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顶湖山听泉教案
顶湖山听泉教案2011-08-30 11:39学习目标▲知能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技巧。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表现怎样的思想主旨?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2.这篇文章结构思路有何特点?
全文一共由十个自然段组成。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
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节,写"我"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部分:2-7节,写白天"我"在上山的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节,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
把握课文主线:整篇课文以"听"字统领全文。围绕"听"字组织材料,采用多种手法,多层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作者按照移步换景听泉声,写了三个片段:(1)泉声响;(2)泉水多;(3)泉声美。
内容图示:
耳听心听
泠泠淙淙轻柔
不绝于耳清脆
清纯悦耳厚重回响
欢快活泼雄浑磅礴
1、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和时间顺序。
明确: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明确:写山泉有以下句子:(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2)"进山方知…已不可得。"(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4)"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其中,前三个句子简略,后一个详细;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了听泉的感受。
3、从文中描写泉声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请简要归纳。
明确: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明确:作者先写泉声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到具体的情景,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5、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
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明确: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6.你能说说作者从听泉中感悟到了什么吗?
明确: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7、学习本文的关键在抓住一个什么字眼?
明确:从全文来看,关键在于一个"听"字。"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内在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特色析要】
举例说明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
学了《鼎湖山听泉》一课,不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
先来比较两个句子,看一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好,写得美。美就美在,第二句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乐声。这就是打比方的好处。
再来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又有什么不同?
1、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第一句读起来,感觉有点生硬;而第二句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感觉到很美。这是因为第二句用了整齐对称的排比句,具有节奏感。美就美在有节奏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同时用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会更好。
【顶湖山听泉教案】相关文章:
《鼎湖山听泉》教案01-23
《鼎湖山听泉》教案15篇02-13
【热门】《鼎湖山听泉》教案4篇04-17
实用的《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04-27
有关《鼎湖山听泉》教案四篇04-20
【精品】《鼎湖山听泉》教案四篇04-26
【热门】《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04-26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04-29
《鼎湖山听泉》教案范文汇总5篇05-12
听泉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