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的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鳟鱼》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鳟鱼》的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说明: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最后一条是作为常识了解)
4)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二、教学重点的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说明)
2)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由于教学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所以教学难点由教师讲解,学生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分教材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五个方面来讲。
1)教材分析:《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2)组织教学:
①师生问好歌。(12345—15635432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②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③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3)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
(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4)导入新课(从这一环节开始我将使用教学课件)
①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②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
(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5)讲授新课:
①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
②首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屏幕上出现歌词)
③听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
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
歌词描写是什么样的故事?
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
(这时我会播放已经做好的flash动画。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④最后一遍歌曲。
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时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
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时本课的难点,这由老师总结)
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歌词:我满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上了当)
6)学生表演故事内容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五、课堂小结
①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②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③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六、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
《鳟鱼》的教案 2
教学目的:
1、能积极的参与聆听活动,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重奏乐、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
1、赏析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
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具备置:
多媒体、钢琴
教学方法:
赏听、示范、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
1、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作品结构图(略)
4、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A+A……
6、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环节及过程:引入以讲述故事方式引入新课《鳟鱼五重奏》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对作品《鳟鱼五重奏》赏听的兴趣
感受体验1、教唱作品的主题旋律。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设想故事的结局。3、揭示作品的背景、介绍作者。1、学唱作品的主题旋律。2、听音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故事补充完整并讲述。3、获得作品背景及作者知识。
理智赏析4、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所听到的音乐讨论重奏乐。5、放几段音乐引导学生从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个方面找每段音乐的异同。6、总结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4、思考重奏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5、找出各段音乐的异同。6、获得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音乐知识。
巩固创新7、出示题目:请你根据所学的变奏知识为歌曲《小星星》做变奏8、师生共同评价。7、小组集体讨论、商议共同完成作业并展示。8、师生共同评价。
《鳟鱼》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
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
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
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
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五、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
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
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
六、欣赏第四段
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
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
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
八、完整欣赏
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鳟鱼》的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情景创设、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三、发声练习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四、学唱歌曲
1、出示《鳟鱼》谱例,教师范唱歌曲。
2、复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注意准确读出弱起小节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歌曲旋律的节奏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声音要有气息支持,才能轻而不虚。
4、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5、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练习带有变化音的音程,巩固大跳音程的构唱方法,练习减五度音程的音准,解决歌曲难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6、学生随琴边唱边划拍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中的的音准和的音准。
7、学生自主练唱旋律,找出相同的乐句并哼唱,提示学生注意歌唱姿势。
8、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生填唱词演唱第一段歌词、第二段歌词。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9、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10、播放伴奏录音,感受钢琴伴奏在塑造歌曲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11、师问:请结合歌词,想一想应该怎样演唱第一、第二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塑造歌曲形象。(生讨论答:略)
12、师总结:同学们对歌词进行理解,注意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的变化,歌曲处理要求:第一乐段歌曲旋律轻快、跳跃、紧凑、刻画出小鳟鱼在明亮的小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情景,这个乐段塑造了鳟鱼可爱、单纯的形象。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13、请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4、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15、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并相互评价,评选优胜小组。
五、拓展延伸(对比感受)
1、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哪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及中外艺术歌曲。
2、欣赏童声独唱《鳟鱼》、童声合唱《鳟鱼》、英文版《鳟鱼》、钢琴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
3、竖笛吹奏《鳟鱼》(片段)
(1)学生自主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重点、难点。
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吹奏的指法和气息的控制。
②和的吹奏是难点,节奏比较密集,应先放慢速度练习。
(3)学生汇报演奏《鳟鱼》片段。
《鳟鱼》的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鳟鱼》,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美好情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不公的愤懑,增强学生对正义与公平的追求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对比欣赏、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熟悉《鳟鱼》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基本音乐要素。
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强弱变化等演唱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鳟鱼》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主题。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把握强弱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主题在不同乐段中的变化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情境,体会歌曲深层次的内涵。
帮助学生在演唱中自然地运用演唱技巧,将情感与技巧完美融合,生动地展现歌曲意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鳟鱼》音乐资料(音频、视频、乐谱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有河流、鳟鱼游动的画面),同时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大自然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清澈的河流中有一群可爱的鳟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你们对鳟鱼有什么了解呢?”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鳟鱼有关的歌曲 ——《鳟鱼》。”
作品介绍(3 分钟)
向学生介绍《鳟鱼》的创作者舒伯特。教师:“《鳟鱼》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在艺术歌曲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歌曲往往情感真挚,旋律优美动听。”
讲解《鳟鱼》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是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创作的。诗中描述了渔夫搅浑河水,企图让鳟鱼上钩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善良被欺骗的愤懑。”
聆听歌曲(10 分钟)
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鳟鱼》(音频),让学生安静地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听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引导学生回答,如 “欢快的、活泼的”“速度适中” 等。
第二次聆听,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旋律片段呢?”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学生提到的重复旋律出现的位置。
分析音乐主题(10 分钟)
教师出示《鳟鱼》的乐谱,带领学生哼唱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熟悉旋律线条。
讲解音乐主题:“同学们,我们刚刚哼唱的这段旋律就是歌曲的主题。这个主题旋律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就像鳟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教师示范演唱主题旋律,同时强调旋律中的装饰音(如波音、倚音等),并向学生解释装饰音在表现歌曲情感上的作用,如增加了旋律的灵动性。
分析主题旋律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对情绪表达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节奏,例如,强拍上拍手重一些,弱拍上拍手轻一些,感受节奏的韵律。
分段欣赏(10 分钟)
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我们的主题旋律非常清晰,歌词描绘了鳟鱼在水中嬉戏的快乐场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清澈的水中,鳟鱼们游来游去,它们是多么快乐啊。”
播放第二段,教师提问:“第二段的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二段在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的变化。教师讲解:“第二段中,旋律出现了一些起伏,节奏也有了小小的紧张感,力度上可能会稍强一些,这就好像有了一些不安的因素出现,就像有渔夫靠近了。”
播放第三段,教师引导:“第三段中,音乐变得更加紧张了,好像渔夫开始行动,搅浑了河水,鳟鱼们陷入了危险。大家注意听音乐是如何表现这种紧张氛围的`。” 让学生感受音乐在表现情节发展上的手法。
学唱歌曲(10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哼唱,注意教师的发音、呼吸和情感表达。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重点指导学生演唱装饰音和把握强弱变化。如在演唱 “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 这一句时,指导学生唱好 “明” 字上的波音,“小鳟鱼” 三个字稍强一些,表现出鳟鱼的可爱。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第一段,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技巧问题。然后请一组学生展示,其他组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给予鼓励。
拓展与总结(7 分钟)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鳟鱼》,如钢琴五重奏版本。播放钢琴五重奏版本的片段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版本和我们刚刚学唱的歌曲版本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乐器音色、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舒伯特的《鳟鱼》,通过欣赏和学唱,我们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通过音乐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继续欣赏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好。”
《鳟鱼》的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 “清澈、诱饵、上钩、鳟鱼” 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鳟鱼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如警惕生活中的诱惑,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鳟鱼的可爱和作者对鳟鱼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描写鳟鱼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深层次的含义,理解作者通过鳟鱼所表达的对生活中诱惑的思考。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情感、理解道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鳟鱼的图片、视频资料,课文相关的动画等)、课文朗读音频、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鳟鱼在水中游动的`视频(视频中有清澈的河水、鳟鱼优美的身姿和灵活的游动姿态),同时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种鱼叫鳟鱼,你们觉得它们怎么样?”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鳟鱼的样子和游动的姿态,如 “很漂亮”“游得很欢快” 等。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鳟鱼的课文。”(板书课题:鳟鱼)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正音,如 “饵(ěr)”“钓(diào)” 等。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价朗读情况,重点纠正读音和停顿问题。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初读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鳟鱼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简要概括,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分钟)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教师提问:“看到鳟鱼上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难过”“可惜” 等。
教师引导:“作者的心情也是如此,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呢?”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如 “惋惜”,理解作者对鳟鱼的同情。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惋惜之情,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渔夫是怎么做的?鳟鱼有什么反应?”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渔夫撒下诱饵,鳟鱼被吸引)帮助学生理解 “诱饵”“上钩” 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鳟鱼为什么会上钩?让学生讨论,理解鳟鱼被表象所迷惑,没有意识到危险。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渔夫的狡猾和鳟鱼的天真,如 “狡猾的渔夫” 要读得稍重,“小鳟鱼” 要读出鳟鱼的可爱和懵懂。
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小河和鳟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交流句子,教师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如 “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有许多鳟鱼在游来游去。” 引导学生理解 “清澈见底” 这个词语,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清澈的河水,体会这样的环境对鳟鱼生存的重要性。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河水的清澈和鳟鱼的欢快,注意 “清澈见底”“游来游去” 等词语要重读。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拓展延伸(10 分钟)
小组讨论:“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像鳟鱼一样,被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所迷惑呢?”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如被游戏、零食等诱惑,耽误学习。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渔夫、鳟鱼、作者等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体会。
总结与作业(5 分钟)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从《鳟鱼》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鳟鱼》这篇课文,了解了鳟鱼的可爱和它们遭遇的不幸,也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我们要保持警惕。希望同学们能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不被表象所迷惑。”
作业布置:
【《鳟鱼》的教案】相关文章:
渔夫与鳟鱼作文10-24
鳟鱼教学反思范文05-02
《鳟鱼五重奏》欣赏教案04-26
鳟鱼的眼泪作文750字05-03
梦见鳟鱼是什么寓意12-18
钓鱼王和鳟鱼的故事700字作文04-30
辽宁本溪虹鳟鱼良种场 -资料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