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1、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时间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作者简介
三、认识新朋友
课下大家已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了吗?(出示课件)
唏嘘(xī xū ) 噩(è)耗 呵(hē)斥 诘(jié)问 伎俩(jì liǎng ) 颠沛(pèi )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zhōu ) 连声诺(nu)诺 猝(cù)然 昏厥(jué )
四、我读我知
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肯定很高兴。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看,我有这么多收获,与我一起分享吧!并配有相应美丽图片为背景。)
(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我说我惑
大家有这么多收获,看来读得很仔细很认真,那么在预习时有没有疑惑呢?说出来,也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吧!说不定,有的同学还能帮助你呢!(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六、我行我秀
(若学生所说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差较大,这时可预设几个问题。)老师我还有疑惑,大家想不想帮帮我?好!我思考,我能行!我说出,我一定是最优秀的!(同时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文字:只有学会思考,我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达,我才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
1.大家说,信客这个职业好不好?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选择当信客?先自己考虑,后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最后全班一块儿解决。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能就具体语句谈一下你的理解吗?(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有难度,师可先举一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说出。)
词语如“破烂灰暗”、“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等既典雅又精炼,值得我们积累。
句子如: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形象地表现了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对外界事物的关注。
七、我思我写
(教师激情地)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生写。后读出。)
师出示自己写的墓志铭:
例一:肩挑生死祸福担,尝遍人间屈辱苦。
饱受冤屈辞职业,为人师表扬美名。
例二: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但生死祸福担(上联)
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下联)
虽死犹生!(横批)
八、我说我得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一下,说出来吧!(生自有说出自己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感受余先生的语言风格。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明标:
二、初读感知:
1.日积月累,读准加点的字:
洨()河匀称()张鷟()
惟妙惟肖()桥墩()推崇()
2.通读全文,试着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三、品读感悟:
1.请试着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试着就这种思路理清文
章的说明顺序。
四、拓展延伸
文章分别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说明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五、达标测评
1.石拱桥总的特征,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
2.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试着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
1.找出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结合课文了解其用法。
2.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
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
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能否去掉?)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可算是”能否
删去?)
3.结合第一课时,试着归纳阅读说明文应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三、拓展延伸
请阅读课后习题第三题的材料,《夜宿卢沟》主要写的是什么?它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
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达标测评
1.试从文中找出使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各找一句分析)
2.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
沟桥。()
(3)“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4)张嘉贞说“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张鷟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语文教案-隆中对。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隆中对》。”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