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 哎哟 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 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 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 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指名交流。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 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 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 精读感悟
1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A 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2) 指名读好
(3) 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
(4) 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抓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要读好这段话,得注意两个语气词,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3)、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
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4)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5)、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好的朗读不仅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里,甚至动作中。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4、写话练习:
小朋友,在这几件趣事中,作者用了好几个语气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1)出示四句话,齐读。
(2)练习仿照文中句子,选一件趣事,用上语气词写一写。
5、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让我们捧起课本再次回味其中的乐趣吧。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引读——(喧闹的海滩……)
2、(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此时的大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大家愿意帮我吗?我想,刚才读的几段都跟赶海有关,很有趣,可这一段没写什么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关系。你们说呢?(有头有尾,叙事完整;欣赏美景也很有趣)
4、哦,老师好象也想通了,去欣赏这样美丽的景致,也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看来跟赶海关系很密切呢。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享受了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开心事。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说给大家听呢?
七、作业自助餐
1、在你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回忆一下,和父母或同学讲一讲,再写下来。
2、选做一项:
(1)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
(2)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诗或美文
(3)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有趣
抓螃蟹
捏大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 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恐龙、始祖鸟、鱼等),并解说(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听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词: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集体朗读。(2)老师点评,师范朗读。学生再读。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景象。 层次划分:1、2节(总领);3--6节(主体);7节(总结) (板书)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还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5个“你”字,其中4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思考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描绘一下画面。 明确:诗歌的第6节就是都是一组画面。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挑战思维极限,科学地猜想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 明确:学生自由发挥,言之合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诗,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一词两遍,并注音。
2、课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六、总结:
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叙事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2、 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合理展开想象。
3、 故事要有一定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抓住事物内在的联系,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故事要有一定意义,有可读性。
教学难点:
抓住事物内在的联系,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童话童话?为什么?
2、 是啊,童话故事了那一个个鲜明的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童话,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还让我们知道怎样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难怪同学们都会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王国吧。
3、 出示课件:童话王国的相关图片
4、 在童话王国里我们会遇到谁呢?
5、 出示课件:动画演示:鲜红的气球以及碧绿的西瓜。请你认真听,仔细想。
二、写作点拨
(一) 快乐阅读《红气球和绿西瓜》
(二) 出示课件:童话故事《红气球和绿西瓜》
1、 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 结合回答板书:有意义
3、 你喜欢童话故事吗?你觉得故事里哪句写的最好?
4、 自读童话,边读边画
5、 全班交流
6、 读一读,你认为写的好词句,说一说,他好在哪里?
7、 结合回答板书:想象合理,故事生动(动作、神态、语言)
8、 小结:看似平常的红气球和绿西瓜,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就赋予了他们鲜明的生命与个性,真是了不起!同学们想不想当便童话的高手呢?你知不知道怎样的童话才是真正的童话呢?
9、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好童话 语句通顺
想象合理 故事生动(动作 神态 语言)
有一定意义
10、好的,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能变出好的童话来,最终能获得童话王国里的小故事王。准备好了吗?
三、选材分析
1、 出示三组编写材料:铅笔 橡皮 转笔刀;
小溪 河柳 大海;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2、 你最熟悉哪组材料,他们之间有不同点和俄相同点吗?
3、 聪明的你能否想象出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吗?他们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还发生了什么矛盾呢?这个故事讲告诉我们什么?
4、 小组讨论
5、 选代表讲故事
6、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好,你还可以另外选取自己熟悉的其他事物编写童话故事。现在,你们及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争当“故事王”吧
四、学生自主编写,教师巡视指导
1、 自查自改
2、 邻座交流
3、 小组评议
4、 全班点评
五、互动评改
1、 评选小故事王
2、 举办童话故事会
板书设计:
语句通顺
好童话 想象合理 故事生动(动作 神态 语言)
有一定意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同学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同学乐于展示自身的作品以和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局部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同学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和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同学自身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⑴ 让同学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⑵ 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⑶ 同学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身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同学自读课本,看一看自身发现了什么?
4、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
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和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褒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
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身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的春光 的阳光 的天空
的田野 的小溪 的枝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同学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同学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身的发现,写一写自身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同学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身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与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与展示会。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展示自身的身手和学习收获,使其发生成绩感。
〖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身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身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身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假如同学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同学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同学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观赏他人的作品。
4、把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展示台
今天,我当家!
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难点)
二、课前独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新词,并读一读、记一记,给课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一个词写在书上。
2、比一比再组词。
惊( ) 肢( ) 柿( ) 抬( ) 吨( )
鲸( ) 枝( ) 肺( ) 胎( ) 顿( )
3、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4、查找有关资料,我了解了鲸这种动物的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第一学时
一、导学引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纲的方法写下来。(中心句在文中画线)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书上作批注)
二、盘点收获:(说一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检测反馈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领悟说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 )、 ( )、 ( )等说明方法说明鲸“大”。首先,作者用( )与( )作比较,说明鲸体型( );然后列举数字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 );最后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将它的( )与( )作比较,说明鲸大。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
李晓虹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指名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关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用的是问号,明白读书要关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标点符号,写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标点符号。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导学案检测反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1)茫:mng
辽阔,久远,模糊不清。
(茫茫苍茫迷茫茫无头绪)
(2)砖:zhuān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长方形或方形建筑材料。(砖头金砖瓷砖冰砖)
(3)戍:sh
“戈”部军队防守(某一地方)。(戍边戍守卫戍)
(4)邦:bāng
国。(故国安邦邻邦邦交)
(5)凭:png
(身体)靠着。(凭栏凭借文凭任凭空口无凭凭空捏造)
(6)膀:bǎng
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肩膀臂膀翅膀)
(7)陡:dǒu
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陡峭陡坡陡然陡直)
(8)峭:qio
山势高而陡。(陡峭料峭峭拔峭立峻峭)
(9)智:zh
见识;才识。(智慧智能智商智育智谋智勇双全)
(10)慧:hu
聪明。(智慧聪慧慧眼)
(11)焕:hun
光明;光亮。(容颜焕发青春焕发焕然一新)
(12)敞:chǎng
张开,打开。(敞开敞亮宽敞)
2.正音字:
嘉峪(y)关崇(chng)山峻岭蜿(wān)蜒(yn)瞭(lio)望屯(tn)兵金戈(gē)铁马五六匹(pǐ)马
3.多音字:
旋xun(盘旋)
xun(旋风)
供gōng(供求)
gng(供品)
单dān(孤单)
shn(姓单)
chn(单于)
膀bǎng(肩膀)bng(吊膀子)pāng(膀肿)png(膀胱)
4.区别字:
茫()砖()邦()膀()陡()
芒()转()帮()傍()徒()
峭()捎()戊()智()焕()
消()梢()戍()知()换()
5.解词:
蜿蜒盘旋——像蛇爬行时弯曲的样子。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在冲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
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在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战马。意指战争。也形容战士们的威武雄姿。
浴血拼杀——浴:洗。这里指浑身浸满。全身是血,还依然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故国安邦——使国家安定巩固。
容颜焕发——容貌、脸色光彩四射。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谁去过长城?讲讲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二、看图,初读课文。
1。看到长城图,你想说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预习,学习生字。
四、读文,理清思路。
1。写了长城不但长而又壮观。
2。写了长城高大坚固的建筑结构。
3。写了作者对古代人民的赞叹。
4。写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二、小组内分段学习。
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请抓住有关词语来讲一讲。
“像一条长龙”“飞过———”“穿过———”“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屹立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板书:雄伟壮观
第二段:让我们一起走近看长城来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1。建筑材料。
2。城墙顶上的样子。
3。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
4。城台的样子和作用。
第三段:
1.默读,体会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创举?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怎么读,更能表现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1)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2)评一评他人的朗读。
第四段:齐读。这段是怎么赞美长城的。
1.“一个伟大奇迹”
2.“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3.“成了——————迎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写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听写所学生字。
二、读一读,积累词语。
嘉峪关
浩瀚
屹立
苍翠
陡峭
创举
智慧
瞭望
山海关
修筑
堡垒
戍边
豪情
遗产
城砖
凝结
三、填一填。
五洲四海、容颜焕发、油然而生、故国安邦、
遥相呼应、高大坚固、波涛滚滚、崇山峻岭
四、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二个句子在表达上更为具体,生动,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五、句子的研究。
这三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概括。在语意上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等六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及称霸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有这样的一位小伙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明一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着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妈妈呢?)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驻、厨、忱、衷都是翘舌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市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怎样?(害怕)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的第5至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感动、高兴、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找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朗读陈小龙写给大使馆的信,体会人物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10
A案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N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R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B案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精选]08-24
语文教案07-2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03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