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8 08:59:38 教案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教材简析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鱼这件事给“我”的一生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示。

  3、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主动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以及父亲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兴趣,引课题。

  老师请同学们猜一条谜语,看看你们谁能猜到谜底是什么。有这样一本书,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这本书没有作者的名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作者。

  (思考后七嘴八舌)是“生活”。

  对,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使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师板书课题)

  (“谜语”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读通课文,梳脉络,抓梗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汇报)

  2、看来,课文内容大家都读懂了。不过,我有个问题,为什么

  爸爸非要我把鱼放了呀?(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别急,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学生读课文)

  找到答案了吗?这样难得的鱼,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掉呢?谁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生读课文相关内容)

  3、什么是鲈鱼开放日?为什么在这之前就不能捕捞呢?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在这里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字幕: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生读资料)

  小结:是啊,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物种都是因为人类没有节制地捕杀而绝种的呀,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当爸爸让我把鱼放掉时,我却难以接受。大家默读课文的4-9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它画出来。

  (通过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问题,即以读带说,是让学生了解书中是如何描写“为什么爸爸非要我把鱼放了?”,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品细节,抓言行。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能概括作者的心情有哪些变化吗?

  2、你能试着读出乞求的语气吗?

  A、学生试读。

  B、他是哭着在说呀。(范读)你能再读一读吗?(学生再读)C、学生齐读。

  3、文中“我”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读)

  非常好。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一部分,注意读出大家体会到的这种心情。

  (学生分角色读对话)——(课件出示)

  过渡:尽管“我”很伤心和无奈,但父亲坚持要我把鱼放掉。我们来读读课文倒数第三自然段,读出父亲的坚定和“我”的依依不舍。

  A、学生读。

  B、师生评读。

  的确不错,“我”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是那样的无奈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式对比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里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里取下来,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谈读书体会,去理解作者的感情,与课文内容在感情上能够得到共鸣,从而深刻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四、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行。

  1、换位思考:

  假设你是文中的我,钓到从来见都没见过的一条大鱼,内心如何?你会遵守规定放掉这条鱼吗?这时你的心情如何?

  (采用了转换角度的方法,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验了人物的内心变化,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句式对比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无可奈何,到最后真是沮丧至极

  了。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沮丧至极,到最后真是无可奈何了。

  (通过删、调、换等方法来体会课文原句谴词造句的准确、精当,既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

  2、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可是,在三十四年后,作者看待这件事情时,却有另外一种心情,谁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文)

  3、这一部分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自读,静静地思考:画——尝试体会。(课件出示) 对比:(1)、文中的鱼对我有着怎样的诱惑?

  (2)、和这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能指生活中的哪些事?(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

  是呀,这些都是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道理我们都懂,然而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应怎样去做,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生齐读。

  4、 正因为这样,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引读(转眼间34

  年过去了……)课件出示。

  小结: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学生朗读、体会,明确爸爸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所作出的正确的选择,理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同时对学生的行为导之以行。)

   五、教师寄语

  生活中,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我们经常遇到,把握自己,拒绝诱惑,你就是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2课时

   一、回顾课文,加深体验。

  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等)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二、积累内化,学以致用。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者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本篇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学生作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可以加强对课文的内化。)

   三、迁移练习,落实读写。

  1、认读生字。

  “唠”和“姥”是同音字,注意区分。“澄”是多音字,注意引导在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

  注意生字“皎”、“绪”、“纽”、“抉”和形近字的区别。

  可设计选字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分辨区别。

  例如:较 胶 绞 狡 饺 皎 佼 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洁 ( )水 ( )刑 摔( )

  决 诀 抉

  ( )择 ( )定 口( )

  纽 扭

  枢( ) ( )打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根基。迁移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抓住了此教学环节,语文课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01-22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03-2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4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14

钓鱼的启示课堂教案设计08-25

《钓鱼的启示》优质教案设计08-26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4

小学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4-21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15篇01-22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