。
比如我们现在更常见的二维码【出示图片】它是条形码的升级版,能够表达的信息更多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可以)
有的同学说二维码也没有数字呀,但其实计算机读取信息、传送信息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用的都是数码,用一个解码器就实现了信息和数码的转换。再比如我们的光盘,也看不见数码,但是这种凹凸实现了信息的存储,这样的一张光盘可以存储5000本书呢。再扩大一下范围比如数码相机,U盘,数字电视等等,这些我们称之为数码产品,它们都是用数码实现信息的管理的。
现代这些数字化都是数学的功劳,都离不开数学。
五、总结
1.师:同学们,数字编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数字化的社会,还有许多数字编码的秘密在等待大家发现,希望你们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课外实践活动:调查感兴趣的编码,并想办法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信息。
【板书设计】
编码
身份证编码: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学号编码:入学时间码+班级码+顺序码+性别码
简洁规范合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李强和爸爸妈妈到商场购物。李强买了4支彩笔,每支2元,买彩笔需付多少钱?(同学们一下就口算出来了)李强的爸爸妈妈还给家里添置了电器,分别是电视机、洗衣机和微波炉;价格如图(出示图),你能一下口算出爸爸妈妈应付多少钱吗?为什么?那这时候该怎么办?(用计算器计算)可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课题
二、深入了解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
a、同学们手里都有一个计算器,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上有什么?(同桌介绍)谁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上台介绍)
b、各个键的作用、开机键、关机键。
c、这位同学介绍的可真好。其实常用的计算器有显示屏和键盘两大部分组成。这是显示屏。键盘上又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配合多媒体课件介绍)1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a、会用计算器计算么?好,现在先把计算器开好,我们尝试计算一下这题:128×43=?
b、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摁的?你是先摁…显示…再摁…显示………(注意每摁一次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你们算出来也是这么多?看来计算器算对了。
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5504,那要进行别的计算,该怎么办?(a、继续摁b、介绍归零键ac)归零,请同学们继续计算下面两题。
c、继续计算37500-267
41600÷128
首先看第一题:结果?第二题呢?
都算对了?刚才三题,数据很大,可是利用计算器我们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你们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啊?可是赵老师发现,还有个别同学算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以41600÷128为例,怎样才能算得既对又快呢?谁来介绍自己的经验之谈。出示:看清数据,准确输入。
3.师示错,介绍清除键。
恩,刚才的.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赵老师也想用计算器计算一下我们四年级的总人数,请同学们帮我报数,我来计算:40515050515052
哎呀,赵老师把四(7)班的人数给输错了,重来吧!(学生反对)
介绍ce键退格键
用这两种方法会不会有错呢,赵老师请同学们再来算一遍,我说,你们算。恩,这键还真管用。希望同学们不要像老师那么马虎,计算时要看清数据再输入。
4.灵活使用计算器
下面还有任务等着大家算呢。一定要看清数据再输入哦!
76560+4695
3201-296
589×76
62500÷25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很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计算了,接下来就要来比一比谁算得快了)
946×57×0(多少?你怎么你们快知道结果?哦!原来这题不用计算器口算更快!)
99+199≈(298还是300呢,说说你的理由。哦,这题不能用计算器计算,用了就是精确值了,而这里是约等于,估算)
看来,有了计算器,在计算时也要灵活应用,并不是每个题都需要、都能计算器的。)接下来我就要看看哪些同学能灵活运用计算器计算了。看练习纸第一大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两流程图题)渗透灵活使用计算器
看来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得很好。现在你能算出李强的爸爸妈妈要付多少钱了吗?一起算一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刚才让大家计算的题数据还比较小,还有更大数据的计算等着你们呢!请看练习纸第二大题算一算: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注意:汇报时完整独题
算了这4题,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每题的积与前面的乘数是怎么变化的?(同桌说发现)(好像饶了一圈)是呀,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换种写法:(一圈写)只要知道什么就能知道整个结果是多少?那第一个数该怎么定?那142857×5、×6、×7分别等于多少呢?那×8有没有这个规律了?(没)但也请大家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多少?你觉得142857这个数有趣吧。其实这个数很神秘,请看:神奇数字142857的介绍。其实他的神奇之处还不止这些,课后大家可上网查找相关知识。
2.数学上像这样充满规律的数还有很多,请看下面一个:(先完成在练习纸上)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①学生说出结果
②交流规律,由几个1的几位数相乘,就写到几再依次减1写到1
③那7个1与7个1相乘呢?
那10个1与10个1相乘的结果会是多少呢?是么?因为我们用的计算显示的位数太少,我们用电脑上的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看来这个规律的只能到9个1与9个1相乘,其他的就不成立了。
刚才用计算器不光解决了很烦的计算,而且还让我们找到了一些数学上的一些规律。计算器的作用可真大。
四、解决课始问题。
现在你能帮李强算一下他们要付多少钱了吗?算一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光认识了计算器,还了解了计算器上一些键的功能,并且用计算器帮助我们计算,找到了一些数的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知道个级、万级、亿级的含义,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
2.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掌握多位数的读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在交流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多位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各个数位的含义,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
2.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收集生活中的大数。
2.出示媒体:
师:小胖和小亚在谈论全国人口有多少的问题,你们知道我国现在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将以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大数的认识。[板书:大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为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做准备,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这些大数学习的求知欲望。
二、认识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
1.师:要认识这些大数必须要一些辅助工具。想想还需要什么工具?我们以前学的够吗?
1)我们曾经学习了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师按数位板书)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师按数位顺序依次板书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也叫什么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5)小知识介绍:古代,人们用双手十 指计数,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得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人类就发现了十进制了。
2.练一练:
1)口答;5个一万是( )……
2)数一数:
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从八百六 十万起,十万十万地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3)算一算:
十万里有( )个一万,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
一千万里有( )个一百万。
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
设计意图:
进行知识迁移,掌握万以上数位的计数单位,形成整数数位顺序的整体感知。
练习巩固
三、数级的认识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介绍四位分级法。
2.试读:P11表中读数。注意每级读数要加计数单位。
说说读数按照什么方法读?
3.数的组成
16737700里有( )个万和( )个一。
1295330000里有( )个亿和( )个万。
学生通过读数讨论交流读数方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较少思维分级法,帮助学生掌握读数方法。
四、拓展并总结
1.针对练习
1)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 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2)说说上述这些数的组成。
2.介绍国际3位一级法。
3.总结:计数单位和数级
注意与四位分级法的区别。
教学反思:
练习:
1.与万位左边相邻的是( )位,右边是( )位。
2.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
3.50003700有( )个万和( )个一。69847320000有( )个亿和( )个万。7461598000有( )个亿 ( )个万和( )个一。
4.7045800是( )位数,其中“7”、“4”、“8”分别在( )位、( )位和( )位,这个数读作( )。
建议:
1.第一环节的大数分类目的为了什么?
2.大数的认识最好在已有较大数认识的基础上,拓展到万,再到十万、百万、…让学生体会十进制,在构建数位表的同时把数的组成在这一环节进行铺垫,从而发现数越来越大,有分级的必要。再观察进行自主研究总结四位分级,最 后是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两个概念。
2.掌握数位顺序表,类推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了解数位的意义,利用数位顺序表体会“位值”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较大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感知位值制。
2.让学生经历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的过程,加深对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和对国情的了解。
2.在认数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实例具体说出“位值”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走进生活,走近大数
1.提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看大屏幕,看图猜一猜,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情境图,学生根据图片展开竞猜活动)
2.师: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师:这些数你们认识吗?能试着读一读吗?看到这些数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说一说,读一读)
活动2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说下你想学习哪些有关大数的知识?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想学习怎样读这些大数。
生2:大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3:它们各是几位数?
生4: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5:这些大数分别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导语:同学们想学习的有关大数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亿以内数的认识”,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如果有的学生预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强,可以正确读出大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这些大数感到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迁移。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出示探究提纲: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请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分别是什么?
(3)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预设
生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有百万、千万、亿……
生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活动2认识数位顺序表,了解数级和数位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3页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出示探究提纲:
(1)你看懂了什么?
(2)试着说下个级和万级分别包含哪些数位?每级有几个数位?
(3)说一说19612368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分别在哪个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4)什么是计数单位?什么是数位?
2.学生充分探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目前学到的数位顺序表分三级:个级、万级、亿级。
生2: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每级都有四个数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个“1”在千万位上,表示1个千万。“9”在百万位上,表示9个百万。前一个“6”在十万位上,表示6个十万。后一个“1”在万位上,表示1个万。“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后一个“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生4:个、十、百、千、万、十万……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小结:数位是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时所占的位置,从低位开始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和亿级。一个大数中同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操作指导
在板块二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如计数器等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机会,把思维表象与思维表达联系起来。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1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内完成,再找同学汇报。
2.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2题。
(1)生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并回答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并抽取几名同学进行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任意写一个亿以内的数,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独立写数后同桌同学互相说数的组成,再找两桌同学汇报。
4.知识拓展。
师:打开教材看4页“你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在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秒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需要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
生2:我知道了如果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3:通过这些,我感受到一亿确实是个大数。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练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求学生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口表达;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练习方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谈学习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生2:我学会了填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生3:我懂得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个百,千万位上的7表示7个千万。
生4: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但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8页练习一1、2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 数位顺序表
教学反思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大数的概念,体会大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数感。大数经常出现在新闻、经济、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学生对大数却缺乏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2.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在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和数级的概念十分重要。通过拨珠数数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数位,体会“位值”的意义。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遵循学一程,展一程,点一程的规律,当学生独立自学和小组交流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及时、准确地进行点拨,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
(二)多边形的概念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2、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多边形的对角线、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等
教师边画图边说明
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
5、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这些图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分别是几条?
(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
1、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实践,自己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3、观察、寻找规律
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
3、猜想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4、验证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5、 小结归纳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知道利用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划分成三角形转化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又通过寻找规律,猜想发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接着就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计算公式
(四)课堂练习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它的内角和是
(五)正多边形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巩固练习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一般的四边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解法
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知识的迁移,获得多边形的概念。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概念。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设置悬念,引入课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现。通过类比、归纳,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体现数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角相等,但边也并不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索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巩固和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公顷。
2.认识平方千米。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C}1.对两个单位单独安排了例题,分别进行认识。(ppt无)
{C}2.通过操作并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体会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四、具体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将原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中的“公顷和平方千米”移至这里,放在“大数的'认识”之后教学,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关系,二是习题也不再受数的范围的限制,并可利用大数充分地感知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
1.例1:认识公顷。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太大,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所以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鸟巢”引入,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接下来,教材又从3个方面对“公顷”进行了刻画:一是正方形表征,通过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来表征“1公顷”,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二是根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得到“1公顷=10000平方米”,从而使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三是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表象。
“做一做”则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先建立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来推算1公顷,从而为学生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
2.例2:认识平方千米。
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平方千米”,从而强化“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引起学生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教材也呈现了三种方式:一是语言描述,以正方形表征1平方千米;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三是以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直观场景描述1平方千米。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土地面积的市制单位“亩”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5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用数字卡片出示下面各数,让学生说一说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43500603004587620056432700
2.比一比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435 453 1089 989 8901 8910
引导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3.引入课题:我们不仅要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还要会比较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
想一想: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能是怎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验证想法,尝试比较。
(1)比较下面四组数的大小。
43500 435000 6030045 6030450
876200 875800 904030 904003
先组织学生独立试着比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3500<435000 6030045<6030450
876200>875800 904030>904003
(2)议一议: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原来所学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使学生明确:方法相同,只是位数更多了。
3.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从例5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读出例5中各数。
(2)合作交流,比较大小。
A.从中任意挑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B.两名同学一组,一人从中挑选两个数,让另一名同学比较大小,再共同交流检查。一轮后两人的角色交换。
(3)练一练: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说一说,集体订正。任选其中两题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
4.拓展延伸。
(1)如果要将这六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怎样比较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比较的方法。
(2)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会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如:按数据的顺序逐个比较等,教师对正确的比较方法都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采用简便方法比较:
A.将这六个数据按位数分成两组:
六位数有:608000、606500
七位数有:2116100、3658200、2536300、4185400
B.将这两组数分别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8000>606500
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
C.再将它们连接起来:
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
三、实践应用
1.投影出示:将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32005043250042300054320005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探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让学生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在口算这些算式时注意什么?
要注意用个位相乘的时候满10应该向前一位进一的。
二、笔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5题。
(1)逐个出现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商应该是几位数?试商结果是多少?(说明自己的理由,指名回答)
(2)试商结束后,让学生完成,指名4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的第1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时,让学生对比每组题。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完成练习三第17题。可以利用第16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三的`第1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互相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后,然后集体反馈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三第19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理解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后解答;
(3)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不同。
3、练习三第20题。
(1)先让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集体交流。
4、练习三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1-18
【热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8
【精】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8
【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1-1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01-13
【热】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