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15 08:59:5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美术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美术教案6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2.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风车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风车

  3.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彩纸

  2.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猜是什么季节 教师说上面都画了什么上面有小女孩 白云 太阳 花朵 小草还有什么啊? 然后让给幼儿补充 幼儿回答还有风车 你们喜欢风车吗 这么好玩的大风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这些啊 是风车的步骤 今天老师叫你们折风车 拿起桌上彩纸

  二、老师教幼儿操作

  风车制作方法示意图

  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 变成长方形

  2)把两条边对着中间的线折 折成长方形 问:小朋友像什么 回答:门 风扇

  3)上下两条边对折 变成正方形 现在我们的大正方形变成了小正方形

  4)把正方形打开 上下两条边向中间的`线对折 打开

  5)长方形的一条边 向上折 折到第一条线 再打开向反方向折 打开

  6)上边一条线向中间折 折成小房子的形状 下边同上

  7)把两边分开折

  教师 再教一遍

  然后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与他们一起制作,给他们讲 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评析:这一环节有助于幼儿养成看图示折纸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这一环节充分利用了折纸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味,从不同的角度触动原有固化的折纸意象习惯,持续激发幼儿思维想象与操作尝试。)

  活动评价

  总结评价 结束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风车最漂亮。交流活动的目的是达到“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的教育要求。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自主发展空间。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春天里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感受、观察,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综合复习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在画面上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难点:对人物活动、环境的观察、记忆与画面处理。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回忆春天

  小结:春风暖暖地吹来,小河解冻,杨柳发芽,小草吐绿。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蜂儿、蝶儿、鸟儿呼朋引伴,上上下下飞着,人们穿着漂亮的春装、植树、做游戏、放风筝,春天显示着一派勃勃生机。

  2、新授:

  作品赏析:第二页有一幅放风筝的儿童画,先看到的是半空中大大的蜈蚣风筝、蝴蝶风筝、燕子风筝。顺着风筝的引线,才看到地面上的孩子们,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背对着观众,把头高高仰起,两眼紧盯着空中的风筝。有的`侧身奔跑,为的是将风筝放飞,有的孩子在旁边观看。这幅画的背景是春天的田野,有清清的池塘,绿绿的草地。几座红色的房子,很好的表现了远处的村庄,在色彩的运用上,使用对比色,使画面显得清新明快,整幅画透着一股动人的春天的气息。

  第二十一页中的《植树》一画,画面上的植树、树及小动物,都安排的很适当,作为主体的儿童画的大些,占画面中间位置,另一组儿童画的小一些,占左上角位置,这样有主有次、有远有近、有轻有重的布局,有疏密、远近的呼应关系,显得稳定、均衡。

  3、创作方法:

  (1)构图要饱满。

  (2)人物刻画要准确。

  (3)设色要鲜艳。

  (4)注意表现出透视现象。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准备:

  师:儿童及动物洗澡的录像短片。

  生:彩色笔、动画棒、彩纸。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①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

  ②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③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

  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 (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4、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5、作品展示评价

  札记:上到第三个班时,突然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是画光着身子洗澡,还是画穿着裤衩洗?”“当然不能光着了?”“你洗澡不脱衣服?”“那怎么画?”看到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为学生的善于发现与思考感到骄傲:“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画的?”“嗷,原来可以用泡泡挡住呀!”“那还可以用什么遮挡一下?”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用毛巾!”“用浴帘!”……“看,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有这么多的办法呢!希望你们以后要养成善于发现,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1、老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好多这样的东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们帮我想想办法,能用它们做些什么呢?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瓶口、瓶颈、瓶腹)、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情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绘画六面体的'细节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物体的细节,表现独有的特征。

  拓展层面:能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回忆

  1、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立体感表现。

  2、学生上黑板画出六面体

  3、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

  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

  4、回忆生活中的六面体

  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

  二、尝试与交流

  1、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

  2、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

  3、反馈。

  师:有些学生画出的物体怎么这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

  4、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

  三、指导与绘画

  1、出示两幅六面体物体的作业图,师:为什么同一个六面体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

  2、学生观察,从两幅画中挑选正确的细节添加图。

  3、教师指导: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

  4、范画:如何添加细节。

  5、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自评:

  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

  3、互评:

  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

  4、教师评讲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与规律。

  2、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1、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2、在临摹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生用具:

  颜料、纸等。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的风景画作品及风景照片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改变一个白纸盒的颜色。(光源色,环境色)

  2、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提出问题: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4、教师对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面的.色彩分析并总结规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

  5、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水粉色彩调和的方法。

  6、学生练习调色,教师辅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油画《迷人的夏日》(总结:不同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能体现作者的心境情绪,也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2、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总结绘画步骤。

  A、安排构图。

  B、画出主要色块。

  C、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3、学生选择图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运用水粉工具绘制一幅色彩风景画。教师随堂辅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5、展示学生作业。

  6、展示各个艺术流派的风景画,初步比较一下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绚丽的阳光》一课做铺垫。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02-17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9-29

精品美术教案美术作品教案08-23

美术教案12-14

美术教案01-26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02-18

美术的教案01-04

美术教案【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