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
《<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指导手册>》 (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学科 编写:喻婷、牛浩智 一、教学建议通过几年的新课改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使我们充分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地位: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引导并促进学生更充分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师生之间应达到一种真正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相长的境地。组织学生学习的方式:A、理解——品味——感悟 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精美。B、采用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A、 教师在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参与表现、合作情况、学习能力表现等方面及时给予集体、小组、个人以评价:鼓励、强化、指导或矫正。B、 采取小组互评、他人评价、个人自评的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方面的评价。C、采用评价表格的形式,对学生课后巩固性作业的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和巩固补救措施。本堂课的设计由温和开始,伴随着紧张与惊喜。两幅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画,引领学生再次走进课文。以不同人物的身份进行的口头复述,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主题揭示后的课堂迁移训练,使学置身想象的王国,在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亦展示了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案例 1、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都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是历来被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作品通过“我”一家人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关系和人的一种劣根性。文章的情节曲折离奇,人物生动。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在理清文章情节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和初步形成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社会人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有较强的感受。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正符合这样的特点。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慢慢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学会了分析、衡量与正确认识。而且,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2、整合思路 本课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辅助。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化文字为形象,再有图画回到文字,使文字与图画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大意。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本课文顺利进行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的有关知识,而且小说的情节比较生动曲折,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物的性格也比较鲜明,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拓展练习,只要学生按照要求,合理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可能会有精彩的表现。 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课前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3、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策略: 这是一节智慧技能训练课,重在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因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讨论法,另外制作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件(显示有关金钱的名言)――作者介绍――检查预习—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思考问题――提供知识迁移的情境 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 黄牛课件网、3eud教育信息网,这些教学资源彰显学科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升新课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 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生齐读: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2 、检测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作者简介。 2,检测并积累生词: 拮jié据栈zhàn桥 褴褛lánlǚ 狼狈lángbèi不堪 嘟哝 du nang 煞shà白 阔绰chuò 糟蹋ta 牡蛎lì皱纹zhōu 诧chà异 女婿 xu 撬qiào开 3、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 煞白 呆直 张皇 十拿九稳 褴褛 二、课文内容感知: 1、 默读课文,同桌之间概述故事情节。 2、 出示文章开头盼望于勒与旅行途中遇见于勒的两幅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进行内容的描绘。 3,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 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 ,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 4、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三、研读细节,初步感知小说主题: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呼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2、在这其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3、教师小结:以小说的情节作结。并用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学生试拟横批,感知文章主题。 四,教学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2、小说的情节由_____ 、___、_____和_____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和心理描写等。 4、《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5、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 )——高潮( )——结局(躲于勒)结构全篇 。 多媒体出示名言,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营造氛围。 利用名言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振奋学生的思想,准确抓住文章主题。 多媒体展示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即:既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又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 直观明了 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画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文字与图画的结合,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出示故事情节 同桌讨论,发言。师生之【远教手册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1-19
11、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4-28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5篇02-22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02-18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答案12-02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反思03-29
我的叔叔于勒阅读心得11-22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04-28
缩写我的叔叔于勒作文05-15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精选33篇)11-19