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13 09:39: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能够初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用身体语言来表现小花和毛毛虫的快乐。

  3、在活动中积极创遍动作并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毛毛虫和小花的活动教具,毛毛虫和小花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兴趣,理解动词“扭”。

  1、教师出示毛毛虫,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谁来做客了?我们一起向它问声好吧。

  幼儿集体:毛毛虫好!

  (评析:活动的一开始,老师就运用亲切的问好方式将活动中的主人公就引了出来,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十分适合小班的孩子。)

  2、教师扭动毛毛虫,帮助幼儿理解“扭”的意思。

  教师:毛毛虫还会跳舞呢,你们看!(教师活动教具并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毛毛虫,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扭)它是怎么跳的?

  (评析:教具的使用相当成功,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当老师说出扭的词语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接轨了,产生了一定的共鸣。)

  3、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理解“扭”的意思。

  教师:你们愿意上来扭一扭吗?

  幼儿A:这样的。(但是这个孩子上来之后显得十分腼腆,于是老师就用手帮助孩子扩大身体的左右摇摆动作)

  (评析:有的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扭了,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胆子还不够大,显得有些胆小,但是老师的夸张表现是十分有效的,在不影响幼儿本身动作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了放大,幼儿看得比较清楚。)

  4、理解扭的意思,创编不同的扭的动作。

  教师:还可以怎么扭?

  幼儿A:也可以这样的。(一个幼儿用自己的身体画着圆)

  幼儿B:……(这个孩子没有说话,但是举手了,老师想了一个动作并征求她的意见,在征得同意之后教师和孩子一起在上面表演了)

  幼儿C:……(这个孩子也积极举手了,但是上来以后,贴在老师身上不肯表演,满脸害羞的表情,教师提议和她一起演,她同意了,于是两人一起合作表演了)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大胆尝试了在小班刚入园的几周内就进行创编活动,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于了幼儿表现的空间,尽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现而不知道怎样做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于帮助,没有让一个孩子错过机会。)

  (二)幼儿熟悉旋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

  1.理解歌词内容,教师有节奏朗诵歌词。

  教师:毛毛虫会扭到哪里去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有节奏朗诵:毛毛虫,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扭,一扭扭到小花上。(下划线的地方语气强调加重)

  2.教师出示小花,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教师:毛毛虫扭到什么上了?

  幼儿:小花上。

  教师:原来毛毛虫扭到小花上了。(教师出示小花边有节奏朗诵“一扭扭到小花上”)

  教师:我们也来说一说。

  3.幼儿跟老师完整朗诵第一段歌词(幼儿跟旋律表演唱)

  教师:这个故事好玩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教师边操作活动毛毛虫,边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大胆尝试了在小班刚入园的几周内就进行创编活动,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于了幼儿表现的空间,尽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现而不知道怎样做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于帮助,没有让一个孩子错过机会。)

  (三)幼儿熟悉旋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

  1.教师有节奏朗诵歌词,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

  教师:小花花也想扭了,你们看!(教师边演示活动小花边有节奏朗诵第二段:小花花,小花花,扭呀,扭呀,扭呀扭,一扭扭到草地上。)

  2.幼儿跟老师朗诵第二段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花花扭的故事。

  (评析:在学习第二段歌词的时候,教师所用的笔墨就少了很多,有了前面对于歌词结构的掌握和旋律的熟悉,孩子们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很快就拿下了这个环节。)

  (四)幼儿跟旋律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1、教师边演唱歌曲边表演。

  教师:老师要把这两个故事连起来唱一唱。

  (评析:在教师进行表演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忍不住了,也站起来跟着老师表演,老师没有阻止,用微笑接受了他们,之后参与的幼儿就更加多了。)

  2、幼儿跟旋律表演唱。

  教师:我们也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

  (评析:十分顺理成章,教师邀请其他的孩子一起来表演,一个胆子比较小的孩子没有参与,但是他十分认真在看,老师发现以后,及时拉着他一起参与了活动。)

  3、幼儿戴上胸饰表演。

  (1)教师示范角色。

  教师:这是?(教师指头饰上的图片)

  幼儿A:小花花。

  教师:戴上头饰以后,我就变成了小花花。

  (2)教师示范,幼儿认定。

  教师:这又是什么?

  幼儿:毛毛虫。

  教师:那我戴上头饰以后,就是?

  幼儿:毛毛虫了。

  (3)幼儿观察头饰,认定角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也有一个头饰,看看是谁?

  (4)同伴观察头饰,帮助认定角色。

  教师:你是谁?请你告诉他!(教师逐一询问幼儿自己的角色,遇到有误的,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助他来认定角色)

  (5)自我认定,履行角色。

  A:自我认定:

  教师:请小花花到妈妈身边来。(教师戴上小花花的头饰邀请所有的小花花到身边)

  教师:请毛毛虫到妈妈身边来。(教师戴上毛毛虫的头饰邀请所有的毛毛虫到身边)

  B:履行角色:

  教师:我们毛毛虫扭到哪里去?

  幼儿:小花花上。

  教师:在哪里啊?他们都坐在小椅子上呢!等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看谁先找到。

  教师:一扭扭到小花上。快找。(教师逐一检查幼儿的互动情况)

  幼儿完整表演。

  教师:现在轮到我么小花花上来表演了,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扭到哪里啊?

  幼儿:草地上。

  教师:草地在哪里啊?草地就在毛毛虫的脚下,我们扭到他们的脚边去好吗?

  教师:一扭扭到草地上。赶快!(教师逐一检查幼儿的互动情况)

  幼儿完整表演。

  C:交换角色表演

  教师:你们想换一个表演吗?那么和你的好朋友换一下再表演一次。

  活动延伸:

  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一玩吧?

中班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说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初步发展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掌握前、中、后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1.《鱼儿游》儿歌。

  2.两至三首不同类型的歌曲。

  活动过程:

  1. 出示《鱼儿游》儿歌,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鱼儿游

  鱼儿游向前,

  鱼儿向后转,

  向上跳一跳,

  转个大圆圈。

  2. 请一位幼儿按老师的指示,做向前游、向后转、向上跳和转圆圈的动作,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 播放两至三首歌曲,请幼儿从中选出适合为扮演鱼儿游动做伴奏的音乐。

  4. 播放音乐,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条鱼,随着音乐,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5. 音乐停下来时,老师请幼儿做"造型",并根据当时幼儿的位置,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前、中、后的`概念。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鱼儿游》,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有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

  3.能说出自己的位置。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纽扣,感知它们的质地、形态和用途。

  2、初步学习纽扣与服装的搭配,培养审美情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各种纽扣。

  2、在活动室里布置纽扣区和服装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纽扣

  1、这几天,你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纽扣,现在请你们去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活动区里的各种纽扣,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并倾听幼儿的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纽扣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来、源快思教、案网>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是四个洞,有的'是两个洞,有的是一个洞;它们形状不同,有的圆形,有的椭圆形,有的方形。)

  4、这些纽扣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塑料纽扣有的光滑,有的比较粗糙;金属纽扣摸上去凉凉的、硬硬的;布和绳子盘成的纽扣摸上去软软的,有点温暖……)

  (让幼儿表达自己在探索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能促使其认知结构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重组。)

  二、组织幼儿观看服装展

  1、讨论各种纽扣的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纽扣有大有小?(大人的衣服上用大纽扣,小孩的衣服上用小纽扣;冬天的厚衣服上用大的、厚的纽扣,夏天的衣服上用小的、薄的纽扣。)

  3、为什么纽扣有各种颜色?(可以配衣服用。红衣服可以配红的、花的、黑的、白的纽扣;白衣服配白的、绿的、红的、黑的纽扣;黑衣服可以配黑的、红的、白的纽扣;黄衣服可以配黄的、白的、花的纽扣。)

  4、为什么每颗纽扣都有小洞洞呢?(是穿线用的、和布连结用的…)

  (这些问题可引发幼儿思考,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幼儿不断地观察、触摸、讨论,从而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延伸活动:

  1、幼儿按标记从两个维度(颜色和形状)把纽扣分类。

  2、初步学习按季节和衣服颜色匹配相应的纽扣,并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

  1、在进行这个分类活动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上,从而忽略了活动的重点!在今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

  2、在做游戏的环节中,开始的时候幼儿不知道怎样去做这个游戏,就拿着纽扣各玩各的。后来学会这个游戏,幼儿兴趣浓厚,超过了计划的游戏时间,从而延长了活动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

  3、在自由分类活动环节,要求幼儿口述分类方法时,幼儿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本次活动设计新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并成功的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训练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了幼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跳、钻等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2、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躲避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鸡妈妈头饰一个、鸡宝宝头饰7个、老鹰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橡胶地面游戏,避免幼儿摔伤。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幼儿在鸡妈妈后面当小鸡了。

  师:小鸡们猫着腰,抬着头,听着或者看着鸡妈妈的指挥,左右移动,防止老鹰捕捉住后面的那些小鸡仔。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一名幼儿戴老鹰头饰装作老鹰,一名幼儿扮演鸡妈妈,其他幼儿6—7名做小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跑的时候看着前面,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或摔倒。

  4、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依次把所有小鸡抓住,就算是老鹰为赢,然后幼儿开始重新选出老鹰和鸡妈妈,重新开始。

  活动新玩法:

  增加"救小鸡"的活动,鸡妈妈和小鸡可以趁老鹰睡觉的时候救出被抓的小鸡。玩法:老鹰每天都要睡午觉,小朋友一起数数1—10(或者1—20,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老鹰就会醒了,小朋友要在数完数之前把小鸡救出来。

  中班民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老鹰捉小鸡》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跳、钻等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2、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躲避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鸡妈妈头饰一个、鸡宝宝头饰7个、老鹰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橡胶地面游戏,避免幼儿摔伤。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幼儿在鸡妈妈后面当小鸡了。

  师:小鸡们猫着腰,抬着头,听着或者看着鸡妈妈的指挥,左右移动,防止老鹰捕捉住后面的那些小鸡仔。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一名幼儿戴老鹰头饰装作老鹰,一名幼儿扮演鸡妈妈,其他幼儿6—7名做小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跑的时候看着前面,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或摔倒。

  4、老鹰一旦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鸡,依次把所有小鸡抓住,就算是老鹰为赢,然后幼儿开始重新选出老鹰和鸡妈妈,重新开始。

  活动新玩法:

  增加"救小鸡"的活动,鸡妈妈和小鸡可以趁老鹰睡觉的时候救出被抓的小鸡。玩法:老鹰每天都要睡午觉,小朋友一起数数1—10(或者1—20,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老鹰就会醒了,小朋友要在数完数之前把小鸡救出来。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幼儿体力明显增强,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活动,极个别不配合,教师要关注他们,培养他们的活动兴趣,改变他们的孤僻倾向。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的幼儿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个别幼儿理解不清教师的指令,我不厌其烦给他们解释示范,让他们明白我的指令,让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促使幼儿全体全面谐调发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听、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

  2、美术材料色水、卡纸、油画棒、笔管一支。

  教学内容:

  一、

  1、①会飞的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花(或者干花),吹向学生,学生就可以手持蒲公英, 学生认识、了解蒲公英原形;

  ②观看碟片 归纳蒲公英的构成(形状)发散试、扇面试、陀螺试(旋转试)

  2、会飞的___ 蜻蜓、蝴蝶、小鸟、飞机、云彩、风筝……想象

  3、

  ①会飞的思维(想法、想象) 会飞的气球, 会飞的焰火, 会飞的跳伞运动员, 会飞的房子, 会飞的公园……

  ② 观看碟片

  二、

  1、教师出示范图

  2、具体示范:方法

  ①先用油画棒画出一个蒲公英的形象(比如笑脸); 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色水就洒在卡纸上。吹成的自然形状就象蒲公英。

  方法②直接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

  3、作品展示

  ①让学生自由参观全班同学的作品,每人手持一朵红花。

  ②送给自己认为最棒的同学。(黑板上贴有每位学生名字的卡纸)

  ③请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并把其作品贴在讲台上。

  4、教师总结,主题升华。 会飞的蒲公英——会飞的……——会飞的思维 。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动物之家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好玩的毽子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苏打喷泉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玩瓶子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认识高矮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03-01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