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教案3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xx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折线统计图教案4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种统计图,思考: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生2:我们组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这两种统计图都是对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统计,所以无论哪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
生3:我们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生4: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都用线段连起来就能知道20xx~20xx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种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显示出数量之间的变化。
4.分析预测。
这幅折线统计图显示的参赛队伍支数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种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还显示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大概是怎样的。
②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④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陈东从( )岁到( )岁时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②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岁。
③陈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岁呢?
④陈东的身高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设计意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变化趋势,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习数学才有价值。
⊙应用反馈
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 )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 )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4、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练习卡、方格纸、彩笔
课前活动: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的远,还是双手投的远?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究竟谁的想法合理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并收集小组单手、双手投球的数据。制统计表(学生开始投球游戏,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课外,同学们做了投球游戏,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说自己实践的结果兴趣高涨。)
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统计的?(学生可能有用统计表的,有用统计图的,因为四年级学过统计图。)
生1:统计表。
生2:用统计图。
生3:、、、
教师:用哪个方式好呢?
生1:统计表。
生2:条形统计图。
生3:、、、
二、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来展示小组的统计方式。同学们来看看哪种方式更好。
(先展示统计表再展示统计图)
生1:统计表方便操作。(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单手和双手的差别。
教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的数据呢?(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整理后共有五种情形:第一种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两幅条形统计图;第二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小组所有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第三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第四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个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挨在一起;第五种在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
教师:请同学们评价,哪幅统计图既美观又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第五种比较起来最方便,形象直观。
(其他同学也赞同第五种最好。)
教师:我们把像第五种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优化统计图:
教师:请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学生很认真、仔细,有的开始讨论应该怎样修改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在讨论修改中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谈谈从你们组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一边展示自己组的统计图一边说)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的远。
四、巩固练习: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1、把作业纸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老师。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五、回顾总结: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收集一些报纸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看能获得那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折线统计图教案7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
(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3)制表日期和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四、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六、补充: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折线统计图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
6
11
16
23
29
31
32
25
20
12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xx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量角器。
教学过程:
xxx
直接导入:
师: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
生:能直观看到项目的数量,便于比较。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回顾与整理:
1.提问: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方法,这节课还是按照这三点来进行复习,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关于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提纲:
(1)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
(3)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充分讨论后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1)汇报统计图的'特点。
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看出各个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2)折线统计图的分类: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③根据数据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出图例。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根据所给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应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对应的扇形。(注意各个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圆)
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
4.应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
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
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
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
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练习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
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练习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一吗?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自由叙述。
四、小结: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P55-56。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6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1-24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11
折线统计图的数学教案02-08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21
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01-20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02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12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