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4 09:36:4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语文教案 篇2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蹬山见闻吗?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读悟情,想象诗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这一节介绍了画的主角山路,让我们也走走这七拐八弯的山路吧,谁在地上画一条山路,我们像文中的登山者那样,左转右转地走一走?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6)我们读着诗歌,听着小诗人的自言自语,看着他们在七拐八弯的小路上艰难而快活地行走,现在山寨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拓展练习。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山寨(二)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

  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

  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5。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7。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

  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了解科学幻想家凡尔纳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故事,感受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底两万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2、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了解“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其人及其作品

  1、要求学生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读书汇报

  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道多少?

  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关注凡尔纳其人。

  1、再次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表达的有理有据。

  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1、课下到图书馆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凡尔纳制作“名人卡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增加词汇积累。

  2、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读一读、背一背歇后语,懂得意思,学习运用。

  2、了解成语的意思,主动积累知识。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卡片、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歇后语,请学生读读,说说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讲:一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到。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是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歇后语是一种独特、巧妙的修辞方式,基本上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

  二阅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1、初读成语故事,了解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讲了什么。

  学生发言。

  3、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他错在哪里?请大家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教师: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又给蛇添上四只脚,蛇是没有脚的。他错就错在这里,多此一举。

  4、说一说《画蛇添足》的意思。

  学生发言。

  三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本来无脚平空添脚

  多此一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会认6个,会写14个。并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勾画疑难词句,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搜集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光辉成就。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几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的头像,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四光的生平,及他的光辉成就。

  2。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去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预习效果。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互读检查。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秦岭等。

  4。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再读课文。

  1。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充分证明你的观点吗?再读课文,画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

  3。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句子。

  有记录员作好记录,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五 作业

  1。写写生字。2读读李四光的有关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交流课下所读的文章,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齐读课文。

  二 全班交流,深入研读。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有关的句子。学习方法可如下:

  1。生:李四光爱思考。如: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他产生兴趣呢?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感知巨石的形象和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生:李四光好学好问。如“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指导:想象情境,进行对话练习。

  李四光怎么问老师的?同桌合作演一演。

  如:“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你也试着把李四光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并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让学生感受到李四光好问,会思考的品质。

  3。李四光又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合作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4。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着、认真的态度。

  5。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再次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 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来的成果震惊世界,你从中受的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 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如:茅以升《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等等。

  板

  书

  设

  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 爱问 爱思考 执着探索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精选]08-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2-06

【经典】语文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